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定量分析 (重难点讲义)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定量分析 (重难点讲义)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8 09:30: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定量分析
1.掌握反应方程式及电子转移关系;
2.理解Na2O2的“自氧化还原”特性及增重规律(CO2反应增重=CO质量,H2O反应增重=H2质量);
3.运用差量法计算固体质量变化及气体体积关系(O2体积=原气体体积的1/2);
4.推导“(CO)n(H2)m”类有机物(如甲醛、乙酸)通过Na2O2时的质量守恒规律。
5.能设计实验验证反应产物(如排水法测O2体积)及测定Na2O2的纯度。
一、Na2O2与H2O、CO2的反应规律
1.反应原理与反应的先后顺序
(1)与水的反应机理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钠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
第二步:2H2O2=2H2O+O2↑(生成的过氧化氢不稳定,迅速分解为水和氧气)
将这两步合并,得到总反应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2)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则一步完成:
2Na2O2+2CO2=2Na2CO3+O2↑,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特别提醒】实验表明,干燥的二氧化碳无法直接与干燥的过氧化钠反应,需水参与引发。
(3)这两个反应有以下共同特点:
①都是歧化反应,Na2O2中的氧元素价态从-1变为0(O2)和-2(在NaOH或Na2CO3中),1molNa2O2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
②消耗2分子反应物(H2O或CO2)产生1分子O2;
③反应放热,且CO2反应放热量更大;
④固体增重来自反应物中的"H2”或”CO"部分,而非全部H2O或CO2。
2.定量规律总结
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物质的量关系为2Na2O2~O2~2e-,n(e-)=n(Na2O2)=2n(O2)
气体体积变化关系 若CO2、水蒸气(或两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是原气体体积的,等于生成氧气的量,ΔV=V(O2)=V
固体质量变化关系 CO2、水蒸气分别与足量Na2O2反应时,固体相当于吸收了CO2中的“CO”、水蒸气中的“H2”,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Δm(CO2)=28 g·mol-1×n(CO2)、Δm(H2O)=2 g·mol-1×n(H2O)
二、核心定量计算规律解析
1.气体体积变化规律
对于气相反应:2Na2O2+2H2O(g)=4NaOH+O2↑和2Na2O2+2CO2=2Na2CO3+O2↑
无论反应物是H2O(g)、CO2还是它们的混合物,每2体积反应气体(H2O或CO2)通过Na2O2后,都会产生1体积氧气,因此,反应后气体体积总是反应前的一半(当反应物全部为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时)。
2.固体增重规律
(1)从反应方程式分析,2Na2O2+2H2O=4NaOH+O2↑中,固体增重相当于“吸收”了2H2O中的2H2(因为放出的O2来自Na2O2);同理,2Na2O2+2CO2=2Na2CO3+O2↑中,固体增重相当于”吸收”了2CO2中的2CO,因此,固体增重可理解为:△m =m(H2或CO),即增加的质量等于反应物中H2或CO部分的质量。
(2)推论:当物质可表示为(CO)n(H2)m形式时,完全燃烧后产物通过Na2O2,固体增重等于原物质质量。
3.电子转移规律
(1)在Na2O2与H2O反应中,每2mol Na2O2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1mol电子给O2,1mol电子给NaOH)
(2)在Na2O2与CO2反应中,同样每2mol Na2O2转移2mol电子。
三、定量分析常见误区及应试技巧
在应用Na2O2与H2O、CO2反应的计算规律时,往往会陷入一些常见误区。了解这些误区并掌握相应的应试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误区一:忽视反应物的状态
水有气态(H2O(g)和液态(H2O(I))之分,状态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
(1)对于H2O(g),遵循气体体积规律:2体积H2O(g)→1体积O2;
(2)对于H2O(I),只需考虑固体增重,不涉及气体体积变化;
(3)应试技巧:仔细审题,注意物质状态标注,无标注时根据上下文判断。
误区二:混淆增重来源
(1)错误认为固体增重等于全部H2O或CO2的质量,实际上增重只来自H2或CO部分,例如:CO2通过Na2O2增重不是全部CO2质量,而是相当于CO的质量。
(2)应试技巧:记住规律”增重=H2或CO部分质量”,而非整个分子质量。
误区三:忽略多步反应过程
(1)特别是Na2O2与H2O反应实际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2O2+2H2O=2NaOH+H2O2
第二步:2H2O2=2H2O+O2↑
在定量计算中,通常使用总反应方程式即可,但解释现象时需要了解分步过程。
(2)应试技巧:计算时直接用总反应式,解释反应现象时考虑中间过程。
误区四:电子转移方向判断错误
(1)在Na2O2与CO2反应中,错误认为CO2是氧化剂或还原剂,实际上,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发生自氧化还原反应,CO2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
(2)应试技巧:分析化合价变化时,明确只有Na2O2中的O-1价发生变化。
四、解题技巧
1.快速判断物质类别
(1)遇到有机物时,尝试将其表示为(CO)n(H2)m形式。
(2)能准确表示为这种形式的,燃烧后通过Na2O2增重等于原质量。
(3)若分子中含额外O原子,则需要减去多余O的质量
2.优先使用守恒法
电子守恒、元素守恒、质量守恒往往能简化计算,特别是涉及多步反应时,守恒法可以跳过中间步骤应试。
3.善用差值规律——记住固定差值关系:
(1)每2mol H2O或CO2反应,固体增重相当于2mol H2或2mol CO;
(2)每2mol H2O或CO2反应,产生1molO2。
题型01 考查Na2O2与H2O、CO2反应的气体体积变化规律
【典例】常温常压下,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混合气体VmL缓缓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气体体积缩小到mL,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体积比不可能是
A.2:1 B.3:2 C.3:4 D.5:4
【答案】C
【分析】发生反应有:①2Na2O2+2CO2═2Na2CO3+O2,②2NO+O2═2NO2,问题的关键在于NO与氧气反应存在着三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恰好反应,一种情况是NO过量,另一种情况可能是O2过量,假设参加反应的CO2为xmL,NO为ymL,则x+y=V,表示出各情况剩余气体的体积,据此计算解答。
【解析】发生反应有:①2Na2O2+2CO2═2Na2CO3+O2,②2NO+O2═2NO2
假设参加反应的CO2为xmL,NO为ymL,则x+y=V,
2CO2+2Na2O2=2Na2CO3+O2 ①
2mL 1mL
xmL mL
2NO+O2=2NO2 ②
2mL 1mL 2mL
ymL mL ymL
