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3课时(导学案)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3课时(导学案)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8 11:18: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配平
一、知识目标
1.熟悉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间的关系,掌握“价态归中,互不交叉”、价态歧化、强弱、反应先后和守恒等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学会标价态、列得失、求总数、配系数、查守恒等配平步骤,以及正向配平法、逆向配平法、缺项配平法和整体配平法等配平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从微观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典型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和配平,建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配平的思维模型,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教学重点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二、教学难点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填空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特征是__________。
氧化剂具有__________性,在反应中__________电子,自身被__________,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
还原剂具有__________性,在反应中__________电子,自身被__________,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氧化值的升高和降低都发生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即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种物质,这种反应称为__________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填空
“价态归中,互不交叉” 规律是指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向__________靠拢,但不会交叉。
强弱规律是指氧化剂的氧化性__________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__________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反应先后规律是指在同一反应中,多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反应时,氧化性强的氧化剂__________与还原剂反应;多种还原剂与一种氧化剂反应时,还原性强的还原剂__________与氧化剂反应。
守恒规律包括__________守恒、__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守恒。
3.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填空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是还原剂氧化值升高数和氧化剂氧化值降低数__________(得失电子数 ____),方程式两边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数__________。
配平步骤:标价态→列得失→__________→配系数→查守恒。
对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或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有时采用__________配平法更方便,即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
缺项配平法中,若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进行,反应物中氧原子数多了,一般以加__________离子生成__________的方式配平;若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应加__________使之与氧反应生成__________离子。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
【提出驱动问题】
因为 84 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HCl),它们混合会发生这样的反应:NaClO + 2HCl = NaCl + Cl ↑ + H O 。这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那在这个反应中存在着怎样的规律呢?又该如何配平这类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呢?
请思考:
1.为什么这两种物质混合会产生危险?
2.该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二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任务1: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你认为哪个同学的正确?
【问题】写出 84 消毒液()和洁厕灵(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展示两位同学不同的表示方法后,思考哪个同学的正确,并理解归中反应的概念。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积极思考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2.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
【教师讲解】
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展示两位同学不同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讨论哪个正确。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
任务2:请同学们进行实验并分析:生锈铁钉的 “除锈魔法”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实验活动】
实验:⑴生锈铁钉(含 Fe O )放入稀 H SO 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黄(Fe )。
⑵继续加入铁钉,溶液变黄绿色(Fe ),最终变为浅绿色。
【问题】将生锈铁钉(含)放入稀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黄(),继续加入铁钉,溶液变黄绿色(),最终变为浅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总结讲解】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典例精讲
【例1】在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
A. 1:6 B. 6:1 C. 1:5 D. 5:1
【例2】对反应:,被氧化的硫原子与被还原的硫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
A. 1:1 B. 2:1 C. 3:1 D. 1:2
【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价态归中规律,那现在来看这样两个反应:和,大家观察这两个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看看有什么特点。
【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学生:观察并分析发现:
【总结讲解】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任务3:请同学们进行实验并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淀粉变蓝” 的 “谁强谁说话”
【问题】现在我们来做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向溶液中加溶液,再加淀粉后变蓝;第二个实验是向上述溶液中加铜丝,蓝色褪去。大家思考一下这两个实验背后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实验活动】
实验:
⑴向 KI 溶液中加 FeCl 溶液,加淀粉后变蓝
(Fe 氧化 I :2Fe + 2I = 2Fe + I )。
⑵向上述溶液中加铜丝,蓝色褪去(Cu 还原 Fe :Cu + 2Fe = Cu + 2Fe )。
【问题】向溶液中加溶液,加淀粉后变蓝,写出离子方程式。
【问题】向上述溶液中加铜丝,蓝色褪去,写出离子方程式。
【问题】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离子方程式,分析氧化性的强弱关系。
【总结讲解】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典例精讲
【例3】根据下列反应:
H2SO3 + I2 + H2O == 2HI + H2SO4
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 I2
3FeCl2+4HNO3==2FeCl3 + NO↑+ 2H2O +Fe(NO3)3
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2SO3> I- >Fe2+>NO B. I- >Fe2+>H2SO3> NO
C.Fe2+>I->H2SO3>NO D. NO>Fe2+>H2SO3> I-
任务4:请同学们进行实验并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铁钉在混合溶液中的 “选择困难症”
【问题】同学们,现在我们把铁钉放入含和的混合溶液中,大家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思考背后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实验活动】
实验:
⑴向含 CuSO 和 FeCl 的混合溶液中放入铁钉,观察现象:先看到铁钉表面有棕黄色物质(Fe 被还原为 Fe ),后出现红色固体(Cu 被还原为 Cu)。
⑵用砂纸打磨铁钉,分别单独放入 CuSO 溶液(生成 Cu)和 FeCl 溶液(无 Cu,Fe 变 Fe )。
【问题】向含和的混合溶液中放入铁钉,先看到铁钉表面有棕黄色物质(被还原为),后出现红色固体(被还原为),说明什么问题?
