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分层作业)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分层作业)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8 11:31:2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氯气的制法,氯离子检验
分层作业
1.(2025高一下·山西·学业考试)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
B.可用于生产盐酸和“84”消毒液
C.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可制得
D.中含有的杂质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
2.(2025高一下·湖南·学业考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焰色试验鉴别NaCl和KCl B.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C.用NaOH溶液除去中混有的少量HCl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3.(2025高一下·黑龙江·学业考试)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生活中的物质 食盐 84消毒液 小苏打 漂白粉
有效成分的化学式 NaCl NaClO NaHCO3 CaCl2
用途 做调味品 做消毒剂 做膨松剂 做杀菌剂
A.A B.B C.C D.D
4.(24-25高二下·江苏泰州·期末)实验室用与浓HCl常温下反应制取并收集,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 B.用装置乙除去中的HCl
C.用装置丙收集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中的
5.(24-25高一下·宁夏吴忠·期末)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易液化,可储存于钢瓶中 B.实验室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C.氯气不能将碘化钾中的碘置换出来 D.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1g
6.(24-25高一下·广西柳州·期末)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与澄清石灰水在常温下反应会生成,在加热时分解为和,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是工业上制造的一种重要原料 B.是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
C.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 D.为盐类
7.(24-25高一下·广东惠州·开学考试)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最主要方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自来水配制 AgNO3溶液
B.实验中剩余的钠块,要立即放回原试剂瓶
C.实验室制备 Cl2时,采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尾气
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NaOH 溶液中和后用大量水清洗
8.(2025·广东深圳·模拟预测)1774年舍勒发现了氯气。下列有关氯气制备的实验装置不正确的是
A.制备氯气 B.净化氯气 C.收集氯气 D.尾气处理
A.A B.B C.C D.D
9.(24-25高一下·湖北十堰·期中)氯化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加热易升华。利用如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制备无水氯化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D中试剂为无水氯化钙
B.装置B中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C.可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氯气的流速
D.待硬质玻璃管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点燃此处酒精灯
10.(24-25高一下·山东枣庄·期末)某同学设计了用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少量氯气并验证有关性质的微型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高锰酸钾与碘化钾存放在同一药品橱中
B.该实验可证明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
C.改用稀盐酸可以加快氯气产生的速率
D.可用饱和溶液吸收多余氯气
11.(2025高一下·新疆·学业考试)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验证氯气的部分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
(3)实验过程中,装置 (填“C”或“D”)中的有色布条褪色,褪色的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为防止Cl2污染环境,E烧杯中盛装 溶液。
12.(2025高一上·福建·学业考试)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并研究氯气的性质(广口瓶内的敞口小瓶分别盛有不同实验用品)。实验时,滴入适量浓盐酸后发生反应:(浓)。
【实验探究】
(1)仪器M的名称是 。
(2)实验时,为保证浓盐酸顺利滴入广口瓶并控制用量,应先打开 ((填“a”或“b”)。
(3)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中,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有 (答出1种即可)。
(4)在湿润的“-淀粉”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过程中氯气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6)实验结束后,需使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注入浓溶液,此操作的目的是 。
【实验拓展】
(7)某同学认为应增加空白对照实验,以验证氯化氢是否会产生有关现象。实验方法是在上述装置中不使用 (填药品或实验用品的名称)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