当反应②恰好反应时,则mL=mL,即y=x,生成的NO2的体积y=mL,显然符合题意;
当反应②中NO过量时,则mL>mL,即y>x,O2反应完,此时反应掉的NO为xmL,则剩余的NO为(ymL-xmL),生成的NO2气体为xmL,因此,反应最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为NO和NO2,其体积和为:(ymL-xmL)+xmL=ymL,结合x+y=V,再根据NO过量的前提条件:y>x,可以得出y>,这与题意“气体体积缩小到mL”不符合,这种情况不可能符合题意,所以选项C错误;当反应②中NO不足时,则mL【变式】(24-25高一上·河南南阳·月考)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4.48L 和4.48L CO气体通入盛有足量的密闭容器中,在电火花不断引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为原来的温度和压强,剩余气体的体积及成分为
A.2.24L CO B.4.48L CO 2.24L
C.2.24L D.无剩余
【答案】C
【解析】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4.48L 和4.48L CO气体通入盛有足量的密闭容器中,与反应:,生成2.24L ,电火花不断引燃,发生反应:,消耗2.24L和4.48LCO,同时生成4.48L ,由于足量,4.48L与反应生成2.24L,剩余气体的体积及成分为2.24L 。故选C。
【速解】由反应后气体体积总是反应前的一半(当反应物全部为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时),而CO在氧气作用下,相当于Na2O2+CO=Na2CO3,故CO的体积不影响剩余气体的体积,剩余气体的成分和体积取决于CO2的体积,根据规律可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CO2体积的一半(2.24L),成分为O2,答案选C。
题型02 考查Na2O2与H2O、CO2反应的电子转移变化规律
【典例】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B.1mol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Na2O2与CO2反应生成22.4LO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答案】A
【解析】A.2Na2O2+2CO2=2Na2CO3+O2,7.8g过氧化钠物质的量为0.1mol,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电子0.1mol,数目为0.1NA,A正确;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1mol过氧化钠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mol×1×NAmol—1=NA,故B错误;C.根据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O2~2e-,故标准状况下,Na2O2与CO2反应生成22.4L(1mol)O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C错误;D.标准状况下,5.6LCO2物质的量为0.25mol,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A,D错误;答案选A。
【变式】把33.6L 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22.4 L气体(气体的测量均在标准状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2.4 L气体的总质量是30g B.反应中共转移1.5mol电子
C.有70g过氧化钠参加反应 D.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1:1
【答案】D
【解析】令参加反应的CO2气体的体积为a,生成的O2的体积为b,则:
2CO2+2Na2O2=2Na2CO3+O2,气体体积减小△V
2 1 1
a b 33.6L-22.4L=11.2L
解得:a=22.4L,b=11.2L
所以剩余的二氧化碳体积为33.6L-22.4L=11.2L,物质的量是0.5mol,产生的氧气是0.5mol,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是1mol,则A. 22.4 L气体的总质量是0.5mol×44g/mol+0.5mol×32g/mol=38g,A错误;B. 反应中共转移1mol电子,B错误;C. 有1mol过氧化钠即78g过氧化钠参加反应,C错误;D. 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1:1,D正确,答案选D。
题型03 考查Na2O2与H2O、CO2反应的增重变化规律
【典例】将和的混合气体15.2g通入,充分反应后,气体质量变为9.6g,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是
A.12.8g B.6.4g C.3.2g D.1.6g
【答案】B
【解析】将CO2和O2的混合气体15.2g通入Na2O2,发生下列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消耗2mol(即88g)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减少2×44g- 32g=56g,则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5.2g-9.6g)×=8.8g,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是15.2g-8.8g=6.4g,答案选B。
【变式】将质量为m g的某个有机物在体积为a L的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再将燃烧产物全部通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收集剩余气体,同温同压下测得其体积为b L。若a<b。满足此关系的有机物是
A.CH3OH B.CH3COOH C.(C6H10O5)n D.CH2OH(CHOH)4COOH
【答案】D
【解析】设满足条件的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xHyOz,则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1/4y1/2z,此时生成n(CO2)=xmol,n(H2O)=1/2ymol,当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时,又将产生氧气,且有关系式CO21/2 O2、H2O1/2 O2,所以将产生氧气:1/2x1/4y,由题意a<b,即x1/4y1/2z<1/2x1/4y,整理可得:x<z,即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氧原子数,才符合题意,A.x=z,故A错误;B.x=z,故A错误;C.xz,,故A错误;D.x<z,故D正确;本题答案为D。
题型04 考查Na2O2与H2O、CO2反应的纯度测定实验
【典例】某实验小组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称取mg样品,并设计用如图装置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的作用为除去CO2中的HCl,B与C之间必须增加浓硫酸洗气装置
B.D中NaOH溶液的作用吸收未反应的CO2
C.实验结束读数时,调整量筒使E、F中液面高度相同
D.F中读出体积折算成标况下为aL,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
【答案】A
