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01 23: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泗洪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学科试卷
(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8
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
5
题,共1
5
题,4
5
分)、非选择题(第1
6
题~第
19
题,共4题,5
5
分)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

上的指定位置

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
一、选择题
1.在西周的朝服制度中,在同一政权等级之内,无论身份等级,上下所着冠服是基本一样的,即“君臣同服”。孔子说:“诸侯视朝,君臣同服朝服缁衣素裳”,《白虎通义》:“王朝之大夫,亦用皮弁以朝,以在朝君臣同服也”。这反映了西周(  )
A.政治制度中的人文精神 B.华夏认同意识逐步形成
C.社会等级秩序变迁 D.抬升贵族政治地位
2.唐中后期牛李党争历时约四十年。牛党认为,“科举,天下之公器,所以选贤才”;而李党则认为,“然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何者?自小便习举业,自熟朝廷间事。”由此可知,唐中后期(  )
A.官僚选拔有别决定素质差异 B.各类政治派别根本利益对立
C.不同类型地主存在力量博弈 D.朝廷政治黑暗加剧权臣夺权
3.《宋史》记载:张方平,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张方平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平民阶层有制度化上升通道
C.士族衰落门第观念淡化 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4.表1为现代学者经考证后编制的表格,这一考证可以说明(  )
表1 明末清初私人海外贸易利润总额和利润率
航线 年均商船数 平均利润率 年均贸易总额(两) 利润额(两)
日本 40.7 250% 217万 155万
东南亚、西亚 91 150% 1430万 787万
合计 131.7 — 1647万 942万
A.海上丝路的鼎盛 B.海禁政策的影响
C.殖民扩张的后果 D.朝贡贸易的弊端
5.清代基层社会组织既有官方的保甲、坊厢,还有民间的宗族、善堂等。康熙九年颁布《圣谕十六条》,倡导“笃宗族以昭雍睦”。雍正帝曾强调宗族在立家庙、设家塾、置义田等方面的作用。这说明清代(  )
A.宗族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核心 B.宗族治理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C.利用乡约教化加强君主专制 D.政府认可一定限度的基层自治
6.1895年8月2日,光绪帝下诏:“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赀,办理并无大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方不致有名无实。……一切仿照西例,商总其事,官为保护。若商力稍有不足,亦可借官款维持。”由此可知,光绪帝意在(  )
A.引进西方的股份制度 B.变革官办企业的经营方式
C.加强对洋务企业控制 D.大力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
7.19世纪60年代初,江浙官绅士庶丛集沪上,租界内所有房屋顿时人满为患,外商大肆兴建房屋,高价租给中国人居住,出现了“新建筑纵横十余里,地价至亩数千金……商家辐辏厘税日旺”的局面。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农民战争的影响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政府的招商引资
8.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新兴企业家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同时得益于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一时期工业增长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  )
A.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瓦解 B.促使民主革命出现新气象
C.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奠定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9.图2漫画创作于1945年,画中日本首相东条英机面部表情生硬,中国人民的姿态传达出欢腾的氛围。该漫画(  )
图2
A.说明民众殷切期盼国共合作再次实现
B.旨在描绘中国人民欢庆抗战完全胜利
C.反映出重庆政协会议通过和平建国纲领
D.表达了人民憧憬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
10.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
A.积极争取苏联援助以打破西方封锁 B.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不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
11.年广久被称作“中国第一商贩”。身为个体户的他于1981年创办傻子瓜子厂,当时引发了有关成立公司、注册商标、“个体户”雇佣工人的争论。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经济所有制结构已出现变化
C.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完善
12.公元前1000年的一份纸草文献上书写:男奴隶西姆,从善良的织布匠哈甫家逃走了……西姆身高5英尺2英寸,红脸,茶色眼珠……如果谁能把他带回哈甫的店铺来,赏一个金币。技艺高超的织布匠哈甫总是应诸君的要求织出最好的布匹来。对此最为合理的推断是(  )
A.古埃及具有商业契约精神 B.古巴比伦黄金流通范围广
C.古希腊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D.罗马帝国奴隶制走向崩溃
