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01 23:4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命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8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坎垅遗址进行了部分挖掘,墓中随葬器物的数量、种类、质地有所不同,随葬品大部分是实用陶器,陶器轮制,器体高大厚重,主要器形有簋、碗、盆、豆、瓮、釜、罐等。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A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B.所在地具有较理想的农耕环境
C.陶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日臻成熟 D.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2.仰望星空,观象授时,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一件大事。考古材料证明,距舍约4700年的陶寺古观象合,由十三根夯土柱组成,形成了十二条宽窄不一的观测缝,第二条对应冬至,第七条对应春秋分,第十二条对应夏至。这可以用于研究()
A早期国家的初步形成 B.黄河流域的领先地位
C农耕文明的多元一体 D.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3.春秋初期,诸侯国家有兵车“百乘”,已是“大国”标准。战国时期,“千乘之国”已是普遍状况,以七雄为代表的区域性强国,军力甚至可达“万乘之国”的规模。这一变化突出说明()
A.时局变化影响战争规模 B.兼并战争日益激烈残酷
C.各国普遍重视扩充军备 D.集权体制发挥强大效能
4.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问礼的本质,孔子认为:“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仪式周到隆重)也,宁戚(悲袁)”,这反映了孔子()
A.提倡节约,体恤民生疾苦 B重视道德,富有人文关怀
C弘扬周礼,维系社会秩序 D.批评奢侈,反对物质享受
5.据《汉书》记述,西汉中后期地方家庭常以土地和资产分给亲戚、贫穷邻居、村民,还建立起对本地名山、神灵祭拜的控制权。国家对其管理难度也逐渐加大。据此可知,西汉中后期()
A.自耕小农数量减少 B.地方监察制度缺失
思想统一进程受附庄园经济基础动摇
6.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汀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济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丁程()
A.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 B.充实了关中粮食供应
C.推动海外贸易的繁盛 D.体现经济重心已南移
7.图1是南宋都城临安城的平面示意图。由图可知,南宋时期()
图1
A.“市”突破了对空限制 B.南方经济地位日益凸显
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D.都城设计注重礼制要求
8.下图为“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这种分布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茶叶贸易路线的不同 B地区方言发音的差异
海陆丝绸之路的推动 D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
9.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引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梁启超提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孙中山坚持“天下为公”的价值导向创立并维护中华民国。这反映出()
A.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主要途径
B.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深受优秀传统文化影响
C.西学的广泛传播推动并加深中国社会变革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极强的功利主义倾向
10.下为近代中国城乡产业与交通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统计表。据此可知()
区域 主导产业 主要交通方式 活动半径 影响因素
习惯 技术 信息 资本
乡村 传统农业 步行、马车、木船 15-25千米 强 弱 较弱 弱
市镇 外向化农业、手工业、低端服务业 马车、电船、小轮 25-100千米 弱 较强 强 较强
城市 制造业、服务业 轮船、汽车、火车 100-1000千米 弱 强 强 强
A.、交通变革密切了城乡经济联系 B.近代城乡经济积聚效应差异明显
城市化加速传统社会道德解体 D.近代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11.据表可知,毛泽东的行为()
1910年 阅读《新民丛报》,崇拜康、梁,对政治和国家前途十分关心
1911年 看到《民立报》,知道孙中山同盟会纲领,写文章主张由孙中山、康、梁组织新政府。毛泽东后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有些模糊”。
1916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毛泽东成为热心读者,对于当时中国状况他十分不满意,在寻觅和彷徨中租信“好政府”、认为改民是治国良方。
1919年 创办“新民学会”、《湘江评论》,呼唤新潮,推动社会改良。发表长篇论文《民众大联合》赞颂俄国十月革命及影响。并说“我正在寻找出路,这条路就是温和的呼声革命。”
A.表明民主主义革命深入发展 B.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C.推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2.1953年,北京市开始筹建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计划建成反映北京自然、历史和社会风貌的综合性博物馆。此外,徐悲鸿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周口店中国猿人展览馆、北京天文馆也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这些博物馆的建立()
A.利于宏扬红色文化精神 B.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C.旨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D.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13.下表可用于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年份 事件
1986 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3 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
