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2课时(导学案)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2课时(导学案)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8 13:58: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应用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等。
2.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包括揭示化学反应实质、表示具体反应和同一类型离子反应。
3.初步掌握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能根据离子性质进行物质的鉴别、推断和提纯。
4.了解离子反应在物质制备、分离、鉴定及消除水中污染物等方面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现象认识离子反应,从微观角度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发生条件,能从微观层面分析离子共存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建立离子反应的模型,依据证据对离子反应进行推理和判断。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离子检验和物质鉴别。
一、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共存判断、物质的鉴别推断。
二、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的判断、物质的鉴别或推断。
1.离子反应的含义
实验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实验现象:随着H2SO4溶液的加入,①电导率读数先____后____。②溶液:出现____,溶液颜色由____变为____。
原因分析:稀H2SO4和Ba(OH)2 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结合生成难电离的水,SO42- 和Ba2+ 结合生成沉淀,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
离子反应
概念:在溶液中有____参加的化学反应。 实质:溶液中某些____发生了变化。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____、生成____、生成____。
2.离子反应的应用
离子检验
Clˉ:使用试剂____,反应现象为加入AgNO3溶液,产生____,再加稀硝酸,沉淀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SO42-:使用试剂____,反应现象为加入足量稀盐酸____,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CO32-:使用试剂____,反应现象为加入CaCl2溶液产生____,再加入稀盐酸,沉淀____,产生____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写两步)。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
【提出驱动问题】
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通过这个导电实验,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
任务1:通过导电实验说明H2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实质是什么?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问题】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写?
【引导学生回答】
二、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任务2:结合教材P19页“思考与讨论”,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问题】请完成下表中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思考两种方程式在表示某一类反应时,表达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并进行讨论。
【学生思考】1. 填写表格: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两种方程式的不同
HCl+NaOH
HCl+KOH
H SO +NaOH
H SO +KOH
【学生思考】2.讨论得出结论:
【讲解】总结学生的回答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任务3:请同学们探讨离子方程式如何改写为化学方程式?
【问题】请将离子方程式改写为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回答】
典例精讲
【例1】:写出实现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 Cu2++2OH-=Cu(OH)2↓
② Fe2O3+6H+=2Fe3+ +3H2O
③ Fe+Cu2+=Fe2++Cu
④ CO2+2OH-=CO32-+ H2O
【学生回答】
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任务1:请同学们观察并探讨下列离子反应有什么特征?
【问题】观察下列离子反应,分析它们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反应物 离子方程式 反应物 离子方程式
CaCl2+ Na2CO3 KOH + H2SO4
CuCl2 + NaOH Ba(OH)2 + HCl
HCl+ Na2CO3 NaNO3 + KCl
HNO3+ K2CO3 Na2SO4 + HCl
【学生思考回答】
1. 回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分析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总结】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01
02
03
2.其它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典例精讲
【例1】下列对于离子反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反应中一定有沉淀生成
B.反应中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离子反应
C.复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有难电离物质生成
D.非电解质二氧化碳与足量烧碱溶液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
【学生回答】
四、离子反应的应用
任务1:请同学们联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哪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问题】分析下列各组离子中,哪些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并说明原因。
【学生思考】
【问题】分析下列各组离子中,哪些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并说明原因。
【总结】三、离子反应的应用
1.离子共存问题
⑴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
⑵常见不共存的离子
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不大量共存
生成水或其它难电离物质不大量共存
典例精讲
【例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Fe2+、 Ca2+、 Cl-、 NO3-
B.Na+、 Mg2+ 、 SO42-、 OH-