【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用碳酸氢钠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用氢氧化钠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再用排水量气法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根据氧气的体积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A.本实验通过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都能反应放出氧气,B与C之间不用增加浓硫酸洗气装置,故A错误;B.本实验通过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需要除去氧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D中NaOH溶液的作用吸收未反应的CO2,故B正确;C.实验结束读数时,调整量筒使E、F中液面高度相同,使E中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等,便于换算氧气的物质的量,故C正确;D.F中读出体积折算成标况下为aL,则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根据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质量分数为=×100%,故D正确;选A。
【变式】(24-25高一上·天津·月考)过氧化钠常作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吸收空气中而变质。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他们称取 ag样品,并设计用如图装置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 。
(2)装置B中溶液的作用 。
(3)D中NaOH溶液的作用 。
(4)实验结束时,读取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时,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上下移动量筒,使得E、F中液面高度相同
b.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需冷却到室温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5)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mL,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百分数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3)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4)b
(5)
【分析】装置图中A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装置,B为洗气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C为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装置,D为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的装置,E和F是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的装置,根据标况下氧气的体积转化为物质的量,根据氧气和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关系,计算出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转化为质量,过氧化钠质量与样品的质量的比值得到质量分数,由此分析。
【解析】(1)实验要测定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氧气的体积,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根据分析可知,B为洗气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3)D为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的装置,防止多余的二氧化碳进入量气装置,否则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偏大;
(4)a.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使装置内压强和外界压强相同,避免读取体积产生误差,故a合理;b.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冷却到室温,会使排出的液体体积增大,读数结果产生误差,故b不合理;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是正确的读取方法,故c合理;答案选b;
(5)测定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mL,则,由于,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巩固训练】
1.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由方程式可知,15.6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32g/mol=3.2g,故选B。
2.ag下列物质在足量中充分燃烧,产物被过量固体充分吸收,固体增重为ag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H2、CO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2Na2O2+2H2O=4NaOH+O2↑;2CO+O22CO2、2Na2O2+2CO2=2Na2CO3+O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即为H2、CO的质量.因此只要是CO或H2或它们的混合气体或化学组成符合(CO)m (H2)n满足题意,、、、中只有满足(CO) (H2)2,故选C。
3.对于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
B.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4e-
C.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每有44gCO2与足量Na2O2反应,则固体增重56g
【答案】C
【分析】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有4个-1价的O原子,而生成物中没有-1价的氧原子,只有-2价和0价的氧原子,故这是一个氧元素有升有降的歧化反应。
【解析】A.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B.没有已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的数目,故B错误;C.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D.根据原子守恒,固体增重质量等于与参加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等的CO的质量,即1molCO的质量,增重28g,故D错误;故选C。