【问题】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总结讲解】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典例精讲
【例1】在含有、和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锌粉,首先置换出来的是( )
A. B. C. D.
【例2】在和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有铁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铁和铜
B. 若有铁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没有和
C. 若铁粉无剩余,溶液中无,则可能有
D. 若铁粉无剩余,溶液中有,则一定有
【问题】我们来看反应,大家分析一下这个反应中电子得失和化合价的变化,思考其中的规律。
【问题】分析反应中电子得失和化合价的变化,思考其中的规律。
可得出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 化合价升高总数。
【总结讲解】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典例精讲
【例6】含个的溶液恰好被含个的溶液氧化为,则元素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6 B. +3 C. +2 D. 0
三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任务1:请同学们结合初中学习方程式配平思考配平的原则。
【问题】,我们在初中就学习过方程式的配平,那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大家思考一下有哪些原则呢?
【问题】分结合初中学习方程式配平,思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有哪些?
【师生活动】
以为例,详细讲解配平步骤:
①标价态——标出变化的元素化合价
②列得失——标出化合价的变化值(双线桥法)
③求总数——求出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
④配系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系数, 再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其他物质。
⑤查守恒——检查电子、电荷、质量守恒
【总结讲解】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基本原则
2.配平步骤
典例精讲
【例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① I2 + KOH — KI + KIO3 + H2O
② NH3 + NO2 — N2 + H2O
③ C2H6 + O2 — CO2 + H2O
④ KMnO4 + HCl — KCl + MnCl2 + H2O + Cl2↑
【情景引入】我们已经掌握了配平的原则和步骤,那对于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有哪些配平方法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几种常见的配平方法。
【总结讲解】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配平方法
(1)正向配平法
(2)逆向配平法
(3)缺项配平法
(4)整体配平法
典例精讲
【例2】
(1)____HCl(浓)+____MnO2____Cl2↑+____MnCl2+____H2O
(2)____Cu+____HNO3(稀)===____Cu(NO3)2+____NO↑+____H2O
(3)____KI+____KIO3+____H2SO4===____I2+____K2SO4+____H2O
(4)____MnO+____H++____Cl-===____Mn2++____Cl2↑+____H2O
(5)____S+____KOH____K2S+____K2SO3+____H2O
一、氧化还原反应核心规律
1.价态归中与互不交叉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时,化合价向中间价态靠拢(归中),且高价态降低后的价态不低于低价态升高后的价态(不交叉)。
2.价态歧化规律
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同时向高价态和低价态转化(歧化)。
3.强弱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4.反应先后规律
多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反应时,氧化性强的氧化剂优先反应;多种还原剂与一种氧化剂反应时,还原性强的还原剂优先反应。
5.守恒规律
电子守恒: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配平核心依据)。
电荷守恒:离子反应中,反应前后离子所带总电荷相等(如酸性条件下的离子反应需考虑 H 平衡电荷)。
原子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配平最终验证依据)。
二、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1.配平原则
核心:电子守恒(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辅助: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离子反应)。
2.通用步骤
标价态:标出反应前后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列得失:分别计算氧化剂得电子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数。
求总数:找出得失电子数的最小公倍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及其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配系数: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其他未变价物质的系数。
查守恒:验证电子、原子(及电荷,离子反应)是否守恒。
3.常用配平方法
正向配平法:适用于反应物全变价或大部分变价的反应(从反应物开始配平,如 Zn 与 HNO 的反应)。
逆向配平法:适用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或部分变价反应(从产物开始配平,如 KClO 分解反应)。
缺项配平法:补全缺项(多为 H O、H 或 OH ),酸性条件补 H 和 H O,碱性条件补 OH 和 H O(根据氧原子数目计算缺项系数)。
整体配平法:针对某一物质中多种元素同时变价的情况,将该物质视为一个整体计算总得失电子数(如 Cu S 与 HNO 反应,Cu 和 S 均变价,整体计算 Cu S 的失电子数)。
1.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
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
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 NaCl、NaClO B. NaCl、NaClO3
C. NaClO、NaClO3 D. NaClO3、NaClO4
2.下列反应中,体现氧化还原反应价态归中原理的是( )
A. 2H2O2 2H2O+O 2↑
B. Fe+CuSO4=FeSO4+Cu
C. 2H2S+SO2=3S↓+2H2O
D. 2KClO3===2KCl+3O2↑
3.根据反应式:
(1)2Fe3++2I-=2Fe2++I2,
(2)Br2+2Fe2+=2Br-+2Fe3+,
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
4.已知:①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②6FeCl2+3Br2=4FeCl3+2FeBr3
③Cl2+2KBr=Br2+2KCl。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
B.少量KMnO4溶液加入HBr和HCl的混合溶液中:HBr先被氧化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Cl2>FeCl3>Br2
D.反应①中,MnCl2是KMnO4的还原产物
5.回答下列问题:
