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随堂练3.4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第2课时分子晶体)(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随堂练3.4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第2课时分子晶体)(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4 22:33:38

文档简介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第2课时 分子晶体
1.下列有关分子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内均存在共价键
B.非金属氧化物呈固态时,一定属于分子晶体
C.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氢键
D.分子晶体熔化时一定破坏了范德华力
2.下列性质符合分子晶体的是(  )
A.熔点是1 070 ℃,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熔点是10.31 ℃,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不能溶于水,熔点是1 723 ℃,沸点是2 230 ℃
D.熔点是97.81 ℃,质软、导电,密度是0.97 g·cm-3
3.冰晶胞中水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金刚石晶胞类似,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晶胞内水分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B.每个冰晶胞平均含有4个水分子
C.水分子间的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也是σ键的一种
D.冰变成水,氢键部分被破坏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60汽化和I2升华克服的作用力相同
B.甲酸甲酯和乙酸的分子式相同,它们的熔点相近
C.NaCl和HCl溶于水时,破坏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D.常温下TiCl4是无色透明液体,熔点-23.2 ℃,沸点136.2 ℃,所以TiCl4属于离子晶体
5.富勒烯(C60)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如超导、强磁性、耐高压、抗化学腐蚀等。C60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胞中C60分子沿体对角线紧密排列
B.晶体中每个C60分子等距且最近的C60分子有12个
C.该晶体熔、沸点高,硬度大
D.每个C60晶胞中含有14个C60分子
6.中科院的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氮掺杂有序介孔石墨烯。该材料可用作电动车的“超强电池”:充电只需7秒钟,即可续航35公里。下列有关石墨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晶体内既有共价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
B.石墨晶体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
C.石墨晶体内每个六边形平均含完整碳原子2个
D.石墨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3个六元环
7.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石墨烯晶体中,每个正六元环拥有的共价键和碳原子数之比为3∶2
B.石墨烯中含碳碳双键
C.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的配位数为4
D.金刚石晶体中最小的碳环上有6个碳原子
8.下列晶体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A CaC2 石墨 Ar Hg
B 玻璃 金刚石 CH3CH2OH Ag
C CH3COONa SiC Mg
D Ba(OH)2 Si C60 NaH
9.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
BCl3 Al2O3 Na2O NaCl AlF3 AlCl3 干冰 SiO2
-170 2 073 920 801 1 291 190 -51 1 723
据此做出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的不是分子晶体
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10.现有几组物质的熔点(℃)数据:
A组 B组 C组 D组
金刚石:3 550 Li:181 HF:-83 NaCl
硅晶体:1 410 Na:98 HCl:-115 KCl
硼晶体:2 300 K:64 HBr:-89 RbCl
二氧化硅:1 732 Rb:39 HI:-51 MgO:2 800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格可知,A组熔点普遍偏高,据此回答:
①A组属于________晶体,其熔化时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
②硅的熔点低于二氧化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硼晶体的硬度与硅晶体相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其共同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可以用____________理论解释。
①有金属光泽  ②导电性  ③导热性  ④延展性
(3)C组中HF熔点反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组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硬度小 ②水溶液能导电 ③固体能导电 ④熔融状态能导电
(5)D组晶体中NaCl、KCl、RbCl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O晶体的熔点高于三者,其原因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硼酸(H3BO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白色晶体,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硼酸晶体属于共价晶体
B.H3BO3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有关
C.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
D.含1 mol H3BO3的晶体中有3 mol氢键
2.下列陈述Ⅰ和陈述Ⅱ均正确并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不导电 该晶体是离子晶体
B Si、P、S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Si、P、S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C 金刚石、硅、锗的熔点、硬度依次降低 C、Si、Ge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D 在H2S晶体中,每个H2S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有12个;在冰晶体中,每个H2O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有4个 H2S晶体中,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冰晶体中,分子间存在氢键,氢键具有方向性
3.X是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Y,W可以形成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共价晶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2Y晶体的熔点高于WX4晶体的熔点
B.固态X2Y2是分子晶体
C.ZW是共价晶体,其硬度比Z晶体的大
4.下列关于微粒间作用力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物质呈固体时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该物质一定是离子晶体