(8)实验生成氯气后,观察到“湿润的有色纸条”褪色,而“干燥的有色纸条”不褪色,结合空白对照实验说明具有漂白性的含氯微粒是 (填标号)。
A. B. C.
1.(24-25高一下·江苏南通·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烧碱溶液中通入制取:
B.向溶液中通入:
C.强碱性溶液中将氧化成:
D.向溶液中滴加氯水:
2.(24-25高一下·广东深圳·期末)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浓盐酸全部加入具支试管后,点燃酒精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支试管内的反应,体现了浓盐酸的氧化性
B.①处和③处均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C.②处变蓝,说明还原性:
D.将④处NaOH溶液换成水,也可进行尾气处理
3.(23-24高一上·江苏淮安·期末)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果罐头中添加维生素C作抗氧化剂,是因为维生素C易被氧化
B.漂白粉露置于空气中变质,该过程未涉及化学变化
C.洁厕灵(主要成分为)与“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因为会产生有毒气体
D.区别氯化钾和氯化钠可以利用焰色反应原理
4.(2024·广东深圳·二模)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l2的制备及性质检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a可为KMnO4
B.①处纸条无明显现象且②处纸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C.③处试纸变蓝,说明氧化性:Cl2>I2
D.实验结束后,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以促进尾气吸收
5.(24-25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在学习了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价一类二维图,已知:e、f的阳离子均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B.b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b具有漂白性
C.加热条件下,含有146g a的浓溶液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可以制取71g b
D.c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
6.(24-25高二下·北京·期末)某同学利用如图微型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取少量,并比较和的氧化性强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吸收剂也可以选用饱和溶液 B.用代替高锰酸钾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C.试纸变蓝,说明的氧化性强于 D.该装置中与相关的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24-25高一下·河南鹤壁·期末)由周期表前20号元素组成的几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甲是一种盐,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呈紫色,乙为无氧酸,通常情况下丙为黄绿色气体,戊和己是厨房中常见的调味剂和食品添加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可能是
B.可用化合反应制备乙
C.电解熔融的戊可以得到丙
D.在丁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最终变红色
8.(24-25高一下·四川眉山·期中)漂白粉可用作漂白棉、麻、纸张。现使用下列简易装置制备漂白粉。
回答下列问题:
Ⅰ.连接装置A—B
(1)装置A中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仪器y的名称 。
(2)按照a→ 的顺序(填“b”或“c”)将A、B装置连接起来。
(3)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得到的漂白粉除漂白棉、麻、纸张外,还可以用作 。
Ⅱ.连接装置A—C
(4)装置C替换装置B可以提升制得的漂白粉的漂白能力,其调控的制备条件是 。
(5)为降低漂白粉中Cl-含量,对上述方案改进的方法是 。
1.(2024·广东·高考真题)1810年,化学家戴维首次确认“氯气”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B
制备 净化、干燥
C D
收集 验证的氧化性
A.A B.B C.C D.D
2.(2023·江苏·高考真题)实验室制取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A.制取 B.除去中的HCl C.收集 D.吸收尾气中的
A.A B.B C.C D.D
3.(2022·广东·高考真题)实验室用和浓盐酸反应生成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4.(2017·全国I卷·高考真题)实验室用还原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溶液、浓、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5.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 ,a中的试剂为 。
(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 ,c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 。
(3)d的作用是 ,可选用试剂 (填标号)。
A.Na2S B.NaCl C.Ca(OH)2 D.H2SO4
(4)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冷却结晶, , ,干燥,得到KClO3晶体。
(5)取少量KClO3和NaClO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 色。可知该条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 NaClO(填“大于”或“小于”)。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氯气的制法,氯离子检验
分层作业
1.(2025高一下·山西·学业考试)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
B.可用于生产盐酸和“84”消毒液
C.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可制得
D.中含有的杂质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
【答案】A
【详解】A.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为F2>Cl2>Br2>I2,A错误;
