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2课时(导学案)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2课时(导学案)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8 10:15: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知识目标
1.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2.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3.掌握胶体的制备方法,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应用,初步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认识不同分散系的外观特征,从微观上理解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性质的影响。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推理胶体的性质和本质特征,建立分散系分类的模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实验和讨论,探究胶体的制备、性质和提纯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重点
1.分散系的分类及本质区别、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分类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分散系类型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1 nm 1~100 nm >100 nm
实例 食盐水、蔗糖水 ____________、豆浆 泥水、石灰乳
性质 均一、稳定,无丁达尔效应 介稳性,__________ 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分层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________ 不能
二、胶体及其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定义:光束通过胶体时,因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__________。
应用:鉴别胶体和溶液(溶液__________丁达尔效应)。
三、胶体的制备和提纯
1.实验步骤:向__________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 FeCl 溶液,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色。
2.化学方程式:FeCl3+3H2O________ + 3HCl
3.注意事项:不能用自来水(含电解质易__________),不可长时间煮沸或搅拌。
答案:
氢氧化铁胶体;有丁达尔效应;不能
光亮通路;无;
沸腾;红褐;Fe(OH)3 (胶体);聚沉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
问题思考:思考一下,河水中的泥沙遇到海水沉积下来,日久天长形成了沙洲,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含泥沙的河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胶体,遇到海水中的电解质聚沉下来,最终形成三角洲。
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任务1:学生讨论并尝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情景引入】展示泥水、油水、蜂蜜水等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该如何进行分类呢?”
小组讨论与分类实践:让学生讨论并尝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答案:树状分类
【总结】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得到的混合体系。
2.分散剂:分散系中容纳被分散的微粒在其中的物质。
3.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一般规律:1.分散系中有水,水是分散剂;
2.分散系中是两种液体(没有水),量多的是分散剂。
任务2:学生讨论并尝试用新的概念分析溶液的组成
问题思考:教师给出硫酸铜溶液,让学生用新学的概念分析其组成,即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溶液是一种分散系。
【学生回答】对于溶液来说,溶质是 ,
溶剂是 ,
溶液是一种 。
答案: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
任务3:小组讨论如何对分散系进行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
【提问】“同学们,我们如何对这些分散系进行分类呢?”
【师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对分散系进行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
交叉分类
树状分类
任务4:小组讨论豆浆、牛奶、淀粉溶液的外观怎样?它们属于哪类分散系?
【师生活动】
教师给出豆浆、牛奶、淀粉溶液,让学生讨论其外观以及属于哪类分散系,
【学生回答】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任务5:小组实验并观看视频,讨论豆浆、牛奶、淀粉溶液属于哪类分散系?
【师生活动】
安排小组实验(用激光笔照射淀粉溶液和食盐水)并观看相关视频,进一步讨论它们属于哪类分散系
【学生任务】小组如图所示做实验
【讲解】淀粉溶液产生丁达尔效应,食盐水没有,说明豆浆、牛奶、淀粉溶液与溶液是不同的分散系
任务6:小组讨论为什么溶液和豆浆、牛奶、淀粉溶液性质存在较大差异?
问题思考:什么溶液和豆浆、牛奶、淀粉溶液性质存在较大差异?
【讲解】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的方法,即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 100nm之间)、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
【总结】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4.分散系的分类。
②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三、 胶体及其性质
【总结】二、胶体及其性质
1.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3.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剂状态可分为固溶胶(如有色玻璃、珍珠、合金、泡沫塑料等)、液溶胶(如Fe(OH) 胶体、血液、墨水、豆浆等)、气溶胶(如烟、云、雾)。
典例精讲
【例1】: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食盐水、牛奶、豆浆
B. 碘酒、泥水、血液
C. 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
D. Ca(OH) 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学生回答】B
溶液的判断依据是 “均一、稳定”,如食盐水、碘酒、白糖水。
浊液的特征是 “不均一、不稳定,有沉淀或分层”,如泥水(悬浊液)、牛奶(乳浊液)。
胶体需注意常见例子,如血液、豆浆、淀粉溶液等,可通过丁达尔效应辅助判断。
通过对比选项中各物质的分散特征,B 选项完全符合 “溶液、浊液、胶体” 的排列顺序,因此正确。
任务1:小组讨论如何区分下列两种液体?