(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①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II中铜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③结合I、II实验现象可知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
(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 HNO3、NO、H2O。该反应体系中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
(3)将Cl2通入HBr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Br-=2Cl-+Br2,而将少量 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这个事实说明具有还原性的粒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
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1.(24-25高一上·四川资阳·阶段练习)已知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 =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若溶液中Cl 、Fe2+与I 共存,要除去I 而又不影响Cl 、Fe2+,可加入的试剂是
A.I2 B.KMnO4 C.FeCl3 D.HCl
2.(24-25高一下·北京·期中)离子化合物和与水的反应分别为①;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O元素呈价,中H元素呈价
B.①中水发生氧化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
C.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D.当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的和的物质的量相同
考点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24-25高一下·安徽·阶段练习)已知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B.Y是
C.发生氧化反应 D.为还原产物
4.(22-23高一下·福建莆田·阶段练习)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FeSO4 + _______KNO3 + _______H2SO4=_______K2SO4 + _______Fe2(SO4)3 +_______NO↑ +_______H2O
② _______KI + _______KIO3 +_______H2SO4=_______I2 +_______K2SO4 +_______H2O
③_______MnO +_______H+ +_______Cl-=_______Mn2+ +_______Cl2↑+_______H2O
④_______NH3 +_______O2 _______NO+ _______H2O
(更多的见分层作业)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配平
一、知识目标
1.熟悉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间的关系,掌握“价态归中,互不交叉”、价态歧化、强弱、反应先后和守恒等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学会标价态、列得失、求总数、配系数、查守恒等配平步骤,以及正向配平法、逆向配平法、缺项配平法和整体配平法等配平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从微观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典型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和配平,建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配平的思维模型,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教学重点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二、教学难点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填空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特征是__________。
氧化剂具有__________性,在反应中__________电子,自身被__________,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
还原剂具有__________性,在反应中__________电子,自身被__________,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氧化值的升高和降低都发生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即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种物质,这种反应称为__________反应。
答案: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得到;还原;降低
还原;失去;氧化;升高
歧化
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填空
“价态归中,互不交叉” 规律是指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向__________靠拢,但不会交叉。
强弱规律是指氧化剂的氧化性__________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__________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反应先后规律是指在同一反应中,多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反应时,氧化性强的氧化剂__________与还原剂反应;多种还原剂与一种氧化剂反应时,还原性强的还原剂__________与氧化剂反应。
守恒规律包括__________守恒、__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守恒。
答案:中间价态
强;强
先;先
电子;电荷;原子
3.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填空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是还原剂氧化值升高数和氧化剂氧化值降低数__________(得失电子数 ____),方程式两边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数__________。
配平步骤:标价态→列得失→__________→配系数→查守恒。
对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或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有时采用__________配平法更方便,即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
缺项配平法中,若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进行,反应物中氧原子数多了,一般以加__________离子生成__________的方式配平;若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应加__________使之与氧反应生成__________离子。
答案:相等;相等;相等
求总数
逆向
H ;水;H O;OH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
【提出驱动问题】
因为 84 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HCl),它们混合会发生这样的反应:NaClO + 2HCl = NaCl + Cl ↑ + H O 。这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那在这个反应中存在着怎样的规律呢?又该如何配平这类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呢?
