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共产党诞生》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正确的历史思维分析方法,拥有唯物史观,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通过观看建党百年大事视频资料,将历史发展带入时间空间之中,形成时空观念;通过解读史料素材,提炼有关信息,掌握史料实证能力。根据相关材料,掌握准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拥有历史解释能力。通过了解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以及对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共产党员,体会他们的精神,加深对红船精神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国家和人民,渗透对家国情怀的培育。
课标要求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承接五四运动的基础上,讲述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李大钊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的先进知识份子,不仅注重思想的启蒙,也注重发动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学情分析 在认知层面,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认知也渐趋理性。但在概念理解和史料研习上有一定困难。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并不陌生,对共产党的一些人和事,学生通过语文课、新闻媒体、影视作品等有所了解。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并不清楚,对共产党的精神认识不深刻,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视频切入,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提升理性认识;联系时政,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更积极地领会红船精神;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史料研习活动,逐步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和教材分析,知道李大钊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说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2)通过视频和教材讲述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讲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3)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走向了繁荣富强。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识图法、史料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列表比较法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教师提问: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近代中国的主要革命任务是什么?3、伴随着列强侵华,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发起了哪些运动进行抗争与探索?结果如何?4.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死去,北洋军阀分裂。此时的中国进入了什么状态?.学生回答: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教师过渡引导,“究竟谁能够拯救中国的困境,救国之路在何方呢?”5、播放建党百年视频。让学生谈感受,6、教师过渡:“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今年恰逢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今天就让我们重新走进历史,去见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习目标展示 复习旧知识,思考问题通过新旧知识 建立起联系,达到旧识新用。 导入新课,注重单元主题意识,知识点的前后延伸。视频播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渗透。
教学流程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混沌迷茫,不知该怎样救国救民时,正是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视频播放:教师提问: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李大钊的地位?什么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生回答:略教师过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写了哪些文章呢?学生回答:略。3、教师过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篇文章比较全面系统的对马克思主义做了介绍,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4、教师提问: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时有没有其他途径宣传马克思主义?学生回答:当时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5、阅读材料,分析问题:教师提问: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于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6、教师提问: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采取什么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呢?学生回答: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教师过渡: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图表:教师提问:图表反映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了。教师过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教师过渡:最早在中国酝酿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陈独秀为什么要建立共产党呢?视频播放。谈感受。9、教师提问:第一个共产党小组是谁建立的?学生回答:陈独秀、上海教师过渡:至此,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就具备了,请同学们总结回答。学生回答: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教师过渡:成立共产党的条件具备了,那么召开一个全国性的会议来宣告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就被提上了日程。2、教师提问:这个会议是什么呢?播放一大召开视频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并结合教材归纳中共一大成立的时间、地点、代表、内容、意义?学生回答:略3、教师提问:为什么有两个地点呢? 学生回答:略教师过渡: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开会期间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逮捕,会议被迫终止,最后一天的会议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红船)上进行,嘉兴南湖也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成为了中国革命航船的起航地。最终圆满落幕。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4、教师提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略5、意义: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教师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师提问: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什么中共“一大”会上还要选举他为中共中央局书记?学生回答:略7、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回答: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8、合作探究: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提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学生回答:10、活动:一大连线题11、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后有继续不断探索,对国内外形势以及中国革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召开了中共二大。教师提问:归纳二大成立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学生回答:时间:1922年7月地点:上海内容:(1)最高纲领:建设共产主义。(2)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学生回答:13、教师提问:从“一大”到“二大”,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变化。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调整呢?学生回答: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因此能够实事求是,制定奋斗目标。13、教师提问: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学生回答: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教师过渡:共促进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1、教师讲解: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 ,设立了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以1922年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人以上。请同学们归纳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相关内容。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可以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最后是以工人的牺牲和献血为代价,让中国人进一步认识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我们必须要斗争的对象。同时,也使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呢,什么认识?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可能的同盟者是谁呢?下个单元的学习揭晓。 学生思考,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概括有效信息。学生梳理后回答。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对比表格,分析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提取有效历史信息。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学生复习旧知识思考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回忆旧知识,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问题 锻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提升历史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并培养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学生学习提取历史信息,对比分析解决问题,提升理性认知。学生学习提取历史信息,对比分析解决问题,提升理性认知。注重复习旧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归总结能力。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注重复习旧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归总结能力。锻炼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 从中共一大的50多名党员,到十九大的8900多万党员,再到今年的9500多万党员,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表明了党有旺盛的生命力。回望来时路,中国共产党由一艘小船到一个盛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比如刘胡兰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人”2019年爆发疫情时,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一切工作之首,体现了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些都是红船精神的体现,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是红船精神呢?学生回答:最后,请欣赏《强国有我》请同学们齐呼: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学生观看,聆听齐声朗读 德育渗透,情感升华情感升华
板书 中国共产党诞生
作业 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视频,谈谈你怎么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成立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共一大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中共二大
时间
推动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高潮
结果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