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3课时(分层作业)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3课时(分层作业)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8 11:09: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配平
分层作业
1.(24-25高一上·上海浦东新·期末)向FeI2溶液中逐渐通入 Cl2,会依次先后生成I2、Fe3+。下列微粒中的还原性最强的是
A.Cl B.Fe2+ C.I D.Fe3+
【答案】C
【详解】在化学反应中,还原性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越强的物质越容易优先失去电子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根据题干信息,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时,会依次生成I2和Fe3+。这意味着Cl2首先氧化了I ,然后氧化了Fe2+。因此,还原性顺序为:I > Fe2+ > Cl 。则还原性最强的微粒是I-,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24-25高一上·云南文山·期中)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可与水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4个时,转移了8个电子 B.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比为1∶2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答案】D
【分析】由反应,LiAlH4中H由-1价升高为0价,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氢气,H2O中H由+1价降为0价,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氢气;
【详解】A.LiAlH4中H由-1价升高为0价得到氢气,H2O中H由+1价降为0价得到氢气,生成4个时,转移了4个电子,A错误;
B.由分析,4分子氢气中2分子为还原产物、2分子为氧化产物,则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比为1∶1,B错误;
C.由分析,为还原剂,C错误;
D.由分析,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正确;
故选D。
3.(24-25高一下·湖南·开学考试)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误食会导致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误食后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原性:维生素C<
B.将和固体分别投入盐酸酸化的溶液中,可以鉴别两种固体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属于正盐,且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答案】A
【详解】A.误食会导致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体现还原性;误食后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维生素C体现还原性,三价铁被还原为二价铁,则还原性:维生素C>,故A错误;
B.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盐酸酸化的溶液,而NaCl不能,故B正确;
C.中N元素为+3价,既能上高又能降低,故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C正确;
D.属于正盐,为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D正确;
故选A。
4.(24-25高一上·湖南长沙·期中)已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氧化性:,还原性: B.只具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
C.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 D.上述两个反应中均为氧化产物
【答案】D
【详解】A.根据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得氧化性Cl2大于I2,Fe3+>I2,无法比较Fe3+和Cl2的氧化性强弱;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得还原性I->Fe2+,故A错误;
B.Cl2中Cl的化合价为0价,可升高也可降低,故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B错误;
C.根据反应,Fe3+可以氧化I-,故在溶液中,不可以大量存在,故C错误;
D.两个反应中碘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均失电子,故均为氧化产物,故D正确;
故选D。
5.(24-25高一下·江苏苏州·期中)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B.溶液溶液
C. D.溶液
【答案】A
【详解】A.具有强氧化性,铁与氯气反应生成,A错误;
B.溶液中的具有还原性,溶液具有氧化性,能将溶液转化为溶液,B正确;
C.在一定条件下受热分解可以生成,C正确;
D.中的具有氧化性,中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D正确;
故选A。
6.(24-25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生物体内少量的和反应生成FeS和S,说明具有还原性,某种卤离子也能与在溶液中作用生成亚铁盐与卤素单质,它应该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离子还原性顺序为:,某种卤离子也与在溶液中作用生成亚铁盐与卤素单质,则卤离子的还原性要比强,满足条件的是,发生的离子反应是:,故选D。
7.(24-25高一上·四川绵阳·阶段练习)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反应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NO3与S都是氧化剂 B.当转移10个e-时,有1个N2生成
C.CO2是还原产物 D.氧化性C>CO2
【答案】A
【详解】A.反应中,N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KNO3是氧化剂,S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S是氧化剂,A正确;
B.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为3×4=12,降低总数为2×5+2=12,当转移12个e-时,有1个N2生成,B错误;
C.C到CO2,C的化合价升高,CO2是氧化产物,C错误;