问题思考:如何区分下列两种液体?
【学生任务】用激光笔照射食盐水和淀粉溶液。
【小组讨论】用激光笔照射,有光亮的通路的是淀粉溶液
【总结】二、胶体及其性质
4.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强光透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②应用:丁达尔效应用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任务2:观看视频并思考为什么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浊液没有
【讲解】丁达尔效应产生的原因,即可见光的波长为400 - 760 nm,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 - 100 nm,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极其微弱,所以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而通过溶液时则看不到这种现象。
【总结】二、胶体及其性质
4.胶体的性质
③丁达尔效应产生的原因
典例精讲
【例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 )
A. 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
B. 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 外观均匀透明
D.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0 - 10 m之间
【学生回答】D
分散系分类的本质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而非性质(如丁达尔效应)或外观。
胶体的独特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等)均由其粒子直径范围(1~100 nm)决定。
四、胶体的制备和提纯
任务1:阅读[实验1-1]小组动手制备Fe(OH)3胶体
【总结】三、胶体的制备和提纯
1.胶体的制备
①实验步骤
②实验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褐色,当液体呈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③反应原理
④检验方法:丁达尔效应
典例精讲
【例1】: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氯化铁稀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自来水中,继续加热煮沸
B. 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 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中
D. 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入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进行详细讲解。
【学生回答】D
溶剂:必须使用蒸馏水(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易使胶体聚沉)。
浓度:滴加饱和 FeCl 溶液(稀溶液难以形成胶体)。
温度: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确保高温促进水解。
搅拌与加热:滴加后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禁止搅拌(搅拌易破坏胶体粒子的均匀分散)。
任务2:小组讨论如何提纯胶体?
问题思考:我们制备好的胶体中可能会混有一些杂质,那么如何提纯胶体呢?
【讲解】胶体的性质:胶体能够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胶体的提纯方法——渗析,即利用半透膜将胶体和溶液分离,应用于胶体净化、提纯。
【总结】三、胶体的制备和提纯
2.胶体的提纯
①胶体能够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②胶体的提纯方法—渗析
应用:胶体净化、提纯, 使胶体和溶液分离
典例精讲
【例2】:下列性质既可能是胶体所具有的,也可能是溶液所具有的是(  )
A. 光线照射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 加入少量稀硫酸立即产生沉淀
C.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
D. 装入半透膜袋中并将其浸入盛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袋内外均含分散质粒子
【学生回答】B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溶液粒子直径过小,无法散射光,故 A 仅属于胶体。
胶体:稀硫酸作为电解质,可破坏胶体粒子的电荷平衡,导致聚沉生成沉淀(如 Fe (OH) 胶体遇硫酸先聚沉后溶解)。
-溶液:若溶质与硫酸反应生成难溶物(如 BaCl 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 BaSO 沉淀),则产生沉淀。
B 符合题意。
粒子直径是分散系分类的本质依据,C 为溶液特有性质,胶体不具备。
半透膜孔径仅允许溶液粒子(小分子 / 离子)通过,胶体粒子被阻隔,故 D 仅属于溶液。
一、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1.分散系定义: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包括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和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2.本质区别: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划分,这是区分溶液、浊液、胶体的核心标准:
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nm,粒子可透过滤纸和半透膜,外观均一、稳定(如 NaCl 溶液)。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粒子可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外观均较稳定(如 Fe (OH) 胶体)。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 100nm,粒子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外观不均一、不稳定,静置易分层或沉淀(如泥水属于悬浊液,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二、胶体的性质、鉴别与应用
(1)胶体的核心性质
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 “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溶液和浊液无此现象)。
(2)胶体与溶液的鉴别
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分别照射两种分散系,能观察到光亮 “通路” 的是胶体,无明显现象的是溶液。