请思考:
1.为什么这两种物质混合会产生危险?
答案:这两种物质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氯气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刺激呼吸道、引起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
2.该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答案: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为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二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任务1: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你认为哪个同学的正确?
【问题】写出 84 消毒液()和洁厕灵(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展示两位同学不同的表示方法后,思考哪个同学的正确,并理解归中反应的概念。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积极思考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2.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
【教师讲解】
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展示两位同学不同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讨论哪个正确。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分析两种表示方法的差异,得出甲同学的表示正确,理解归中反应的概念,即同一元素()不同价态,反应后变为中间价态。
任务2:请同学们进行实验并分析:生锈铁钉的 “除锈魔法”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实验活动】
实验:⑴生锈铁钉(含 Fe O )放入稀 H SO 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黄(Fe )。
⑵继续加入铁钉,溶液变黄绿色(Fe ),最终变为浅绿色。
【问题】将生锈铁钉(含)放入稀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黄(),继续加入铁钉,溶液变黄绿色(),最终变为浅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学生回答】:第一步反应,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步反应,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总结讲解】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1.“价态归中,互不交叉”规律
价态不交叉规律: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和低价态变成它们相邻的中间价态。
典例精讲
【例1】在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
A. 1:6 B. 6:1 C. 1:5 D. 5:1
【学生回答】D
【解析】在该反应中,中的元素化合价从价降低到价,得到还原产物;中的元素化合价从价升高到价,得到氧化产物。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质量之比也为。
【例2】对反应:,被氧化的硫原子与被还原的硫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
A. 1:1 B. 2:1 C. 3:1 D. 1:2
【学生回答】B
【解析】在该反应中,中的元素化合价从价升高到价,被氧化;中的元素化合价从价降低到价,被还原。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被氧化的硫原子与被还原的硫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价态归中规律,那现在来看这样两个反应:和,大家观察这两个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看看有什么特点。
【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学生:观察并分析发现: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原子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总结讲解】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2.价态歧化规律
歧化反应规律:“同一元素分两路”,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原子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任务3:请同学们进行实验并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淀粉变蓝” 的 “谁强谁说话”
【问题】现在我们来做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向溶液中加溶液,再加淀粉后变蓝;第二个实验是向上述溶液中加铜丝,蓝色褪去。大家思考一下这两个实验背后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实验活动】
实验:
⑴向 KI 溶液中加 FeCl 溶液,加淀粉后变蓝
(Fe 氧化 I :2Fe + 2I = 2Fe + I )。
⑵向上述溶液中加铜丝,蓝色褪去(Cu 还原 Fe :Cu + 2Fe = Cu + 2Fe )。
【问题】向溶液中加溶液,加淀粉后变蓝,写出离子方程式。
【学生回答】:离子方程式为。
【问题】向上述溶液中加铜丝,蓝色褪去,写出离子方程式。
【学生回答】:离子方程式为。