D.CO2中C的化合价为+4价,C单质中的C为0价,一般情况下同种元素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氧化性CO2>C,D错误;
答案选A。
8.(24-25高一上·内蒙古鄂尔多斯·期末)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生氧化反应 B.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氧化性: D.还原性:
【答案】D
【详解】A.反应中,中碘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中碘元素失去电子,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A项正确;
B.反应中,中碘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发生还原反应, 中碘元素失去电子,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发生氧化反应,因此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项正确;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项正确;
D.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D项错误;
故选D。
9.(24-25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在硫酸铜、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一些固体,向该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体产生,下列对该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有锌 ②一定有铁 ③一定有铜 ④可能有锌 ⑤可能有铁 ⑥可能有铜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
【答案】C
【详解】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Fe>Cu。锌优先置换Cu2+生成Cu,后置换Fe2+生成Fe。向固体中加稀硫酸产生气体(H2),说明固体含Fe或Zn(能与酸反应)。若含Fe,则Zn已完全置换Cu并开始置换Fe,此时Fe必存在;若含Zn,说明Zn过量,此时Fe和Cu均被置换,Fe也必存在。无论哪种情况,Cu一定存在(优先被置换),Fe一定存在,Zn可能存在。②③④正确;
故选C。
10.(24-25高一上·四川资阳·期中)已知有如下反应:①②③,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在反应②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5:1
B.溶液中可发生: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BrO>ClO>Cl2>Fe3+
D.Cl2在①、③反应中均作氧化剂
【答案】D
【详解】A.在反应②中,Cl由+5价降到0价,Cl由-1价升高到0价,反应中为氧化剂,为还原剂,既作氧化产物又作还原产物,且根据方程式可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A项正确;
B.反应①中氧化性,反应②中氧化性,反应③中氧化性,因此氧化性,在反应中氧化性,与氧化性大小关系相符合,故反应可以发生,B项正确;
C.反应①中氧化性,反应②中氧化性,反应③中氧化性,因此氧化性,C项正确;
D.反应①中,Cl由0价升高到+5价,Cl2作还原剂,反应③中Cl由0价降低到-1价,Cl2作氧化剂,D项错误;
答案选D。
11.(23-24高三上·天津和平·期中)按要求填空:
(1)在、、、、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只有还原性的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2)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①;②;③
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 。
(3)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 。



若溶质中与共存,为了氧化而不被氧化,除单质外,还可用上述反应中的 作氧化剂。
【答案】(1) Mg2+、H+ S2-、I- Fe2+、Fe3+、S
(2)②
(3) KMnO4 FeCl3
【详解】(1)Mg2+、H+的化合价为最高价态,因此只有氧化性,S2-、I-的化合价为最低价态,因此只有还原性,Fe2+、Fe3+、S的化合价为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①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元素化合价降低,可能实现,①正确;
②该反应中只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没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②错误;
③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元素化合价降低,可能实现,③正确;
故答案选②。
(3)①反应中氧化剂为FeCl3,氧化产物为I2,氧化性FeCl3>I2,反应②中氧化剂为Cl2,氧化产物为FeCl3,氧化性Cl2>FeCl3,反应③中氧化剂为KMnO4,氧化产物为Cl2,氧化性KMnO4>Cl2,因此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KMnO4。
FeCl3的氧化性强于I2弱于Cl2,故为氧化I-而Cl-不被氧化,可用上述反应中的FeCl3作氧化剂。
12.(24-25高一下·上海·期中)工业上可用微生物处理含KCN的废水。
第一步是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KCN转化成KHCO3和NH3(最佳pH:6.7~7.2);
第二步是把氨转化为硝酸。
⑴.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⑵.第二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
A.HNO3 B.H2O C.NH3 D.O2
⑶.(24-25高二下·上海·期中)水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配平离子方程式: 。

⑷.(24-25高一上·上海·期中)NaBH4也能与AgNO3溶液共热制备具有较强杀菌能力的银纳米粒子,反应过程表示如下(反应只涉及一种氧化剂和一种还原剂,生成的H3BO3可溶于水):
___________NaBH4+___________AgNO3+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Ag+___________H3BO3+___________H2↑+___________HNO3+___________NaNO3
上述反应说明氧化性Ag+ H2。(填“>”、“<”或“=”)
⑸.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
【答案】⑴. ⑵.AB
⑶.