三、胶体的制备、提纯与实验研究方法
(1)胶体的制备(以 Fe (OH) 胶体为例)
实验步骤: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饱和 FeCl 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 Fe (OH) 胶体。
化学方程式:FeCl + 3H O ====Fe (OH) (胶体) + 3HCl。
注意事项:不可过度加热或搅拌,否则胶体粒子会聚集形成沉淀;饱和 FeCl 溶液需逐滴加入,保证粒子 均匀分散。
(2)胶体的提纯 —— 渗析法
原理:利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将胶体与溶液中的杂质分离。
操作:将胶体放入半透膜袋中,置于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杂质离子(如 Cl )进入蒸馏水中,重复多次可提纯胶体(如提纯 Fe (OH) 胶体中的 HCl)。
1.根据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每到春季,沿海一些城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答案】D
【解析】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直径为 1~100 nm,符合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的典型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0 ~10 m(1~100 nm)之间,可产生丁达尔效应(如雾中光线通路)。
2.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已经形成万吨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得首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蛋白质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直径在2nm 20nm。 下列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是( )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有色玻璃 D.酒精溶液
【答案】C
【解析】A、B、D: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溶液均属于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 nm。C:有色玻璃是固体胶体(玻璃基质中分散金属氧化物颗粒),粒子直径 1~100 nm,符合题意。
3.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
A.氧化物、化合物   B.溶液、胶体
C.分散系、溶液    D.酸性氧化物、化合物
【答案】C
【解析】A: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后者包含前者,错误。
B:溶液和胶体是并列的分散系,无包含关系,错误。
C: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前者包含后者,正确。
D:酸性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后者包含前者,错误。
4.用下列方法制备胶体:①0.5 mol/L的BaCl2溶液和等体积2 mol/L的硫酸混合振荡;②把1 mol/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1 mol/L NaOH溶液滴到1 mol/L FeCl3溶液中,可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①:BaCl 溶液与硫酸混合直接生成 BaSO 沉淀,形成浊液,无法制得胶体。
②:饱和 FeCl 溶液滴入沸水,加热至红褐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Fe (OH) 胶体,反应式为:
FeCl3+3H2OFe(OH)3 (胶体)+3HCl,正确。
③:NaOH 与 FeCl 溶液反应生成 Fe (OH) 沉淀,形成浊液,错误。
考点1分散系及其分类
1.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
B. 分散剂一定是液体
C. 一种分散系里只有分散质和分散剂两种物质
D. 分散质一定是固体
【答案】A
【解析】分散系是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得到的混合体系,所以一定是混合物,A正确;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B错误;一种分散系里可能含有多种分散质和分散剂,C错误;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D错误。
2.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
A. 蔗糖溶液
B. 氢氧化铁胶体
C. 豆浆
D. 石灰乳
【答案】D
【解析】蔗糖溶液属于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氢氧化铁胶体和豆浆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 100nm之间;石灰乳属于悬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所以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石灰乳,答案选D。
考点2 胶体及其性质
3.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 硫酸铜溶液
B. 云雾
C. 碘酒
D. 牛奶
【答案】B
【解析】硫酸铜溶液和碘酒属于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云雾属于气溶胶,是胶体;牛奶属于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所以答案选B。
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B. 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
C.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D.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 100nm之间
【答案】D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 100n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种性质,可用于区分胶体和溶液,但不是本质特征;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也是胶体的性质,不是本质特征,所以答案选D。
5.下列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硫酸铜溶液
B. 氢氧化铁胶体
C. 蔗糖溶液
D. 酒精溶液
【答案】B