13.图3为古代世界的帝国扩张示意图,在该帝国统治下(  )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
C.罗马法体系推动社会发展 D.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14.511年,法兰克王国召开由基督教主教参加的教务会议,会上宣读了国王给主教们的信,承诺给予身陷囹圄的基督教徒们应有的保护与自由。会议还通过了教会法,规定:在没有国王的命令或国王代理人的授权时,任何人不得将世俗人士晋升为教士。这说明当时(  )
A.王权与教会相互借重 B.王权松散局面有所改善
C.教权从属于世俗权力 D.教会法成为王权的基石
15.到8世纪末,不堪重负的农民迫依附于势力之家,由国家依附民变为私家依附民;或者把自己的份地“寄进”(投托)给贵族寺社,成为他们的依附佃农。由此,日本出现了类似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这说明日本庄园的建立主要是由于(  )
A.中央集权制瓦解 B.阶级矛盾激化
C.土地私有制发展 D.赋税负担沉重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张载曾说“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士大夫们表明自己的一种面向未来、治理现在的气概,一种家国天下的责任。他们通过发现和提出与过去不同的解释形成了新思想,比如《尚书·洪范》中,到唐为止一直以来的儒教认为是表现天帝赐王天命的句子,被解释成从尧到舜、从舜到禹的王者之间的王权转让。不论是王安石还是程颐,都拼命向皇帝进言,要以尧舜为榜样治国。他们强调经书中所要求的诚意、正心、修身等德目是皇帝和士大夫都应该具备的,换言之,皇帝成为与士大夫同样的存在,被要求具有同样的伦理道德。士人的人生理想当时是以优异成绩科举合格,然后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国家。他们主张自下而上,也就是通过家庭和地方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来促使王朝统治体系的安定。
——摘编自【日】小岛毅《宋朝: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材料二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1483—1541)出身灶丁,早年以商贩为生,三十八岁始就学于王阳明门下。王艮虽然继承了王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命题,但他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不满其师说”,提出一些颇具独创性的看法。王艮认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将神圣性的“道”与百姓的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王艮的“格物”是以“安身立本”为核心,他指出:“物格,知本也。”在此基础上,他还进一步提出“尊身”的观点:“身与道原是一件。至尊者此道,至尊者此身。须道尊身尊,才是至善。”这种思想包含着维护个体生存权利和人性尊严的意义,对明朝中后期思想文化影响甚巨。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士大夫群体表现出的价值取向,概括他们参与治理的主要方式。(8分)
(2)据材料二,指出王艮心学思想独创性的表现并分析导致这些表现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宋明儒学。(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古代先贤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墨子强调“兼士”需要“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工匠只有在有匠艺的基础上修炼匠心,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工匠在劳作时务必精雕细琢、追求细节,对每一件产品像对工艺品一样去打造。中国古代工匠制作器物和建筑不仅注重自身的功能,还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精工良匠们依靠言传身教,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坚持等精神特质。
——摘编自张迪《中国的工匠精神及其历史演变》等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船政根本在于学堂”成为洋务派的共识。福建船政学堂以优厚待遇引进了不少西方的工程技术人才,但坚决奉行“权自我操”的政策。学员“深知自强之计,舍此无可它求,各怀奋发有为期于穷求洋人秘奥,冀备国家将来驱策”。洋务派认为“取式于外洋”,一定要派遣留学生赴欧深造,“窥其精微之奥”“穷其制作之源,通其法意”“以中国已成之技求外国精益之学”。1889年,完全由福建船政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自造了中国第一艘钢质军舰“龙威”号。
——摘编自陈天炎《船政近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工匠精神”内涵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4是研究者以“体育”为关键词对《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16—1911)》和《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进行搜索整理的数据。图5是《勤奋体育月报》1933年第1卷第1期所刊文章节选。
为社会国家民族整个生存计,惟有加紧锻炼国民体魄,积极的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雪耻报国健儿,以为转危为安,转弱为强的唯一途径。
——马崇淦:《本报旨趣》
综合上述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物流本质是国家治理能力与经济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早期物流以军事、官用为主,唐宋后商业物流逐渐活跃。民间运输组织在隋唐初露端倪,宋朝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成熟多样。从车马人畜到运河、海运,运输工具与路线也不断优化。从秦驰道、隋运河到明漕运,物流体系的核心功能始终是保障中央集权、军事供给与民生稳定,经济交流则为衍生效应。
