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揭示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提出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理论。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这一理论的是( )
A.电子绕核运动具有特定的半径和能量
B.电子在特定半径的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
C.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放出特定的能量
D.揭示了氢原子光谱存在多条谱线
2.下列各组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低比较中,错误的是( )
A.2s<2p B.3px<3py C.3s<3d D.4s<4p
3.隐形飞机是人们通过研究仿生学,并且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终于在庞大的飞机上实现了隐形。军事上的 “隐形飞机”并非飞机真的隐形而是将钋涂于飞机表面,可以吸收和屏蔽雷达波和红外线辐射,从而达到隐形目的。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如下:2,8,18,32,18,6。
下列有关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
B.该原子的2s轨道的能量小于3s轨道的能量
C.该原子2s原子轨道上的所容纳的电子数少于3s轨道上所容纳的电子数
D.该原子n=4的电子层上有4个能级和16个原子轨道
4.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1s22s22p63s23p63d104s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3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6.已知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4
B.原子半径:Z<Y
C.X是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
D.第一电离能:Z>Y
7.13Al、15P、16S、17Cl是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Al在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ⅢA族
B.元素P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PH4
C.第一电离能:I1(Al)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3PO48.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Y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5
B.稳定性: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C.第一电离能:Y<Z
D.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9.W、X、Y、Z和R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
D.X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10.日本理化研究所利用“朱雀”号X射线发现了宇宙中产生铬、锰等稀有金属的“工厂”。已知铬、锰的电离能数据为
铬 锰
第一电离能 652.9 kJ·mol-1 717.3 kJ·mol-1
第二电离能 1 590.6 kJ·mol-1 1 509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铬、锰位于d区元素
B.铬的第一电离能较小,与其特殊的外围电子结构有关
C.锰的第二电离能比铬的第二电离能小,与其失去两个外围电子后的结构有关
D.铁、铬、锰的电负性依次为1.83、1.66、1.55,则铁的金属性一定最强
11.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3、③1s22s22p2、④1s22s22p63s23p4,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①
B.具有下列外围电子排布式的原子:①3s23p1、②3s23p2、③3s23p3、④3s23p4,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③
C.①Na、K、Rb,②N、P、As,③O、S、Se,④Na、P、Cl四组元素中,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④
D.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13 630、17 995、21 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3+
12.如图是第3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离能
B.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负性
C.y轴表示的可能是原子半径
D.y轴表示的可能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
13.化合物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其蒸气和溶液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可用于生活消毒。其中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基态Z原子的核外电子位于5个不同的原子轨道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与医用酒精的杀菌原理相同
B.元素的电负性:XC.最高正化合价:XD.该化合物中X、Y、Z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14.X、Y、Z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基态Y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Y>W>X>Z
B.原子半径:r(Z)>r(W)>r(Y)>r(X)
C.Z可与Y形成化合物Z2Y2
D.X的氢化物中可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15.有短周期元素的三种离子分别为Xn+、Ym+、Zn-,已知m>n,且X、Y、Z三种原子的M电子层中的电子数均为奇数,若按X→Y→Z的顺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
B.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依次增大
D.原子序数依次减小
16.一种新型漂白剂(如图)可用于漂白羊毛等,其中W、Y、Z为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Y的最外层p能级上只有一个单电子,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Z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故其核外只有1个原子轨道
B.原子序数:W>X,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顺序:WC.基态Y原子中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这些电子的运动状态共5种
D.元素M是与Y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则金属性:W>M,第一电离能:W>M
二、填空题
17.电池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现在普遍选择磷酸铁锂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甚至是证券公司等市场分析员都看好这一材料,将其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
三元材料电池
温度/( ℃) 容量(Ah) 放电平台(V) 相对25 ℃容量
55 8.581 3.668 99.36%
25 8.636 3.703 100.00%
-20 6.058 3.411 70.14%
磷酸铁锂材料电池
温度/( ℃) 容量(Ah) 放电平台(V) 相对25 ℃容量
55 7.870 3.271 100.20%
25 7.860 3.240 100.00%
-20 4.320 2.870 54.94%
(1)磷酸铁锂电池中锂原子和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2)磷酸铁锂电池中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判断M层最多容纳________个电子,若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表示为1s22s22p63s23p63d8,则违背了核外电子排布的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②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③铁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往往以+3价或者+2价的形式存在,从核外电子排布角度来看,____铁离子的稳定性更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碳、硅、锗等是ⅣA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CH4和CO2所含的三种元素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从电负性角度分析,碳、硅和氧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基态锗(G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Ge的最高价氯化物分子式是________。该元素可能的性质或应用有________(填字母)。
A.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
B.其电负性大于硫
C.其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D.锗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碳而电负性低于碳