⑷.> ⑸.1NaBH4+4AgNO3+3 H2O=4Ag+1H3BO3+2H2↑+3HNO3+1NaNO3
【解析】⑴.由题意可知,KCN与氧气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KHCO3和NH3,氧气中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碳元素由+2价变为+4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由化学方程可知,化合价变化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可知第二步反应氧气是氧化剂,还原产物是HNO3、H2O,故答案选AB。
⑶.该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3降至+2,S元素化合价由+4升至+6,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等关系配平方程式,所得离子方程式为。
⑷.该反应中Ag+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NaBH4中H元素为-1价,化合价升高到0价H2,H2为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Ag+>H2;
⑸.该反应中H原子从-1价升到0价,Ag原子从+1价降到0价,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该方程式为:NaBH4+4AgNO3+3 H2O=4Ag+H3BO3+2H2↑+3HNO3+NaNO3;
1.(24-25高一上·广东广州·期末)已知反应:
①;
②;
③。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2+是XO的还原产物,B2是B-的还原产物
B.要除去含有A2+、Z-和B-混合溶液中的A2+,而不氧化Z-和B-,应加入Z2
C.在溶液中不可能发生反应:8H++5A2++XO=X2++5A3++4H2O
D.还原性:A2+>B->Z->X2+
【答案】D
【分析】根据还原剂失去电子变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变为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X2+是XO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的还原产物,B2是B-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的氧化产物,A错误;
B.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结合选项A分析可知氧化性:XO>Z2>B2>A3+。要除去含有A2+、Z-和B-混合溶液中的A2+,而不氧化Z-和B-,应加入B2,B错误;
C.由于氧化性:XO>Z2>B2>A3+,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可知在溶液中可能会发生反应:8H++5A2++XO=X2++5A3++4H2O,C错误;
D.①在反应16H++10Z-+2XO=2X2++5Z2+8H2O中,XO为氧化剂,X2+是还原产物;Z-是还原剂,Z2是氧化产物,说明还原性:Z->X2+;②在反应2A2++B2=2A3++2B-中,B2是氧化剂,B-是还原产物;A2+是还原剂,A3+是氧化产物,所以还原性:A2+>B-。③在反应2B-+Z2=B2+2Z-中,Z2是氧化剂,Z-是还原产物;B-是还原剂,B2是氧化产物,所以还原性:B->Z-,则物质的还原性:A2+>B->Z->X2+,D正确;
故选D。
2.(24-25高一下·天津红桥·期中)欲制备,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所需反应物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中S元素的平均价态为+2价,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元素化合价有升、有降。
【详解】A.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价,均低于中S元素化合价,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且二者为相邻价态,不发生反应,A项错误;
B.中S元素化合价为+4,中S元素化合价为+6,均高于中S元素化合价,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且二者发生复分解反应,B项错误;
C.中S元素化合价为+4价,与发生反应生成、,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
D.中S元素化合价为+4,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价,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D项正确;
答案选D。
3.(2025高一下·浙江·学业考试)浓硫酸分别与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
B.对比①和③可以说明氧化性:
C.③中浓被还原成
D.②中试管口白雾是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
【答案】A
【详解】A.反应①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产生Br2(g),Br-被氧化,反应②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HCl的小液滴,Cl-没有被氧化,说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A正确;
B.反应①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产生Br2(g),Br-被氧化;反应③产生的气体为SO2,反应③发生Na2SO3+H2SO4=Na2SO4+SO2↑+H2O,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强于SO2,B错误;
C.反应③的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利用浓硫酸高沸点,HCl易挥发,反应②利用高沸点酸制取低沸点酸,不能得出酸性强弱,D错误;
故选A。
4.(24-25高一下·北京·期中)离子化合物和与水的反应分别为①;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O元素呈价,中H元素呈价
B.①中水发生氧化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
C.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D.当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的和的物质的量相同
