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7 16:2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温故知新
1、列举唐代杰出的皇帝三位
2、列举唐代出现的新农具两件
3、列举唐代三件著名的瓷器
4、列举唐代四大商业都市1、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
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3、这两位皇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4、科举制的诞生在当时具有怎样的作用?
我来问 你来答: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二、科举制的完善 进士科:以策论为主。  明法科:以律令为主。
 明经科:以儒家五经为主。明书科:以书法为主。
明算科:以数学知识为主。… …

 唐代科举考试要考试科目:阅读教材第二子目、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唐朝完善科举制与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生员,俗称秀才)
童试(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殿试 假如你是唐朝的书生,你必须通过以下过程才能考取状元:武举考试内容:负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武举的创设对唐朝会有什么影响?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内容唐玄宗1、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要考诗赋你会怎么办?2、请你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教育等方面会呈现什么景象?三、科举制的影响张九龄房玄龄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私 塾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王维韩愈白居易唐朝的著名诗人 3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4、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追根溯源 那时候,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为“登龙门”。发榜之后,新科进士聚集在京城长安的曲江参加国宴,有时皇帝也在曲江边的楼上垂帘观看。宴后,这些新科进士还要在大雁塔下题名留念。又要遍游名园,以同榜年少者二名为“探花使”,探采名花。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还有不少高门权贵,到此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许多新科进士充满了春风得意的情怀,有一首《及第谣》,反映了他们当时的心情:“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为什么唐朝统治者要组织新科进士,在京城长安参加曲江国宴,并在雁塔题名?大雁塔这是孟郊写的两首诗,各写的是什么内容?从中反映出科举制对读书人有什么影响? 《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
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
空将泪见花。《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部小说讽刺的是什么制度?《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A、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
E、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F、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G、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A B C E G找出下列与科举制有关的句子“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于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 ——孙中山
“科举制是统治者愚民的产物”
“科举是一试定终身”
“科举造成中国教育的衰败”


在你看来,科举制又是一种怎么样的制度呢?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吗?课后讨论:  科举制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文明和用人制度有影响吗?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分科考试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扩充国学规模。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开殿试、武举一个读书人的一生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 白居易大雁塔课堂小结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科举制创立前,做官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1.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2.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四、科举制的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