2017 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A.加快了卫生领域立法 B.规范中医的传承发展
C.鼓励中医药走向市场 D.开始退视两医的弊端
14.《汉馍拉比法典》中除涉及较多关于土地买卖和租赁的条款外,还有大量土地买卖和租赁契约。而古城西帕尔遗址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了古巴比伦时期的140多个有关土地买卖合同的泥板实书。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A.土地私有较为普遍 B.立法蕴含契约精神
C.土地纠纷屡见不鲜 D.政府保护私有财产
15.在希腊化世界,希腊文成为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当地原来的语言文字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西亚的楔形文字等逐渐被弃而不用。这表明希腊化时期()
A.西亚北非传统文明遭到毁灭 B.启动了全球化进程
C.政治权力深刻影响文化走向 D.民族交融逐渐深入
16.君上坦亅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平面十字形建筑物上方建造半球形穹顶,此种风格是在古罗马半圆拱顶墙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十字形平面建筑则是古罗马长方形大会堂建筑的演化建筑形式。这可用以说明()
A.东西方文化交汇于君士坦丁堡 B.基督教文化起源于拜占庭
C.古罗马文化滋养了拜占庭文化 D.民主政治影响了建筑形制
17.某古代文明被称为“美洲的罗马”,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还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他们没有文字,在绳子不同地方系上类型不同、颜色各异的结,用于记帐或记述重要事件。该文明()
A.建立起官僚体系,强化国家综合治理B.发明了“浮动园地”
C.采用二十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D.与外界交流相对频繁
18.45世纪末,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博物馆的建立()
A.源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推动了启蒙运动不断深入
C.反映了科学革命迅猛发展 D.折射出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19.16世纪末,郁金香传入荷兰,因其娇美的外形和艳丽的颜色受到宠爱。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能换取一辆马车、几匹马等;1637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出现“郁金香狂热”的泡沫经济现象,主要反映了()
A.商业贸易范围本断扩大 B.商业经营方式出现新变化
C.商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D.商贸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
20.(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32题)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B.机器天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
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生产效率 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
21.有人曾这样评价拿破仑:“他废除各省自主、特权和封建制度,代之以行政集权、公民平等和国内市场的统一,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他甚至可以算是几个现代民族的缔造者之一。”据此可知,拿破仑战争()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揭开了欧洲民族觉醒的序幕
C.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D.推动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22.20世纪初,随着冷链运输的普及,美国出现了生产规模巨力的肉类食品加工厂,一位社会主义者详细披露了食品厂内令人毛骨悚然的恶劣工作环境,意在唤起社会对工人劳动状况的担忧。
罗斯福总统在阅读该书后立刻扔掉了盘中的香肠,然后迅速敦促国会通过《联邦肉类检查法》,建立起食品监管机制。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巨大社会影响 B.技术的发展呼唤社会治理的革新
C.总统的行政权于预国会的立法权 D.工人生存状况成为社会关切问题
23.图2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图2
A.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民族自决原则已经确立
C.启蒙思想指导各殖民地争取独立战争削弱X宗主国力量
24.二战后,国际上出现了一股移民潮。约180万人自阿尔及利亚和印度支那返回法国,约100万人从非洲之回葡萄牙,约30万人从东印度返回荷兰。此外,英国和比利时也有数量不等的本国国民返回国内。这股移民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美苏冷战日益加剧 B.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国家间的文化冲突 1,.国际政治新秩序形成
25.1977年与1946年相比,美国对欧洲的投资增长了60.6倍,而同一时期对亚非拉的投资只增长了35倍。在1980年的国际资本流动总量中,3/4以上是在发达国家间进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 B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结构
C.冷战格局影响了国际资本的流向 D.新兴民族国家抵制经济殖民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0分,其中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始皇还······浮江,至湘山(君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红色)其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始皇)廿九年四月已卯,丞相臣(隗)状、臣(王)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臣敢请。”制曰:“可。”
-岳麓书院所收藏出土奏简之“秦始皇禁湘山”诏书
材料三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麝(卵)鷇,毋毒鱼鳖,置罔(网),到七月而纵之。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椁)者,是不用时。
-《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
