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01 21:4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  )
A.牛(N) B.焦耳(J) C.瓦特(W) D.焦耳/千克(J/kg)
2.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连接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两个小灯泡串联的是(  )
A. B.
C. D.
4.某物质的甲、乙、丙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如图,下列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大的是(  )
A.甲状态变到乙状态
B.丙状态变到乙状态
C.乙状态变到甲状态
D.丙状态变到甲状态
5.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扬汤止沸 C.釜底抽薪 D.抱团取暖
6.下列四句古诗所描述的现象中,加点字部分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如图所示是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压缩冲程的是
A. B. C. D.
8.关于比热容的定义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一定时,某种物质的比热容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B.其他条件一定时,某种物质的比热容和质量成反比
C.其他条件一定时,某种物质的比热容和温度变化量成反比
D.物质的比热容与Q、m、Δt无关
9.2025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忽略油耗,阅兵总指挥乘坐的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转弯时,动能改变,重力势能不变
B.悬挂国旗的直升机从地面起飞时,国旗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C.受检阅的导弹车在水平路面匀速通过检阅区时,导弹车上的导弹机械能不变
D.徒步方队士兵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时,士兵的机械能增大
10.某同学家进行了房屋改造,给小院车库安装了电动卷帘门(由电动机控制)。为了开门方便,在室内和室外分别安装了一个电动门的控制开关。设计要求要满足:在室内和室外的任意一个开关都可以单独控制电动卷帘门。图5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11.在寒冷的冬季,有一辆长时间停放在室外的自行车,用手分别触摸车架的铁管和车把上的塑料把套,你会觉得铁管比塑料把套更冰冷一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铁管比塑料把套的温度低,所以人会感觉铁管更冷
B.铁管把热量传递到塑料把套上,所以塑料把套温度高
C.人感觉铁管比塑料把套更冰冷一些,是因为铁的导热性比塑料好
D.人感觉铁管比塑料把套更冰冷一些,是因为铁的比热容比塑料小
12.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时,其内能一定保持不变
C.质量相同的两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一定越大
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13.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部底端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化棉被点燃,主要是由于摩擦生热
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硝化棉做功,使得硝化棉内能增大
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大
14.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阳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该物质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C.该物质在第4分钟至第7分钟的时间段内不吸热
D.该物质在第4分钟末的内能等于在第7分钟末的内能
15.如图所示,连着弹簧的小球套在粗糙的水平硬杆上,弹簧自由伸长时,小球位于点。现改变小球位置,把小球移至A点后使其由静止释放。在水平杆上有一点,且到的距离等于到的距离。已知:对于同一弹簧,形变量相同,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相等。若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向右经过O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为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B.小球向右运动过程中,运动到O点时有最大速度
C.小球向右运动时能够达到的最右端为点
D.仅改变小球的质量,每次小球都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O点,质量大的球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小
二、多选题
16.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各滴一滴蓝墨水,过一会儿后看到的现象如图甲,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B.图乙: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内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图丙: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悬吊一定的重物,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D.图丁:把铅板和金板放在一起并压紧,几年后金板上渗入了一些铅,铅板上渗入了一些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17.如图所示,将两个吹足气的气球分别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两气球会彼此分开。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两气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两气球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D.两气球彼此分开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8.下表是常温常压下几种物质的比热容,结合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煤油 2.1×103
冰 2.1×103
砂石 0.92×103
A.质量相同的水和冰,降低相同的温度,冰放出的热量较多
B.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放出相同的热量,砂石温度降低的较多
