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01 21: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后,在学校用餐的师生增加了。如图,值日老师往保温饭盒下层注入热水,温热上层不锈钢餐盘内的饭菜。用热水温热饭菜是因为水的(  )
A.凝固点低 B.沸点高 C.密度小 D.比热容大
2.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陶瓷餐具 B.塑料手套 C.铜锅 D.木铲
3.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茉莉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4.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此实验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
A.试管变热的过程
B.水变热的过程
C.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
5.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内能相等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C.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
D.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6.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所示,那么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都带电 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
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
7.如图所示是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弹起的高度越来越小,说明在此过程中能量不守恒
B.在此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C.小球运动到相同的高度,具有相同的动能
D.实验前小球的初温t1低于实验后小球的末温t2
8.二氧化碳(CO2)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CO2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爆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CO2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
B.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减小,温度升高
C.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9.某电动机的效率是87%,下列选项符合电动机能量流向的是(  )
A. B.
C. D.
10.小明利用厨房里的蒸蛋器自制了一个简易“蒸汽机”,如图所示。使用过程中,蒸蛋器上方的小孔喷出蒸汽,带动蒸蛋器上方的风车转动。下列汽油机的冲程中,与此过程中能量转化相同的是(  )
A. B.
C. D.
11.某固态物体的质量为m,其物质的比热容为c,用稳定的热源对它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t3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上述过程中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cm(T2-T1)
B.在t2~t4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
C.在t4~t5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为
D.该物质在t5~t6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0~t1时间段的比热容
二、多选题
1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其中“粘”字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粘”原理相同的是(  )
A.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
B.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气球“粘”头发
C.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
D.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13.关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多米诺骨牌中,轻推第一小块木板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使最后一块大木板被推倒,这说明能量凭空增加了
B.人们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这些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
C.海洋生物枪虾能挤出很大的水柱,水柱产生的气泡破裂时会产生高温并发出声音和光。这个过程中,内能、声能和光能转化为机械能
D.行驶的燃油汽车中,燃料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一部分转化为发动机和周围环境的内能
14.如图所示,在试管里盛适量的水,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加热试管使水沸腾,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推动管口处的小叶轮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实验过程中通过热传递使试管内水的内能增大
C.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白气”使小叶轮转动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15.如图所示是A、B两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与其质量m的关系图像,在标准大气压下,若质量为2kg的B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其中有60%的热量被质量为10kg、初始温度为38℃的水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看出A燃料的热值小于B燃料的热值
B.B的热值是
C.水吸收了热量后水的温度将升高70℃
D.水吸收了热量后水的温度将升高62℃
三、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把A、B两根碳棒插入盐水中,A、B碳棒分别与电源连接后,盐水中的负电荷向B移动,正电荷向A移动,可见,盐水中的电流方向是 (选填“由A至B”或“由B至A”)。
17.在烧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有 出现,这是因为 对塞子做功,塞子的机械能增大,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 ,使 发生了 现象。
18.小梦在学习完能量转化知识后,设想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先利用水力发电,然后再利用发出的电驱动抽水机把水抽到蓄水池,这样就可以一直循环下去,你认为这个设计方案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四、实验题
19.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的金属球时,验电器A的两片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两片金属箔均带 (选填“正”或“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 ,再取相同的验电器B,B不带电,其金属箔闭合。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的同时,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由此可知,验电器 (选填“A”或“B”)上的自由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从而使验电器B带上了 (选填“正”或“负”)电荷。
20.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小宇和小欣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用 来表示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
(2)如果水和煤油的质量m不同、加热时间t不同、升高的温度 T也不同,怎样比较才能得出水比煤油吸热能力强的结论?请你写出比较的方法: ;
(3)已知水的比热容,煤油的比热容,请从热学角度分析用哪种物质做冷却剂更合适?写出论证过程。
五、计算题
21.某同学家自来水的温度为,他洗澡时把燃气热水器的温度设定为。已知他洗澡用了的热水。如果燃气热水器的效率是,水的比热容为,天然气的热值取。
(1)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天然气放出了多少热量?(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他这次洗澡消耗了多少天然气?(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2.一辆质量为2t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6%。如果汽油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有30%用来克服阻力做功,汽车行驶了100km。已知汽油的热值为,g取。
(1)汽车克服阻力做功多少?