B.H2O和CCl4的晶体类型相同,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F2、Cl2、Br2、I2的沸点逐渐升高,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
D.干冰溶于水中,既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也有共价键的断裂
5.(1)苯胺)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苯胺与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苯胺的熔点(-5.9 ℃)、沸点(184.4 ℃)分别高于甲苯的熔点(-95.0 ℃)、沸点(110.6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能与金属Fe形成Fe(CO)5,该化合物熔点为253 K,沸点为376 K,其固体属于_______晶体。
(3)如图为干冰的晶胞结构示意图,晶胞边长为a pm。其密度ρ为__________g·cm-3(1 pm=10-10 c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第2课时 分子晶体
1.下列有关分子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内均存在共价键
B.非金属氧化物呈固态时,一定属于分子晶体
C.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氢键
D.分子晶体熔化时一定破坏了范德华力
答案 D
解析 稀有气体分子内无化学键,A项错误;非金属氧化物中的SiO2为共价晶体,B项错误;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存在氢键,如CO2晶体,C项错误;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一定存在范德华力,可能存在氢键,所以分子晶体熔化时一定破坏了范德华力,D项正确。
2.下列性质符合分子晶体的是(  )
A.熔点是1 070 ℃,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熔点是10.31 ℃,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不能溶于水,熔点是1 723 ℃,沸点是2 230 ℃
D.熔点是97.81 ℃,质软、导电,密度是0.97 g·cm-3
答案 B
3.冰晶胞中水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金刚石晶胞类似,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晶胞内水分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B.每个冰晶胞平均含有4个水分子
C.水分子间的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也是σ键的一种
D.冰变成水,氢键部分被破坏
答案 D
解析 冰晶胞内水分子间以氢键结合,氢键不是化学键,故A、C错误;由冰晶胞的结构可知,每个冰晶胞平均含有4+8×+6×=8个水分子,故B错误;冰变成液态水时只是破坏了一部分氢键,液态水中仍存在氢键,故D正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60汽化和I2升华克服的作用力相同
B.甲酸甲酯和乙酸的分子式相同,它们的熔点相近
C.NaCl和HCl溶于水时,破坏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D.常温下TiCl4是无色透明液体,熔点-23.2 ℃,沸点136.2 ℃,所以TiCl4属于离子晶体
答案 A
解析 A中,C60、I2均为分子晶体,汽化或升华时均克服范德华力,B中乙酸分子可形成氢键,其熔、沸点比甲酸甲酯高;C中HCl溶于水时破坏的是共价键;D中TiCl4属于分子晶体。
5.富勒烯(C60)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如超导、强磁性、耐高压、抗化学腐蚀等。C60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胞中C60分子沿体对角线紧密排列
B.晶体中每个C60分子等距且最近的C60分子有12个
C.该晶体熔、沸点高,硬度大
D.每个C60晶胞中含有14个C60分子
答案 B
解析 该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晶胞中C60分子沿面对角线紧密排列,A错误;该晶体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硬度小,C错误;每个C60晶胞中含有8×+6×=4个C60分子,D错误。
6.中科院的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氮掺杂有序介孔石墨烯。该材料可用作电动车的“超强电池”:充电只需7秒钟,即可续航35公里。下列有关石墨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晶体内既有共价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
B.石墨晶体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
C.石墨晶体内每个六边形平均含完整碳原子2个
D.石墨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3个六元环
答案 B
解析 石墨晶体是混合型晶体,在层内存在共价键,在层间有分子间作用力,A项正确;由于石墨晶体的层内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所以石墨的熔、沸点很高,但是由于层与层之间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所以其硬度很小,B项错误;石墨晶体内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六元环,所以每个六边形平均含完整碳原子数是6×=2,C、D项正确。
7.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石墨烯晶体中,每个正六元环拥有的共价键和碳原子数之比为3∶2
B.石墨烯中含碳碳双键
C.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的配位数为4
D.金刚石晶体中最小的碳环上有6个碳原子
答案 B
解析 在石墨烯晶体中,最小的环为六元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C—C键,每个六元环占有的碳原子数为6×=2,每个六元环拥有的共价键和碳原子数之比为3∶2,A正确;石墨烯晶体中,单层上的碳原子除形成单键外,还形成大π键,不存在碳碳双键,B错误;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σ键,碳原子配位数为4,C正确;由金刚石晶体结构模型可知,最小的碳环为6元环,D正确。
8.下列晶体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A CaC2 石墨 Ar Hg
B 玻璃 金刚石 CH3CH2OH Ag
C CH3COONa SiC Mg
D Ba(OH)2 Si C60 NaH
答案 C
解析 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玻璃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不属于离子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NaH是钠离子和氢负离子形成的离子晶体,不属于金属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9.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
BCl3 Al2O3 Na2O NaCl AlF3 AlCl3 干冰 SiO2
-170 2 073 920 801 1 291 190 -51 1 723
据此做出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的不是分子晶体
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答案 B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氧化铝和氟化铝的熔点很高,两者不是分子晶体,故A正确;表中氯化铝、氯化硼和干冰的熔点都较低,是分子晶体,故B错误;碳和硅同主族,但氧化物的晶体类型不同,分别属于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故C正确;钠和铝不同族,但对应的氧化物都为离子晶体,说明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故D正确。
10.现有几组物质的熔点(℃)数据:
A组 B组 C组 D组
金刚石:3 550 Li:181 HF:-83 NaCl
硅晶体:1 410 Na:98 HCl:-115 KCl
硼晶体:2 300 K:64 HBr:-89 RbCl