C.只要冰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吸收的热量就一定相同
D.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4.2×103J的热量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庭电路中的电烤箱和电冰箱是串联的
B.充电宝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中,充电宝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在并联电路中,只要支路开关闭合,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就一定能工作
D.给喷出的雾状油漆带电,让它飞向带有异种电荷的待喷涂物件,就完成静电喷涂,此过程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
20.如图所示为《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用于汲水的桔槔,硬杆可绕固定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端连接细杆,细杆下端悬挂水桶,端悬挂配重。已知,水桶和细杆的总质量为,桶中最多可以装入的水。重的人对细杆的作用力始终沿竖直方向,作用力最大为。忽略硬杆的质量、轴处的摩擦及空气阻力。取。要求:能使汲水前、汲满水后硬杆均可以在水平位置平衡,且两次平衡时细杆均保持竖直,水桶均未接触水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质量为的配重,可以满足要求
B.若配重质量为时,能够实现汲水前硬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C.若配重质量为时,为使汲满水后硬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人应该对细杆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
D.若配重质量为时,汲满水后硬杆可以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三、填空题
21.如图所示,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缓慢注入烧杯内水的底部,若干天之后,两种液体均匀混合了,这是液体的 现象,此现象主要说明 。
22.如图所示,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塞子崩出,这一过程将水蒸气的 能转化成塞子的机械能,能量转化形式类似于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
23.如图所示,往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用橡胶塞塞紧瓶口,当瓶内打入的气体多到一定程度时,橡胶塞跳出,同时瓶口附近出现“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四、作图题
24.请根据图中所示的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其对应的电路图。
25.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图乙所示实物电路。
五、实验题
26.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等进行实验探究。
(1)他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上 (选填“正”或“负”)电荷;
(2)他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可以观察到橡胶棒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棒;
(3)如图乙所示,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充分接触验电器,以此检验此时橡胶棒是否带电该验电器的原理是 。
六、简答题
27.如图所示,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轻质小球先后将小球悬吊在距离球远近不同的处。悬吊小球的丝线偏离竖直方向请你根据图示情景,提出一个与电荷间相互作用有关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七、实验题
28.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斜轨道与水平直轨道平滑连接,将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A、B,分别从同一斜轨道上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已知),小球与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撞击后一起向前运动,分别测出三次实验中小球与木块一起运动的距离和。
(1)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中,小球都从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两次实验中小球运动到斜轨道底端时的 相同;
(2)比较图乙、丙所示的实验,可以判断 (选填“乙”或“丙”)图中小球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更大,说明了物体动能的大小与 有关;
(3)请你帮小明设计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9.小明利用实验小桌、装有细砂的容器、质量不同的物体、和,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20所示,将物体从高处(图中水平虚线处)由静止释放,物体自由下落撞击小桌后,立即与小桌一起向下运动。已知甲、乙、丙、丁四次实验中,初始时桌腿陷入细砂中的深度相同,图中所画出的状态是桌腿最终静止在细砂中的位置。已知实验中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物体下落的距离远大于物体的厚度和桌腿陷入细砂中的深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 来反映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设乙实验中物体释放前的重力势能为,丁实验中物体释放前的重力势能为,则 (选填“>”、“<”或“=”);
(3)比较 (填实验序号)两次的实验结果可知,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4)比较甲、丙、丁三次的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
(5)小明同组的小亮利用乙、丁两次实验,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他的探究中存在的问题是 。
30.为了比较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海将适量的液体和液体分别装入完全相同的烧杯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中的烧杯装有的液体,乙、丙中的烧杯分别装有、的液体。他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液体和,每隔记录一次和的温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10
