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13.2 命题与证明 第2课时 证明
导入新课
问题:命题“如果n是自然数,那么n2+n+17是质数”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为什么?
当n=0时,n2+n+17=17,是质数.
当n=1时,n2+n+17=19,是质数.
当n=2时,n2+n+17=23,是质数.
当n=3时,n2+n+17=29,是质数.
当n=4时,n2+n+17=37,是质数.
……
导入新课
当n=17时,n2+n+17=323,是合数.
所以该命题是假命题.
有些命题从局部是无法判断其是否正确的,有时候还需要推理证明.
高效课堂
环节一:定理及演绎推理的概念
有些命题,如“对顶角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等,是从基本事实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并被选作判断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作定理.
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高效课堂
回顾所学知识,学过了哪些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等.
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定义、基本事实、定理,并按照逻辑规则,推导出结论,这一方法称为演绎推理(或演绎法). 演绎推理的过程,就是演绎证明.
演绎推理是研究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除了定义、基本事实、定理外,等式与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等量代换也可以作为推理的依据.
环节二:例题讲解
例1 已知:如图,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1=∠2.求证:a∥b.
高效课堂
证明 ∵∠1=∠2,(已知)
又∵∠1=∠3,(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高效课堂
符号“∵”读作“因为”,符号“∴”读作“所以”.
证明中括号里的为推理依据.
例2 已知:如图,∠AOB+∠BOC=180°,OE平分∠AOB,OF平分∠BOC. 求证:OE⊥OF.
高效课堂
证明 ∵OE平分∠AOB,OF平分∠BOC,(已知)
∴∠1=12∠AOB,∠2=12∠BOC.(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AOB+∠BOC=180°,(已知)
∴∠1+∠2=12(∠AOB+∠BOC)=90°.(等式性质)
∴OE⊥OF.(垂直的定义)
?
在证明几何命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2)证明过程中引用的根据(理由)与“定理的证明”相同.
(3)证明过程中每一步结果所用的根据必须是取得这一结果的充分理由.
高效课堂
课堂评价
1.下面关于基本事实和定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本事实和定理都是真命题.
B.基本事实就是定理,定理也是基本事实.
C.基本事实和定理都可以作为推理论证的依据.
D.基本事实的正确性不需要证明,定理是经过证明的真命题.
B
课堂评价
2.如图,已知∠1+∠ABC=180°,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
①BE是∠ABC的平分线;②∠E=∠2;③DF∥AB.
(1)你选的条件是 ,结论是 .
(2)请加以证明.
①②
③
课堂评价
(2)证明:∵BE是∠ABC的平分线,
∴∠2=∠CBE.
∵∠E=∠2,
∴∠CBE=∠E,
∴AE∥BC,
∴∠A+∠ABC=180°.
∵∠1+∠ABC=180°,
∴∠A=∠1,
∴DF∥AB.
2.下列语句中,属于定义的是 ,是命题的是
.(填序号)?
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②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
③你的作业做完了吗?④天空真蓝啊!⑤对顶角不相等;
⑥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①⑤
②⑥
3.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中,
条件是 ,?
结论是 .?
4.把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_
.?
个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分别是两个相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5.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是真命题的有 (填序号).?
?
6.说明命题“若x>-4,则x2>16”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可以是x= .
-3(答案不唯一)
①④
7.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
如图,AB和CD相交于点O,∠A=∠B,求证:∠C=∠D.
证明:∵∠A=∠B,
∴AC∥BD( ).?
∴∠C=∠D(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能说明“锐角 α,锐角 β的和小于90°”是假命题的例证图是( )
A B C D
D
9.(北师八上P167改编、人教七下P24)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一个反例.
(1)同旁内角互补;
(2)如果a>b,那么ac>bc;
(3)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3)假命题,如:20°和30°的和为锐角.
(2)假命题,如:当c=0时,ac=bc.
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不互补.
解:(1)假命题,如:三角形三边所在的直线可看作为两条
10.指出下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举一个反例.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
(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解:(1)条件: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5和7,
结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
是假命题;反例:当腰长为7,底为5时,周长为19.
(2)条件: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是真命题.
11.如图,∠ACD是∠ACB的邻补角,请你从下面的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得出一个真命题.
①CE∥AB;②∠A=∠B;
③CE平分∠ACD.
(1)由上述条件可得哪几种真命题?请按“ ”的形式一一书写出来;
(2)请根据(1)中的真命题,选择一个进行证明.
解:(1)有3种真命题,分别是:
命题1:①②?③;
命题2:①③?②;
命题3:②③?①.
(2)选择命题2:①③?②.
证明:∵CE∥AB,
∴∠ACE=∠A,∠DCE=∠B.
∵CE平分∠ACD,∴∠ACE=∠DCE.
∴∠A=∠B.
★12. 0.50 如图,已知点A,B,C在一条直线上.
(1)请从三个论断:①AD∥BE;②∠1=∠2;③∠A=∠E,选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真命题:
条件: ,结论: ;(填序号)?
(2)证明你所构建的是真命题.
③
①②
(2)证明:∵AD∥BE,
∴∠A=∠EBC,
∵∠1=∠2,∴DE∥BC,
∴∠E=∠EBC,∴∠A=∠E.
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2.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何感想,请畅所欲言.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教材例3后面的练习第1,2题;
教材例4后面的练习第1,2题.
提高性作业:教材习题13.2第4,5题.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