(2)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多少?
(3)汽车行驶100km要消耗多少千克汽油?(保留一位小数)
23.全球汽车保有量在迅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我国燃油汽车保有量约为3亿辆。假设每辆汽车每年耗油1.55t,汽车内燃机效率平均值取30%。如果能把内燃机效率提高1%,我国每年可以节约多少汽油?(写出计算的数学式及计算结果)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B D D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C ABC BC AD
1.D
【详解】值日老师往保温饭盒下层注入热水,因水的比热容较大,降低较低的温度就可以放出较多的热量,可以温热上层不锈钢餐盘内的饭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陶瓷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不易导电,故A不符合题意;
B.塑料是常见的绝缘体,塑料手套用于隔绝电流,故B不符合题意;
C.铜属于金属,金属是良好的导体,铜锅容易导电,故C符合题意;
D.干燥的木头是绝缘体,木铲在通常情况下不导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春天,柳絮飞舞,属宏观的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茉莉花飘香,是花香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C.秋天,黄沙扑面,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雪花飘飘,属宏观的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BC.试管变热的过程,水变热的过程,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故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白气,故正确.
5.B
【详解】A.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物体的内能大小和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两个物体内能相同,温度不一定相同,可能会发生热传递,故A错误;
B.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故B正确;
C.内能大小和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只知道温度高低不能判断内能的大小,故C错误;
D.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6.D
【分析】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自然办只存在两种电荷,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所以三个小球都能相互吸引,其中只能有两个小球带电,且必须带异种电荷,这样三个小球才能相互吸引。
【详解】如果都带电,必然有两个带同种电荷,会排斥,故AC不符合题意;
如果只有一个小球带电,另外两个小球不会相互吸引,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重点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题不难,但容易出现错误,必要时可以将题目中的情况画在纸上,则带电情况就很容易区分了。
7.D
【详解】AB.由图可知,小球运动过程中弹起的高度越来越小,说明重力势能越来越小,同时速度越来越小,则动能越来越小,所以小球的机械能减少;机械能减少的原因是克服空气摩擦做功,与地面撞击做功,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故AB错误;
C.小球运动到相同的高度,质量不变,速度不同,动能不同,重力势能相同,故C错误;
D.在小球的运动中,与空气摩擦做功或与地面撞击做功,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则内能变大,温度升高,即实验前小球的初温t1低于实验后小球的末温t2,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B.高压泵压缩CO2,此时对气体做功,因此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B错误;
CD.高压CO2气体喷出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输入和输出能量相等,要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故A不符合题意;
BCD.由题意知,电动机的效率是87%,能量没有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机械效率也不可能为1,电动机的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所以电动机87%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故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A.高温的蒸汽推动风车转动,将蒸汽的内能转化成了风车的机械能;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两个过程的能量转化相同。图为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为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符合题意;
C.图为汽油机的吸气冲程,没有发生能量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为汽油机的排气冲程,没有发生能量转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A.由于实验中用稳定的热源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可知,在0~t1时间段,该物体的温度由T1升高至T2,物质的比热容为c,所以物体单位时间吸收热量
故在0~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
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该物体在t2~t4时间段,处于液态,由于液态时的比热容是该物质的性质,所以在t2~t4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冷却过程中单位时间放出热量不等于该物体升温过程中单位时间吸收热量,由于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该物质凝固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所以在t4~t5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在t1~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所以该物体放出的热量
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物质在t5~t6时间段,处于固态,该物质在0~t1时间段,也处于固态,由于固态时的比热容是该物质的性质,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在t5~t6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0~t1时间段的比热容,故D正确。