甲中A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乙中B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丙中B的温度/℃ 20 21 22 23 24 25
(1)在此实验中,液体A和B吸收的热量是通过 来反映的。
(2)小海分析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选填“A”或“B”)吸收的热量多,说明 (选填“A”或“B”)的吸热能力强。
(3)小海认为即使和的质量、加热时间、升高的温度均不同,仍可以类比“密度”概念建立的方法,定义一个量(用表示),通过比较的大小能比较出和B的吸热能力强弱,则 。
八、简答题
31.现有不同材料、等质量的A、B两固体,初温相同。一个能够显示液体温度的保温杯中盛有100℃的开水(与外界的热交换忽略不计),将A固体放入保温杯后盖上盖,当保温杯中水的温度不再变化时,经测量水温为95℃。取出A固体(忽略水的质量变化),再将B固体放入保温杯后盖上盖,当保温杯中水的温度不再变化时,经测量水温为90℃。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判断A、B两固体材料的比热容大小关系,并说明分析理由。
九、科普阅读题
32.请阅读《汽车发动机》,并回答。
汽车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气缸工作容积,指活塞的上表面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该容积又称单缸排量。排量通常用升(L)来度量。
一般来讲,汽车的排量可以反映发动机(汽油机)输出功率的大小,所以增加气缸数量或者增加每个气缸的单缸排量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因而实际的汽车发动机都有多个气缸,比如常见的四缸、六缸和八缸发动机。多缸发动机中每个气缸的排量都相同,
每个汽缸的排量之和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排量,常见的家用小客车发动机的排量一般为。如图所示为四缸发动机结构原理图:发动机通过连杆把四个气缸的活塞连在同一根曲轴上,并使各气缸的做功冲程的时间相互错开,在曲轴转动的每半周内,都有一个气缸处在做功冲程,其他三个气缸分别处在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这样既能保证发动机有足够的输出功率,还能让发动机的动力连续平稳输出,减小发动机工作时带来的振动,从而提高乘坐汽车的舒适性。
此外,对于排量已经固定的发动机,也可以通过增加发动机的转动速度,即增加活塞的往复运动速度,以便在相同时间内增加气缸的做功次数,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以一辆采用四缸汽油发动机的家用小客车A为例,其发动机的排量为2.0L(即该发动机中四个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发动机的转速表示每分钟曲轴所转的周数,用表示,其单位为(转每分钟)。在允许范围内,发动机转速增加时,输出功率也增加了。
发动机的热效率是指发动机获得的机械能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内能之比。而推进效率则是指发动机传递给汽车的推进功(对车轮的有效驱动力所做的功)与发动机获得的机械能之比。汽车在制造过程中在不断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推进效率。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家用小客车A发动机的单缸排量(工作容积) L。
(2)如图所示的家用小客车发动机的曲轴每转动一周,其四缸发动机的气缸会有 个做功冲程,在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成了 。
(3)若该小汽车以的速度行驶的过程中,燃料(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内能为J,发动机的热效率为,发动机对车轮的有效驱动力约为,则此过程中发动机的推进效率为 。
十、计算题
33.热水壶中装有质量为的水,如果将这些水从加热到,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
34.如图所示,重的工人通过滑轮组用竖直向下的拉力匀速提升货物,下表是他某次工作的相关数据。若三个滑轮重均相等,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求:
货物所受重力 货物被提升高度 绳端所受拉力 所用时间
540 3 200 25
(1)工人做功的功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滑轮组对悬挂点的拉力;
(4)若货物离开水平地面之前,工人用的力竖直向下拉绳端,则地面对货物的支持力为多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A A A B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B D AB BD BD BD AB
1.B
【详解】A.牛是力的国际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焦耳是能量和功的国际单位,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因此单位也是焦耳,故B符合题意;
C.瓦特是功率的国际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焦耳/千克是热值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开关闭合后,直接将电源的两极连通,发生电源短路,故A错误;
B.电路中有电源,为只有电灯的简单电路,电路连接正确,故B正确;
C.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故C错误;
D.电路中开关没有接入电路,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开关闭合后,灯泡L1的两端用导线连接,L1被短路,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关闭合后,灯泡L2的两端用导线连接,L2被短路,故B不符合题意;
C.电流的路径有一条,先后经过两个灯泡,两个灯泡串联,故C符合题意;
D.开关闭合后,电流的路径有两条,为并联电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分析这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可知,甲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态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最松散,是气态分子的排列模型。
A.由甲状态变到乙状态,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热,内能增大,故A正确;
B.由丙状态变到乙状态,属于液化过程,需要放热,内能减小,故B错误;
C.由乙状态变到甲状态,属于凝固过程,需要放热,内能减小,故C错误;
D.由丙状态变到甲状态,属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解答:A. 钻木取火是摩擦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B. 扬汤止沸、C釜底抽薪、D抱团取暖,都是通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故选A.