C.K+、 Na+、 OH-、 Cl-
D.Cu2+、Na+、 Cl-、 SO42-
【学生回答】
任务2:请同学们请写出AgNO3溶液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Cl、KCl 、BaCl2、NH4Cl、HCl,并思考检验Clˉ方法
【问题】请写出AgNO3溶液分别与(NaCl)、(KCl)等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思考检验Clˉ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写出离子方程式
【总结】三、离子反应的应用
2.离子的检验
①SO42-的检验:
②Cl-的检验
③CO32-的检验
典例精讲
【例2】某无色、澄清溶液,可能含有SO42-、Na+、CO32-、H+、Cu2+、等离子中的若干种,通过实验确定这些离子存在。①用紫色石蕊试纸测,试纸显红色。②取2 mL溶液,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3.离子反应的其它应用
离子反应:
①物质的制备
【问题】如何利用离子反应进行物质的制备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②离子推断
肯定性原则:
互斥性原则:
电中性原则:
进出性原则:
典例精讲
【例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Na+、 Mg2+、 Cl 、SO42 、 CO32 等离子中的全部或几种。现进行下列连续操作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①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放出;
②再加入足量的 Ba(NO3)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有Cl 存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 上述操作中________是错误的,应改为加入________,以便确定________是否存在。
【学生回答】
【例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 、Na2SO4 、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 2:向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1)推断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
(2)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③物质的提纯
根据杂质离子性质,选用合适的除杂试剂,使之生成沉淀或气体而除去。
典例精讲
【例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粉 Fe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C. NaCl溶液 CaCl2 加入适量K2CO3 溶液,过滤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Ca(OH)2 溶液,过滤
【学生回答】
一、离子反应的核心认知与发生条件
1.定义: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与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形式。
2.发生条件:反应能发生的关键是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具体表现为:
生成沉淀(如 Ag 与 Cl 生成 AgCl 沉淀);
生成气体(如 H 与 CO 生成 CO 气体);
生成弱电解质(如 H 与 OH 生成 H O,或 H 与 CH COO 生成 CH COOH);
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作用
1.本质揭示:离子方程式直接体现化学反应的实质(如 H + OH = H O 揭示强酸与强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 H 与 OH 结合)。
2.双重表示功能:
可表示某一具体反应(如 CuSO 与 BaCl 反应:Ba + SO = BaSO ↓);
可概括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上述方程式也表示所有可溶性钡盐与可溶性硫酸盐的反应)。
三、离子共存与物质分析的应用
1.离子大量共存判断:关键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如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若不反应则可共存(如 Na 、K 、NO 、Cl 在中性溶液中可共存)。
2.离子的检验
①SO42-的检验:
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42-
②Cl-的检验
向待测液中加入几滴稀硝酸,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l-
③CO32-的检验
向待测液中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生成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CO32-
3.推断:根据离子共存规律反推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
4.提纯:通过加入试剂除去杂质离子(如用 NaOH 除去 NaCl 中的 Mg ,生成 Mg (OH) 沉淀)。
四、离子反应的实际应用场景
1.物质制备:如用 Ba (OH) 与 CuSO 反应制备 BaSO 沉淀;
2.分离提纯:通过沉淀法、气体法分离混合物(如用 CO 分离 Ca 与 Ba ,利用 CaCO 与 BaCO 溶解度差异);
3.物质鉴定:定性检验离子存在(如用 KSCN 检验 Fe 显血红色);
4.环境治理:消除水中污染物(如用 OH 沉淀重金属离子 Pb 、Hg ,用 H 中和碱性废水)。
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与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H + OH = H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 + 2H = CO ↑ + H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强酸性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 、 K 、 Cl 、 NO  
B.Ag 、 Na 、 NO 、Cl
C.Zn 、 Al 、 SO 、OH
D.Ba 、 NH 、Cl 、 HCO
3.对一份稀溶液做初步分析后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可能含有SO 、Na 、CO 、H 、NO 、HCO 、Cl 等离子中的若干种。然后又做了如下分析,以确定这些离子是否存在。
①用石蕊试液检测该溶液时,溶液显红色。
②取2 mL溶液用BaCl 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对②中所得的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其上层澄清的液体用AgNO 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按上述实验操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Cl ,若不能,请说明原因。
4.选择恰当的试剂,除去有关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HCl溶液(H SO )____________; 
(2)NaCl溶液(Na CO )____________;
(3)KOH溶液(K CO )____________;
(4)Ca(NO ) 溶液(CaCl )____________;
考点1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1.(24-25高一上·广东广州·阶段练习)下列反应能用表示的是