B.Cl2与H2反应生成HCl,溶于水制得盐酸,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O,用于制备“84”消毒液,B正确;
C.实验室通过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Cl2,C正确;
D.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低,而HCl易溶,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杂质,D正确;
故选A。
2.(2025高一下·湖南·学业考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焰色试验鉴别NaCl和KCl B.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C.用NaOH溶液除去中混有的少量HCl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答案】A
【详解】A.焰色试验中,Na 显黄色,K 显紫色(需钴玻璃),可以鉴别NaCl和KCl,A正确;
B.乙醇与水互溶,无法用分液漏斗分离,B错误;
C.Cl 和HCl均与NaOH反应,会损失Cl ,应改用饱和食盐水,C错误;
D.稀释浓硫酸必须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D错误;
故选A。
3.(2025高一下·黑龙江·学业考试)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生活中的物质 食盐 84消毒液 小苏打 漂白粉
有效成分的化学式 NaCl NaClO NaHCO3 CaCl2
用途 做调味品 做消毒剂 做膨松剂 做杀菌剂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食盐的有效成分为NaCl,用于调味品,对应正确,A正确;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用作消毒剂,对应正确,B正确;
C.小苏打的有效成分为NaHCO3,作为膨松剂用于烘焙,对应正确,C正确;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应为Ca(ClO)2,而非CaCl2,CaCl2无杀菌作用,D错误;
故选D。
4.(24-25高二下·江苏泰州·期末)实验室用与浓HCl常温下反应制取并收集,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 B.用装置乙除去中的HCl
C.用装置丙收集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中的
【答案】B
【详解】A.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和浓不加热来代替和浓加热制取氯气,A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Cl固体不能吸收HCl气体,不能除去氯气中的HCl,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该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气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所以可以用NaOH溶液来吸收氯气尾气,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B。
5.(24-25高一下·宁夏吴忠·期末)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易液化,可储存于钢瓶中 B.实验室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C.氯气不能将碘化钾中的碘置换出来 D.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1g
【答案】A
【详解】A.氯气在常温下加压或冷却时易液化,工业上常用钢瓶储存液态氯,A正确;
B.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
C.氯气氧化性强于碘,能与碘化钾反应置换出碘(),C错误;
D.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1g/mol,D错误;
故选A。
6.(24-25高一下·广西柳州·期末)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与澄清石灰水在常温下反应会生成,在加热时分解为和,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是工业上制造的一种重要原料 B.是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
C.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 D.为盐类
【答案】C
【分析】由图,a为HCl,b为氯气,氯气与澄清石灰水在常温下反应会生成次氯酸钙和氯化钙,c为二氧化氯,在加热时分解为和,d为氯酸盐、f为盐酸盐;
【详解】A.氯气是制造盐酸(氯化氢)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A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B项不符合题意;
C.为次氯酸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C项符合题意;
D.由在加热时分解为和、为可知,为盐类,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4-25高一下·广东惠州·开学考试)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最主要方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自来水配制 AgNO3溶液
B.实验中剩余的钠块,要立即放回原试剂瓶
C.实验室制备 Cl2时,采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尾气
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NaOH 溶液中和后用大量水清洗
【答案】B
【详解】A.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会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配制 AgNO3溶液,A错误;
B.钠非常活泼,容易和空气中氧气、水反应,取用后,要将剩余的钠立即放回原试剂瓶,B正确;
C.实验室一般采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氢氧化钙微溶与水,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较低,吸收效果不好,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清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D错误;
故选B。
8.(2025·广东深圳·模拟预测)1774年舍勒发现了氯气。下列有关氯气制备的实验装置不正确的是