6.A
【详解】A.由于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有淡雅的清香飘过来,“暗香来”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题意;
B.飞流直下是指瀑布向下运动,是物体的宏观的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孤烟”指的是烽火台燃起的浓烟,属于宏观上的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是雪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与分子运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A.图中的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下行,因此这是吸气冲程,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气门关闭,活塞上行,因此这是压缩冲程,符合题意;
C.图中的气门关闭,活塞下行,因此这是做功冲程,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上行,因此这是排气冲程,不符合题意.
8.D
【详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状态和种类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变化量都无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C
【详解】A.阅兵总指挥乘坐的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转弯时,速度大小不变,质量不变,所以动能不变;高度不变,质量不变,重力势能也不变,故A错误;
B.悬挂国旗的直升机从地面起飞时,速度增大,质量不变,所以国旗的动能增大;高度升高,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故B错误;
C.受检阅的导弹车在水平路面匀速通过检阅区时,导弹车上的导弹速度不变,质量不变,导弹的动能不变,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故导弹的机械能不变,故C正确;
D.徒步方队士兵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时,速度不变,质量不变,动能不变;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也不变,故士兵的机械能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当室外开关闭合时,会造成电源短路,电动机无法正常工作,且存在安全隐患,故A不符合题意;
B.室内和室外开关串联,只有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动机才工作,无法实现任意一个开关单独控制,故B不符合题意;
C.室外开关与电动机并联,当室外开关闭合时,会短路电动机,电动机无法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
D.室内和室外开关并联后与电动机串联,这样室内或室外的任意一个开关闭合,电路都能接通,电动机工作;一个开关断开,另一开关仍能单独控制电动卷帘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寒冷的冬天,气温很低,铁管和塑料把套摸起来感觉不一样,觉得铁管凉;由于环境的温度不变,实际上铁管和塑料把的温度是一样的,金属的导热性比塑料好,把手上的热量迅速导走了,就觉得金属把凉了,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物体吸热时,若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或减少,故A错误;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时,内能增加,故B错误;
C.热值的定义是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质量的比值。质量相同且完全燃烧时,放热越多,热值越大,故C正确;
D.内能还与质量、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温度高但质量小的物体内能可能更少,故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筒内气体内能,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再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内能传递给硝化棉,硝化棉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因此硝化棉燃烧不是通过摩擦生热,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B
【详解】A.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会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吸热不一定导致温度升高,故A错误;
B.从图中可见,物质加热到48℃后经历一段熔化过程,随后液态升温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升高的温度)比固态时更缓慢,说明同样吸收的热量使液态温度升高更少,根据可知,液态时的比热容较大,故B正确;
C.第4分钟至第7分钟物质正在熔化,物质在熔化时持续吸收热量用于改变物质的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大,即使温度相同,内能也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15.D
【详解】A.连着弹簧的小球套在粗糙的水平硬杆上,忽略空气阻力,小球向右经过O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为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内能,故A错误;
B.小球向右运动过程中,始终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开始一段时间内,向右的弹力大于向左的摩擦力,小球做加速运动;弹簧的压缩量逐渐减小,弹力逐渐减小,当向右的弹力等于向左的摩擦力时,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此时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故速度最大点出现在O点左侧,小球继续向右运动,小球将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
C.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的作用,机械能变小,故小球向右运动时不能达到B点,最右端的位置为B点左侧位置,故C错误;
D.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质量大的球对硬杆的压力大,摩擦力大,根据W=fs可知运动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越多,故质量越大的小球损失的机械能越多,质量大的球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小,故D正确。
故选D。
16.AB