A.稀硫酸与CaCO3反应 B.醋酸与Na2CO3溶液反应
C.HNO3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 D.盐酸与MgCO3反应
考点2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24-25高一上·陕西汉中·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
B.铜粉与稀盐酸反应:
C.稀硫酸与烧碱溶液反应:
D.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考点3 离子反应的应用
3.(24-25高一上·山东东营·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同一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盐酸溶液中:Mg2+、Na+、NO、SO
B.在能使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K+、Fe3+、Cl-、SO
C.在澄清石灰水中:K+、CO、Cl-、SO
D.在含大量CO的溶液中:Ba2+、Na+、NO、Cl-
4.(24-25高一上·山东日照·期中)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H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溶液中主要的溶质为NaOH
B.点对应的溶液呈中性
C.段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段电导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过量的NaH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更多的见分层作业)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应用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等。
2.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包括揭示化学反应实质、表示具体反应和同一类型离子反应。
3.初步掌握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能根据离子性质进行物质的鉴别、推断和提纯。
4.了解离子反应在物质制备、分离、鉴定及消除水中污染物等方面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现象认识离子反应,从微观角度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发生条件,能从微观层面分析离子共存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建立离子反应的模型,依据证据对离子反应进行推理和判断。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离子检验和物质鉴别。
一、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共存判断、物质的鉴别推断。
二、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的判断、物质的鉴别或推断。
1.离子反应的含义
实验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实验现象:随着H2SO4溶液的加入,①电导率读数先____后____。②溶液:出现____,溶液颜色由____变为____。
原因分析:稀H2SO4和Ba(OH)2 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结合生成难电离的水,SO42- 和Ba2+ 结合生成沉淀,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
【答案】 ①减小;增大 ②白色沉淀;红色;无色
H+和OH-
离子反应
概念:在溶液中有____参加的化学反应。 实质:溶液中某些____发生了变化。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____、生成____、生成____。
【答案】 离子 ;离子的浓度;沉淀;弱电解质;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2.离子反应的应用
离子检验
Clˉ:使用试剂____,反应现象为加入AgNO3溶液,产生____,再加稀硝酸,沉淀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SO42-:使用试剂____,反应现象为加入足量稀盐酸____,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CO32-:使用试剂____,反应现象为加入CaCl2溶液产生____,再加入稀盐酸,沉淀____,产生____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写两步)。
【答案】 AgNO3溶液、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Clˉ
BaCl2溶液、稀盐酸;无现象;白色沉淀; Ba2++SO42-==BaSO4↓
CaCl2溶液、稀盐酸;白色沉淀;溶解;无色无味;Ca2++CO32-==CaCO3↓ 2H++CaCO3=Ca2++CO2↑+ H2O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
【提出驱动问题】
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通过这个导电实验,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
任务1:通过导电实验说明H2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实质是什么?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问题】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写?
【引导学生回答】H2SO4 + Ba(OH)2 = BaSO4↓+ 2H2O
2H+ + SO42- + Ba2+ + 2OH- = BaSO4↓+ 2H2O
二、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任务2:结合教材P19页“思考与讨论”,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问题】请完成下表中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思考两种方程式在表示某一类反应时,表达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并进行讨论。
【学生思考】1. 填写表格: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两种方程式的不同
HCl+NaOH HCl+ NaOH == NaCl+H O H + OH = H O 化学方程式表示一个具体反应,离子方程式表示一类反应的本质
HCl+KOH HCl+KOH = KCl + H O H + OH = H O
H SO +NaOH H SO +2NaOH =Na SO +2H O H + OH = H O
H SO +KOH H SO +2KOH =K SO + 2H O H + OH = H O
【学生思考】2.讨论得出结论: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讲解】总结学生的回答
一、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1.能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小。
2.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某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的离子方程式为(H + OH = H O)
硫酸与氯化钡、硫酸钠与硝酸钡的离子方程式均为(SO42- + Ba2+ = BaSO4↓)。
任务3:请同学们探讨离子方程式如何改写为化学方程式?
