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湖南省武冈市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练习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命题范围: 第一、二章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4分]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率恒定不变的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恒定不变的运动
D.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率恒定不变的运动
2.[4分]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减速至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行驶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
A.s B.2s
C.3s D.4s
3.[4分]甲乙两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位移较大,由此可以确定的是( )
A.甲的初速度一定较大 B.甲的末速度一定较大
C.甲的平均速度一定较大 D.甲的加速度一定较大
4.[4分]女排是我校的传统优势项目,近年来,在各项比赛中,一中女排屡创佳绩。在如图所示的女排比赛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女排比赛中运动员扣球的动作时,可将女排运动员视为质点
B.确定落在边线处的排球是否在界内时,可将排球视为质点
C.在运动员击球前的瞬间,排球相对于运动员是静止的
D.以站在场边的教练员为参考系,正在跳跃击球的1号运动员是运动的
5.[4分]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C.加速度很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很大
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
6.[4分]甲、乙两个质点分别在两个并排直轨道上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中a、b所示,图线a是直线,图线b是抛物线,时间内图线a、b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相等,抛物线顶点的横坐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B.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C.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D.时间内甲的加速度一直小于乙的加速度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7.[5分]汽车工程学中将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急动度是评判乘客是否感到舒适的重要指标。如图所示为一辆汽车启动过程中的急动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已知时刻汽车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关于汽车在该过程中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 末,汽车的加速度为零
8.[5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甲
乙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均在3 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 m
C.0~2 s内与4~6 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
D.6 s内甲的路程为16 m,乙的路程为12 m
9.[5分]将小球甲从高空A处以初速度大小v0竖直向下抛出,与此同时,在甲的下方有另一小球乙从空中B处以初速度大小v0竖直向上抛出,测得经过时间4 s两球在空中相遇.若A、B两点间的高度差为64 m.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v0=8 m/s
B.乙从B处抛出后返回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0.8 s
C.两球一定在B处下方相遇
D.甲、乙可能在空中相遇两次
10.[5分]如图所示,一颗子弹水平向右飞行,恰好能够依次穿过竖直固定着的厚度相同的3块木块,子弹在木块中的运动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子弹进入每块木块前的速度之比
B.子弹依次穿过三块木板的时间之比
C.改变木板的厚度,让子弹恰好穿过三块木块的时间相等,则三块木块的厚度之比
D.改变木板的厚度,让子弹恰好穿过三块木块的时间相等,则子弹进入每块木块前的速度之比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6分)
11.2023年6月,我国建成高超音速风洞,它将推动我国15~25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的发展。某实验小组受教材“科学漫步”的启示并查询资料后得知:①流体阻力与物体相对于流体的速度有关;②流体阻力还跟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③球形物体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关系为(k为阻力系数)。小组成员开启实验室风洞,产生竖直向上速度大小为的风,再将一小球从风洞顶部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下抛,测得下落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中实线1所示。已知风速,重力加速度g取。
(1)由图像可知,小球做 运动;
(2)若图线1对应小球的质量为1kg,则阻力系数 kg/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不改变小球的形状和大小(即阻力系数不变),换用密度更大的小球进行实验,保持风速不变,调节小球下抛速度,所得图像也是一条直线,则图像可能为图线 (选填“1”、“2”或“3”)。
12.[12分]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 = 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
①实验操作: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 = 2.60cm,x2 = 4.14cm,x3 = 5.69cm,x4 = 7.22cm,x5 = 8.75cm,x6 = 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 = 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 = m/s2,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 m/s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 。
(3)早在16世纪末,伽利略就猜想落体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为此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斜面实验”,反复做了上百次,验证了他的猜想。请你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实验”检验小球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 。
13.[8分]如图,轮滑训练场沿直线等间距地摆放着若干个定位锥筒,锥筒间距,某同学穿着轮滑鞋向右匀减速滑行.现测出他从1号锥筒运动到2号锥筒用时,从2号锥筒运动到3号锥筒用时.求该同学
(1) 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2) 最远能经过几号锥筒.