【问题】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离子方程式,分析氧化性的强弱关系。
【师生活动】:由可知,能氧化,所以氧化性;由可知,能氧化,所以氧化性。进而理解强弱规律“强能制弱”,即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总结讲解】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3.强弱规律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跟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和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
典例精讲
【例3】根据下列反应:
H2SO3 + I2 + H2O == 2HI + H2SO4
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 I2
3FeCl2+4HNO3==2FeCl3 + NO↑+ 2H2O +Fe(NO3)3
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2SO3> I- >Fe2+>NO B. I- >Fe2+>H2SO3> NO
C.Fe2+>I->H2SO3>NO D. NO>Fe2+>H2SO3> I-
【学生回答】A
任务4:请同学们进行实验并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铁钉在混合溶液中的 “选择困难症”
【问题】同学们,现在我们把铁钉放入含和的混合溶液中,大家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思考背后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实验活动】
实验:
⑴向含 CuSO 和 FeCl 的混合溶液中放入铁钉,观察现象:先看到铁钉表面有棕黄色物质(Fe 被还原为 Fe ),后出现红色固体(Cu 被还原为 Cu)。
⑵用砂纸打磨铁钉,分别单独放入 CuSO 溶液(生成 Cu)和 FeCl 溶液(无 Cu,Fe 变 Fe )。
【问题】向含和的混合溶液中放入铁钉,先看到铁钉表面有棕黄色物质(被还原为),后出现红色固体(被还原为),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的氧化性比强,铁钉优先与氧化性强的反应,再与反应,体现了反应先后规律。即当一种氧化剂遇到几种还原剂,若均能反应,先跟还原性强的反应;当一种还原剂遇到几种氧化剂,若均能反应,先跟氧化性强的反应。
【问题】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回答】:;
【总结讲解】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4. 反应先后规律
(1)当一种氧化剂遇到几种还原剂,若均能反应,先跟还原性强的反应。
(2)当一种还原剂遇到几种氧化剂,若均能反应,先跟氧化性强的反应。
典例精讲
【例1】在含有、和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锌粉,首先置换出来的是( )
A. B. C. D.
【学生回答】C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氧化性强弱关系,氧化性:。锌粉作为还原剂,优先与氧化性强的反应,所以首先置换出来的是。
【例2】在和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有铁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铁和铜
B. 若有铁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没有和
C. 若铁粉无剩余,溶液中无,则可能有
D. 若铁粉无剩余,溶液中有,则一定有
【学生回答】B
【解析】A选项,若有铁粉剩余,说明铁粉将和都完全反应了,不溶物中一定有铁和铜,A正确;B选项,有铁粉剩余,和都会被完全反应,溶液中一定没有和,B正确;C选项,若铁粉无剩余,溶液中无,说明已被完全反应,也一定被完全反应了,不可能有,C错误;D选项,若铁粉无剩余,溶液中有,可能是部分反应,也可能是完全反应,不一定有,D错误。
【问题】我们来看反应,大家分析一下这个反应中电子得失和化合价的变化,思考其中的规律。
【问题】分析反应中电子得失和化合价的变化,思考其中的规律。
【学生回答】:通过用双线桥法分析反应中电子得失和化合价的变化,
可得出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 化合价升高总数。
【总结讲解】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5.守恒规律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化合价降低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
应用:①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典例精讲
【例6】含个的溶液恰好被含个的溶液氧化为,则元素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6 B. +3 C. +2 D. 0
【学生回答】B
【解析】被氧化为,元素化合价从价升高到价,失去个电子,个失去电子总数为。设元素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为,中元素化合价为价,个得到电子总数为。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解得,所以元素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价。
三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任务1:请同学们结合初中学习方程式配平思考配平的原则。
【问题】,我们在初中就学习过方程式的配平,那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大家思考一下有哪些原则呢?
【问题】分结合初中学习方程式配平,思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有哪些?