4.取3g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3g,则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2H2+O2=H2O、合并得”总方程式”:,即得到反应的关系式:H2~H2O~2NaOH~ Na2O2·H2,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恰为氢气的质量,同理2CO+O2=2CO2 、合并得”总方程式”: , 即得关系式:CO~ CO2~Na2CO3~Na2O2·CO,则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恰为CO的质量,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再与Na2O2发生反应使固体质量增加,可推知:有机物若可拆写成(CO)m(H2)n的形式,则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恰为有机物的质量,例如可改写为(CO)6(H2)6,也满足上述结果,不能改写(CO)m(H2)n的形式,则不满足上述结果;
答案选D。
5.将a mol 和b mol 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让其充分反应,当剩余固体为、NaOH,排出气体为、时,值可能为
A.0.5 B.0.65 C.1.0 D.2.0
【答案】B
【分析】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可能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产物为氧气、水蒸气、根据反应方程式,从质量守恒角度进行计算。
【解析】由题意可知,残存固体为,NaOH,生成气体为,,总反应为,故,a-b>0,,。故答案为B。
6.已知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元素和元素一般转变为和。下列有机物各,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于时将产物通过足量的固体后,固体增重大于的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水、二氧化碳和反应方程式分别为、,根据方程式知,水和反应时固体质量增加量相当于质量,二氧化碳和反应时固体质量增加量相当于CO质量,将可燃物写出或CO或方式,如果恰好写为或CO或方式,则产物通过足量时固体质量不变,如果改写化学式时O原子有剩余,则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减少,如果C原子有剩余,则固体质量增加,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A.HCOOH可以改写成,O原子有剩余,所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增多小于5g,不符合,故A错误;B.该化学式可以改写为,所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增多等于5g,不符合,故B错误;C.该化学式可以改写为,C有剩余,则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增多大于5g,符合,故C正确;D.该化学式可以改写为,则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增多等于5g,故不符合,故D错误;
答案选C。
7.(24-25高一上·四川遂宁·期中)下列物质均为a g,① ② ③ ④ ⑤ ⑥,将它们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全部通入到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则过氧化钠固体增重为a g的是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符合要求
【答案】C
【解析】这些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CO2、H2O或CO2和H2O,随后二氧化碳和H2O与Na2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该反应中固体增加的质量实际等于CO的质量,2Na2O2+2H2O=4NaOH+O2↑该反应中固体增加的质量实际等于H2的质量,则上述物质若能改写成(CO)x(H2)y的形式,则能满足题干的要求,观察题干中的六种物质,能改写成(CO)x(H2)y的形式的为CO、H2、HCHO、CH3COOH;故答案选C。
8.(24-25高一上·福建莆田·期末)取和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到盛足量固体粉末的容器中,并同时加入足量的,不断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称重发现固体粉末的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中和物质的量比为
A.7:2 B.6:5 C.4:1 D.1:4
【答案】D
【解析】假设混合气体中物质的量为xmol,则物质的量为,加入足量的,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称重发现固体粉末的质量增加了3.6g,则固体粉末增加的质量为和的质量,即,解得x=0.1mol,则原混合物中H2的物质的量为0.5-0.1=0.4mol,则原混合气体中和物质的量比为1:4,答案选D。
9.(24-25高一上·辽宁辽阳·期中)200℃时,由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则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后,发生反应、,固体质量增加的量相当于CO、H2,设CO2物质的量为xmol,H O物质的量为ymol。
总质量方程:,增重方程:,解方程组,,总物质的量:;答案选C。
10.(24-25高一上·湖北荆州·月考)一定温度下,下列物质在足量的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增重,若,则符合此条件的是
A. B.和的混合气体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2H2+O2H2O、合并得”总方程式”:,即得到反应的关系式:H2~H2O~2NaOH~ Na2O2·H2,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恰为氢气的质量,同理2CO+O22CO2 、合并得”总方程式”: , 即得关系式:CO~ CO2~Na2CO3~Na2O2·CO,则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恰为CO的质量,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或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再与Na2O2发生反应使固体质量增加,可推知: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可拆写成(CO)m(H2)n的形式,则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恰为原混合气体的质量,有机物例如可改写为(CO)6(H2)6,也满足上述结果,不能改写(CO)m(H2)n的形式,则不满足上述结果;可改写为CO2·H2,其中有一半氧元素没有被吸收,结果相当于CO·H2被吸收,最后固体质量增加值小于的质量,可改写为CO·C·H2,”C”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最终相当于(CO)2·H2被吸收进入固体,最后固体质量增加值大于的质量;综上,C满足,答案选C。
【强化训练】
1.(2025高一·全国·月考)现有和的混合气体,常温下将其缓缓地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体积减小了五分之一,则混合气体中与的体积之比是
A.1:4 B.1:2 C.2:3 D.3:2