二氧化硅:1 732 Rb:39 HI:-51 MgO:2 800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格可知,A组熔点普遍偏高,据此回答:
①A组属于________晶体,其熔化时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
②硅的熔点低于二氧化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硼晶体的硬度与硅晶体相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其共同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可以用____________理论解释。
①有金属光泽  ②导电性  ③导热性  ④延展性
(3)C组中HF熔点反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组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硬度小 ②水溶液能导电 ③固体能导电 ④熔融状态能导电
(5)D组晶体中NaCl、KCl、RbCl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O晶体的熔点高于三者,其原因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共价 共价键 ②Si—Si键键能小于Si—O键键能 ③硼晶体的硬度大于硅晶体
(2)金属键 ①②③④ 金属键
(3)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其熔化时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多(只要答出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即可)
(4)②④ (5)NaCl>KCl>RbCl MgO晶体为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
解析 (1)A组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熔点最高,属于共价晶体,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由共价键形成的共价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硬度大。
(2)B组都是金属,存在金属键,具有金属晶体的性质,可以用“金属键理论”解释相关物理性质。
(3)C组卤化氢晶体属于分子晶体,HF熔点高是由于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4)D组是离子化合物,熔点高,具有离子晶体的性质。
(5)晶格能与离子电荷数和离子半径有关,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晶体熔点越高。
1.正硼酸(H3BO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白色晶体,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硼酸晶体属于共价晶体
B.H3BO3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有关
C.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
D.含1 mol H3BO3的晶体中有3 mol氢键
答案 D
解析 A项,正硼酸属于分子晶体;B项,H3BO3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内部的共价键有关,与分子间的氢键无关;C项,分子中的硼原子最外层不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
2.下列陈述Ⅰ和陈述Ⅱ均正确并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不导电 该晶体是离子晶体
B Si、P、S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Si、P、S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C 金刚石、硅、锗的熔点、硬度依次降低 C、Si、Ge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D 在H2S晶体中,每个H2S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有12个;在冰晶体中,每个H2O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有4个 H2S晶体中,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冰晶体中,分子间存在氢键,氢键具有方向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不导电,推出该晶体是分子晶体,陈述Ⅱ不成立,A不符合题意;P的3p轨道处于半满较稳定状态,P的第一电离能大于S,陈述Ⅰ错误,B不符合题意;陈述Ⅰ与陈述Ⅱ正确,熔点、硬度与晶体类型和作用力相关,与金属性、非金属性无关,二者没有因果关系,C不符合题意。
3.X是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Y,W可以形成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共价晶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2Y晶体的熔点高于WX4晶体的熔点
B.固态X2Y2是分子晶体
C.ZW是共价晶体,其硬度比Z晶体的大
D.Z、W是同一主族的元素,Z、W与元素Y形成的晶体都是共价晶体
答案 D
解析 氢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X为H元素;地壳中含量前两位的元素是氧、硅,故Y和Z分别为O元素和Si元素,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W为C元素。X2Y晶体是冰,含氢键,熔点高于CH4,A正确;固态H2O2的构成微粒为分子,属于分子晶体,B正确;SiC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为共价晶体,碳的原子半径小于硅,SiC的硬度比晶体硅的大,C正确;CO2、CO是分子晶体,D错误。
4.下列关于微粒间作用力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物质呈固体时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该物质一定是离子晶体
B.H2O和CCl4的晶体类型相同,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F2、Cl2、Br2、I2的沸点逐渐升高,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
D.干冰溶于水中,既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也有共价键的断裂
答案 B
解析 离子化合物固态时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A正确;水中的氢原子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故B不正确;结构相似且不含氢键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晶体的沸点越高,故C正确;干冰变为CO2气体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共价键发生了断裂,故D正确。
5.(1)苯胺)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苯胺与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苯胺的熔点(-5.9 ℃)、沸点(184.4 ℃)分别高于甲苯的熔点(-95.0 ℃)、沸点(110.6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能与金属Fe形成Fe(CO)5,该化合物熔点为253 K,沸点为376 K,其固体属于_______晶体。
(3)如图为干冰的晶胞结构示意图,晶胞边长为a pm。其密度ρ为__________g·cm-3(1 pm=10-10 c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 (1)分子晶体 苯胺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2)分子 (3)
解析 (1)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分子晶体,除了一部分有机酸盐和有机碱盐是离子晶体。苯胺中存在电负性较强的N,可以形成氢键,因此苯胺比甲苯的熔、沸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