九(下)第一单元自我评估(二)
(满分:12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学完本单元后,学校开展“走进诗歌天地”主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将本次活动的主题名用楷体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1分)
2.请你选出字音、字形标注有误的一项( )(2分)
A.在苍máng(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B.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xī)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C.明月装饰(shì)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D.我等待着,长夜màn màn(慢 慢),/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3.同学们对新诗不甚了解,班长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新诗的资料,依次填入下面方框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新诗也被称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许多诗人在汲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A.“ ” 。” 、 B.《 》 ”, ,
C.“ ” ”。 、 D.《 》 ,” ,
4.小语给大家普及了关于诗人作品的一些知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戴望舒是我国现代诗人、翻译家,我们熟知的《雨巷》就出自他手。
B.“新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诗歌体裁,舒婷是“朦胧诗”代表作家之一。
C.《海燕》的作者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D.《海燕》是一首著名的新诗,在本诗中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5.小文向同学们分享了以下诗歌,请你阅读诗歌并完成相关小题。(6分)
从明天起,做一个(A)幸福的人 /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从明天起,和(B)每一个亲人通信 /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1)请你为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2分)
从 明 天 起,做 一 个 幸 福 的 人。
(2)从A、B两处朗读设计中任选一处,说说这样进行朗读设计的原因。(“.”表示重读)(2分)
(3)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 )(2分)
A.明快 B.舒缓 C.深沉 D.激昂
6.老师让大家设计一期以“走进诗歌天地”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与设计版块名称。(2分)
7.活动结束后,小文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诗歌的资料,但整理时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助小文给下面的句子进行整理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史上,我国曾涌现出大量杰出诗人和无数优美诗篇。①近年来,诗歌再次热起来,各种诗词类节目火遍荧屏,大量的诗歌节、诗歌奖遍地开花。②“写诗”已经从一种曲高和寡的精英行为变成普通人动动手指即可完成的日常表达。③因此,在继续鼓励诗歌走向大众的同时,我们还应鼓励创作者提高作品质量。④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目前诗歌数量虽大,但质量却参差不齐。⑤读诗的多了,写诗的多了,诗歌日渐走进大众,这本是好事。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⑤④③② D.②⑤④③①
8.诗文默写。(6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4)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5)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 ,
”两句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二、名著阅读与综合探究(9分)
9.班级组织名著阅读交流会,同学们围绕《儒林外史》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此次交流活动。(9分)
【关键词说人物】小豆同学:我说的关键词是“骗”。例如万中书原是秀才,但因家境困难,于是冒充中书骗吃骗喝,东窗事发后被捕,凤四老爷请秦中书帮忙欺骗朝廷,结果是秦中书出钱,高翰林出面,施御史出力,一千二百两银子再加上万中书的履历,连夜送到京城内阁,于是,假中书就成了真中书。
(1)结合名著内容,请你分析假中书一夜之间变成真中书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关键词说命运】小米同学:我说的关键词是“变”,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受到了胡屠户的辱骂,而中举后便被送米、送面、送房,受到众人的巴结。他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结合名著内容,请你举出一个其他因“变”而改变命运的事例,并探究“变”的原因。(3分)
【关键词说讽刺】小麦同学:我说的关键词是“滑稽”。周进去看贡院,一进了天字号,见两块板摆得整整齐齐,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省人事。这种滑稽的举动讽刺了他醉心功名、迂腐可怜的丑态。
(3)请结合名著内容,举出一个通过“滑稽”达到讽刺效果的事例。(3分)
三、阅读与鉴赏(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②,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④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有删改)
【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稽:探究、考察。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弗之怠 怠:
(2)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
