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度9月份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历史如同一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冲破重重险阻,气势锐不可当( )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凌空一跳,得到现场观众由衷的赞赏;2012年渤①海某海域,舰载战斗机发出振聋发聩的咆哮声,随后在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功着舰……这些历史功绩必将镌刻在共和国。但是,我们也要铭记国耻,不能忘记惨绝人huán② 的南京大屠杀,更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1.根据上面语境,给语段①处填写拼音,②处填写汉字。(2分)
(1)渤海( ) (2)惨绝人huán( )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锐不可当 B.由衷 C.振聋发聩 D.铭记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中画直线的“航空母舰”“镌刻”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
B. “英勇善战 ” “铭记国耻”两个短语类型相同。
C. 文中括号处应使用的符号是分号。
D. “1949年的长江前线……辽宁舰成功着舰……”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 语段中“这些历史功绩必将镌刻在共和国”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芳草萋萋鹦鹉 芳草萋萋鹦鹉 芳草萋萋鹦鹉 芳草萋萋鹦鹉 芳草萋萋鹦鹉 芳草萋萋鹦鹉
5.下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7分)
身临黄鹤楼,你可以感受到崔颢笔下“晴川历历汉阳树,① 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的明艳美丽。行走在西北大漠,你可以欣赏到王维诗中“② 大漠孤烟直 ,③ 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的壮美风光。游览钱塘湖,你可以捕捉到白居易诗中“④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的禽鸟生机。十月金秋,行走在野外,你可以感受到王绩笔下“树树皆秋色,⑥ 山气日夕佳 ”的静谧悠远。(《野忘》)漫游三峡,你可以感受到郦道元笔下“⑦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三峡》)的山势雄伟。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15分)
学校开展以“诗文再现,润泽心灵”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你分享了阅读感受。
材料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材料二: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①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②。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杜诗云:“白帝夔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匹练:一匹白绢。②盎(àng):古代的一种口小腹大的盆。③滟滪堆:瞿塘峡口的一块巨石。
材料三: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 根据语境和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文言语句 方法 关联点 解释(填写文字)
略无阙处 查阅字典 ①削减;毁坏;②过错;③同“缺”空隙、缺口 (1)阙: 芳草萋萋
仰视天如匹练然 课内迁移 康肃忿然——(《卖油翁》) (2)然: 芳草萋萋
7. 用“/”给材料二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
两 壁 对 耸 上 入 霄 汉 其 平 如 削 成
8. 材料一中,三峡四季的水有什么特点?(3分)
9. 赏析材料三“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送”字的妙处。(3分)
10. 对以上三则材料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材料一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B. 材料一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进行正面描写。
C. 材料二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
D. 材料三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1. 李白24岁时由水路乘船离开故乡开始漫游。经巴蜀,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于此时写下了材料三。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中关于三峡的描写,分析材料三颔联的情感。(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15分)
深潜,铸国之重器
——追念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
①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消息传出,举国哀痛,网友们纷纷留言痛悼:“巨星陨落,山河同悲”“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②黄旭华出生于1926年,求学之路极其坎坷,自小就在战火淬炼中立下远大志向。
③小学毕业后,因全面抗战爆发,黄旭华曾半年多未能上学,得知县城中学搬迁到山区,他和二哥走了4天山路,脚都磨出了血泡。后来,几经波折,他才考上桂林中学。
④桂林作为当时大后方的重要城市,深受日军轰炸之苦。每次防空警报一响,人们就得躲进防空洞。黄旭华回忆说,警报一天不解除,就要在山洞躲一天,挨一天饿。跑出山洞,有时在路边的树上看到悬挂着的残肢断臂,一派惨不忍睹的景象,心中充满怒火。
⑤“我原来是想跟长辈一样去学医的,后来感到国家太弱了,弱国就要挨打,就要被侵略、被宰割,我要科学救国。”黄旭华先后考上了当时的中央大学航空系和国立交通大学船舶系。他毅然选择了船舶专业,大学期间,还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⑥黄旭华院士的99年人生,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⑦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命运,他连行李都没带,只背了一个小背包,就从上海到了北京。去了才知道,国家要搞核潜艇,他成为最早参与研制的29人之一。
⑧当时国家科学技术薄弱,科研手段和试验设备不是空白就是待建或正建,但他们等不起。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一个数据,经常要动员一批人,夜以继日苦干若干天。为了确保计算结果准确,往往还分两组同时进行,如果结果不一样,就得从头再来,直到相同为止……
⑨就是在这艰苦条件下,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当“黑色巨鲸”奔入大海之际,在场的人无不热血沸腾,黄旭华更是喜极而泣。自此,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我们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⑩黄旭华院士的99年人生,是勇毅深潜、不懈奋斗的一生。
1988年,黄旭华已过了花甲之年。当年4月,我国首次开展核潜艇深潜试验,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亲自上艇坐镇,参与极限深潜试验。钢板承受巨大水压,发出“咔咔”响声,要知道,在极限深度,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的压力达1吨多,超过100米的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
“当潜艇完成极限深潜试验,起浮到安全深度时,全艇参战人员沸腾了。握手的握手,拥抱的拥抱,有的人都激动得哭了。”黄旭华讲起当时的情景依旧难掩激动,他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豪迈气概和无畏担当,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自从1958年参与核潜艇项目后,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没有回过一次家。
他与家人亲友彻底断绝了联系。兄弟姐妹埋怨老三是个“不孝子”;父亲直到去世都没再见到他,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盼来团圆。他从外地回家,女儿问他:“爸爸,你到家里出差了?”黄旭华对此深感内疚。但他知道,他这辈子没有虚度,此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
记得那次采访结束时,记者起身看到黄旭华院士办公室的一盆红掌,火红而又翠绿——又何尝不是已过鲐背之年的黄旭华的人生写照!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记者曾问他,如果人生能重来,您会作何选择?黄旭华笃定地说,还是选择投入到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中!