【答案】C
【解析】设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过量,故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5x,气体体积减少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5x,故,故,选C。
2.(24-25高一上·湖南湘潭·期中)将和的混合气体15.2g通入,充分反应后,气体质量变为9.6g,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是
A.12.8g B.6.4g C.3.2g D.1.6g
【答案】B
【解析】将CO2和O2的混合气体15.2g通入Na2O2,发生下列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消耗2mol(即88g)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减少2×44g- 32g=56g,则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5.2g-9.6g)×=8.8g,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是15.2g-8.8g=6.4g,答案选B。
3.(24-25高一上·河南安阳·期末)下列关于Na2O、Na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Na2O都是钠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标况下,4.48L通过一定量的固体后,最终收集到3.36L气体,则这3.36L气体的成分是O2
C.等物质的量的Na2O、Na2O2分别加入等量足量的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CO和H2混合气a g,将它们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全部通入到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则过氧化钠固体增重的质量小于a g
【答案】C
【解析】A.Na2O2与酸反应时不止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B.标况下4.48L CO2(0.2mol)与Na2O2反应,根据反应式:每2molCO2生成1mol O2,体积减少1mol。若完全反应,生成0.1mol O2(2.24L)。但最终气体为3.36L,说明CO2未完全反应,剩余CO2与生成的O2混合。通过计算可知,剩余CO2为2.24L,O2为1.12L,总气体为3.36L,B错误;C.Na2O2与水反应溶液实际增重的是Na2O的质量,等物质的量的Na2O与Na2O2投入到等量且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两溶液增重相等,生成的NaOH的物质的量也相等,因而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正确;D.H2、CO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2Na2O2+2H2O=4NaOH+O2↑;2CO+O2=2CO2、2Na2O2+2CO2=2Na2 CO3+O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即为H2、CO的质量,所以过氧化钠固体增重的质量等于ag,D错误;故选C。
4.(24-25高一上·河南南阳·期中)某温度下,w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2O2反应,固体质量增加不是wg。下列物质①H2;②HCOOH;③CO和H2的混合物;④乙烯(C2H4);⑤CH3CH2OH;⑥葡萄糖(C6H12O6)中,符合题意的是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答案】B
【分析】2H2+O22H2O,2H2O+2Na2O2=4NaOH+O2↑,对比Na2O2和NaOH的化学式可知,固体质量的增加等于氢气的质量;2CO+O22CO2,2 CO2+2Na2O2=2Na2CO3+O2,对比Na2O2和Na2CO3的化学式可知,固体质量的增加等于CO的质量;所以物质在组成上满足(CO)m(H2)n,wg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2O2反应,固体质量增加为wg。
【解析】①据以上分析可知,wgH2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2O2反应,固体质量增加为wg,故①H2不符合题意;②HCOOH在组成上不满足(CO)m (H2)n,故②HCOOH符合题意;③据以上分析可知,CO和H2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④乙烯(C2H4)在组成上不满足(CO)m (H2)n,故④乙烯(C2H4)符合题意;⑤CH3CH2OH在组成上不满足(CO)m (H2)n,故⑤CH3CH2OH符合题意;⑥葡萄糖(C6H12O6)在组成上满足(CO)m (H2)n,故⑥葡萄糖(C6H12O6)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有②④⑤,故答案为:B。
5.(24-25高一上·湖北襄阳·期中)多聚甲醛为甲醛的聚合物,一般其结构长度有八到一百个单位,即。现有,充分燃烧后将其燃烧产物通过盛有的装置,最终增重为
A. B. C. D.与n值有关
【答案】A
【解析】(HCHO)n充分燃烧后产物为水和CO2,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根据两个方程式可知,Na2O2反应后实际增加的质量为H2和CO的质量,而(HCHO)n可表示为(H2)n(CO)n,因此Na2O2最后增加的质量即为(HCHO)n的质量为ag,答案选A。
6.(24-25高一上·河北石家庄·月考)200℃时,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共23.2g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过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
B.7.8g Na2O2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0.4NA
C.CO2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0.8mol
D.反应结束后,生成氧气的体积为11.2L
【答案】C
【解析】A.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外,还生成氧气,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B.Na2O2由2个和1个构成,总共3个离子,7.8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所以7.8g Na2O2含有的离子数目为0.3NA,B错误;C.设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mol,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CO的质量,即28xg;,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H2的质量,即4yg,可得方程组,解方程组得,所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0.8mol,C正确;D.根据C可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0.8mol,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但温度为200℃,不是在标准状况下,不能根据计算氧气的体积,D错误;故选C。