【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硫酸铜溶液、蔗糖溶液、酒精溶液都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答案选B。
考点3 胶体的制备和提纯
6.制备Fe(OH) 胶体的正确操作是( )
A. 将FeCl 溶液滴入蒸馏水中
B. 将饱和FeCl 溶液滴入热水中并加热至沸腾
C. 将饱和FeCl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D. 将饱和FeCl 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
【答案】C
【解析】制备Fe(OH) 胶体是将饱和FeCl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A选项将FeCl 溶液滴入蒸馏水中不能得到胶体;B选项只加热至沸腾,没有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不能制得胶体;D选项将饱和FeCl 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会生成Fe(OH) 沉淀,不是胶体,所以答案选C。
7.下列能用于提纯胶体的方法是( )
A. 过滤
B. 蒸馏
C. 萃取
D. 渗析
【答案】D
【解析】过滤不能分离胶体和溶液;蒸馏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萃取是用于分离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渗析可以利用半透膜将胶体和溶液分离,用于提纯胶体,所以答案选D。
(更多的见分层作业)
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知识目标
1.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2.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3.掌握胶体的制备方法,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应用,初步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认识不同分散系的外观特征,从微观上理解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性质的影响。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推理胶体的性质和本质特征,建立分散系分类的模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实验和讨论,探究胶体的制备、性质和提纯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重点
1.分散系的分类及本质区别、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分类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分散系类型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1 nm 1~100 nm >100 nm
实例 食盐水、蔗糖水 ____________、豆浆 泥水、石灰乳
性质 均一、稳定,无丁达尔效应 介稳性,__________ 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分层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________ 不能
二、胶体及其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定义:光束通过胶体时,因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__________。
应用:鉴别胶体和溶液(溶液__________丁达尔效应)。
三、胶体的制备和提纯
1.实验步骤:向__________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 FeCl 溶液,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色。
2.化学方程式:FeCl3+3H2O________+3HCl
3.注意事项:不能用自来水(含电解质易__________),不可长时间煮沸或搅拌。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
问题思考:思考一下,河水中的泥沙遇到海水沉积下来,日久天长形成了沙洲,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
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任务1:学生讨论并尝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情景引入】展示泥水、油水、蜂蜜水等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该如何进行分类呢?”
小组讨论与分类实践:让学生讨论并尝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答案:
【总结】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任务2:学生讨论并尝试用新的概念分析溶液的组成
问题思考:教师给出硫酸铜溶液,让学生用新学的概念分析其组成,即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溶液是一种分散系。
【学生回答】对于溶液来说,溶质是 ,
溶剂是 ,
溶液是一种 。
任务3:小组讨论如何对分散系进行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
【提问】“同学们,我们如何对这些分散系进行分类呢?”
【师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对分散系进行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
交叉分类
树状分类
任务4:小组讨论豆浆、牛奶、淀粉溶液的外观怎样?它们属于哪类分散系?
【师生活动】
教师给出豆浆、牛奶、淀粉溶液,让学生讨论其外观以及属于哪类分散系,
【学生回答】
任务5:小组实验并观看视频,讨论豆浆、牛奶、淀粉溶液属于哪类分散系?
【师生活动】
安排小组实验(用激光笔照射淀粉溶液和食盐水)并观看相关视频,进一步讨论它们属于哪类分散系
【学生任务】小组如图所示做实验
【讲解】
任务6:小组讨论为什么溶液和豆浆、牛奶、淀粉溶液性质存在较大差异?
问题思考:什么溶液和豆浆、牛奶、淀粉溶液性质存在较大差异?
【讲解】
【总结】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三、 胶体及其性质
【总结】二、胶体及其性质
典例精讲
【例1】: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食盐水、牛奶、豆浆
B. 碘酒、泥水、血液
C. 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
D. Ca(OH) 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学生回答】
任务1:小组讨论如何区分下列两种液体?
问题思考:如何区分下列两种液体?