(5)溴与氯能以________键结合形成BrCl,BrCl分子中,Br化合价为________。BrCl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新型储氢材料是开发利用氢能的重要研究方向。
(1)元素R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其氯化物RCl4与LiBH4反应可制得储氢材料R(BH4)3。
①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原子具有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②硼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氢化物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储氢材料。
①LiH中,离子半径:Li+________(填“>”“=”或“<”)H-。
②某储氢材料是短周期金属元素M的氢化物。M的部分电离能如下表所示:M的最高正价是________。
I1/(kJ· mol-1) I2/(kJ· mol-1) I3/(kJ· mol-1) I4/(kJ· mol-1) I5/(kJ· mol-1)
738 1 451 7 733 10 540 13 630
(3)基态砷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与砷同周期的主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为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Na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金属元素能产生焰色反应的微观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科学家合成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
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W是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Y元素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Z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回答下列问题:
(1)W、X、Y、Z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2)Z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态X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______种运动状态,其中电子占据能量最高的原子轨道符号表示为_______。
(5)X的电负性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Y,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揭示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提出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理论。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这一理论的是( )
A.电子绕核运动具有特定的半径和能量
B.电子在特定半径的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
C.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放出特定的能量
D.揭示了氢原子光谱存在多条谱线
答案:D
解析:D选项的内容无法用玻尔理论解释。要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多条谱线,需用量子力学所建立的量子数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下列各组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低比较中,错误的是( )
A.2s<2p B.3px<3py C.3s<3d D.4s<4p
答案:B
解析:同一电子层上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为ns<np<nd,A、C、D正确,同一能级上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同,3px=3py,B错误。
3.隐形飞机是人们通过研究仿生学,并且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终于在庞大的飞机上实现了隐形。军事上的 “隐形飞机”并非飞机真的隐形而是将钋涂于飞机表面,可以吸收和屏蔽雷达波和红外线辐射,从而达到隐形目的。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如下:2,8,18,32,18,6。
下列有关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
B.该原子的2s轨道的能量小于3s轨道的能量
C.该原子2s原子轨道上的所容纳的电子数少于3s轨道上所容纳的电子数
D.该原子n=4的电子层上有4个能级和16个原子轨道
答案:C
解析:由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可以判断该元素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A正确;不同电子层上的s能级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大能量升高,B正确;s能级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均为2,C错误;每一个电子层上的能级数等于电子层数,轨道数为电子层数的平方,D正确。
4.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1s22s22p63s23p63d104s2
答案:B
解析:能级轨道上电子处于半充满、全充满、全空状态时,原子相对稳定,不易失去电子,p能级最多容纳6个电子,s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选项B中3p轨道上有3个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不易失去电子,即失去电子时吸收的能量较多,故B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3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答案:A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A正确,C错误;镁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铝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1,镁为全充满状态,较难失去电子,故其第一电离能要大于铝的第一电离能,B错误;根据同主族、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可以推测,第一电离能K6.已知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4
B.原子半径:Z<Y
C.X是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
D.第一电离能:Z>Y
答案:C
解析:因X、Y、Z为短周期元素,结合位置关系知X为He,Y为F,Z为S。F(Y)元素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5;原子半径S>F(Z>Y);结合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和同主族间的变化规律知,He是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第一电离能F>S。
7.13Al、15P、16S、17Cl是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Al在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ⅢA族
B.元素P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PH4
C.第一电离能:I1(Al)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3PO4答案:D
解析:A.Al为13号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ⅢA族,故A错误;B.P位于第ⅤA族,最低负价为-3,所以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PH3,故B错误;C.P的3p能级轨道半满,较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即I1(P)>I1(S),故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8.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Y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5
B.稳定性: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C.第一电离能:Y<Z
D.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Y原子应该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是硫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4;Z元素是O,S的非金属性小于O,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9.W、X、Y、Z和R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
D.X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知:X为F、W为P、Y为S、Z为Br、R为Ar,第一电离能P>S,A项错误;Br-比Ar多一个电子层,B项错误;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P,有3个,C项错误;F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D正确。
10.日本理化研究所利用“朱雀”号X射线发现了宇宙中产生铬、锰等稀有金属的“工厂”。已知铬、锰的电离能数据为
铬 锰
第一电离能 652.9 kJ·mol-1 717.3 kJ·mol-1