【学生回答】:配平的基本原则有:
1.质量守恒原则: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守恒;
2.得失电子守恒原则: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3.电荷守恒原则: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守恒。
【师生活动】
以为例,详细讲解配平步骤:标价态、列得失、求总数、配系数、查守恒。
①标价态——标出变化的元素化合价
②列得失——标出化合价的变化值(双线桥法)
③求总数——求出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
④配系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系数, 再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其他物质。
⑤查守恒——检查电子、电荷、质量守恒
【总结讲解】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基本原则
①质量守恒原则: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守恒。
②得失电子守恒原则: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③电荷守恒原则: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守恒。
2.配平步骤
列变化:标明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求总数: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
配系数:确定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查守恒:检查质量、电荷、电子是否分别守恒
典例精讲
【例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① I2 + KOH — KI + KIO3 + H2O
② NH3 + NO2 — N2 + H2O
③ C2H6 + O2 — CO2 + H2O
④ KMnO4 + HCl — KCl + MnCl2 + H2O + Cl2↑
【学生回答】
① 1I2 + 6 KOH — 5KI + 1 KIO3 + 3 H2O
② 8 NH3 + 6NO2 — 7N2 + 12 H2O
③ 2C2H6 + 7 O2 — 4CO2 + 6 H2O
④ 2KMnO4 + 16HCl — 2KCl + 2 MnCl2 + 8H2O + 5Cl2↑
【情景引入】我们已经掌握了配平的原则和步骤,那对于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有哪些配平方法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几种常见的配平方法。
【总结讲解】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配平方法
(1)正向配平法
适用于反应物分别是氧化剂、还原剂的反应。先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再确定还原
产物和氧化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2)逆向配平法
适用于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的反应和分解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先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
产物的化学计量数,然后确定还原剂和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
(3)缺项配平法
缺项的方程一般根据环境配H+、OH-、H2O,且电荷守恒。
(4)整体配平法
同一物质中多种元素变价,采用整体配平法。
典例精讲
【例2】
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____HCl(浓)+____MnO2____Cl2↑+____MnCl2+____H2O
(2)____Cu+____HNO3(稀)===____Cu(NO3)2+____NO↑+____H2O
(3)____KI+____KIO3+____H2SO4===____I2+____K2SO4+____H2O
(4)____MnO+____H++____Cl-===____Mn2++____Cl2↑+____H2O
(5)____S+____KOH____K2S+____K2SO3+____H2O
【学生回答】
(1) 4 1 1 1 2 (2)3 8 3 2 4 (3)5 1 3 3 3 3 (4)2 16 10 2 5 8 (5)3 6 2 1 3
一、氧化还原反应核心规律
1.价态归中与互不交叉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时,化合价向中间价态靠拢(归中),且高价态降低后的价态不低于低价态升高后的价态(不交叉)。
2.价态歧化规律
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同时向高价态和低价态转化(歧化)。
3.强弱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4.反应先后规律
多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反应时,氧化性强的氧化剂优先反应;多种还原剂与一种氧化剂反应时,还原性强的还原剂优先反应。
5.守恒规律
电子守恒: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配平核心依据)。
电荷守恒:离子反应中,反应前后离子所带总电荷相等(如酸性条件下的离子反应需考虑 H 平衡电荷)。
原子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配平最终验证依据)。
二、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1.配平原则
核心:电子守恒(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辅助: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离子反应)。
2.通用步骤
标价态:标出反应前后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列得失:分别计算氧化剂得电子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数。
求总数:找出得失电子数的最小公倍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及其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配系数: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其他未变价物质的系数。
查守恒:验证电子、原子(及电荷,离子反应)是否守恒。
3.常用配平方法
正向配平法:适用于反应物全变价或大部分变价的反应(从反应物开始配平,如 Zn 与 HNO 的反应)。
逆向配平法:适用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或部分变价反应(从产物开始配平,如 KClO 分解反应)。
缺项配平法:补全缺项(多为 H O、H 或 OH ),酸性条件补 H 和 H O,碱性条件补 OH 和 H O(根据氧原子数目计算缺项系数)。
整体配平法:针对某一物质中多种元素同时变价的情况,将该物质视为一个整体计算总得失电子数(如 Cu S 与 HNO 反应,Cu 和 S 均变价,整体计算 Cu S 的失电子数)。
1.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
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
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 NaCl、NaClO B. NaCl、NaClO3
C. NaClO、NaClO3 D. NaClO3、NaClO4
【答案】 B
2.下列反应中,体现氧化还原反应价态归中原理的是( )
A. 2H2O2 2H2O+O 2↑