(3)不日进则日退 日:
(4)久处一方 处: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告之于帝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无车马之资
D.则又请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13.读了甲、乙两文,请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4分)
(二)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4~16题。(10分)
【材料一】戏曲发展曾有过逐渐边缘化的时期,但在党和政府的关注与扶持下,近年来已引发了全社会对戏曲复兴的关注。当下,从“+戏曲”到“戏曲+”的成功,为我国传统戏曲新时代的发展找到了“破圈”路径。
近年来,针对传统戏曲节目给观众留下古板印象的现状,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掀起改版浪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先后开设《青春戏苑》《一鸣惊人》等戏曲综艺新栏目,凭借多种节目样态融合,在保持传统观众不流失的同时吸纳年轻受众,扩大戏曲传播人群。2019年,粤剧戏曲电影《白蛇传·情》依靠戏曲程式化、写意化的表演与特效技术的结合,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戏曲+高科技”的理念,实现了内容上的“破陈词”,演唱上的“改旧调”,成为史上最卖座的高清4K戏曲电影。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14日,有删改)
【材料二】传承戏曲文化,重要的是抓住青少年。武汉在全国率先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国首推《戏曲进校园普及读本》,首开“戏曲进校园”教师培训班,组建进校园“VR数字院团”。2016年起,湖北省面向全省应届小学毕业生招收158名学员进入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汉剧、楚剧、黄梅戏班,实行7年制定向培养。2023年这批学员已进入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上岗实习,逐渐走上舞台,成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戏曲文化的生力军。
不仅如此,各大院团纷纷“触网”,拍视频、开直播,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戏曲,喜欢戏曲。2023年春节期间,湖北戏曲院团线上展演300多场,观众达3亿人次。
(选自《文化周刊》2024年第4期,有删改)
【材料三】古老剧种演绎现代戏,是一个比较新、比较难的课题。用传统戏曲艺术表现现代题材,必须坚守戏曲自身的美学思维与逻辑,充分运用唱、念、做、打等传统戏曲的功法与技巧。首先,要在唱腔处理和音乐创作上,注重戏曲音乐特色,保持各类戏曲自身的唱腔优势;其次,要在舞美设计上,注重将虚实结合的中国传统戏曲思维融入现代艺术法则中,展现故事发生场景;最后,要在排导手法上,强化中国戏曲以歌舞演绎故事的精神内核。戏曲界应共同努力,探索一条既符合传统戏曲艺术法则,又符合现代审美追求的创新之路,让更多观众看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美与真。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3月12日,有删改)
【材料四】“赵氏孤儿”的故事家喻户晓,被各种文艺形式改编演绎着。
李树建很早便认定这个戏。在他看来,传统是戏曲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民间是戏曲的广阔舞台。他看过京剧的《赵氏孤儿》,“故事好,感人肺腑”。
老戏怎么演?李树建尝试过原貌复排,演两场就不行了,“入戏太慢”。
老戏要新演。“戏曲美既有历史稳定性,又有时代可变性,戏曲只有实现现代转换,与时俱进,才能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编剧陈涌泉在操刀改编剧本时,将原来的主题由复仇改为讴歌人性的光辉和不畏强权、维护正义的民族精神,重点突出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
陈涌泉始终贴着传统的脉络纹理,既不因循守旧,也不魔改戏说,对原有情节进行大幅度裁剪,该详则详,该略则略。“现代转换不是对传统戏曲的否定,而是对中国传统戏曲固有的美学神韵新的张扬,对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新的萃取。”
(选自《传统文化研究》2024年第6期,有删改)
1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粤剧戏曲电影《白蛇传·情》发挥了“戏曲+高科技”的理念,成为我国传统戏曲新时代的发展“破圈”的典型案例。
B.2023年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接收的158名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的定向培训生上岗实习,这批学员的年龄都在19岁左右。
C.中国戏曲有着以歌舞演绎故事的精神内核,只要强化这个精神内核,就能既符合传统戏曲艺术法则,又符合现代审美追求。
D.戏曲美既有历史稳定性,又有时代可变性,二者并不矛盾,遵循时代可变性并不是对历史稳定性的否定。
15.同学们针对如何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艺术展开了讨论,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国戏曲传承和推广的看法。(3分)
16.小文一直坚持学习传统戏曲,但是小唯却觉得与其学习传统戏曲,还不如多花些时间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劝说小唯重视学习传统戏曲。(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7~20题。(14分)
蓝宝石
刘以鬯
我们在水仙门坐上的士,老陈用流利的马来语,将目的地告诉司机,然后对我说:“事情交给我来办,一定让你称心如意。如果你是一个外行,不懂得怎样同他们做交易,你准会吃亏上当。所以当选中了心爱的宝石时,你千万别性急,让我同他们讲价。”
我点点头。老陈是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抗日战争时期曾与我同在重庆的一所大学读书。后来,他回新加坡,我回香港,我们虽然隔得很远,但是这些年来,常有信件来往。
我们的车子在一家孟加拉人开设的店铺前面停下,在走进店铺之前,他悄悄地警告我:“记住,千万别性急。如果你看中了哪一粒,不可让老板知道你心里的意思,否则,他一定会漫天要价的。”
“难道我一句话都不能说?”我问道。
他犹豫一下,说:“最好不要有什么表示。”
然后我们走进店铺。一个年老的孟加拉人嘻嘻哈哈地迎上来,用手指将老花眼镜往额上一托,一边蹒跚地行走,一边用生硬的英语对我们说:“请坐!请坐!”