A.制备氯气 B.净化氯气 C.收集氯气 D.尾气处理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制氯气用浓盐酸与MnO2加热反应,不能用稀盐酸,A错误;
B.Cl2中有HCl,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用浓硫酸干燥,B正确;
C.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氯气用向上排空气法制取,C正确;
D.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可以与Cl2发生反应,吸收Cl2,D正确;
答案选A。
9.(24-25高一下·湖北十堰·期中)氯化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加热易升华。利用如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制备无水氯化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D中试剂为无水氯化钙
B.装置B中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C.可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氯气的流速
D.待硬质玻璃管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点燃此处酒精灯
【答案】A
【分析】装置A制备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B中用饱和食盐水除Cl2中的HCl,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Cl2,Fe粉和Cl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eCl3,广口瓶C收集FeCl3,D吸收Cl2,防止污染,并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防止FeCl3潮解。
【详解】A.根据分析,D要吸收Cl2,CaCl2不能与Cl2反应,应选用碱石灰,A错误;
B.根据分析,装置B中试剂为饱和食盐水,B正确;
C.根据分析,装置A中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盐酸流量,即可控制生成Cl2的量,从而达到制氯气流速的目的,C正确;
D.先用生成Cl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走,待硬质玻璃管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进行加热,防止空气中的O2、水蒸气等干扰实验,D正确;
故选A。
10.(24-25高一下·山东枣庄·期末)某同学设计了用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少量氯气并验证有关性质的微型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高锰酸钾与碘化钾存放在同一药品橱中
B.该实验可证明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
C.改用稀盐酸可以加快氯气产生的速率
D.可用饱和溶液吸收多余氯气
【答案】D
【分析】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氯气有毒使用氢氧化钠等碱液吸收;
【详解】A.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碘化钾为还原剂,两者可以发生反应不能存放在同一药品橱中,A错误;
B.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使得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则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I,B错误;
C.稀盐酸和高锰酸钾不反应,C错误;
D.氯气有毒,氯气具有氧化性,故吸收剂可以是还原性的饱和亚硫酸钠溶液,D正确;
故选D。
11.(2025高一下·新疆·学业考试)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验证氯气的部分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
(3)实验过程中,装置 (填“C”或“D”)中的有色布条褪色,褪色的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为防止Cl2污染环境,E烧杯中盛装 溶液。
【答案】(1)分液漏斗
(2)除去水蒸气,干燥氯气
(3) D
(4)NaOH
【分析】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所制氯气中含有HCl和水蒸气杂质,装置A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装置B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装置C为了检验干燥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装置D为了检验氯水是否具有漂白性;装置E用NaOH溶液作尾气处理。
【详解】(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所制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杂质,因此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除去水蒸气,干燥氯气。
(3)氯气没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HClO,装置D中湿润的有色布条中含有水,能与氯气反应生成HClO,因此装置D中的有色布条褪色,褪色的原因为。
(4)为防止Cl2污染环境,E烧杯中盛装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Cl2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
12.(2025高一上·福建·学业考试)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并研究氯气的性质(广口瓶内的敞口小瓶分别盛有不同实验用品)。实验时,滴入适量浓盐酸后发生反应:(浓)。
【实验探究】
(1)仪器M的名称是 。
(2)实验时,为保证浓盐酸顺利滴入广口瓶并控制用量,应先打开 ((填“a”或“b”)。
(3)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中,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有 (答出1种即可)。
(4)在湿润的“-淀粉”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过程中氯气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6)实验结束后,需使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注入浓溶液,此操作的目的是 。
【实验拓展】
(7)某同学认为应增加空白对照实验,以验证氯化氢是否会产生有关现象。实验方法是在上述装置中不使用 (填药品或实验用品的名称)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