——摘编自贾杉《中国物流近代化研究(1840~1949)》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攫取路权、利用铁路物流加强对华经济侵略,这刺激了一批有识之士自强意识的觉醒,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物流业的兴起。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近代铁路物流兴起。1897年清政府成立铁路总公司,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又于1906年设立邮传部负责全国铁路事宜,并出台《铁路简明章程》,促使铁路物流业初具规模。
——摘编自熊辛格《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等
材料三
新时代以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地位稳步提升,已成为全球最大物流市场。社会物流总额由2012年的177.3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60.6万亿元。海陆空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中国物流企业国际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我国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高技术、智能产品物流量快速增长,倒逼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大大增强了物流企业竞争力。
——摘编自《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24》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影响古代、近代物流发展的因素。(8分)
(2)据材料三,概括新时代我国物流发展取得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物流与国家发展的关系。(5分)
第一高级中学20250820高三级年级下载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B D B A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A C
  二、非选择题
  16.(1)取向:责任意识、家国情怀、道德自觉。(任答两点得 2 分)
  方式: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劝谏君王提升道德修养;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参与构建社会秩序。(任答 3 点得 6 分)
  (2)表现:注重 “百姓日用”;“格物” 贵在 “安身立本”;“尊身”“尊道” 合一。(任答 2 点得 4 分)
  原因:社会低层的生活经历;对王阳明学说批判性继承。(2 分)
  (3)评析:一方面,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明朝中后期思想文化影响巨大;另一方面,程朱理学成为正统儒学后,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4 分)
  17.(1)内涵:德行与技艺并重;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和谐统一的生态理念;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4 分)
  (2)特点:强调自强御侮;注重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官办与民办协同。(4 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推动;西方技术传入;实业救国思潮影响。(4 分)
  18.论题:20 世纪 30 年代,民族危机加剧(日本侵华)推动了体育话题关注度的增长。(2 分)
  论证: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5 年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 “满洲国”;1937 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20 世纪 30 年代以 “体育” 为关键词的期刊文章数量达到顶峰,国人对体育话题的关注显著增长。同时,近代报刊积极宣传体育救国思想,如《勤奋体育月报》提出 “加紧锻炼国民体魄,积极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雪耻报国健儿”,将体育与民族救亡紧密结合。这种对体育的重视,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更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抗敌力量,为应对民族危机奠定了基础。(8 分)
  总结:20 世纪 30 年代体育话题关注度的提升,是国人面对民族危机时救亡图存意识的体现,既推动了国民体育的发展,也为后续抗战胜利积累了精神与身体力量,反映出体育在特殊历史时期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2 分)
  19.(1)古代:国家治理需求(中央集权、军事供给);经济发展(商业活跃);运输工具与路线的优化;民间运输组织的发展。(4 分,任答 2 点即可)
  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的刺激;有识之士的推动;铁路等近代交通的兴起;政府政策的支持(如设立机构、颁布章程)。(4 分,任答 2 点即可)
  (2)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物流市场;社会物流总额大幅增长;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增强;物流企业因产业升级而竞争力提升。(2 分,任答 2 点即可)
  关系:物流发展服务于国家治理与经济需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中央集权巩固、军事保障、民生改善及经济交流提供基础;国家政策导向与经济发展水平又决定物流的规模、质量与发展方向,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家整体发展。(3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