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跟踪学习
【一、课内跟踪】【(建议用时15分钟)】
【基础存盘】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十年春,齐师伐我(讨伐,攻打)
B.肉食者谋之(谋划,商议)
C.小惠未遍(遍及,普遍)
D.望其旗靡(萎靡不振)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牺牲玉帛 B.可以一战
C.彼竭我盈 D.小大之狱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神弗福也 B.公将鼓之
C.腰白玉之环 D.下视其辙
4.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必以分人
B.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夫战,勇气也
5.默写。(11分)
(1)《曹刿论战》中直接指出统治者目光短浅的句子是“ ,
”。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 , ”是“小惠”,不能使民听从王;“ , ”是“小信”,不能使神灵保佑王;只有尽力赢得民心,即“ , ,
”,才能凭此打胜仗。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课内精读】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相关小题。
7.在战前准备阶段,曹刿两次否定鲁庄公的答话,意在强调什么 (4分)
8.文中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4分)
9.长勺之战中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形象的鲁庄公其实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说说。(4分)
【二、跟踪迁移】
【拓展迁移】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勇力事鲁庄公/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乃献遂邑之地以和/久而乃和
C.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安陵君其许寡人
D.辞令如故/公问其故
1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齐 强 鲁 弱 而 大 国 侵 鲁 亦 甚 矣 今 鲁 城 坏 即 压 齐 境 君 其 图 之
【勾连 内容理解】★12.《曹刿论战》中曹刿靠什么赢得战争?选文中曹沫靠什么为鲁国赢得尊严?(4分)
【勾连 人物分析】★13.小语觉得《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即《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曹沫”,请你结合选文和课文内容为他阐明理由。(4分)
《曹刿论战》跟踪学习
1.D(倒下。)
2.C(A.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为正义献出生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B.可以凭借/表许可,能够;C.都是“枯竭”的意思;D.诉讼事件/监狱。)
3.D(A.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B.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C.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所以其他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中的“下”是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4.D(其他三项都是省略句,D项是判断句。)
5.(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6.(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清楚,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7.鲁庄公把作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周围之臣和神灵身上,曹刿两次否定意在使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才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以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
8.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抓住战争时进攻与反攻的时机,即彼竭我盈之时与辙乱旗靡之时。
9.鲁庄公的不“鄙”表现在: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10.C(A.侍奉/事情;B.求和/暖和、缓和;C.答应;D.从前,原来的/原因,缘故。)
11.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12.曹刿靠深谋远虑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曹沫靠勇敢无畏为鲁国赢得了尊严。
★13.示例:曹刿在鲁国遭到齐国攻打时,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帮助鲁国取得战争的胜利;曹沫用匕首迫使齐桓公归还鲁国被齐国侵占的全部土地。他们都胆气过人、热爱自己的国家,应该是同一个人。
【参考译文】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曹沫是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感到害怕,就献上遂邑这个地方来求和,(但)仍然再次任命曹沫为将领。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立了盟约,(这时)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齐桓公的近侍之臣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要做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但贵国侵犯鲁国也太严重了。如今鲁国都邑四周的墙垣倒塌,就会迫近齐国的边境了,大王(一定要)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齐桓公)说完话,曹沫扔掉匕首,走下盟坛,面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和原来一样(非常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