【答案】C
【详解】A.中O为-1价,中Ca为+2价,H为-1价,A错误;
B.反应①中水未参与氧化还原,反应②中H2O的H被还原,B错误;
C.含2个Na+和1个,阴、阳离子比1:2;含1个Ca2+和2个H ,阴、阳离子比2:1,C正确;
D.反应①每生成1mol O2转移2mol电子,反应②每生成2mol H2转移2mol电子,转移相同电子时O2与H2物质的量比为1:2,D错误;
故选C。
5.(24-25高一下·北京·期中)某小组探究溶液与溶液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序号 I II
实验过程 滴加6滴(约0.3mL)溶液 酸性溶液(酸化至) 滴加6滴(约0.3mL)酸性溶液(酸化至) 溶液
实验现象 紫色变浅(),生成棕褐色沉淀() 溶液呈淡黄色(),生成浅粉色沉淀(MnS)
资料:i.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在近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
ii.单质硫可溶于硫化钠溶液,溶液呈淡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I所得溶液中检测到有,不能说明被氧化为
B.实验I中生成棕褐色沉淀,说明酸性条件下将还原为
C.实验II中得到浅粉色沉淀,可能是将生成的还原为并迅速与其结合所致
D.以上实验表明反应物的相对用量或溶液的酸碱性能影响溶液与溶液的反应
【答案】B
【分析】实验Ⅰ:滴加10滴(约0.3mL)0.1mol/L Na2S溶液,酸性KMnO4溶液过量,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2+,过量的与Mn2+发生归中反应生成MnO2(棕褐色沉淀);实验Ⅱ:滴加10滴(约0.3mL)0.01mol/L酸性KMnO4溶液(H2SO4酸化至pH=0),Na2S溶液溶液过量,在碱性条件下被还原为,S2-将新生成的MnO2还原为Mn2+并迅速与其结合生成浅粉色沉淀MnS。对比实验Ⅰ和实验Ⅱ:物质变化除与自身性质有关,还与浓度、用量、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详解】A.实验中KMnO4溶液用H2SO4酸化,检测到有,可能是H2SO4电离产生,不能说明是S2-的氧化产物,A正确;
B.实验Ⅰ反应后的溶液pH<1,根据题给资料,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2+,所以MnO2不是被S2-还原得到,而是过量的与Mn2+发生归中反应而产生的,B错误;
C.实验Ⅱ中Na2S过量,S2-将新生成的MnO2还原为Mn2+并迅速与其结合生成浅粉色沉淀MnS,C正确;
D.根据分析,以上实验表明反应物的相对用量或溶液的酸碱性能影响溶液与溶液的反应,D正确;
故选B。
6.(24-25高一上·陕西汉中·期末)用高铁酸钠()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方法。高铁酸钠可通过湿法或干法来制备,反应原理如下:湿法:;干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铁元素为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
B.湿法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湿法中氧化性:
D.干法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B
【详解】A.Na2FeO4中Na为+1价,O为-2价,计算得Fe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A正确;
B.湿法中Fe3+→(+3→+6,每Fe3+失去3e-),ClO-→Cl-(+1→-1,每ClO-得到2e-)。总转移电子数为6mol(2×3=6失,3×2=6得)。氧化产物F与还原产物Cl-的物质的量比为2:3,B错误;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湿法中ClO-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故ClO-的氧化性更强,C正确;
D.干法中Na2O2的O部分被还原为Na2O(-2价),部分被氧化为O2(0价),故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正确;
故答案选B。
7.(24-25高一下·江苏连云港·期末)为探究铜与双氧水的反应,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证明Cu无还原性
B.实验②中少量的无色气体是
C.对比实验①和②,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增强的氧化性
D.M为铜的氧化物,6gM在惰性氛围加热分解,得5g黑色氧化物N,则M为
【答案】C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加入稀硫酸后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可知在酸性条件下铜和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生成了硫酸铜,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则产生的气体为O2。
【详解】A.Cu为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实验①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Cu无还原性,只是在该条件下Cu与过氧化氢、硫酸钠未反应体现还原性,A错误;
B.结合分析知,实验②中少量的无色气体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而生成的O2,B错误;
C.实验①加入硫酸钠溶液(无)无现象,实验②加入稀硫酸()后发生反应,说明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增强的氧化性,C正确;
D.黑色氧化物N为CuO,假设M的化学式为,根据铜原子守恒,,解得x=2,所以M为,D错误;
故选C。
8.(24-25高一上·浙江丽水·阶段练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上述方程式中横线上缺少的一种物质是 (填离子符号,下同),氧化剂是 (填离子符号)。
(3)也可以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方程式为:,在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还原产物是 (填化学式)。
(4)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特征。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不可能实现的是_______(方程式均未配平)。