我们坐下了。老陈执礼甚恭地同他打招呼,告诉他:“我们是来买宝石的,而且要上好的宝石。”老人一连说了五六个“是的”,伛偻着背,拖一张小圆台到我们面前,然后小心翼翼地端出一个玻璃盒,放在圆台上,任我们挑选。
“请你们自己挑吧,我一会儿就来。”我不禁为之愕然,老陈低声说:“也许他去端咖啡了。”我问老陈:“我们过来买东西竟然还有咖啡喝?”“这是他们做生意的手段之一。”老陈说。
“真奇怪。”“别奇怪了,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些宝石吧。记住,千万不能表露你的心意,无论他开什么价钱,你都必须告诉他价格太贵。”
“我喜欢这个。”我说。
“嘘——”老陈将食指竖在嘴唇前,意思是叫我不要声张。稍过些时候,老人果然端了咖啡壶出来,替我们每人斟一杯,然后打开了话匣子。
在之后的两小时里,我们像久别重逢的老友,尽坐着闲谈。我佯装对他的谈话极感兴趣,耐心谛听,希望借此给他留下友善的印象,使他降低价格。
老陈更老练,对他所说的一切,无不称颂道好。老人很喜欢讲话,唠唠叨叨,说个没完。他的头发白如银丝,髭须也白如银丝,牙齿大都已脱落,但是他的谈锋甚健。
他说他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十五岁来到“狮城”新加坡,所以对新加坡的过去了如指掌。谈啊谈,尽谈些新加坡的掌故……
我听得实在有点儿不耐烦了,便举起手来,用手背掩住嘴唇,打了个呵欠。
老陈知道我再也听不下去了,只好主动同他讲价。老陈问他:“这一粒多少钱?”
“哦,哦,宝石!”老人忽然想起我们是来购买宝石的,也就如梦初醒地问我们,“两位喜欢哪一粒?”
我指了指长方形的蓝宝石,故意压低了嗓门说:“这粒似乎还不错,然而也并不是太理想。”
他用枯涩的眼睛望望我,带着歉意说:“对不起,我这里货品不多,竟没有一件可以使两位看得上眼的。”说着,他微微一笑,眼睛眯成一条缝,和蔼可亲地继续说下去:“你们两位真好。这年头,像你们这样年轻而有礼貌的顾客,实在不多。”
老陈斜着眼睛对我一瞟,用中文轻轻地对我说:“这也是他的一套功夫,先恭维你,这样就使你不好还价。”
老人继续说道:“我的老婆前几年突然去世,儿子也失踪了,留下我一个人苦守这铺头。”
“你不觉得寂寞?”“我还有希望。”“希望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然而只有它才能使我继续活下去。”他苦笑着,我们也赔着笑。
大家噤默一阵,我再也忍不住了,便问道:“这粒长方形的蓝宝石要多少钱?”