【问题】请将离子方程式改写为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回答】
①明确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表示强酸和可溶性的碳酸盐反应生成。
②选择合适的酸和盐:酸可以选、,盐可以选、。
③写出化学方程式:
典例精讲
【例1】:写出实现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 Cu2++2OH-=Cu(OH)2↓
② Fe2O3+6H+=2Fe3+ +3H2O
③ Fe+Cu2+=Fe2++Cu
④ CO2+2OH-=CO32-+ H2O
【学生回答】CuSO + 2NaOH = Cu(OH) ↓ + Na SO
Fe O + 6HCl = 2FeCl + 3H O
Fe + CuSO = FeSO + Cu
CO + 2NaOH = Na CO + H O
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任务1:请同学们观察并探讨下列离子反应有什么特征?
【问题】观察下列离子反应,分析它们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反应物 离子方程式 反应物 离子方程式
CaCl2+ Na2CO3 CO32-+Ca2+=CaCO3 KOH + H2SO4 H++OH-==H2O
CuCl2 + NaOH Cu2++2OH-=Cu(OH)2 Ba(OH)2 + HCl H++OH-==H2O
HCl+ Na2CO3 2H++CO32-=CO2↑+ H2O NaNO3 + KCl
HNO3+ K2CO3 2H++ CO32-= CO2↑+H2O Na2SO4 + HCl
【学生思考回答】
1. 回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又称沉淀反应)、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2.分析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别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
【总结】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01 生成沉淀 Ba ++SO42-=BaSO4↓
02 生成气体 2H++CO32-=CO2↑ +H2O
03 生成弱电解质如水 H+ +OH-=H2O
三条件中,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即可
2.其它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
典例精讲
【例1】下列对于离子反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反应中一定有沉淀生成
B.反应中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离子反应
C.复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有难电离物质生成
D.非电解质二氧化碳与足量烧碱溶液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
【学生回答】C
四、离子反应的应用
任务1:请同学们联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哪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问题】分析下列各组离子中,哪些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并说明原因。
【学生思考】
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问题】分析下列各组离子中,哪些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并说明原因。
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不大量共存 生成水或其它难电离物质不大量共存
【总结】三、离子反应的应用
1.离子共存问题
⑴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
不能共存
①生成沉淀(难溶物质)
②生成气体(挥发性物质)
③生成水、弱酸、弱碱(即难电离物质
⑵常见不共存的离子
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不大量共存
生成水或其它难电离物质不大量共存
典例精讲
【例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Fe2+、 Ca2+、 Cl-、 NO3-
B.Na+、 Mg2+ 、 SO42-、 OH-
C.K+、 Na+、 OH-、 Cl-
D.Cu2+、Na+、 Cl-、 SO42-
【学生回答】C
任务2:请同学们请写出AgNO3溶液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Cl、KCl 、BaCl2、NH4Cl、HCl,并思考检验Clˉ方法
【问题】请写出AgNO3溶液分别与(NaCl)、(KCl)等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思考检验Clˉ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写出离子方程式
Ag++Cl-==AgCl↓
向待测液中加入几滴稀硝酸,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l-
【总结】三、离子反应的应用
2.离子的检验
①SO42-的检验:
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42-
②Cl-的检验
向待测液中加入几滴稀硝酸,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l-
③CO32-的检验
向待测液中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生成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CO32-
典例精讲
【例2】某无色、澄清溶液,可能含有SO42-、Na+、CO32-、H+、Cu2+、等离子中的若干种,通过实验确定这些离子存在。①用紫色石蕊试纸测,试纸显红色。②取2 mL溶液,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H+、SO42- ;CO32-、Cu2+ ;Na+
【教师总结】
3.离子反应的其它应用
离子反应: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鉴定,物质的分离,物质的提纯,消除水中污染物。
①物质的制备
【问题】如何利用离子反应进行物质的制备
【学生回答】:CaCO3+2HCl=CaCl2+H2O+CO2↑
CaCl2+Na2CO3 =CaCO3↓+2NaCl
【教师总结】
②离子推断
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
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且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进出性原则:通常在实验过程中用,指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典例精讲
【例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Na+、 Mg2+、 Cl 、SO42 、 CO32 等离子中的全部或几种。现进行下列连续操作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①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放出;
②再加入足量的 Ba(NO3)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有Cl 存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 上述操作中________是错误的,应改为加入________,以便确定________是否存在。
