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导学案)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导学案)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8 10:11: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一、知识目标
1.能准确说出物质分类的依据和常见分类方法。
2.认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
3.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物质宏观性质和组成的观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分类的依据,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根据物质的特征和实验现象,推理归纳物质所属类别,构建物质分类的思维模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分类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分类方式。
一、教学重点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二、教学难点
1.理解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的特点和应用
一、分类方法
1.阅读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分类法是根据研究对象的______和______,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它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______。
2.树状分类法是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将物质逐级分类,其特点是像大树一样,有层次,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是______关系 。
3.交叉分类法是从______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例如,对于碳酸钠,从阳离子角度属于______盐,从阴离子角度属于______盐。
二、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的化合物;
2.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的化合物;
3.盐是由______(或铵根离子)和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4.氧化物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______元素的化合物。
三、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______组成的不同______,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有______和______、和______等 。
一、新课导入
任务1:总结视频垃圾分类应该怎么分?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问题思考:观看垃圾分类视频后,思考垃圾分类应该怎么分,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问题思考:垃圾分类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二、 分类方法
任务2:小组讨论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问题思考:从超市采购床单、毛巾、三角板、笔记本、玻璃杯、苹果、牛奶等物品,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能实现快速高效地找到所需东西,分类结果如何?
问题思考:分类的目的、标准和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务3:小组讨论分类标准的制定
【总结】一、分类方法
任务4:小组讨论生活垃圾分类方法
【情境任务】展示生活垃圾分类的图片,和学生共同进行树状分类
树状分类法
问题思考:像生活垃圾分类这样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总结】5.树状分类法
任务5:小组讨论下列生活中物品其他分类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并用连线的方式展示交叉分类的结果
【讲解】评价学生的回答
交叉分类法
【总结】6.交叉分类法
典例精讲
【展示题目】例1、请回顾初中学过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展示题目】例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三、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任务1:小组讨论并展示物质的分类结果
【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用树状分类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任务2:运用分类的思想对氧化物进行再认识
【问题】请同学们书写和水溶液、和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反应结果对氧化物进行分类。
【总结】二、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从组成元素和性质两个角度对氧化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是怎样的?
树状分类法
用连线的方式展示交叉分类的结果
交叉分类法
【学生任务】让学生用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如从是否含氧、酸性强弱、酸分子解离出的氢离子数等角度对酸进行分类,从是否溶于水、碱性强弱、碱分子解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数等角度对碱进行分类,从酸根是否含氧、组成、溶解性等角度对盐进行分类。
【总结】二、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2.如何用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酸、碱、盐进行分类?
酸的树状分类法
用连线的方式展示交叉分类的结果
交叉分类法
碱的树状分类法
用连线的方式展示交叉分类的结果
交叉分类法
盐的树状分类法
用连线的方式展示交叉分类的结果
交叉分类法
典例精讲
【展示题目】例1、结合以下信息,判断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吗?
所有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吗?
①Mn2O7 +2KOH = 2KMnO4 +H2O ②CO不与碱也不与酸反应
【展示题目】例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硫酸与硝酸只有交叉关系
四、 同素异形体
【问题】对、、、金刚石、石墨、、、溶液、、、、、、、浊液中的单质进行分类,同时思考生活中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有哪些。
任务1:小组讨论生活中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问题】什么是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有什么性质特点?