(8)实验生成氯气后,观察到“湿润的有色纸条”褪色,而“干燥的有色纸条”不褪色,结合空白对照实验说明具有漂白性的含氯微粒是 (填标号)。
A. B. C.
【答案】(1)分液漏斗
(2)a
(3)黄绿色气体
(4) 试纸变蓝 Cl2+2KI=2KCl+I2
(5)先变红后褪色
(6)吸收剩余氯气,防止污染
(7)高锰酸钾
(8)B
【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类的实验题,通过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随后分别用四种试纸验证了氯气的化学性质,以此解题。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M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为保证浓盐酸顺利滴入广口瓶并控制用量,需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 玻璃塞(a) ,以平衡气压,再通过活塞(b)调节滴加速度,故答案为a;
(3)氯气的物理性质包括 黄绿色 、 刺激性气味 、 密度大于空气 (可用气球收集),实验中可直接观察到颜色,故答案为:黄绿色气体;
(4)氯气有氧化性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单质碘遇到淀粉显示蓝色,故答案为:试纸变蓝;Cl2+2KI=2KCl+I2;
(5)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酸性,使石蕊变红)和HClO(强氧化性,漂白褪色),则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
(6)氯气有毒,NaOH溶液可与其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用于尾气处理,故答案为:吸收剩余氯气,防止污染;
(7)由于盐酸挥发,则空白试验需要考虑氯化氢的影响,因此 不使用KMnO4(仅滴加浓盐酸),验证现象是否由氯气引起,故答案为:高锰酸钾;
(8)干燥纸条不褪色说明氯气无漂白性。 湿润纸条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 HClO (具有漂白性),空白实验排除HCl的干扰,进一步证明漂白性来自HClO,故选B。
1.(24-25高一下·江苏南通·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烧碱溶液中通入制取:
B.向溶液中通入:
C.强碱性溶液中将氧化成:
D.向溶液中滴加氯水:
【答案】D
【详解】A.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NaClO:Cl2+2OH-=Cl-+ClO-+H2O,故A错误;
B.溴化钠为易溶性的强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要拆开写,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故B错误;
C.在强碱性溶液中与H+不共存,次氯酸钠将Mn2+氧化成MnO2,离子方程式:ClO-+Mn2++2OH-=MnO2↓+Cl-+H2O,故C错误;
D.氯水中有Cl2+H2O HCl+HClO,HCl可以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CO2↑+H2O,故D正确;
故选:D。
2.(24-25高一下·广东深圳·期末)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浓盐酸全部加入具支试管后,点燃酒精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支试管内的反应,体现了浓盐酸的氧化性
B.①处和③处均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C.②处变蓝,说明还原性:
D.将④处NaOH溶液换成水,也可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C
【分析】具支试管中MnO2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气,产生的氯气在③处与干燥的红色纸团相遇,现象是褪色,②处和KI反应生成I2,现象是变蓝,①处的湿润的pH试纸变红后褪色,④装置试剂NaOH尾气吸收,据此分析;
【详解】A.具支试管内的反应,生成了黄绿色气体氯气、氯化锰、水,该反应体现了浓盐酸的酸性和还原性,A错误;
B.不具有漂白性,①处和③处均褪色是因为产生HClO而具有漂白性,B错误;
C.②处变蓝,说明与KI反应生成I2,还原性:,C正确;
D.将④处NaOH溶液换成水,氯气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不可进行尾气处理,D错误;
故选C。
3.(23-24高一上·江苏淮安·期末)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果罐头中添加维生素C作抗氧化剂,是因为维生素C易被氧化
B.漂白粉露置于空气中变质,该过程未涉及化学变化
C.洁厕灵(主要成分为)与“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因为会产生有毒气体
D.区别氯化钾和氯化钠可以利用焰色反应原理
【答案】B
【详解】A.水果罐头中添加维生素C作抗氧化剂,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故A正确;
B.漂白粉露置于空气中变质,该过程中涉及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为盐酸和氧气,涉及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洁厕灵(主要成分为)与“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因为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有毒气体,故C正确;
D.钠、钾的焰色不同,区别氯化钾和氯化钠可以利用焰色反应原理,故D正确;
选B。
4.(2024·广东深圳·二模)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l2的制备及性质检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a可为KMnO4
B.①处纸条无明显现象且②处纸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C.③处试纸变蓝,说明氧化性:Cl2>I2
D.实验结束后,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以促进尾气吸收
【答案】B
【详解】A.已知反应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故固体a可为KMnO4,A正确;
B.①处纸条无明显现象,说明Cl2本身不具有漂白性,②处纸条褪色,说明Cl2与水的产物具有漂白性,B错误;
C.③处试纸变蓝,说明有碘单质生成,即发生了反应:2KI+Cl2=2KCl+I2,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可知氧化性:Cl2>I2,C正确;
D.实验结束后,装置内还有大量的未参与反应的有毒气体Cl2,故需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以促进尾气吸收,防止污染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B。
5.(24-25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在学习了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价一类二维图,已知:e、f的阳离子均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B.b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b具有漂白性
