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跟踪学习
【一、课内跟踪】【(建议用时15分钟)】
【基础存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D.临表涕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小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课内精读】
阅读《出师表》一文,完成相关小题。(9分)
4.“老臣心”可以从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中窥见一二。请说说这三条建议分别是什么。(3分)
★5.诸葛亮在本文中劝谏后主要善用人才。请从下面“亲贤臣之法”中选一个角度,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评述诸葛亮的建议。(3分)
【亲贤臣之法】 慧眼识才 大胆用才 诚心效才
6.小语认为诸葛亮的忠心是“愚忠”,并不值得推崇,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3分)
【二、跟踪迁移】
【拓展迁移】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固知臣伐贼 固:
(2)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遗:
(3)谨陈其事如左 陈: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臣 受 命 之 日 寝 不 安 席 食 不 甘 味
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2)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0.《出师表》是对内政建设的劝谏,《后出师表》是对军事战略的分析。请从内容、情感、措辞等角度任选一个,找出两篇“表”的相同之处。(4分)
《出师表》跟踪学习
1.B(A.时候/秋天;B.确实,的确;C.效果/功效;D.面对/居高面下。)
2.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1)绝不应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
4.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5.示例:慧眼识才的首要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者向刘禅推荐文臣武将时提到“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性行淑均”“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此外,选拔人才还应注重才干实力,如作者认为向宠“晓畅军事”,能够独当一面。而且他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反馈:“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6.示例:不同意。诸葛亮的忠心不仅是出于知恩图报和忠君爱国,更出于他忧国忧民、匡扶蜀汉的责任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精神,他遵守诺言、努力实现政治理想与自我价值的坚守精神,都是理想人格精神的体现。
7.(1)本来 (2)前人遗留下来的 (3)陈述
8.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9.(1)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 (2)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
★10.示例一:内容:两篇“表”都强调了兴复汉室是先帝的遗愿,先帝将北伐的任务托付于作者;都表明北伐是顺势而为,势在必行,目的明确。 示例二:情感:两篇“表”都表明作者北伐的决心;也表达了作者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示例三:措辞:两篇“表”都多次提及“先帝”,言辞恳切,感人肺腑;作者言辞得体,言到之处,情理鲜明,令阅者心服口服。
【参考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贼。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但是,不去讨伐曹贼,王业也是要败亡的。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曹贼呢?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啊,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因偷安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而曹贼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兵法要求趁敌方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啊!现在谨将这些事陈述如下……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