14.[12分](18分)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空坠物事件时有发生。如图所示,某高楼距地面高的阳台上的花盆因受扰动而掉落,掉落过程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花盆可视为质点)。现有一辆长、高的货车,正以的速度驶向阳台正下方的通道。花盆刚开始掉落时,货车车头距花盆的水平距离为,由于道路限制,汽车只能直行通过阳台的正下方的通道,g取。
(1)若司机没有发现花盆掉落,货车保持的速度匀速直行,通过计算说明货车是否会被花盆砸到。
(2)若司机发现花盆开始掉落,采取制动的方式来避险,货车最大加速度为,使货车在花盆砸落点前停下,求允许货车司机反应的最长时间。
(3)若司机发现花盆开始掉落,司机反应时间,则司机采取什么方式可以避险(货车加速、减速可视为匀变速)。
15.[16分]小明和小强玩遥控赛车,他们让两个小车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匀速运动,小明的车在前,速度为2m/s,小强的车在后,速度为5m/s。当两小车相距3m时小明和小强同时开始刹车,两玩具车刹车过程均可视为匀变速运动,已知小明的玩具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1。
(1)如果小强的玩具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求两车的最小距离;
(2)如果两玩具车相距5m时开始刹车,小强的玩具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求整个过程两车的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
第一次月考练习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ACD.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又称为速度变化率,A正确;CD错误;
B.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关系,可知位移随时间不是均匀变化的,B错误。选A。
2.【答案】A
【详解】根据题意可得,,所以。
3.【答案】C
【思路点拨】本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问题;关键是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列式分析。
【详解】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位移较大,根据,由于加速度情况未知,不能判断初速度情况,A错误;
B.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位移较大,根据,由于初速度未知,不能判断末速度情况,B错误;
C.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位移较大,根据,甲的平均速度一定大,C正确;
D.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位移较大,根据,由于初速度情况未知,不能判断加速度情况,D错误。选C。
4.【答案】D
【详解】A.研究女排比赛中运动员扣球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可将女排运动员视为质点,选项A错误;
B.确定落在边线处的排球是否在界内时,排球的大小不能忽略,不可将排球视为质点,选项B错误;
C.在运动员击球前的瞬间,排球相对于运动员是运动的,选项C错误;
D.以站在场边的教练员为参考系,正在跳跃击球的1号运动员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选D。
5.【答案】D
【详解】A.根据知,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A错误;
B.某时刻速度为零,速度变化可能很快,加速度很大,B错误;
C.加速度很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不一定很大,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无直接关系,C错误;
D.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可能为零,即加速度可能为零,D正确。选D。
6.【答案】B
【详解】A.速度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内图线a、b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相等,所以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故A错误;
B.图线b是抛物线,根据抛物线的特点可知
则在时间内甲乙的位移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得t2时刻甲的速度
则0~t2时间内甲的位移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乙的位移为
则
故B正确;
C.0~t1时间内a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大于b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可知此时间段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根据图像可知0~t2时间段内乙的加速度是不断减小的,到t2时刻乙的加速度变为零,而甲的加速度一直固定不变,所以0~t2时间段内甲的加速度大小一开始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之后甲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乙的加速度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CD
【详解】,,说明加速度在持续增加,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加速运动,错误;,,说明加速度不变,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错误,正确。根据,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加速度变化量,全过程图形“面积”是零,说明末加速度与初始加速度一样,为零,正确。
高分关键:
理解急动度的定义,明确图像面积表示的含义-加速度变化量。
【一题多解】 由题给条件可得出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和汽车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D正确,A、B错误。
8.【答案】CD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甲物体的x-t图像,其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可知其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则甲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的v-t图像,其斜率代表加速度,可知其加度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乙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根据图像可知,3 s末甲回到出发点,乙此时的正向位移最大,此时距出发点最远,根据v-t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最大距离为x=×3×4 m=6 m,故B错误;根据x-t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知0~2 s内与4~6 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v-t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知0~2 s内与4~6 s内,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故C正确;6 s内甲的路程为s甲=4×4 m=16 m,乙的路程为s乙=2××3×4 m=12 m,故D正确.
9.【答案】AC
【解析】甲乙两球相遇,则v0t+gt2+v0t-gt2=64 m,解得v0=8 m/s,甲在A处的离地高度至少为h=v0t+gt2=112 m,故A正确;对于乙,若不与A相碰,其上升时间为t'== s=0.8 s,根据运动的对称性,乙从B处出发到返回到B处用时2t'=2×0.8 s=1.6 s,由于相遇时间为4 s,故二者在B点下方相遇,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乙在空中不会再相遇,故B、D错误,C正确.
10.【答案】BCD
【详解】A.设木块的厚度均为d,子弹的加速度大小为a。将子弹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逆向看作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可知子弹进入木块3、2、1前的速度之比为,即,A错误;
B.将子弹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逆向看作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可知子弹穿过木块3、2、1的时间之比为,即,B正确;
CD.将子弹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逆向看作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改变木板的厚度,让子弹恰好穿过三块木块的时间相等,则根据,可知木块3、2、1的厚度之比为,即,根据,可知子弹进入木块3、2、1前的速度之比为,即,CD正确。选BCD。
11.【答案】 匀速直线 0.025 2
【详解】(1)[1]图像为一条直线,所以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2)[2]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为零。由图像得,而,解得
(3)[3]若只增加小球密度,小球质量增加,小球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可知,小球速度增大,即图像的斜率增大,所以图像可能为2。
12.【答案】;9.60m/s2;将钩码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实验过程中让钩码下落时纸带尽量减小摩擦;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0,其速度v∝t,那么它通过的位移x∝t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
【详解】
(1)[1]根据逐差法计算加速度的公式有
,T = 0.04s
[2]代入数据有
m/s2 = 9.60m/s2
(2)[3]将钩码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实验过程中让钩码下落时纸带尽量减小摩擦。
(3)[4]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0,其速度v∝t,那么它通过的位移x∝t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
13.【答案】(1)
(2) 4号
【详解】
(1) 设该同学经过1号锥筒时速度大小为,加速度大小为,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
,
,
联立解得, .
(2) 设该同学停下时经过的位移大小为,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解得,可知最远能经过4号锥筒.
14.【答案】(1)见解析
(2)
(3)立即以至少加速或立即以至少减速能避险
【详解】(1)花盆从47 m高处落下,到达离地高2 m的车顶过程中位移为,根据位移公式,有,得,3s内汽车位移为,则货车会被花盆砸到。
(2)货车匀减速的最小距离为,制动过程中反应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距离为,货车司机允许反应的最长时间为。
(3)货车司机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为,货车司机反应后立即加速,最小的加速度,有,其中,得;汽车司机反应后立即减速,最小的加速度,则有,得,汽车司机反应后立即以至少加速或立即以至少减速能避险。
15.【答案】(1)两小车的最小距离为0;(2)见解析
【详解】(1)设小明的玩具车初速度为,加速度大小为,小强的玩具车初速度为,加速度大小为,运动学公式有,解得,两车同时停下来,此时两车位移分别为,两车相距,由于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3m,两小车的最小距离为0。
(2)如果小强的玩具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小强的车停下来的时间为,则在小明的车停下来之前,即0~2s时间内,两车相距,在小明的车停下来之后,即2~2.5s时间内,两车相距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