A. B.
C. D.
(5).(24-25高二下·上海·期中)硫代硫酸钠又名大苏打、海波,可用于鞣制皮革、除去自来水中的余氯:
配平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3) Fe、S 、
(4)BD
(5)
【详解】(1)
该反应,FeS2中Fe元素化合价不变、S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6,Fe3+化合价由+3降低为+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方程式为,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2)根据(1)分析,上述方程式中横线上缺少的一种物质是,Fe3+化合价由+3降低为+2,氧化剂是。
(3)也可以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方程式为:,在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3、S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4,被氧化的元素是Fe、S,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是、。
(4)A. 反应中,NO中N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3、HNO3中N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3,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故不选A;
B. 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锰元素化合价升高,化合价只有升高,反应不可能实现,选B;
C.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故不选C;
D.,N元素化合价只有升高没有降低,反应不可能实现,选D;
选BD。
(5)
由分析可得答案为;
1.(2022·山东·高考真题)实验室制备过程为:①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氧化制备;②水溶后冷却,调溶液至弱碱性,歧化生成和;③减压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减压过滤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用瓷坩埚作反应器
B.①中用作强碱性介质
C.②中只体现氧化性
D.转化为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
【答案】D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KClO3氧化 MnO2制备K2MnO4,然后水溶后冷却调溶液pH至弱碱性使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Mn元素的化合价由+6变为+7和+4。
【详解】A.①中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KClO3氧化 MnO2制备K2MnO4,由于瓷坩埚易被强碱腐蚀,故不能用瓷坩埚作反应器,A说法不正确;
B.制备KMnO4时为防止引入杂质离子,①中用KOH作强碱性介质,不能用,B说法不正确;
C.②中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故其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C说法不正确;
D.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Mn元素守恒可知,MnO2中的Mn元素只有转化为KMnO4,因此,MnO2转化为KMnO4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2024·吉林·高考真题)分解的“碘钟”反应美轮美奂。将一定浓度的三种溶液(①溶液;②淀粉、丙二酸和混合溶液;③、稀硫酸混合溶液)混合,溶液颜色在无色和蓝色之间来回振荡,周期性变色;几分钟后,稳定为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蓝色:生成 B.蓝色→无色:转化为化合态
C.起漂白作用 D.淀粉作指示剂
【答案】C
【分析】分析该“碘钟”反应的原理:①在Mn2+的催化下H2O2与IO反应生成I2,在淀粉指示剂的作用下溶液变蓝色;②生成的I2又会与H2O2反应生成IO,使溶液变回无色;③生成的I2可以与丙二酸反应生成琥珀色的ICH(COOH)2,溶液最终会变成蓝色。
【详解】A.根据分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有I2生成,A正确;
B.根据分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是将I2转化为IO,I2转化为为化合态,B正确;
C.根据分析,H2O2在此过程中参加反应,不起到漂白作用,C错误;
D.在此过程中,因为有I2的生成与消耗,淀粉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指示剂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选C。
3.(2022·湖南·高考真题)科学家发现某些生物酶体系可以促进和的转移(如a、b和c),能将海洋中的转化为进入大气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发生氧化反应
B.a和b中转移的数目相等
C.过程Ⅱ中参与反应的
D.过程Ⅰ→Ⅲ的总反应为
【答案】D
【详解】A.由图示可知,过程I中NO转化为NO,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2价,NO作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由图示可知,过程I为NO在酶1的作用下转化为NO和H2O,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2H++e-NO+H2O,生成1molNO,a过程转移1mole-,过程II为NO和NH在酶2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O和N2H4,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NH+3e-+2H+H2O+N2H4,消耗1molNO,b过程转移3mol e-,转移电子数目不相等,B错误;
C.由图示可知,过程II发生反应的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NH+3e-+2H+H2O+N2H4,n(NO):n(NH)=1:1,C错误;
D.由图示可知,过程I的离子方程式为NO+2H++e-NO+H2O,过程II的离子方程式为NO+NH+3e-+2H+H2O+N2H4,过程III的离子方程式为N2H4N2↑+4H++4e-,则过程Ⅰ→Ⅲ的总反应为NO+ NH= N2↑+2H2O,D正确;