【学生回答】SO42- ;CO32- ;① 、稀硝酸、 Cl
【例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 、Na2SO4 、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 2:向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1)推断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
(2)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学生回答】一定含有Na2CO3 、Na2SO4 、BaCl2
Ba2++CO32-==BaCO3↓ Ba2++SO42-==BaSO4↓
【教师总结】
③物质的提纯
根据杂质离子性质,选用合适的除杂试剂,使之生成沉淀或气体而除去。
①除杂试剂选取:不能引入新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量
③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
④被提纯物质易复原
典例精讲
【例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粉 Fe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C. NaCl溶液 CaCl2 加入适量K2CO3 溶液,过滤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Ca(OH)2 溶液,过滤
【学生回答】A
一、离子反应的核心认知与发生条件
1.定义: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与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形式。
2.发生条件:反应能发生的关键是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具体表现为:
生成沉淀(如 Ag 与 Cl 生成 AgCl 沉淀);
生成气体(如 H 与 CO 生成 CO 气体);
生成弱电解质(如 H 与 OH 生成 H O,或 H 与 CH COO 生成 CH COOH);
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作用
1.本质揭示:离子方程式直接体现化学反应的实质(如 H + OH = H O 揭示强酸与强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 H 与 OH 结合)。
2.双重表示功能:
可表示某一具体反应(如 CuSO 与 BaCl 反应:Ba + SO = BaSO ↓);
可概括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上述方程式也表示所有可溶性钡盐与可溶性硫酸盐的反应)。
三、离子共存与物质分析的应用
1.离子大量共存判断:关键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如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若不反应则可共存(如 Na 、K 、NO 、Cl 在中性溶液中可共存)。
2.离子的检验
①SO42-的检验:
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42-
②Cl-的检验
向待测液中加入几滴稀硝酸,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l-
③CO32-的检验
向待测液中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生成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CO32-
3.推断:根据离子共存规律反推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
4.提纯:通过加入试剂除去杂质离子(如用 NaOH 除去 NaCl 中的 Mg ,生成 Mg (OH) 沉淀)。
四、离子反应的实际应用场景
1.物质制备:如用 Ba (OH) 与 CuSO 反应制备 BaSO 沉淀;
2.分离提纯:通过沉淀法、气体法分离混合物(如用 CO 分离 Ca 与 Ba ,利用 CaCO 与 BaCO 溶解度差异);
3.物质鉴定:定性检验离子存在(如用 KSCN 检验 Fe 显血红色);
4.环境治理:消除水中污染物(如用 OH 沉淀重金属离子 Pb 、Hg ,用 H 中和碱性废水)。
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与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H + OH = H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 + 2H = CO ↑ + H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CO + 2H = Ca + CO ↑ + H O;(2)HCl + NaOH = NaCl + H O;Na CO + 2HCl = 2NaCl + CO ↑ + H O
【解析】(1)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是难溶物,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所以离子方程式为CaCO + 2H = Ca + CO ↑ + H O。(2)H + OH = H O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一类反应,如HCl + NaOH = NaCl + H O;CO + 2H = CO ↑ + H O表示强酸和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如Na CO + 2HCl = 2NaCl + CO ↑ + H O。
2.在强酸性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 、 K 、 Cl 、 NO  
B.Ag 、 Na 、 NO 、Cl
C.Zn 、 Al 、 SO 、OH
D.Ba 、 NH 、Cl 、 HCO
【答案】A
【解析】A选项中,Fe 、K 、Cl 、NO 在强酸性溶液中,彼此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选项中,Ag 和Cl 会结合生成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选项中,在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 ,H 和OH 会结合生成水,且Al 、Zn 也会与OH 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选项中,在强酸性溶液中,H 和HCO 会反应生成CO 和H O,不能大量共存。
3.对一份稀溶液做初步分析后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可能含有SO 、Na 、CO 、H 、NO 、HCO 、Cl 等离子中的若干种。然后又做了如下分析,以确定这些离子是否存在。
①用石蕊试液检测该溶液时,溶液显红色。
②取2 mL溶液用BaCl 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对②中所得的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其上层澄清的液体用AgNO 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按上述实验操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Cl ,若不能,请说明原因。
【答案】(1) H 、SO ;CO 、HCO ;(2) 不能;操作②中引入了Cl 干扰操作③对原溶液中Cl 的检验