故选D。
12.BC
【详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是因为摩擦起电使玻璃棒上带上了电荷,玻璃棒是带电体,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A.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是因为大气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带上了电荷,所以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故B符合题意;
C.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和皮肤摩擦带上了电荷,所以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故C符合题意;
D.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3.ABC
【详解】A.多米诺骨牌中,第一块木板的动能和势能转化,依次传递,最后一块大木板被推倒时,获得的能量来自最初推力的能量及重力势能转化,并没有凭空增加能量,凭空产生能量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风能和太阳能并不是“能量凭空产生”,而是从其他形式的能量(太阳核聚变、大气运动)转化而来,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海洋生物枪虾能挤出很大的水柱,水柱产生的气泡破裂时会产生高温并发出声音和光,这个过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光能、声能,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燃油汽车中,燃料化学能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为汽车提供动力,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即发动机和周围环境的内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4.BC
【详解】A.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实验过程中加热试管使水沸腾,试管内的水吸收热量,这是通过热传递使试管内水的内能增大,故B正确;
C.水在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白气”使小叶轮转动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相当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故D错误。
故选BC。
15.AD
【详解】A.由图像可知,当燃料的质量相同时,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由可知,燃料A、B的热值, 即A燃料的热值小于B燃料的热值,故A正确;
B.B燃料的热值
故B错误;
CD.水吸收的热量
水升高的温度
水的末温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因此水的温度将升高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6.由B至A
【详解】由于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盐水中的负电荷向B移动,正电荷向A移动,由此可知,盐水中的电流方向是由B到A。
17. 白雾 瓶内空气 降低 水蒸气 液化
【详解】[1][2][3][4][5]瓶内的空气膨胀将瓶塞推出,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了功,将空气的内能转化成了瓶塞的机械能,则瓶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滴,则可以看到瓶内有白雾出现。
18. 不可行 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详解】[1][2]题中设想的能量转化过程是这样的:电能→机械能→电能→机械能,根据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所以上述能量转化中均应是守恒的,在转化的过程中,由于有能量的散失,所以水的机械能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电能,电能也不可能完全转化为水的机械能,所以不能循环下去。
19. 正 排斥 B 正
【详解】[1][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当它接触验电器A的金属球时,验电器A的金属球、金属杆会通过接触带电的方式,带上与玻璃棒相同的正电荷。根据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片金属箔因带同种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3][4]验电器A带正电(缺少电子),验电器B不带电(电荷分布均匀)。当用金属棒连接A和B时:验电器B上的自由电子(带负电)会发生定向移动,从B转移到A。B失去电子后,会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所以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同时,A得到部分电子,正电荷减少,所以A的金属箔张开角度减小。
20.(1)加热时间的长短
(2)见解析
(3)见解析
【详解】(1)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转换法可知,本实验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实现,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2)如果水和煤油的质量m不同、加热时间t不同、升高的温度ΔT也不同,由题意可知,加热时间可表示液体吸收的热量Q,因此Q也不同;由比热容的定义可知,可用t与m和ΔT乘积之比来表示吸热本领大小,即为,k越大,液体的吸热能力越强.因此分别求出水、煤油的k值,若 k水>k煤油,则水比煤油的吸热能力强,反之若 k水<k煤油,则水比煤油的吸热能力弱。
(3)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比热容大,则在相同质量、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因此更适合作为冷却剂。
21.(1)
(2)
(3)
【详解】(1)根据公式可知,水的质量为
温度变化为
根据公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为
(2)由效率公式 可知,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为
(3)根据公式可知,消耗天热气的体积为
22.(1)1.2×108J
(2)4×108J
(3)8.7
【详解】(1)汽车的质量
汽车的重力
汽车受到的阻力
汽车克服阻力做功
(2)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消耗的汽油
23.
1.5×107t
【详解】汽车内燃机的效率平均值取,如果能把内燃机效率提高1%,则其效率为
由可得,
因为内燃机效率提高后有用功是相同的,所以每辆汽车有
则效率提高后每辆车消耗的燃油
则每辆汽车每年节约燃油
由于我国燃油汽车保有量约为3亿辆,每年可以节约的汽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