答案选D。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配平
分层作业
1.(24-25高一上·上海浦东新·期末)向FeI2溶液中逐渐通入 Cl2,会依次先后生成I2、Fe3+。下列微粒中的还原性最强的是
A.Cl B.Fe2+ C.I D.Fe3+
2.(24-25高一上·云南文山·期中)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可与水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4个时,转移了8个电子 B.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比为1∶2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3.(24-25高一下·湖南·开学考试)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误食会导致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误食后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原性:维生素C<
B.将和固体分别投入盐酸酸化的溶液中,可以鉴别两种固体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属于正盐,且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4.(24-25高一上·湖南长沙·期中)已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氧化性:,还原性: B.只具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
C.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 D.上述两个反应中均为氧化产物
5.(24-25高一下·江苏苏州·期中)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B.溶液溶液
C. D.溶液
6.(24-25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生物体内少量的和反应生成FeS和S,说明具有还原性,某种卤离子也能与在溶液中作用生成亚铁盐与卤素单质,它应该是
A. B. C. D.
7.(24-25高一上·四川绵阳·阶段练习)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反应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NO3与S都是氧化剂 B.当转移10个e-时,有1个N2生成
C.CO2是还原产物 D.氧化性C>CO2
8.(24-25高一上·内蒙古鄂尔多斯·期末)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生氧化反应 B.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氧化性: D.还原性:
9.(24-25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在硫酸铜、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一些固体,向该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体产生,下列对该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有锌 ②一定有铁 ③一定有铜 ④可能有锌 ⑤可能有铁 ⑥可能有铜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
10.(24-25高一上·四川资阳·期中)已知有如下反应:①②③,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在反应②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5:1
B.溶液中可发生: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BrO>ClO>Cl2>Fe3+
D.Cl2在①、③反应中均作氧化剂
11.(23-24高三上·天津和平·期中)按要求填空:
(1)在、、、、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只有还原性的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2)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①;②;③
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 。
(3)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 。



若溶质中与共存,为了氧化而不被氧化,除单质外,还可用上述反应中的 作氧化剂。
12.(24-25高一下·上海·期中)工业上可用微生物处理含KCN的废水。
第一步是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KCN转化成KHCO3和NH3(最佳pH:6.7~7.2);
第二步是把氨转化为硝酸。
⑴.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⑵.第二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
A.HNO3 B.H2O C.NH3 D.O2
⑶.(24-25高二下·上海·期中)水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配平离子方程式: 。

⑷.(24-25高一上·上海·期中)NaBH4也能与AgNO3溶液共热制备具有较强杀菌能力的银纳米粒子,反应过程表示如下(反应只涉及一种氧化剂和一种还原剂,生成的H3BO3可溶于水):
___________NaBH4+___________AgNO3+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Ag+___________H3BO3+___________H2↑+___________HNO3+___________NaNO3
上述反应说明氧化性Ag+ H2。(填“>”、“<”或“=”)
⑸.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
1.(24-25高一上·广东广州·期末)已知反应:
①;
②;
③。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2+是XO的还原产物,B2是B-的还原产物
B.要除去含有A2+、Z-和B-混合溶液中的A2+,而不氧化Z-和B-,应加入Z2
C.在溶液中不可能发生反应:8H++5A2++XO=X2++5A3++4H2O
D.还原性:A2+>B->Z->X2+
2.(24-25高一下·天津红桥·期中)欲制备,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所需反应物合理的是