(1)材料一、二是探究秦始皇是否在湘山“伐树赭山”的史料,判断其史料价值高低,并说明理由。研究此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治理角度简评秦始皇。(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开始接触到西方新兴的城市规划思想,在国内他们积极宣传欧美的市政改革和城市规划的理论与经验,呼吁以“分散主义”为原则进行田园城市建设;模仿西方对城市进行勁能分区,建立独立的住宅区;对城商私人房屋规划从位置、高度、材料等方面加以限制,关注城市的会功能.主张发展公共娱乐功能空间】建立完备的城市规划法。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统治者即便有心却也无力去实现这些乌托邦式的构想,城市底层人民的居住面貌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摘编自何刚《民国时期中国新型市政学者的城市规划思想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学习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受工业化大生产与集体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我国借鉴了以邻里单位理论,发展起“单位大院式”的住宅小区模式,住宅作为基本物资按计划分配,一般企事业单位、机关都有自己的居住区,居住区内配有浴室、食堂、小卖部等基础设施。这一时期住宅建筑层数低面密度高,同一居性区内建筑样式单一,按行或列排列。这样的居住空间模式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一个中间阶段,同时也与集体主义思潮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摘编自吴冬蕾《略论中国近现代城市居住空间模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新型城市规划思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城市住宅的新变化,并简要评价这一新变化。(1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暑假作业十第17题,见页码40)
材料下表为1927-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各项职能上支出所占比重变化表(单位:%)。
年份 国防 支出 邮政 支出 教育 支出 公路等 支出 卫生和福利 支出 行政和利息 支出
1927年 17.4 20.1 0.5 2.6 1.2 58.1
1932年 19.2 18.6 0.6 5.6 1.2 57.6
1936年 10.2 8:2 3.6 8.8 5.8 63.4
1940年 15.8 8.0 3.4 79 7.1 57 7
1950年 41.0 5.0 5.5 1.1 12.7 33.9
1960年 50.3 3.8 1.1 3.1 16.1 24.9
1970年 40.5 3.8 1.9 2.4 24.8 24.4
-[美]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
(1)指出美国国防开支的变化趋势,并简要说明成因。(8分)
(2)有人认为,20世纪50至70年代的美国社会发展是喜忧各半,结合史实,论证这一观点。(10分)
2026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B A B C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B A C C A D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D B B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16分)
(1)高低:材料二史料价值高。(2分)
理由:材料一属第二手史料;材料二属于第一手史料,所以其史料价值高。(2分)补充:方志、笔记、口述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考古资料)等。(任答两点得2分)
(2)评价:
进步性:秦始皇是地主阶级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的国家和基层治理制度等为历代王朝所沿用等。(任意答出两点得2分)
具体内容: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建立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官员选拔上“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考核实行上计制;颁行《秦律》,以法治国;加强基层管理(分类登记户籍、设乡里、什伍组织);统一车轨,大修驰道、直道,五尺道;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建立文书管理体系;重视少数民族管理(设典客、典属国);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等;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行田律);整顿社会风俗等。(任意答出三点得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局限性:暴君(暴政);横征暴敛;焚书坑儒;巡游求仙;大兴土木;刑法严苛等。(2分,指出局限性或体现局限性的具体内容即可)
27.【答案】(16分)
(1)特点:学习欧美理论与经验;突出城市功能分区;主张发展公共活动空间;注重城市规划法制建设;具有空想性。(6分,任答三点)
(2)新变化.发展单位大院式模式;生活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建筑具有统一性。(4分,任答两点)
简评: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助于培育集体主义观念;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建筑样式过于单调,缺少变化。(6分,任答三点)
28.【答案】(18分)
(1)趋势:1927-1940年国防支出总体呈下降趋势;1940-1970年国防支出呈上升趋势。(2分)
下降的原因: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2分)
上升的原因:二战爆发战争的需要,尤其是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开辟的需要;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和冷战的爆发,美苏两极对峙下军备竞赛的影响;美国发动局部战争的需要;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4分)
(2)这一时期美国国防开支占比巨大,冷战爆发后美苏对峙下美国发动的局部战争和军备竞赛影响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开支,服务于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5分)二战后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在公共卫生和福利支出上有所增加,然而在邮政、教育等开支占比较少,总体上影响到美国民众社会生活的进一步改善。(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