C.加热条件下,含有146g a的浓溶液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可以制取71g b
D.c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
【答案】D
【分析】由图中元素的化合价及物质类别可知,a为HCl、b为Cl2、c为ClO2、d为HClO、f为NaClO、e为NaCl,据此解答。
【详解】A.f为NaClO,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A错误;
B.b为Cl2,其水溶液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不能说明Cl2本身具有漂白性,B错误;
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的浓度会变小,加热条件下,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所以含有146g氯化氢(4mol)的浓溶液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制取Cl2小于1mol(71g),C错误;
D.c为ClO2,Cl元素显+4价,具有强氧化性,则ClO2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D正确;
故选D。
6.(24-25高二下·北京·期末)某同学利用如图微型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取少量,并比较和的氧化性强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吸收剂也可以选用饱和溶液 B.用代替高锰酸钾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C.试纸变蓝,说明的氧化性强于 D.该装置中与相关的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分析】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氯气有毒,使用氢氧化钠等碱液吸收;
【详解】A.氯气有毒,也具有氧化性,能与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盐酸,故吸收剂可以是饱和溶液,A正确;
B.用代替高锰酸钾时必须加热才能产生氯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错误;
C.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使得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则说明的氧化性强于,C正确;
D.该装置中与相关的反应有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7.(24-25高一下·河南鹤壁·期末)由周期表前20号元素组成的几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甲是一种盐,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呈紫色,乙为无氧酸,通常情况下丙为黄绿色气体,戊和己是厨房中常见的调味剂和食品添加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可能是
B.可用化合反应制备乙
C.电解熔融的戊可以得到丙
D.在丁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最终变红色
【答案】D
【分析】由焰色试验可知,甲为钾盐,根据丙为黄绿色气体可知,丙为,由用途可知戊为,根据反应原理可知,常温下或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乙为,甲为或等,在常温下与溶液反应,生成丁和戊,由用途和反应原理可知,己为,据此分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可能是,A正确;
B.可用与化合制备,B正确;
C.电解熔融可以制备金属钠单质和,C正确;
D.水溶液具有碱性和漂白性,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色,最终变为无色,D错误;
故答案选D。
8.(24-25高一下·四川眉山·期中)漂白粉可用作漂白棉、麻、纸张。现使用下列简易装置制备漂白粉。
回答下列问题:
Ⅰ.连接装置A—B
(1)装置A中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仪器y的名称 。
(2)按照a→ 的顺序(填“b”或“c”)将A、B装置连接起来。
(3)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得到的漂白粉除漂白棉、麻、纸张外,还可以用作 。
Ⅱ.连接装置A—C
(4)装置C替换装置B可以提升制得的漂白粉的漂白能力,其调控的制备条件是 。
(5)为降低漂白粉中Cl-含量,对上述方案改进的方法是 。
【答案】(1) MnO2+4H++2Cl-Mn2++Cl2↑+2H2O 分液漏斗
(2)b
(3)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消毒剂
(4)控制低温
(5)在A和C装置之间添加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杂质
【分析】装置A制备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为保证氯气反应充分,应长管通入石灰乳中;该反应放热,可以采用装置C控制温度,避免发生副反应。
【详解】(1)装置A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备氯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由仪器的外形可知y为分液漏斗;
(2)根据分析,按照a→b的顺序将A、B装置连接起来;
(3)装置B中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做消毒剂;
(4)冰水浴可以控制低温,装置C替换装置B调控的制备条件是控制低温;
(5)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杂质HCl会与Ca(OH)2反应生成CaCl2,为降低漂白粉中Cl-含量,在A和C装置之间添加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杂质。
1.(2024·广东·高考真题)1810年,化学家戴维首次确认“氯气”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B
制备 净化、干燥
C D
收集 验证的氧化性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加热装置,且分液漏斗内应盛装浓盐酸,不能达到预期目的,A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有HCl杂质,可以通过饱和食盐水洗气除杂,再通过无水氯化钙干燥,可以达到净化、干燥Cl2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
C.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达到预期目的,C不符合题意;