A. B. C. D.
3.(2025高一下·浙江·学业考试)浓硫酸分别与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
B.对比①和③可以说明氧化性:
C.③中浓被还原成
D.②中试管口白雾是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
4.(24-25高一下·北京·期中)离子化合物和与水的反应分别为①;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O元素呈价,中H元素呈价
B.①中水发生氧化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
C.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D.当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的和的物质的量相同
5.(24-25高一下·北京·期中)某小组探究溶液与溶液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序号 I II
实验过程 滴加6滴(约0.3mL)溶液 酸性溶液(酸化至) 滴加6滴(约0.3mL)酸性溶液(酸化至) 溶液
实验现象 紫色变浅(),生成棕褐色沉淀() 溶液呈淡黄色(),生成浅粉色沉淀(MnS)
资料:i.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在近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
ii.单质硫可溶于硫化钠溶液,溶液呈淡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I所得溶液中检测到有,不能说明被氧化为
B.实验I中生成棕褐色沉淀,说明酸性条件下将还原为
C.实验II中得到浅粉色沉淀,可能是将生成的还原为并迅速与其结合所致
D.以上实验表明反应物的相对用量或溶液的酸碱性能影响溶液与溶液的反应
6.(24-25高一上·陕西汉中·期末)用高铁酸钠()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方法。高铁酸钠可通过湿法或干法来制备,反应原理如下:湿法:;干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铁元素为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
B.湿法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湿法中氧化性:
D.干法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7.(24-25高一下·江苏连云港·期末)为探究铜与双氧水的反应,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证明Cu无还原性
B.实验②中少量的无色气体是
C.对比实验①和②,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增强的氧化性
D.M为铜的氧化物,6gM在惰性氛围加热分解,得5g黑色氧化物N,则M为
8.(24-25高一上·浙江丽水·阶段练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上述方程式中横线上缺少的一种物质是 (填离子符号,下同),氧化剂是 (填离子符号)。
(3)也可以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方程式为:,在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还原产物是 (填化学式)。
(4)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特征。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不可能实现的是_______(方程式均未配平)。
A. B.
C. D.
(5).(24-25高二下·上海·期中)硫代硫酸钠又名大苏打、海波,可用于鞣制皮革、除去自来水中的余氯:
配平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2·山东·高考真题)实验室制备过程为:①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氧化制备;②水溶后冷却,调溶液至弱碱性,歧化生成和;③减压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减压过滤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用瓷坩埚作反应器
B.①中用作强碱性介质
C.②中只体现氧化性
D.转化为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
2.(2024·吉林·高考真题)分解的“碘钟”反应美轮美奂。将一定浓度的三种溶液(①溶液;②淀粉、丙二酸和混合溶液;③、稀硫酸混合溶液)混合,溶液颜色在无色和蓝色之间来回振荡,周期性变色;几分钟后,稳定为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蓝色:生成 B.蓝色→无色:转化为化合态
C.起漂白作用 D.淀粉作指示剂
3.(2022·湖南·高考真题)科学家发现某些生物酶体系可以促进和的转移(如a、b和c),能将海洋中的转化为进入大气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发生氧化反应
B.a和b中转移的数目相等
C.过程Ⅱ中参与反应的
D.过程Ⅰ→Ⅲ的总反应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