【总结】三、同素异形体
任务2: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问题】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总结】
典例精讲
【展示题目】例1、将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酸:硫酸、醋酸、NaHSO4、硝酸
B.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无定形碳
C.盐:生石灰、硝酸钾、CaCO3、苛性钠
D.碱:纯碱、烧碱、乙醇、熟石灰
一、物质分类的核心依据与方法
1.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性质、状态、结构为核心标准。
2.常见方法:包括单一标准的简单分类(如按状态分气、液、固态),以及两种关键系统分类法 ——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后者能更全面地梳理物质关系。
二、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的应用
(1)交叉分类法
核心特点:用多标准对同一物质分类,突破单一标准局限。
实例应用:
酸:H SO 既是含氧酸、二元酸,也是强酸。
碱:Ca (OH) 既是微溶性碱、二元碱,也是强碱。
盐:NH Cl 既是铵盐、盐酸盐,也是可溶性盐。
氧化物:CO 既是非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
(2)树状分类法
核心特点:按层次逐层细分,形成清晰的分类体系。
分类框架:
酸:分无机酸(含氧酸如 HNO / 无氧酸如 HCl)和有机酸;按 H 数分一元酸、二元酸等。
碱:分强碱(如 KOH)/ 弱碱(如 NH H O);按溶解性分可溶性、微溶性、难溶性碱。
盐:分正盐(如 Na CO )、酸式盐(如 NaHSO )、碱式盐(如 Cu (OH) CO )。
氧化物:分金属氧化物(碱性如 CaO / 两性如 Al O )和非金属氧化物(酸性如 SO / 不成盐如 CO)。
三、分类方法的关键作用
1.科研层面:将复杂物质系统化,助力发现规律(如元素周期律的提出),为新物质合成和反应研究提供方向。
2.学习层面:整合零散知识,形成网络(如掌握强酸通性),降低记忆难度,提升学习效率(如通过氧化物分类理解反应规律)。
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混合物:医用酒精、空气、稀硫酸
B.化合物:烧碱、氧化镁、硫酸
C.盐:氯化钠、石灰石、生石灰
2.下列有关氧化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凡是含氧的化合物均可称为氧化物
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3. 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4. 下列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H2O 和 H2O2 B.红磷和白 C.O2和O2- D.臭氧和氧气
5.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酸性氧化物 纯净物
A NaOH H2SO4 CO2 胆矾
B 纯碱 H2S CO 石灰石
C NaOH NaHSO4 SO2 液氨
D KOH HNO3 SO3 碘酒
考点1分类方法
1.(2024·安徽滁州·一模)分类法是认识物质世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金属材料:生铁、不锈钢、玻璃钢 B.可加热的容器:试管、烧杯、集气瓶
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D.可回收物:旧报纸、旧纸箱、易拉罐
考点2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2.(24-25高一上·北京通州·期末)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属于碱 B.属于酸 C.属于氧化物 D.属于盐
3.(24-25高一上·广东深圳·期末)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酸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A HClO 烧碱 NaCl
B NaClO
C HCl 火碱 CO
D 纯碱
A.A B.B C.C D.D
考点3 同素异形体
4.(24-25高一上·重庆·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B.同素异形体是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单质,所以同素异形体的性质相同
C.纯碱和烧碱在工业上合称为“两碱”,它们均属于碱
D.是一种一元酸,它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
(更多的见分层作业)
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一、知识目标
1.能准确说出物质分类的依据和常见分类方法。
2.认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
3.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物质宏观性质和组成的观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分类的依据,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根据物质的特征和实验现象,推理归纳物质所属类别,构建物质分类的思维模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分类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分类方式。
一、教学重点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二、教学难点
1.理解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的特点和应用
一、分类方法
1.阅读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分类法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_,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它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
2.树状分类法是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将物质逐级分类,其特点是像大树一样,有层次,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是并列关系 。
3交叉分类法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例如,对于碳酸钠,从阳离子角度属于钠盐,从阴离子角度属于碳酸盐。
二、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的化合物;
2.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 )的化合物;
3.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4.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三、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_单质,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和_石墨 ,O 和O 等 。
答案:
共同点;差异点;系统化
并列
多个;钠;碳酸
氢离子(H );氢氧根离子(OH );金属离子;酸根离子;两;氧
同种元素;单质;金刚石;石墨;O ;O (后四空答案不唯一,也可填白磷、红磷等);分子式;结构
一、新课导入
任务1:总结视频垃圾分类应该怎么分?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问题思考:观看垃圾分类视频后,思考垃圾分类应该怎么分,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答案:可回收物(金属、塑料、纸张)按材料类别回收再利用;有害垃圾(电池、荧光灯)含重金属化合物,需专门处理防止污染;厨余垃圾(有机物植,花卉绿)发酵制沼气或堆肥;其他垃圾(干垃圾)如卫生纸、被油污污染的纸巾、烟蒂等属于低值废弃物。
问题思考:垃圾分类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答案:根据物质组成分类处理垃圾
二、 分类方法
任务2:小组讨论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问题思考:从超市采购床单、毛巾、三角板、笔记本、玻璃杯、苹果、牛奶等物品,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能实现快速高效地找到所需东西,分类结果如何?