第二电离能 1 590.6 kJ·mol-1 1 509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铬、锰位于d区元素
B.铬的第一电离能较小,与其特殊的外围电子结构有关
C.锰的第二电离能比铬的第二电离能小,与其失去两个外围电子后的结构有关
D.铁、铬、锰的电负性依次为1.83、1.66、1.55,则铁的金属性一定最强
答案:D
解析:铬、锰均为过渡元素,属于d区,A项正确。铬、锰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分别为3d54s1、3d54s2,铬失去1个电子, 锰失去2个电子后,3d轨道均为半充满,4s均为全空,属于稳定的结构,B、C项正确。一般来说,电负性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D项不正确。
11.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3、③1s22s22p2、④1s22s22p63s23p4,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①
B.具有下列外围电子排布式的原子:①3s23p1、②3s23p2、③3s23p3、④3s23p4,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③
C.①Na、K、Rb,②N、P、As,③O、S、Se,④Na、P、Cl四组元素中,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④
D.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13 630、17 995、21 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3+
答案:D
解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3、③1s22s22p2、④1s22s22p63s23p4的元素依次为Si、N、C、S,其中Si原子半径最大,即①的原子半径最大,A项正确;外围电子排布式①3s23p1、②3s23p2、③3s23p3、④3s23p4对应的元素分别为Al、Si、P、S,根据电离能变化规律可知,第一电离能:③>④>②>①,B项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减小,故①Na、K、Rb电负性依次减小,②N、P、As的电负性依次减小,③O、S、Se的电负性依次减小,④Na、P、Cl的电负性依次增大,C项正确;D项所给元素第三电离能剧增,其原子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主要化合价为+2,当它与氯气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2+,故D错误。
12.如图是第3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离能
B.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负性
C.y轴表示的可能是原子半径
D.y轴表示的可能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
答案:B
解析:Mg的3s轨道上的电子为全充满状态,为稳定结构,P的3p轨道上的电子为半充满状态,也为稳定结构,则电离能大于相邻的元素,故A错误;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元素的电负性增强,故B正确;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减小,与图像不符,故C错误;金属失去电子,而非金属得到电子,与图像不符,故D错误。
13.化合物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其蒸气和溶液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可用于生活消毒。其中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基态Z原子的核外电子位于5个不同的原子轨道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与医用酒精的杀菌原理相同
B.元素的电负性:XC.最高正化合价:XD.该化合物中X、Y、Z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B
解析: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存在四个键,可能为C和Si,Z与Y形成双键,又存在—Z—Z— 的形式可知Z为O,则Y为C,X为H。该物质为过氧乙酸,是利用其具有强氧化性来消毒,医用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二者的杀菌原理不同,A错误;同周期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下往上电负性逐渐增强,所以元素的电负性:X14.X、Y、Z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基态Y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Y>W>X>Z
B.原子半径:r(Z)>r(W)>r(Y)>r(X)
C.Z可与Y形成化合物Z2Y2
D.X的氢化物中可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X为C,Y为O,Z为Na,W为Cl,一般来讲,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小,则第一电离能:Y>W>X>Z,故A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一般来讲,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r(Z)>r(W)>r(X)>r(Y),故B错误;O、Na可形成化合物Na2O2,故C正确;C的氢化物为烃,含有2个或2个以上C原子的烃分子中含有碳碳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15.有短周期元素的三种离子分别为Xn+、Ym+、Zn-,已知m>n,且X、Y、Z三种原子的M电子层中的电子数均为奇数,若按X→Y→Z的顺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
B.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依次增大
D.原子序数依次减小
答案:D
解析:X、Y、Z为短周期元素,且X、Y、Z三种原子的M电子层中的电子数均为奇数,则X、Y、Z一定是在第三周期,简单离子为Xn+、Ym+、Zn-,且数值m>n,所以X为钠元素,Y为铝元素,Z为氯元素;NaOH为强碱,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HClO4是强酸,则Na、Al、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故A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Na、Al、Cl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B正确;Na、Al、Cl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电负性依次增大,故C正确;Na、Al、Cl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D错误。
16.一种新型漂白剂(如图)可用于漂白羊毛等,其中W、Y、Z为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Y的最外层p能级上只有一个单电子,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Z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故其核外只有1个原子轨道
B.原子序数:W>X,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顺序:WC.基态Y原子中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这些电子的运动状态共5种
D.元素M是与Y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则金属性:W>M,第一电离能:W>M
答案:C
解析:W、Y、Z为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说明有一种元素为H,根据图示结构可知,W形成+2价阳离子,X形成2个共价键,Z形成1个共价键,则Z为H元素,W位于ⅡA族,X位于ⅥA族;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W为Mg元素,X为O元素;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2-1=3, Y的最外层p能级上只有一个单电子,Y与H、Mg不同周期,则Y为B元素,据此解答。Z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占据核外1个原子轨道,其他原子轨道也有,只不过没有电子,故A错误;镁离子和氧离子都含有2个电子层,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WM,第一电离能:W>M,故D正确。
二、填空题
17.电池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现在普遍选择磷酸铁锂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甚至是证券公司等市场分析员都看好这一材料,将其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
三元材料电池
温度/( ℃) 容量(Ah) 放电平台(V) 相对25 ℃容量
55 8.581 3.668 99.36%
25 8.636 3.703 100.00%
-20 6.058 3.411 70.14%
磷酸铁锂材料电池
温度/( ℃) 容量(Ah) 放电平台(V) 相对25 ℃容量
55 7.870 3.271 100.20%
25 7.860 3.240 100.00%
-20 4.320 2.870 54.94%
(1)磷酸铁锂电池中锂原子和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2)磷酸铁锂电池中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判断M层最多容纳________个电子,若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表示为1s22s22p63s23p63d8,则违背了核外电子排布的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②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③铁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往往以+3价或者+2价的形式存在,从核外电子排布角度来看,____铁离子的稳定性更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s22s1 1s22s22p63s23p3