老人轻轻嘘口气,慢吞吞地对我说:“如果我儿子还在人世的话,也跟你一样高大了。”说这话时,老人故意将后半句说得特别大声。老陈对我挤挤眼,耳语道:“叫他不要抬高价钱!”
我刚要开口,这位年老的孟加拉人已经伸手取出那粒蓝宝石,然后颤巍巍地将它送到我面前。
“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他说,“为了你肯这样耐心地聆听一个老人的废话!”
(选自《小小说集萃》2024年第13期,有删改)
17.请你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以下表格。(4分)
开端 老陈带“我”去买宝石,叮嘱“我”不要性急,要讲价。
发展 ①
高潮 ②
结局 “我”询问老人蓝宝石的价格,老人却提出将蓝宝石作为礼物送给“我”。
18.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对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赏析式批注。(3分)
19.读完本文之后,你和小文进行了如下对话,请你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4分)
小文:我喜欢小说中的老陈这一人物形象。老陈对“我”热情,真心帮助“我”,老练沉稳,善谈且有耐心,最终帮助“我”免费获得了蓝宝石。
你:我更喜欢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20.阅读完本文之后,请你从“真诚”“信任”“热情”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本文写作主旨的理解以及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
四、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任选一题写作。
“为什么你的声音那么低微,你们日复一日地梳洗着城市;为什么你的笑容那么平静,你们在落叶缤纷的光影里拾掇岁月……”有这样一位诗人,她在大地上写诗。这位诗人叫黄新生,白天她清扫街道的尘土,夜晚她在书桌前笔耕不辍。
任务一:黄新生诗作里溢出的热爱,是平静的。她忙碌于“日复一日地梳洗”的繁重工作,却依旧能在“落叶缤纷的光影里”保持一颗热爱文学的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任务二:黄新生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追梦文学。你身边有类似的人吗?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以“那一刻,我学会了坚持”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九(下)第一单元自我评估(二)
1.走 进 诗 歌 天 地
2.D(“màn màn”应写作“漫漫”,意指漫长的黑夜无边无际。)
3.C(“五四运动”是特有名词,所以应用双引号;“国语的韵文”是特有名词,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把句号放在引号之外,让句号来表示整个句子的结束,所以后双引号后面应该跟句号;“古典诗歌”“民歌”属于并列成分,中间应用顿号隔开。)
4.D(《海燕》是一篇散文诗。)
5.(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2)示例一:A处。“幸福”是对“我”所要做怎样的人的强调,故应该重读。
示例二:B处。“每”强调要和所有的亲人通信,故应该重读。
(3)B(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他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安详、温馨、自由、平凡,所以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该是舒缓的。)
6.示例:诗人逸事 读诗感悟
7.A(根据选项进行判断,首句应为①句或②句,阅读语段,首句写“历史上”的诗歌,根据①句关键词“近年来”进行判断,“近年来”与“历史上”相对应,故①句应为首句;②句写诗歌的发展,是对“历史上”和“近年来”诗歌创作环境变化的总结,应为第二句;⑤句中“本是”一词,说明下一句的内容表转折,因此④句在⑤句之后,再根据③句中“因此”进行判断,该句为总结性的语句,故正确的顺序应为①②⑤④③。按照此顺序通读验证,语意完整连贯,故选A。)
8.(1)燕然未勒归无计 (2)八百里分麾下炙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5)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9.(1)凤四老爷、秦中书、高翰林、施御史为了自保,四人通过捐纳将万中书这个假中书在一夜之间运作成了真中书,作者以犀利的讽刺,揭露了捐纳制度所引起的官场不良现象:吏治低劣,芜杂无品。
(2)示例:匡超人本是一个纯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非常孝顺,但后来在杭州一步步走向堕落,吹牛撒谎,捞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化的原因:一是社会环境,他受到社会影响而逐步发生了改变;二是交友不慎,跟潘三一起做了许多坏事;三是他虽心性善良,但难以抵制诱惑。(大意对即可)
(3)范进中举后,竟然欢喜得发了疯,他往门外飞跑,跑到集市上。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般。一系列滑稽的行为,体现了作者对范进沉迷封建科举制度的辛辣讽刺。
10.(1)懈怠,放松 (2)挤满 (3)每天 (4)在,处于,处在