答案:按用途分类
分类的结果:
食品类 :苹果、牛奶、西瓜、葡萄
学习用品类: 三角板、笔记本
厨房用品类:玻璃杯、保鲜盒?刀叉、平底锅
生活用品类:床单、毛巾
问题思考:分类的目的、标准和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分类的目的决定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标准决定分类的结果。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任务3:小组讨论分类标准的制定
根据事物的共同特点分别归类
【总结】一、分类方法
1.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2.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3.分类就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方法。
4.分类有一定的标准,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任务4:小组讨论生活垃圾分类方法
【情境任务】展示生活垃圾分类的图片,和学生共同进行树状分类
树状分类法
问题思考:像生活垃圾分类这样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其特点是按照同一标准采用树状的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交叉的,存在从属关系。是对同一类事物按照属性进一步进行细化分类的方法,分级,递进,每一级一个分类标准。
【总结】5.树状分类法
①分类标准:按照同一标准采用树状的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②特点: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是相互独立的, 没有交叉的,存在从属关系。
③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④对同一类事物按照属性进一步进行细化分类的方法,分级,递进,每一级一个分类标准。
任务5:小组讨论下列生活中物品其他分类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并用连线的方式展示交叉分类的结果
【讲解】评价学生的回答
交叉分类法
【总结】6.交叉分类法
①对一种事物用两种及以上标准分类
②基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多角度分类
③特点: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的部分
典例精讲
【展示题目】例1、请回顾初中学过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答案: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
【展示题目】例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答案:
三、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任务1:小组讨论并展示物质的分类结果
【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用树状分类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答案:
任务2:运用分类的思想对氧化物进行再认识
【问题】请同学们书写和水溶液、和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反应结果对氧化物进行分类。
答案: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总结】二、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从组成元素和性质两个角度对氧化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是怎样的?
树状分类法
用连线的方式展示交叉分类的结果
交叉分类法
【学生任务】让学生用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如从是否含氧、酸性强弱、酸分子解离出的氢离子数等角度对酸进行分类,从是否溶于水、碱性强弱、碱分子解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数等角度对碱进行分类,从酸根是否含氧、组成、溶解性等角度对盐进行分类。
【总结】二、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2.如何用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酸、碱、盐进行分类?
酸的树状分类法
用连线的方式展示交叉分类的结果
交叉分类法
碱的树状分类法
用连线的方式展示交叉分类的结果
交叉分类法
盐的树状分类法
用连线的方式展示交叉分类的结果
交叉分类法
典例精讲
【展示题目】例1、结合以下信息,判断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吗?
所有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吗?
①Mn2O7 +2KOH = 2KMnO4 +H2O ②CO不与碱也不与酸反应
答案: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为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不能与酸和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展示题目】例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硫酸与硝酸只有交叉关系
答案:C。 - 选项A:纯净物包含化合物,是包含关系,不是重叠关系,A错误。 - 选项B:碱性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是包含关系,不是交叉关系,B错误。 - 选项C: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是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属于并列关系,C正确。 - 选项D:硫酸和硝酸都是酸,是并列关系,不是交叉关系,D错误。
四、 同素异形体
【问题】对、、、金刚石、石墨、、、溶液、、、、、、、浊液中的单质进行分类,同时思考生活中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有哪些。
答案: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生活中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氧气、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等。
任务1:小组讨论生活中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问题】什么是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有什么性质特点?
【总结】三、同素异形体
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3.常见元素的同素异性体
①碳的同素异形体:
②氧的同素异形体
③磷的同素异形体
④硫的同素异形体
任务2: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问题】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总结】
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是化学变化;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由于结构不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同种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似或略有差异。
典例精讲
【展示题目】例1、将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酸:硫酸、醋酸、NaHSO4、硝酸
B.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无定形碳
C.盐:生石灰、硝酸钾、CaCO3、苛性钠
D.碱:纯碱、烧碱、乙醇、熟石灰
答案:B。 - 选项A:是盐,不是酸,A错误。 - 选项B:金刚石、石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碳主要成分也是碳,可认为属于同素异形体范畴,B正确。 - 选项C:生石灰是,属于氧化物;苛性钠是,属于碱,C错误。 - 选项D:纯碱是,属于盐;乙醇不属于碱,D错误。
一、物质分类的核心依据与方法
1.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性质、状态、结构为核心标准。
2.常见方法:包括单一标准的简单分类(如按状态分气、液、固态),以及两种关键系统分类法 ——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后者能更全面地梳理物质关系。
