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课堂导入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着德国国旗。向英国挑战的“底气”来自何处?德国向英国挑战的意图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堂导入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①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煤气内燃机。
②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③ 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④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德国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左图反映出什么问题?
各国实力与所占殖民地成反比。一战爆发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900年英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3271平方公里,人口3.67亿;法国占有1098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万;甚至连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等资本主义小国,也占有647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人口6500万,远远超过了德国、美国和日本3国殖民地的总和。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这种状况,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尖锐起来。在世界没有被瓜分完毕的时候,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往往通过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暂时得到缓和。但是,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表明列强之间进行斗争的目的是什么?
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主要矛盾
法德矛盾
俄奥矛盾
英德矛盾
争夺巴尔干半岛
争夺海上与殖民霸权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主要矛盾:英德矛盾
3.列强间的矛盾
当时欧洲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
?
压制法国,防止其崛起复仇,维护欧陆霸主地位
反对外来奴役,争取独立
A 德
B 法:
C 英:
D 俄:
E 奥匈:
F 巴尔干国家:
复仇,夺回欧陆霸权。
维护霸权、殖民地,维持欧陆均势
争夺巴尔干地区
视巴尔干地区为其势力范围
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殖民地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英国
法国
俄国
意大利
德国
奥匈帝国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
1882
1879
1907
1904
1892
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4.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德
意
奥
法
英
俄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历史地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有人形容20世纪初的“欧洲某个地区就像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一粒火星,就足以引爆整个欧洲。”
“火药桶”是哪里?为什么这么说? 什么事件起了这种“火星”的作用?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火药桶”:指巴尔干半岛
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萨拉热窝事件
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窝巡视。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一战导火索。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刺杀行动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启示: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侵略的正义和正确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应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想一想】你怎么看待普林西普这一行为?
当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
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就能避免,你同意这种说法么?请说出你的观点。
不同意。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事件霸权而掀起战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议一议】
(1)大战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由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交战双方:
同盟国:
德国
奥匈帝国
协约国:
英国
法国
俄国
塞尔维亚
意大利
意大利
奥斯曼帝国
保加利亚
1881年,意大利在抢夺突尼斯殖民地的争斗中输给法国,而德、奥、俄的“三皇同盟”则因为巴尔干问题破裂。于是时任德国宰相的俾斯麦拉意大利入伙,组成了“德奥意三国同盟”。可是到了一战爆发的1914年,意大利与法国的矛盾逐渐缓和,身为“穷光蛋帝国主义”意大利在财政上更是依赖“高利贷帝国主义”法国。而意大利与奥匈帝国的矛盾却是越来越严重。
意大利与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来源于巴尔干半岛争端,而这正也是奥匈帝国与沙俄之间的主要矛盾。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意大利与沙俄实际上形成了反奥匈帝国的联盟。德国与奥匈帝国的同盟当时已经密不可分,与法国的矛盾则越发尖锐。财政上依靠法国、对外主攻奥匈帝国的意大利自然就成了德国的对手,“德奥意三国同盟”在一战前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想一想】促使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的因素是什么?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西线:
英法 vs 德
三条战线
南线:
塞尔维亚vs奥匈
东线:
俄 vs 德、奥匈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欧洲战场的主要战线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2.欧洲战场的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
英法联军同德军展开一场大会战,双方投入兵力达150万,结果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
索姆河战役
英法联军同德军展开一场会战,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日德兰海战
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海战。结果德国没有打破英国的封锁
法德展开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兵力100万伤亡70万。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绞肉机”(西线)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2.欧洲战场的主要战役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3.新式武器
科技是把双刃剑;
我们应该运用科技造福于人类!
坦克
毒气弹
远程大炮
军用飞机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4.战争扩大
(1)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
(1)原因:凡尔登战役后,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2)目的:捞取战利品、 争夺世界霸权;
(3)影响:使协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一战结束。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4.战争扩大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煦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2)中国参战
青岛,中国劳工营准备前往法国,他们将在法国战线的后方从事工作
德
奥
英
法
俄
意
美
中
战争的天平
协约国
同盟国
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4.战争扩大
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 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5.战争的结束
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请说明你的观点。
战争性质:对塞尔维亚来说参战是正义的,但整个战争从整体来看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合作探究】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还有人说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因为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战争,与帝国主义之间争夺霸权的战争性质完全不同。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1800多亿美元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影响一:一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历时4年多,波及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世界经济遭受沉重破坏。
6.战争的影响
奥斯曼帝国终结,失去了4/5的领土,只剩下核心部分土耳其。德意志帝国终结,德国失去了1/8领土,海外殖民地被列强瓜分。俄国发生了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列强地位发生变化。欧洲大国地位总体下降,即使是取胜的协约国英国和法国,国力也大为削弱。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影响二:大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6.战争的影响
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年阿富汗取得反英斗争胜利而获得独立,1919年3月朝鲜爆发反抗日本统治的民族大起义,等等。这些斗争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全面胜利打下了基础。
——张顺洪《深刻认识一战爆发原因和影响》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影响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6.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催发了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从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传播,一系列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共产党或共产主义性质的组织,为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准备了条件。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影响四: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6.战争的影响
欧洲大国地位总体下降,即使是取胜的协约国英国和法国,国力也大为削弱。
美国实力大增,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世界金融重心开始向美国转移;美国成为军事强国,海军实力打破了英国的“双强标准”。
日本实力大增,在海军力量上仅次于英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势力范围。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被英法等国占有,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被英日等国占有;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成了英法的“委任统治地”。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影响五:大战造成欧洲衰落、美日兴起,世界局势发生变化。
6.战争的影响
“【知识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课堂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开始: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投降书,协约国取得战争胜利。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课堂小结
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这次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在联合国广场上有一尊引人注目的雕塑——铸剑为犁,它象征着全世界人民盼望“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愿望。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科技,使其造福于人类,推动人类更好的发展。同学们也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力量为世界添砖加瓦!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