7.(24-25高一上·四川南充·月考)对固体NaHCO3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通过足量Na2O2,Na2O2增重0.3 g,则固体NaHCO3的质量为
A.0.42 g B.1.68 g C.0.84 g D.3.36 g
【答案】B
【解析】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Na2CO3、CO2、H2O,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分解产生CO2、H2O能够与Na2O2发生反应:2Na2O2+2CO2 =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2 mol NaHCO3分解产生了1 mol CO2、1 mol H2O,它们与足量Na2O2发生反应时分别使固体质量增加28 g、2 g,固体共增加28 g+2 g=30 g。现在Na2O2增重0.3 g,则分解的NaHCO3的物质的量为n(NaHCO3)=×2 mol=0.02 mol,其质量为m(NaHCO3)=0.02 mol×84 g/mol=1.68 g,故合理选项是B。
8.(24-25高一上·河北石家庄·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g和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A.33.33% B.66.67% C.43.75% D.56.25%
【答案】D
【解析】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发生反应,方程式相加的CO+Na2O2=Na2CO3,固体增加的质量为相当于CO的质量,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水与过氧化钠发生反应,二者相加可得H2+Na2O2=2NaOH,固体增加的质量为相当于H2的质量,CO、H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g就是原混合气体中CO、H2的质量和,所以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为16g-7g=9g,氧气的质量分数为;故选D。
9.(24-25高一上·重庆·期中)将30g甲醛(HCHO)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全部通入盛有足量 固体粉末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固体粉末的质量增加
A.44g B.2g C.30g D.18g
【答案】C
【解析】甲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HCHO+O2=CO2+H2O,2Na2O2+2CO2=2Na2CO3+O2,该方程中增加的质量为CO的质量,2Na2O2+2H2O=4NaOH+O2,该方程中增加的质量为H2的质量,而HCHO可改写为CO·H2,因此固体粉末增加的质量为甲醛的质量,固体质量增加30g,答案选C。
10.(24-25高一上·湖北武汉·期中)某温度下,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有机物燃烧均生成和),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反应,固体质量增加大于。下列物质:①和的混合物;②乙醇();③;④蔗糖();⑤甲酸()中,符合题意的是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 D.全部
【答案】B
【分析】由可知,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H2O中“H2”的质量; 由可知,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CO2中“CO”的质量,综上,w g分子组成符合的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Na2O2后,固体增重必为w g。
【解析】①C和的混合物,氢气反应后最终固体质量增加的为氢气的质量;、,根据原子守恒,固体质量增加的为“CO”的质量,所以固体总质量增加大于wg,①符合题意;②乙醇可改写为(CO)(H2)3C,固体质量增加大于wg,②符合题意;③可改写为(CO)2(H2)2,固体质量增加等于wg,③不符合题意;④蔗糖可以改写为(CO)11(H2)11C,固体质量增加大于wg,④符合题意;⑤甲酸(HCOOH) 可以改写为(CO)(H2)O,固体质量增加小于wg,⑤不符合题意;故选B。
1专题0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定量分析
1.掌握反应方程式及电子转移关系;
2.理解Na2O2的“自氧化还原”特性及增重规律(CO2反应增重=CO质量,H2O反应增重=H2质量);
3.运用差量法计算固体质量变化及气体体积关系(O2体积=原气体体积的1/2);
4.推导“(CO)n(H2)m”类有机物(如甲醛、乙酸)通过Na2O2时的质量守恒规律。
5.能设计实验验证反应产物(如排水法测O2体积)及测定Na2O2的纯度。
一、Na2O2与H2O、CO2的反应规律
1.反应原理与反应的先后顺序
(1)与水的反应机理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钠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
第二步:2H2O2=2H2O+O2↑(生成的过氧化氢不稳定,迅速分解为水和氧气)
将这两步合并,得到总反应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2)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则一步完成:
2Na2O2+2CO2=2Na2CO3+O2↑,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特别提醒】实验表明,干燥的二氧化碳无法直接与干燥的过氧化钠反应,需水参与引发。
(3)这两个反应有以下共同特点:
①都是歧化反应,Na2O2中的氧元素价态从-1变为0(O2)和-2(在NaOH或Na2CO3中),1molNa2O2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
②消耗2分子反应物(H2O或CO2)产生1分子O2;
③反应放热,且CO2反应放热量更大;
④固体增重来自反应物中的"H2”或”CO"部分,而非全部H2O或CO2。
2.定量规律总结
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物质的量关系为_______,n(e-)=n(Na2O2)=____n(O2)
气体体积变化关系 若CO2、水蒸气(或两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是原气体体积的____,等于生成氧气的量,ΔV=V(O2)=____
固体质量变化关系 CO2、水蒸气分别与足量Na2O2反应时,固体相当于吸收了CO2中的“____”、水蒸气中的“____”,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Δm(CO2)=____ g·mol-1×n(CO2)、Δm(H2O)=____ g·mol-1×n(H2O)
二、核心定量计算规律解析
1.气体体积变化规律
对于气相反应:2Na2O2+2H2O(g)=4NaOH+O2↑和2Na2O2+2CO2=2Na2CO3+O2↑
无论反应物是H2O(g)、CO2还是它们的混合物,每2体积反应气体(H2O或CO2)通过Na2O2后,都会产生1体积氧气,因此,反应后气体体积总是反应前的一半(当反应物全部为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时)。
2.固体增重规律