黄旭华院士99年人生,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以身许国,无怨无悔。
12. 结合全文,梳理概括黄旭华院士的生平大事件及情感态度。(4分)
时间 生平大事件 情感态度
小学毕业后 目睹日军轰炸的惨象 心中充满怒火
报考大学 毅然选择了船舶专业 ①____
1958年 成为最早参与研制核潜艇的29人之一 夜以继日苦干
1970年 ②____ 喜极而泣
1988年 黄旭华亲自上艇坐镇 激动自豪
13. 请赏析第⑨段中加点词“喜极而泣”的表达效果。(3分)
请结合文章主题,分析第 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谈谈黄旭华院士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4分)
(三)阅读下面新闻,完成16—19小题。(10分)
AI助力守护中华文脉
——探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①新华社上海7月3日电连日来,记者探营即将召开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现,AI技术不断创新,正成为守护中华文脉的好帮手;运用前沿数字科技帮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未来中国也可以遇见古老中国。
②走进合合信息的展台,一幅高清的“敦煌遗书”吸引记者目光,在生成式AI技术的加持下,残卷正被数字化修复。公众可在不同位置扫描样本卷轴,见证AI如何通过字形修补、褪色修复、背景补全等,让古籍再次被“看见”。
③“敦煌遗书”指的是1900年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文献,由多种文字的写本、印本、拓本组成,时间从4世纪至11世纪,内容涵盖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宗教、医药及中外文化交流,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
④合合信息展位工作人员许圆圆说,由于其分藏于数个国家的数十家收藏机构中,缺乏完整的联合目录,对学术界的体系化研究造成巨大干扰;岁月侵蚀,古籍还面临材料老化、环境侵蚀、内容缺失等多重考验。
⑤通过AI识别,千年时光中的残卷,被拂去岁月的痕迹,以完整姿态向关注者们“问好”。
⑥许圆圆说,AI古籍修复模型具备优秀的图像处理能力,可助力古籍文献中存在的模糊、阴暗等图像质量问题的解决;模型还可以智能学习不同古籍文字风格、纸张背景,对损坏区域的字体内容、风格进行高度还原,尽量确保文字风格和背景与原古籍的一致性,修旧如旧。
⑦历史不止于书,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智能高清滤镜”,能从4厘米长的核桃上,提取每个字只有1毫米长的微雕文字,“核舟记”蕴含的精巧、细致之美,正在被AI以另一种方式续写;站在数字人祖冲之面前,不仅可以再现古人风采,还能互动对话,得知自己的生日和圆周率的哪一段重合……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这样的AI应用别具一格。
⑧“了不起的甲骨文!”腾讯展台展现了研究人员怎样开发甲骨文检测、识别、摹本生成、字形匹配以及释读等方向的智能算法,助推甲骨文研究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
⑨甲骨文是汉字源头,也是 迄今为止 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为古文字研究和传承、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第一手史料。但是,甲骨自然损坏速度较快,保存、展示、利用不易,且出土甲骨分散收藏于国内外。
⑩近年来,得益于AI技术的快速发展,探索AI与甲骨文研究相结合,成为新解题思路。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腾讯优图实验室等单位,在吸纳业界最先进的研究资料后,开发出甲骨字检测模型,大大降低甲骨文研究的门槛。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甲骨文的破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我们正在尝试用数字技术,助力甲骨文考释的需求,包括文法分析、释文翻译、辞例拟补、残字补全、辞例辅助缀合等。”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刘永革说。
在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看来,技术团队一直在探索用人工智能助力甲骨文“破译”和活化利用,和行业伙伴共创甲骨文 AI 考释破译的新算法、新工具、新方法,守护中华文脉、焕活汉字源头。
前沿数字科技助力文化遗产焕新、焕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如同架起链接古老中国和未来中国的桥梁,让千年文明更好创新“向云端”。 (记者周琳孙青)
16.新闻结构有不同的类型,选文属于( )型 (2分)
A.倒金字塔结构 B.沙漏式结构 C.金字塔结构 D.《华尔街日报》体
17.选文第⑤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新闻中有什么作用 (2分)
18.新闻的主体部分重点介绍了哪些内容 (3分)
19.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语言注重准确性。下列句中加粗词能否删去 请做判断并写出理由。(3分)
甲骨文是汉字源头,也是 迄今为止 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四)名著阅读(5分)
20. (1)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完成读书卡。 (3分)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卡
序号 人物 人物描写 主要性格 典型事件
1 周恩来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2 贺龙 大个子,像一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不计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③______ 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 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 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