B. Fe+CuSO4=FeSO4+Cu
C. 2H2S+SO2=3S↓+2H2O
D. 2KClO3===2KCl+3O2↑
【答案】C
3.根据反应式:
(1)2Fe3++2I-=2Fe2++I2,
(2)Br2+2Fe2+=2Br-+2Fe3+,
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
【答案】B
4.已知:①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②6FeCl2+3Br2=4FeCl3+2FeBr3
③Cl2+2KBr=Br2+2KCl。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
B.少量KMnO4溶液加入HBr和HCl的混合溶液中:HBr先被氧化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Cl2>FeCl3>Br2
D.反应①中,MnCl2是KMnO4的还原产物
【答案】 C
5.回答下列问题:
(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①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II中铜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③结合I、II实验现象可知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
(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 HNO3、NO、H2O。该反应体系中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
(3)将Cl2通入HBr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Br-=2Cl-+Br2,而将少量 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这个事实说明具有还原性的粒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
【答案】 Fe+Cu2+=Fe2++Cu
红色铜丝上有银白色物质附着,同时溶液逐渐变为蓝色
Ag+>Cu2+>Fe2+
NO Fe2+>Br->Cl-
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1.(24-25高一上·四川资阳·阶段练习)已知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 =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若溶液中Cl 、Fe2+与I 共存,要除去I 而又不影响Cl 、Fe2+,可加入的试剂是
A.I2 B.KMnO4 C.FeCl3 D.HCl
【答案】C
【分析】由信息可知,氧化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据此回答。
【详解】A.I2氧化性弱于,无法氧化I ,A错误;
B.KMnO4的氧化性很强,可将Cl 、Fe2+与I 氧化,B错误;
C.FeCl3能氧化除去I 而又不影响Cl 、Fe2+,C正确;
D.HCl作为酸,仅提供和,不参与氧化反应,D错误;
故选C。
2.(24-25高一下·北京·期中)离子化合物和与水的反应分别为①;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O元素呈价,中H元素呈价
B.①中水发生氧化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
C.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D.当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的和的物质的量相同
【答案】C
【详解】A.中O为-1价,中Ca为+2价,H为-1价,A错误;
B.反应①中水未参与氧化还原,反应②中H2O的H被还原,B错误;
C.含2个Na+和1个,阴、阳离子比1:2;含1个Ca2+和2个H ,阴、阳离子比2:1,C正确;
D.反应①每生成1mol O2转移2mol电子,反应②每生成2mol H2转移2mol电子,转移相同电子时O2与H2物质的量比为1:2,D错误;
故选C。
考点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24-25高一下·安徽·阶段练习)已知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B.Y是
C.发生氧化反应 D.为还原产物
【答案】B
【详解】A.由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电子守恒、元素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可知,、、Y为,A项正确;
B.Y为,B项错误;
C.中溴元素化合价升高,该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项正确;
D.得到电子的产物为还原产物,为还原产物,D项正确;
答案选B。
4.(22-23高一下·福建莆田·阶段练习)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FeSO4 + _______KNO3 + _______H2SO4=_______K2SO4 + _______Fe2(SO4)3 +_______NO↑ +_______H2O
②_______KI + _______KIO3 +_______H2SO4=_______I2 +_______K2SO4 +_______H2O
③_______MnO +_______H+ +_______Cl-=_______Mn2+ +_______Cl2↑+_______H2O
④_______NH3 +_______O2 _______NO+ _______H2O
【答案】 6,2,4,1,3,2,4 5,1,3,3,3,3 2,16,10,2,5,8 4,5,4,6
【详解】①硝酸的还原产物是一氧化氮,所有的铁元素化合价升高了1价,所有的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了3价,所以硫酸亚铁前边系数是6,硫酸铁前边系数是3,硝酸钾前边系数是2,一氧化氮前边系数是2,根据元素守恒,硫酸的系数是4,硫酸钾的系数是1,水的系数是4,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方程式为6FeSO4+2KNO3+4H2SO4=K2SO4+3Fe2(SO4)3+2NO↑+4H2O;答案为6,2,4,1,3,2,4;
②KI中I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失电子升高到0价,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得电子降低到0价,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方程式为5KI+KIO3+3H2SO4=3I2+3K2SO4+3H2O;答案为5,1,3,3,3,3;
③中Mn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得电子降低到+2价,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失电子升高到0价,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方程式为2+16H++10Cl-=2Mn2++5Cl2↑+8H2O;答案为2,16,10,2,5,8;
④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升高到+2价.所以N原子失去5个电子;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应得到4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5与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NH3、NO的系数是4,氧气的系数是5,根据元素守恒,H2O的系数是6,反应的方程式: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5,4,6;
(更多的见分层作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