【详解】A.图甲中,热水里的蓝墨水扩散更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速度越快,该现象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A正确;
B.图乙中,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在下面则表明它和空气混合是气体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图丙中,铅柱紧压后能悬吊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并非只存在引力,故C错误;
D.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是固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不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D错误。
故选AB。
17.BD
【详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电子)的转移,气球与头发摩擦,电荷(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CD.每一个气球和干燥的头发摩擦,据图可知两气球彼此分开,即两气球排斥,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知,两个气球都带有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分开,故BD正确,C错误。
故选BD。
18.BD
【详解】A.质量相同的水和冰降,低相同的温度,由知道,比热容大的水放出的热量多,故A错误;
B.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放出相同的热量,由知道,比热容小的砂石温度降低的较多,故B正确;
C.由知道,虽然冰和煤油的比热容相同,当升高的温度相同,由于不知道质量大小,所以,吸收的热量就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
故D正确。
故选BD。
19.BD
【详解】A.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需要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如果电烤箱和电冰箱串联,那么当其中一个用电器出现故障停止工作时,另一个用电器也会停止工作,这显然不符合家庭电路的使用要求。 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电烤箱和电冰箱也是并联的,故A错误;
B.充电宝内部一般是锂电池,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中,充电宝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充电线传输给手机,故B正确;
C.在并联电路中,用电器要能正常工作,不仅需要其所在支路的开关闭合,还需要该支路没有断路,并且电源能够正常供电。 如果支路存在断路故障,即使开关闭合,用电器也无法形成完整的回路,不能工作,故C错误;
D.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在静电喷涂过程中,给喷出的雾状油漆带电,待喷涂物件带上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雾状油漆就会飞向待喷涂物件,从而完成静电喷涂,故D正确。
故选BD。
20.AB
【详解】AB.水桶和细杆总质量m1 = 4kg,则其重力
水桶装满水后,总质量
总重力
人对杆的作用力最大F =100N,g=10N/kg,设OA = 3L,OB = 2L。设配重质量为m,其重力
汲水前,水桶重力较小,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人需向下用力,设人对A端向下的力为F。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当人用力最大F =100N时,即
解得m=21kg 。汲满水后,水桶总重力较大,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人需向上用力,设人对A端向上的力为F。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当人用力最大F = 100N时,即
解得m = 15kg 。由上述计算可知,配重的质量范围是15kg≤m≤21kg,故AB正确;
C. 若配重质量为时,配重的重力为
若人不施加力时,
为使汲满水后硬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人应该施加向上的拉力,即
将数据带入上式为
解得,故C错误;
D.若配重质量为时,汲满水后硬杆可以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的重力
若人不施加力时,
为使汲满水后硬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人应该施加向上的拉力,即
将数据带入上式为
解得,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绳子对人的拉力为80N,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为,故D错误。
故选AB。
21. 扩散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1]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在该实验中,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缓慢注入烧杯内水的底部,若干天之后,两种液体均匀混合了,这是硫酸铜溶液分子和水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结果,所以这是液体的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硫酸铜溶液和水混合的过程,就是硫酸铜分子和水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此现象主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2. 内 做功
【详解】[1]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塞子崩出,这一过程中,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塞子的机械能。
[2]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气膨胀推动活塞做功,也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类似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23.减小
【详解】当瓶内打入的气体多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气体对橡胶塞做功,将橡胶塞推出瓶口。在此过程中,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橡胶塞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24.
【详解】据实物图可知,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分流,一条支路上只有灯泡L1,另一条支路有开关S2、灯泡L2,两条支路汇合后经过开关S1回到电源的负极,作图如下图所示:
25.