二、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的应用
(1)交叉分类法
核心特点:用多标准对同一物质分类,突破单一标准局限。
实例应用:
酸:H SO 既是含氧酸、二元酸,也是强酸。
碱:Ca (OH) 既是微溶性碱、二元碱,也是强碱。
盐:NH Cl 既是铵盐、盐酸盐,也是可溶性盐。
氧化物:CO 既是非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
(2)树状分类法
核心特点:按层次逐层细分,形成清晰的分类体系。
分类框架:
酸:分无机酸(含氧酸如 HNO / 无氧酸如 HCl)和有机酸;按 H 数分一元酸、二元酸等。
碱:分强碱(如 KOH)/ 弱碱(如 NH H O);按溶解性分可溶性、微溶性、难溶性碱。
盐:分正盐(如 Na CO )、酸式盐(如 NaHSO )、碱式盐(如 Cu (OH) CO )。
氧化物:分金属氧化物(碱性如 CaO / 两性如 Al O )和非金属氧化物(酸性如 SO / 不成盐如 CO)。
三、分类方法的关键作用
1.科研层面:将复杂物质系统化,助力发现规律(如元素周期律的提出),为新物质合成和反应研究提供方向。
2.学习层面:整合零散知识,形成网络(如掌握强酸通性),降低记忆难度,提升学习效率(如通过氧化物分类理解反应规律)。
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混合物:医用酒精、空气、稀硫酸
B.化合物:烧碱、氧化镁、硫酸
C.盐:氯化钠、石灰石、生石灰
D.单质:石墨、臭氧、水银
【答案】C
【解析】A 选项:医用酒精(乙醇水溶液)、空气(氮气、氧气等混合)、稀硫酸(硫酸溶液)均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正确。
B 选项:烧碱(NaOH)、氧化镁(MgO)、硫酸(H SO )均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正确。
C 选项:氯化钠(NaCl)、石灰石(主要成分 CaCO )属于盐,但生石灰(CaO)由钙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错误。
D 选项:石墨(C)、臭氧(O )、水银(Hg)均为单质,正确。
2.下列有关氧化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凡是含氧的化合物均可称为氧化物
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 选项:氧化物需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如 KMnO 含氧化合,但属于盐,错误。
B 选项:氧化物还可分为两性氧化物(如 Al O )、不成盐氧化物(如 CO),分类不唯一,错误。
C 选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CO +2NaOH=Na CO +H O),正确。
D 选项: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 O 属于酸性氧化物,Al O 属于两性氧化物,错误
3. 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B 选项:树状分类法呈层级分支(如甲图),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划分(如乙图),正确。
C 选项: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 属于不成盐氧化物,错误。
D 选项: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如 CaO、Na O),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正确
4. 下列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H2O 和 H2O2 B.红磷和白 C.O2和O2- D.臭氧和氧气
【答案】B、D
【解析】同素异形体指 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A 选项:H O 和 H O 是化合物,不属于单质,错误。
B 选项:红磷和白磷均为磷元素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正确。
C 选项:O 是单质,O 是离子,不属于单质,错误。
D 选项:臭氧(O )和氧气(O )是氧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正确。
5.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酸性氧化物 纯净物
A NaOH H2SO4 CO2 胆矾
B 纯碱 H2S CO 石灰石
C NaOH NaHSO4 SO2 液氨
D KOH HNO3 SO3 碘酒
【答案】A
【解析】A 选项:NaOH 是碱,H SO 是酸,CO 是酸性氧化物,胆矾(CuSO 5H O)是纯净物,正确。
B 选项:纯碱(Na CO )是盐,CO 是不成盐氧化物,石灰石(主要成分 CaCO )是混合物,错误。
C 选项:NaHSO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 Na 、H 、SO ,属于盐(酸式盐),错误。
D 选项: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
考点1分类方法
1.(2024·安徽滁州·一模)分类法是认识物质世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金属材料:生铁、不锈钢、玻璃钢 B.可加热的容器:试管、烧杯、集气瓶
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D.可回收物:旧报纸、旧纸箱、易拉罐
【答案】D
【详解】A.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
B.集气瓶用来收集气体,不能被加热,故B错误;
C.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旧报纸、旧纸箱、易拉罐均能够重新加工后再次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故D正确;
答案选D。
考点2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2.(24-25高一上·北京通州·期末)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属于碱 B.属于酸 C.属于氧化物 D.属于盐
【答案】C
【详解】A.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A正确;
B.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B正确;
C.属于单质,C错误;
D.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D正确;
故选C。
3.(24-25高一上·广东深圳·期末)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酸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A HClO 烧碱 NaCl
B NaClO
C HCl 火碱 CO
D 纯碱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HClO为弱酸,烧碱的主要成分为NaOH,属于碱,NaCl为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u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A项正确;
B.HNO3为强酸,NH3为碱性的气体,不属于碱,NaClO为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B项错误;
C.HCl为强酸,火碱的主要成分为NaOH,属于碱,为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盐,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
D.是强酸,纯碱的主要成分是,属于盐,是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A。
考点3 同素异形体
4.(24-25高一上·重庆·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B.同素异形体是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单质,所以同素异形体的性质相同
C.纯碱和烧碱在工业上合称为“两碱”,它们均属于碱
D.是一种一元酸,它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
【答案】D
【详解】A.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例如酸性氧化物,A错误;
B.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B错误;
C.纯碱是指碳酸钠,属于盐类化合物,C错误;
D.可电离出一个,属于一元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D正确;
答案选D。
(更多的见分层作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