11.D(A.均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B.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从,向”;C.均为结构助词,“的”;D.连词,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相当于“就”/副词,用以加强肯定语气,译为“乃,就是”。)
12.(1)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2)即使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也是没有用处的。
13.示例: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用自己的毅力和努力克服困难,直至有所收获。②学习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要不断进步。③在学习中要善于借助外力,比如针对不懂的地方,要勤问师长。④学习要注重实践,用实践辅助学习。(任意写出两点,大意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一个人读书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陋,难有作为。长时间在一个环境,就会染上某些习气但自己察觉不了。(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即使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地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结合考察,用来探究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既不出家门,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也是没有用处的。
14.A(根据材料二“2016年起……成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戏曲文化的生力军”可知,材料中并未说明学员年龄在19岁左右,B项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三“戏曲界应共同努力,探索一条既符合传统戏曲艺术法则,又符合现代审美追求的创新之路”可知,强化精神内核只是“既符合传统戏曲艺术法则,又符合现代审美追求”的条件之一,并不是必要条件,所以C项“只要”“就能”的表述过于绝对;根据材料四“戏曲美既有历史稳定性,又有时代可变性”“现代转换不是对传统戏曲的否定”可知,遵循时代可变性不等于现代转换,D项“遵循时代可变性并不是对历史稳定性的否定”偷换概念。)
15.示例:①传统戏曲需要根据自身特点,以影视、动漫、文创产品等新形式进行推广,提升存在感,扩大影响力;②传统戏曲要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关注和喜爱戏曲,让青少年成为传承和推广戏曲文化的主力军。(言之有理即可)
16.示例:小唯,你的想法是不对的。中国传统戏曲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有着固有的美学神韵,还有唱、念、做、打等功法与技巧,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学习戏曲,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生活阅历,还可以将我们的国粹很好地传承下去。青年一代的我们有义务传承和推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承担起传承和推广传统戏曲的责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立场,守正创新。
17.①老陈带“我”走进一家孟加拉人开设的店铺,年迈的老板热情地招待了“我”和老陈,“我”看上了一粒蓝宝石,老陈暗示“我”不要声张。
②“我”、老陈和老人交谈,老人讲述自己过去的故事以及自己现在的生活境况。
18.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人看见有客人来时的欣喜,以及老人极尽热情地招呼客人的场景,塑造出老人热情好客的人物形象,为下文写老人讲述自己故事的情节埋下伏笔。
19.示例:老人热情好客、真诚待人、信任他人,虽孤独无依但对生活充满希望。“我们”进店选购宝石,老人一直热情地招待“我们”,也十分信任“我们”,直接将宝石盒子放在圆台上让“我们”挑选,自己为“我们”准备咖啡。从老人讲述的故事可知,他没有家人,孤独无依,但依旧对生活充满希望。
20.示例一:选择真诚。小说中“我”和老陈为了砍价和老人进行交谈,老陈认为老人的行为也是一种对待客人的手段,但“我们”却换取了老人的真心,老人将蓝宝石送给了“我”,凸显出小说对人们之间的交往缺少真诚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反思的写作主旨。启示我们不要被欲望蒙蔽自己纯真的心灵,要真诚待人。
示例二:选择信任。小说中,老人对“我”和老陈十分信任,让“我们”自行挑选宝石,也没有怀疑“我们”和他交谈的动机,凸显出小说对人们之间的交往缺少信任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这启示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信任他人,从而赢得别人的信任。
示例三:选择热情。小说中,“我”初到国外,老陈热情地招待“我”,告诉“我”买宝石的注意事项。“我”在买宝石的过程中老陈为了“我”能以最低价买入宝石,热情地帮“我”出主意,教“我”还价的方法。这启示我们待人接物要真诚热情。
21.略。请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