【解析】(1) ①用石蕊试液检测该溶液时,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含有H ,则CO 、HCO 不能大量存在,因为H 会与它们反应生成CO 和H O;②取2 mL溶液用BaCl 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 。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H 、SO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 、HCO 。(2) 操作②中加入了BaCl 溶液,引入了Cl ,所以操作③中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4.选择恰当的试剂,除去有关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HCl溶液(H SO )____________; 
(2)NaCl溶液(Na CO )____________;
(3)KOH溶液(K CO )____________;
(4)Ca(NO ) 溶液(CaCl )____________;
【答案】(1)BaCl 溶液;(2)稀盐酸;(3)Ca(OH) 溶液;(4)AgNO 溶液
【解析】(1)除去HCl溶液中的H SO ,可加入BaCl 溶液,BaCl 与H SO 反应生成BaSO 沉淀和HCl,过滤可除去沉淀,得到纯净的HCl溶液。(2)除去NaCl溶液中的Na CO ,可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Na CO 反应生成NaCl、CO 和H O,过量的盐酸可通过加热挥发除去。(3)除去KOH溶液中的K CO ,可加入Ca(OH) 溶液,Ca(OH) 与K CO 反应生成CaCO 沉淀和KOH,过滤可除去沉淀,得到纯净的KOH溶液。(4)除去Ca(NO ) 溶液中的CaCl ,可加入AgNO 溶液,AgNO 与CaCl 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Ca(NO ) ,过滤可除去沉淀,得到纯净的Ca(NO ) 溶液。
考点1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1.(24-25高一上·广东广州·阶段练习)下列反应能用表示的是
A.稀硫酸与CaCO3反应 B.醋酸与Na2CO3溶液反应
C.HNO3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 D.盐酸与MgCO3反应
【答案】D
【详解】A.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O2↑+H2O+CaSO4,故A不符合题意;
B.醋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O2↑+H2O+2CH3COO-,故B不符合题意;
C.硝酸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2↑+H2O,故C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与碳酸镁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2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24-25高一上·陕西汉中·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
B.铜粉与稀盐酸反应:
C.稀硫酸与烧碱溶液反应:
D.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答案】A
【详解】A.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铜粉不与稀盐酸反应,B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稀硫酸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硫酸铜溶于水,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要拆开,,D错误;
故选A。
考点3 离子反应的应用
3.(24-25高一上·山东东营·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同一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盐酸溶液中:Mg2+、Na+、NO、SO
B.在能使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K+、Fe3+、Cl-、SO
C.在澄清石灰水中:K+、CO、Cl-、SO
D.在含大量CO的溶液中:Ba2+、Na+、NO、Cl-
【答案】A
【详解】A.Mg2+、Na+、NO、SO相互之间不反应,也不和盐酸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
B.能使石蕊呈蓝色的溶液显碱性,此时三价铁可以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澄清石灰水的钙离子和碳酸根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A。
4.(24-25高一上·山东日照·期中)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H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溶液中主要的溶质为NaOH
B.点对应的溶液呈中性
C.段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段电导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过量的NaH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答案】C
【分析】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开始到a点Ba(OH)2与NaH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HSO4=BaSO4↓+H2O+NaOH,则图中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发生的离子反应是OH-+Ba2++H++=BaSO4↓+H2O,从开始到a点溶液中Ba2+、OH-的数目在减少,a点时Ba2+恰好反应完全,继续滴入NaHSO4溶液,ab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NaHSO4=Na2SO4+H2O,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OH-+H+=H2O,则图中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继续滴入NaHSO4溶液,NaHSO4溶液过量,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Na2SO4、NaHSO4,共2种,据此分析。
【详解】A.由析可知,a点溶液中主要的溶质为NaOH,A正确;
B.由分析可知,b点溶质是Na2SO4,对应的溶液呈中性,B正确;
C.由分析可知,ab段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C错误;
D.由分析可知,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继续滴入NaHSO4溶液,NaHSO4溶液过量,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Na2SO4、NaHSO4,所以bc段电导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过量的NaH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D正确;
故答案为:C。
(更多的见分层作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