(1)从反应方程式分析,2Na2O2+2H2O=4NaOH+O2↑中,固体增重相当于“吸收”了2H2O中的2H2(因为放出的O2来自Na2O2);同理,2Na2O2+2CO2=2Na2CO3+O2↑中,固体增重相当于”吸收”了2CO2中的2CO,因此,固体增重可理解为:△m =m(H2或CO),即增加的质量等于反应物中H2或CO部分的质量。
(2)推论:当物质可表示为(CO)n(H2)m形式时,完全燃烧后产物通过Na2O2,固体增重等于原物质质量。
3.电子转移规律
(1)在Na2O2与H2O反应中,每2mol Na2O2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1mol电子给O2,1mol电子给NaOH)
(2)在Na2O2与CO2反应中,同样每2mol Na2O2转移2mol电子。
三、定量分析常见误区及应试技巧
在应用Na2O2与H2O、CO2反应的计算规律时,往往会陷入一些常见误区。了解这些误区并掌握相应的应试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误区一:忽视反应物的状态
水有气态(H2O(g)和液态(H2O(I))之分,状态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
(1)对于H2O(g),遵循气体体积规律:2体积H2O(g)→1体积O2;
(2)对于H2O(I),只需考虑固体增重,不涉及气体体积变化;
(3)应试技巧:仔细审题,注意物质状态标注,无标注时根据上下文判断。
误区二:混淆增重来源
(1)错误认为固体增重等于全部H2O或CO2的质量,实际上增重只来自H2或CO部分,例如:CO2通过Na2O2增重不是全部CO2质量,而是相当于CO的质量。
(2)应试技巧:记住规律”增重=H2或CO部分质量”,而非整个分子质量。
误区三:忽略多步反应过程
(1)特别是Na2O2与H2O反应实际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2O2+2H2O=2NaOH+H2O2
第二步:2H2O2=2H2O+O2↑
在定量计算中,通常使用总反应方程式即可,但解释现象时需要了解分步过程。
(2)应试技巧:计算时直接用总反应式,解释反应现象时考虑中间过程。
误区四:电子转移方向判断错误
(1)在Na2O2与CO2反应中,错误认为CO2是氧化剂或还原剂,实际上,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发生自氧化还原反应,CO2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
(2)应试技巧:分析化合价变化时,明确只有Na2O2中的O-1价发生变化。
四、解题技巧
1.快速判断物质类别
(1)遇到有机物时,尝试将其表示为(CO)n(H2)m形式。
(2)能准确表示为这种形式的,燃烧后通过Na2O2增重等于原质量。
(3)若分子中含额外O原子,则需要减去多余O的质量
2.优先使用守恒法
电子守恒、元素守恒、质量守恒往往能简化计算,特别是涉及多步反应时,守恒法可以跳过中间步骤应试。
3.善用差值规律——记住固定差值关系:
(1)每2mol H2O或CO2反应,固体增重相当于2mol H2或2mol CO;
(2)每2mol H2O或CO2反应,产生1molO2。
题型01 考查Na2O2与H2O、CO2反应的气体体积变化规律
【典例】常温常压下,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混合气体VmL缓缓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气体体积缩小到mL,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体积比不可能是
A.2:1 B.3:2 C.3:4 D.5:4
【变式】(24-25高一上·河南南阳·月考)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4.48L 和4.48L CO气体通入盛有足量的密闭容器中,在电火花不断引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为原来的温度和压强,剩余气体的体积及成分为
A.2.24L CO B.4.48L CO 2.24L
C.2.24L D.无剩余
题型02 考查Na2O2与H2O、CO2反应的电子转移变化规律
【典例】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B.1mol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Na2O2与CO2反应生成22.4LO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变式】把33.6L 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22.4 L气体(气体的测量均在标准状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2.4 L气体的总质量是30g B.反应中共转移1.5mol电子
C.有70g过氧化钠参加反应 D.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1:1
题型03 考查Na2O2与H2O、CO2反应的增重变化规律
【典例】将和的混合气体15.2g通入,充分反应后,气体质量变为9.6g,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是
A.12.8g B.6.4g C.3.2g D.1.6g
【变式】将质量为m g的某个有机物在体积为a L的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再将燃烧产物全部通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收集剩余气体,同温同压下测得其体积为b L。若a<b。满足此关系的有机物是
A.CH3OH B.CH3COOH C.(C6H10O5)n D.CH2OH(CHOH)4COOH
题型04 考查Na2O2与H2O、CO2反应的纯度测定实验
【典例】某实验小组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称取mg样品,并设计用如图装置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的作用为除去CO2中的HCl,B与C之间必须增加浓硫酸洗气装置
B.D中NaOH溶液的作用吸收未反应的CO2
C.实验结束读数时,调整量筒使E、F中液面高度相同
D.F中读出体积折算成标况下为aL,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
【变式】(24-25高一上·天津·月考)过氧化钠常作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吸收空气中而变质。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他们称取 ag样品,并设计用如图装置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 。
(2)装置B中溶液的作用 。
(3)D中NaOH溶液的作用 。
(4)实验结束时,读取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时,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上下移动量筒,使得E、F中液面高度相同
b.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需冷却到室温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5)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mL,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百分数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巩固训练】
1.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A. B. C. D.