【详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灯并联,S1在干路,控制整个电路;S2在L2支路,控制L2。连接实物图时,从电源正极出发,分成两条支路,一条支路连接L1,另一条支路连接L2和S2,最后两条支路汇合经S1后,回到电源负极,如图所示:
26.(1)正
(2)靠近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详解】(1)由于玻璃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橡胶棒会靠近玻璃棒。
(3)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时,电荷通过金属杆传到两金属箔片上,使两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由此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7.见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随着小球距离带电体A的距离在增大,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偏转的角度在减小,即其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以提出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8.(1)速度
(2) 乙 速度
(3)见解析
【详解】(1)如图甲、乙所示,小球A和B的质量不同,让小球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目的是保证小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探究动能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1][2]如图乙、丙所示,小球的质量相同,在斜面上下滑的高度不同,小球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不同,且乙实验中小球下滑的高度高,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大,乙图中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大于丙图中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说明乙图中小球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更大,也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有关。
(3)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中需要记录小球的质量m/g、木块被撞击的距离s/m、小球下滑的高度h/m,且实验需要进行多次,设计表格如下图所示:
实验序号 小球的质量m/g 小球自由下滑的高度h/m 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s/m
1
2
3
29.(1)转换法
(2)<
(3)甲、乙
(4)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5)没有控制高度相同
【详解】(1)物体重力势能越大,对小桌做功越多,小桌陷入细砂中的深度越深,因此通过桌腿陷入细砂中的深度来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这利用了转换法。
(2)通过比较乙、丁两图中桌腿陷入细砂中的深度,乙的深度小于丁的深度,故乙实验中物体释放前的重力势能为小于丁实验中物体释放前的重力势能为,即。
(3)要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需要控制质量相同,改变高度。甲和乙实验中物体都是A(质量相同),但下落高度不同(甲图高度小于乙图高度),乙实验小桌陷入更深,说明重力势能更大,因此比较甲和乙可知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
(4)甲、丙、丁三次实验中,物体都是从同一高度下落(图中水平虚线处),但质量不同mA丙>甲,说明在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5)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下落高度相同。乙、丁两次实验中,物体B和C的质量不同,下落高度也不同(乙图高度大于丁图高度),没有控制变量高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30.(1)加热时间
(2) B B
(3)
【详解】(1)在该实验中,使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根据控制变量法,相同时间内酒精灯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那么液体吸收的热量就与加热时间成正比。所以,液体A和B吸收的热量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1]由表格数据可知,甲中A的质量和乙中B的质量均为100g。 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例如从20℃升高到24℃),A需要加热2min,而B只需要加热4min。因为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质量相等的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时,A吸收的热量少,B吸收的热量多。
[2]在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得慢的物质吸热能力强;或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物质吸热能力强。因此,B的吸热能力强。
(3)类比密度(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物质的特性),吸热能力可通过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升高的温度)的比值来反映。吸收的热量用加热时间t反映,所以定义,k越大,说明相同质量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越多,吸热能力越强。
31.见详解
【详解】第一次水温降低
第二次水温降低
两次水降低的温度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则A、B吸收的热量相同;因A、B初温相同,末温分别为95℃和90℃,故A升高的温度大于B升高的温度();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A、B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较少的B比热容大。
32.(1)0.5
(2) 2 机械能
(3)
【详解】(1)材料中提到每个汽缸的排量之和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排量,家用小客车为四缸发动机,总排量2.0L。因此单缸排量为
(2)[1]曲轴转一周包含2个半周,因此四缸发动机每转一周会有2个做功冲程。
[2]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燃气膨胀对活塞做功,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
(3)计算汽车行驶的路程,已知,

因为发动机对车轮的有效驱动力约为,推进功为
由题,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内能为,所以有
33.4.2×105 J
【详解】这些水吸收的热量
34.(1)
72 W
(2)
90 %
(3)
920N
(4)
300N
【详解】(1)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nh=3×3m=9m
工人做的总功W总=Fs=200N×9m=1800J
工人做功的功率
(2)有用功W有=Gh=540N×3m=162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求滑轮的重力:,即
解得。
滑轮组对悬挂点的拉力
(4)当工人用10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绳端时,绳子对货物的拉力F拉=nF′ G滑轮=3×100N 60N=240N
货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则地面对货物的支持力F支=G F拉=540N 240N=300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