D.H2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氯气将氢气氧化,验证了氯气的氧化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3·江苏·高考真题)实验室制取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A.制取 B.除去中的HCl C.收集 D.吸收尾气中的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氯气使用的是浓盐酸和MnO2反应,不能使用稀盐酸,A错误;
B.除去中的HCl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注意长口进入便于充分吸收,应该长进短出,B错误;
C.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多功能瓶收集气体注意长进短出,C正确;
D.对氯气的尾气处理应选择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水吸收效果不好,D错误。
故选C。
3.(2022·广东·高考真题)实验室用和浓盐酸反应生成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Cl2可用浓硫酸干燥,A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装置能收集氯气,故B不符合题意;
C.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4.(2017·全国I卷·高考真题)实验室用还原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溶液、浓、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答案】D
【分析】H2还原WO3制备金属W,装置Q用于制备氢气,因盐酸易挥发,则①、②、③应分别用于除去HCl、H2S、氧气和水,得到干燥的氢气与WO3在加热条件下制备W,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氢气,以避免W被重新氧化,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气体从焦性没食子酸溶液中逸出,得到的氢气混有水蒸气,应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
B.装置Q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仅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的反应,且装置不能加热;故该装置不能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且该反应需要加热,故B错误;
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氢气,使W处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以避免W被重新氧化,故C错误;
D.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避免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可点燃气体,通过声音判断气体浓度,声音越尖锐,氢气的纯度越低,故D正确;
答案选D。
5.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 ,a中的试剂为 。
(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 ,c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 。
(3)d的作用是 ,可选用试剂 (填标号)。
A.Na2S B.NaCl C.Ca(OH)2 D.H2SO4
(4)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冷却结晶, , ,干燥,得到KClO3晶体。
(5)取少量KClO3和NaClO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 色。可知该条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 NaClO(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 圆底烧瓶 饱和食盐水 水浴加热 Cl2+2OH =ClO +Cl +H2O 避免生成NaClO3 吸收尾气(Cl2) A 过滤 少量(冷)水洗涤 紫 小于
【分析】本实验目的是制备KClO3和NaClO,并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首先利用浓盐酸和MnO2粉末共热制取氯气,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气体,可在装置a中盛放饱和食盐水中将HCl气体除去;之后氯气与KOH溶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发生反应制备KClO3,再与NaOH溶液在冰水浴中反应制备NaClO;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需要d装置吸收未反应的氯气。
【详解】(1)根据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结构可知该仪器为圆底烧瓶;a中盛放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
(2)根据装置图可知盛有KOH溶液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该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c中氯气在NaOH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结合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Cl2+2OHˉ=ClOˉ+Clˉ+H2O;根据氯气与KOH溶液的反应可知,加热条件下氯气可以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氯酸盐,所以冰水浴的目的是避免生成NaClO3;
(3)氯气有毒,所以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尾气(Cl2);
A.Na2S可以将氯气还原成氯离子,可以吸收氯气,故A可选;
B.氯气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无法吸收氯气,故B不选;
C.Ca(OH)2溶液浓度较小,吸收氯气效果较差,故C不选;
D.氯气与硫酸不反应,且硫酸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会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故D不选;
综上所述可选用试剂A;
(4)b中试管为KClO3和KCl的混合溶液,KCl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所以将试管b中混合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少量(冷)水洗涤、干燥,得到KClO3晶体;
(5)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说明1号试管中氯酸钾没有将碘离子氧化,2号试管中次氯酸钠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即该条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小于NaClO;碘单质更易溶于CCl4,所以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