(2)①18 能量最低原理
②1s22s22p63s23p63d64s2 4
③+3价 +3价铁离子的原子轨道均处于全满或者半满状态,更为稳定
解析:(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以推测两种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分别为1s22s1和1s22s22p63s23p3。
(2)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以判断M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若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表示为1s22s22p63s23p63d8,则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②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由电子排布式可以判断,该元素的原子核外3d轨道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
③铁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若形成+2的离子则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若形成+3的离子则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对比两种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3价铁离子的原子轨道均处于全满或者半满状态,更为稳定。
18.碳、硅、锗等是ⅣA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CH4和CO2所含的三种元素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从电负性角度分析,碳、硅和氧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基态锗(G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Ge的最高价氯化物分子式是________。该元素可能的性质或应用有________(填字母)。
A.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
B.其电负性大于硫
C.其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D.锗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碳而电负性低于碳
(5)溴与氯能以________键结合形成BrCl,BrCl分子中,Br化合价为________。BrCl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C>H (2)O>C>Si (3)C>H>Si
(4)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GeCl4 C
(5)共价 +1 BrCl+H2O===HCl+HBrO
解析:(1)CH4分子中C为-4价,H为+1价,所以C的电负性大于H的电负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大,O的电负性大于C。(2)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减小可知:电负性由强到弱顺序为O>C>Si,所以元素非金属性为O>C>Si。(3)由于元素电负性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根据电子对偏向情况可得电负性大小为C>H>Si。(4)锗是32号元素,核外有32个电子,基态锗(G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Ge的外围电子数为4,所以其最高价为+4价,氯化物分子式是GeCl4。Ge是一种金属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为4,金属性不强,A项错误;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可知锗的电负性小于硫,B项错误;锗单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半导体材料,C项正确;锗的电负性低于碳,锗的第一电离能也低于碳,D项错误。(5)Br与Cl的电负性差别不大,所以BrCl分子中化学键为共价键,由于电负性Br19.新型储氢材料是开发利用氢能的重要研究方向。
(1)元素R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其氯化物RCl4与LiBH4反应可制得储氢材料R(BH4)3。
①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原子具有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②硼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氢化物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储氢材料。
①LiH中,离子半径:Li+________(填“>”“=”或“<”)H-。
②某储氢材料是短周期金属元素M的氢化物。M的部分电离能如下表所示:M的最高正价是________。
I1/(kJ· mol-1) I2/(kJ· mol-1) I3/(kJ· mol-1) I4/(kJ· mol-1) I5/(kJ· mol-1)
738 1 451 7 733 10 540 13 630
(3)基态砷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与砷同周期的主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为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Na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金属元素能产生焰色反应的微观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第4周期ⅣB族 22 ② (2)①< ②+2
(3)4s24p3 Br
(4)电子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会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解析:(1)①元素R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是钛元素,原子序数是22,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4周期ⅣB族。Ti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所以有22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②硼原子轨道表示式为。(2)①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Li+20.科学家合成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
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W是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Y元素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Z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回答下列问题:
(1)W、X、Y、Z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2)Z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态X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______种运动状态,其中电子占据能量最高的原子轨道符号表示为_______。
(5)X的电负性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Y,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Si>P>Cl
(2)1s22s22p63s23p5或[Ne]3s23p5
(3) (4)11 3s
(5)小于 同周期元素P比Si原子半径小,核电荷数多,吸引电子能力更强
解析: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据图可知X能形成4个共价键,则应为第ⅣA族元素,则X为C或Si,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若X为C,则Z为B,不符合图示成键规律,所以X为Si,Z为Cl,四种元素位于第三周期;Y元素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Y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3,即为P元素;根据图示可知,W元素的阳离子带一个正电荷,且W是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则W为Na元素。(1)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W、X、Y、Z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Si>P>Cl。(2)Cl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17,Cl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3)Si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ⅣA族,基态Si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2,则基态硅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是。(4)Na的核外电子总数=核电荷数=11,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同,则Na原子核外电子有11种运动状态;Na元素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占据的原子轨道为3s。(5)同周期元素P比Si原子半径小,核电荷数多,吸引电子能力更强,所以Si的电负性小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