【学生任务】用激光笔照射食盐水和淀粉溶液。
【小组讨论】
【总结】二、胶体及其性质
任务2:观看视频并思考为什么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浊液没有
【讲解】
【总结】二、胶体及其性质
典例精讲
【例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 )
A. 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
B. 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 外观均匀透明
D.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0 - 10 m之间
【学生回答】
四、胶体的制备和提纯
任务1:阅读[实验1-1]小组动手制备Fe(OH)3胶体
【总结】三、胶体的制备和提纯
典例精讲
【例1】: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氯化铁稀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自来水中,继续加热煮沸
B. 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 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中
D. 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入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学生回答】
任务2:小组讨论如何提纯胶体?
问题思考:我们制备好的胶体中可能会混有一些杂质,那么如何提纯胶体呢?
【讲解】
【总结】三、胶体的制备和提纯
典例精讲
【例2】:下列性质既可能是胶体所具有的,也可能是溶液所具有的是(  )
A. 光线照射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 加入少量稀硫酸立即产生沉淀
C.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
D. 装入半透膜袋中并将其浸入盛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袋内外均含分散质粒子
【学生回答】
一、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1.分散系定义: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包括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和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2.本质区别: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划分,这是区分溶液、浊液、胶体的核心标准:
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nm,粒子可透过滤纸和半透膜,外观均一、稳定(如 NaCl 溶液)。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粒子可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外观均较稳定(如 Fe (OH) 胶体)。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 100nm,粒子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外观不均一、不稳定,静置易分层或沉淀(如泥水属于悬浊液,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二、胶体的性质、鉴别与应用
(1)胶体的核心性质
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 “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溶液和浊液无此现象)。
(2)胶体与溶液的鉴别
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分别照射两种分散系,能观察到光亮 “通路” 的是胶体,无明显现象的是溶液。
三、胶体的制备、提纯与实验研究方法
(1)胶体的制备(以 Fe (OH) 胶体为例)
实验步骤: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饱和 FeCl 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 Fe (OH) 胶体。
化学方程式:FeCl + 3H O ====Fe (OH) (胶体) + 3HCl。
注意事项:不可过度加热或搅拌,否则胶体粒子会聚集形成沉淀;饱和 FeCl 溶液需逐滴加入,保证粒子 均匀分散。
(2)胶体的提纯 —— 渗析法
原理:利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将胶体与溶液中的杂质分离。
操作:将胶体放入半透膜袋中,置于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杂质离子(如 Cl )进入蒸馏水中,重复多次可提纯胶体(如提纯 Fe (OH) 胶体中的 HCl)。
1.根据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每到春季,沿海一些城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2.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已经形成万吨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得首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蛋白质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直径在2nm 20nm。 下列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是( )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有色玻璃 D.酒精溶液
3.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
A.氧化物、化合物   B.溶液、胶体
C.分散系、溶液    D.酸性氧化物、化合物
4.用下列方法制备胶体:①0.5 mol/L的BaCl2溶液和等体积2 mol/L的硫酸混合振荡;②把1 mol/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1 mol/L NaOH溶液滴到1 mol/L FeCl3溶液中,可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 D.①②③
考点1分散系及其分类
1.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
B. 分散剂一定是液体
C. 一种分散系里只有分散质和分散剂两种物质
D. 分散质一定是固体
2.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
A. 蔗糖溶液
B. 氢氧化铁胶体
C. 豆浆
D. 石灰乳
考点2 胶体及其性质
3.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 硫酸铜溶液
B. 云雾
C. 碘酒
D. 牛奶
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B. 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
C.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D.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 100nm之间
5.下列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硫酸铜溶液
B. 氢氧化铁胶体
C. 蔗糖溶液
D. 酒精溶液
考点3 胶体的制备和提纯
6.制备Fe(OH) 胶体的正确操作是( )
A. 将FeCl 溶液滴入蒸馏水中
B. 将饱和FeCl 溶液滴入热水中并加热至沸腾
C. 将饱和FeCl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D. 将饱和FeCl 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
7.下列能用于提纯胶体的方法是( )
A. 过滤
B. 蒸馏
C. 萃取
D. 渗析
(更多的见分层作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