(2)《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寓意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学校开展了“走近诗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21(1)【新闻播报】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 年 12 月 15 日,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 “ 诗意湖北 · 校园诗词大赛 ” 决赛在武汉落下帷幕。本次大赛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广大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来自全省各地的 50 支代表队参加了决赛。比赛中,选手们通过诗词背诵、诗词理解、诗词创作等环节,展现了扎实的诗词功底和对诗词的深刻理解。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在全省校园内掀起了一股诗词学习的热潮。
(2)【消息结构】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部分。(4分)
(3)【诗意生活】班级开展“诗意生活”主题班会,同学们围绕“如何让生活充满诗意”展开了讨论。请你仿照示例,从不同角度提出一条建议。(2分)
示例:读一本好书,在阅读中感悟诗意人生。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词接龙】请你参加诗词接龙游戏,写出一句含有“月”字的诗句。(2分)
上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22.作文:春充满诗意与美感,遇见春天你将获得前行的力量,歌词中说“遇见你而不平凡”,你有没有这样的遇见呢?以“最美的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名。
前郭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度9月份质量检测答案
(1)bó(2)寰
C
B
这些历史功绩必将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①芳草萋萋鹦鹉洲②大漠孤烟直③长河落日圆④几处早莺争暖树
⑤谁家新燕啄春泥⑥山山唯落晖⑦重岩叠嶂
(1)同“缺”空隙、缺口(2)……的样子
两 壁 对 耸/ 上 入 霄 汉/ 其 平 如 削 成
夏:奔放美 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上写故乡水对“我”一路相送,实则抒发“我”对故乡的依依不舍。
10. B 【解析】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表现山之高峻,运用的是侧面烘托手法。
11. 作者从两岸都是相连的高耸的山,抬头看到的天空只是一匹白绢一样的三峡行舟到此地,看到另一番景象,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视野突然开阔,心中充满喜悦之情。
【参考译文】
二十六日,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盏。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多次喊叫就会多次流出,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杜甫有诗言道:“白帝城和夔州各有各的特点。”就是说语言也难以表达。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
12. ①立志科学救国
②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3. 神态描写,(1分)既写出了黄旭华院士为研发过程的艰巨感到辛酸,也写出了在看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时的兴奋激动高兴,表现了黄旭华院士对核潜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无私的奉献精神。(2分)
14. 句中的“火红而又翠绿”既形容了红掌的颜色,也象征着黄旭华院士热情如火及充满活力的人生状态,(2分)表达了作者对黄旭华院士老当益壮、勇于奉献精神的赞美。(2分)
15. 一是立志报国,他毅然选择船舶专业,立志科学救国;二是无私奉献,他隐姓埋名30年,全身心投入核潜艇研制事业;三是无畏担当,他亲自参与极限深潜试验;四是坚定执着,他在艰苦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
16.A
17.拟人,赋予残卷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描绘了AI识别能让古籍残卷完整有生命力,让新闻语言表述更生动。
18.生成式AI技术的加持下,残卷正被数字化修复;AI让历史生活方方面面活起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甲骨文的破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19.不能删去。迄今为止是指到现在为止,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不排除将来有新的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0.(1) ①清瘦、温和文雅、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②追击敌人,把被抢的心爱、美丽的马夺回 ③徐海东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1)“ 诗意湖北 · 校园诗词大赛 ” 决赛落幕。
(2)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写一篇日记,在记录中品味诗意日常。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