2.ag下列物质在足量中充分燃烧,产物被过量固体充分吸收,固体增重为ag的是
A. B. C. D.
3.对于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
B.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4e-
C.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每有44gCO2与足量Na2O2反应,则固体增重56g
4.取3g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3g,则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 B. C. D.
5.将a mol 和b mol 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让其充分反应,当剩余固体为、NaOH,排出气体为、时,值可能为
A.0.5 B.0.65 C.1.0 D.2.0
6.已知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元素和元素一般转变为和。下列有机物各,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于时将产物通过足量的固体后,固体增重大于的是
A. B. C. D.
7.(24-25高一上·四川遂宁·期中)下列物质均为a g,① ② ③ ④ ⑤ ⑥,将它们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全部通入到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则过氧化钠固体增重为a g的是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符合要求
8.(24-25高一上·福建莆田·期末)取和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到盛足量固体粉末的容器中,并同时加入足量的,不断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称重发现固体粉末的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中和物质的量比为
A.7:2 B.6:5 C.4:1 D.1:4
9.(24-25高一上·辽宁辽阳·期中)200℃时,由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则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A. B. C. D.
10.(24-25高一上·湖北荆州·月考)一定温度下,下列物质在足量的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增重,若,则符合此条件的是
A. B.和的混合气体 C. D.
【强化训练】
1.(2025高一·全国·月考)现有和的混合气体,常温下将其缓缓地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体积减小了五分之一,则混合气体中与的体积之比是
A.1:4 B.1:2 C.2:3 D.3:2
2.(24-25高一上·湖南湘潭·期中)将和的混合气体15.2g通入,充分反应后,气体质量变为9.6g,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是
A.12.8g B.6.4g C.3.2g D.1.6g
3.(24-25高一上·河南安阳·期末)下列关于Na2O、Na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Na2O都是钠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标况下,4.48L通过一定量的固体后,最终收集到3.36L气体,则这3.36L气体的成分是O2
C.等物质的量的Na2O、Na2O2分别加入等量足量的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CO和H2混合气a g,将它们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全部通入到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则过氧化钠固体增重的质量小于a g
4.(24-25高一上·河南南阳·期中)某温度下,w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2O2反应,固体质量增加不是wg。下列物质①H2;②HCOOH;③CO和H2的混合物;④乙烯(C2H4);⑤CH3CH2OH;⑥葡萄糖(C6H12O6)中,符合题意的是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5.(24-25高一上·湖北襄阳·期中)多聚甲醛为甲醛的聚合物,一般其结构长度有八到一百个单位,即。现有,充分燃烧后将其燃烧产物通过盛有的装置,最终增重为
A. B. C. D.与n值有关
6.(24-25高一上·河北石家庄·月考)200℃时,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共23.2g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过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
B.7.8g Na2O2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0.4NA
C.CO2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0.8mol
D.反应结束后,生成氧气的体积为11.2L
7.(24-25高一上·四川南充·月考)对固体NaHCO3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通过足量Na2O2,Na2O2增重0.3 g,则固体NaHCO3的质量为
A.0.42 g B.1.68 g C.0.84 g D.3.36 g
8.(24-25高一上·河北石家庄·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g和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A.33.33% B.66.67% C.43.75% D.56.25%
9.(24-25高一上·重庆·期中)将30g甲醛(HCHO)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全部通入盛有足量 固体粉末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固体粉末的质量增加
A.44g B.2g C.30g D.18g
10.(24-25高一上·湖北武汉·期中)某温度下,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有机物燃烧均生成和),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反应,固体质量增加大于。下列物质:①和的混合物;②乙醇();③;④蔗糖();⑤甲酸()中,符合题意的是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 D.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