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
第4节 分子间作用力
1.下列物质汽化时只需克服范德华力的液体物质是(  )
A.水     B.酒精 C.溴 D.水银
【答案】C
【解析】水和酒精沸腾时除需克服范德华力和氢键,溴沸腾时只需克服范德华力,水银沸腾时需克服的是金属键,因而选C。
2.范德华力的作用能为a kJ·mol-1,化学键的键能为b kJ·mol-1,则a、b的大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范德华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其强度较弱,而化学键是指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故化学键的键能比范德华力的作用能大得多。
3.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
A.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 B.氨容易液化
C.干冰易升华 D.液态氟化氢化学式有时写成(HF)n的形式
【答案】C
【解析】干冰易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选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
B.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
C.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
D.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
【答案】D
【解析】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A正确;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点、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度等也有影响,B正确;范德华力是分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氢键是分子间比范德华力稍强的作用力,它们可以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C正确;氢键不是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与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D错误。
5.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答案】B
【解析】由于形成氢键使水分子间间隙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6.下列几种氢键:①O—H…O;②N—H…N;③F—H…F;④O—H…N。氢键从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答案】A
【解析】F、O、N的电负性依次降低,F—H、O—H、N—H键的极性依次降低,故F—H…F中的氢键最强,其次是O—H…O,再次是O—H…N,最弱是N—H…N。
7.下列物质的性质可用范德华力的大小来解释的是(   )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F2、Cl2、Br2、I2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 、H—O—H、C2H5—OH中—OH上氢原子的活泼性依次减弱
D.CH3—O—CH3、C2H5OH的沸点依次升高
【答案】B
【解析】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是由于H—X键能依次减小。F2、Cl2、Br2、I2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也依次增大,所以其熔、沸点也依次增大。、H—O—H、C2H5—OH中—OH 上氢原子的活泼性依次减弱,与O—H的极性有关。CH3—O—CH3的沸点比C2H5OH的低是由于C2H5OH分子间形成氢键而增大了分子间作用力。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共价键有方向性
B.氢键有方向性
C.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比液态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低
D.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六个紧邻的水分子
【答案】D
【解析】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沿着四个sp3杂化轨道的方向与周围四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故周围紧邻四个水分子。
9.下列化合物的沸点相比较,前者低于后者的是(  )
A.乙醇与氯乙烷
B.邻羟基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
C.对羟基苯甲醛与邻羟基苯甲醛
D.C3F8(全氟丙烷)与C3H8
【答案】B
【解析】根据一般强弱规律: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范德华力,进行比较;比较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的沸点高低,无氢键存在时,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对大小。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  )
A.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B.NH3易液化
C.NH3分子比PH3分子稳定 D.在相同条件下,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
【答案】C
【解析】NH3分子比PH3分子稳定是由于键能:N—H>P—H。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卤化氢易溶于水,不易溶于四氯化碳 B.碘易溶于苯,微溶于水
C.氯化钠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食用油 D.甲烷易溶于汽油,难溶于水
【答案】C
【解析】HX(X为卤素)、H2O为极性分子,I2、CH4为非极性分子,CCl4、苯为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A、B、D项正确;NaCl为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故C项不正确。
12.水的沸点是100 ℃,硫化氢的分子结构跟水相似,但它的沸点却很低,是-60.7 ℃,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范德华力 B.共价键 C.氢键 D.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C
【解析】H2O和H2S属于同一主族元素的氢化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逐渐升高,但是由于H2O分子间容易形成氢键,使它的沸点反常得高。
13.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主要的相互作用依次是(  )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 B.氢键;氢键;极性键
C.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
【答案】B
【解析】固态水和液态水分子间作用力相同,均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区别在于氢键的数目,故由固态水→液态水破坏氢键,同样由液态水→气态水,也是破坏氢键,而由H2O(气)→H2(气)+O2(气)时,破坏的是化学键。
14.水分子间存在一种叫“氢键”的作用(介于范德华力与化学键之间)彼此结合而形成(H2O)n。在冰中每个水分子被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的正四面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庞大的固态冰。则:
(1)1 mol冰中有________ mol氢键。
(2)水分子可电离生成两种含有相同电子数的粒子,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冰的结构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连接。在冰晶体中除氢键外,还存在范德华力(11 kJ·mol-1)。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 kJ·mol-1,则冰中氢键的作用能是________ kJ·mol-1。
(4)用x、y、z分别表示H2O、H2S、H2Se的沸点(℃),则x、y、z的大小关系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2)2H2O??H3O++OH- (3)20
(4)x>z>y H2O中存在氢键,H2S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2S的,故H2Se的范德华力大于H2S的,则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H2O>H2Se>H2S
【解析】H2O电离后形成的2种离子是H3O+和OH-,氢键的作用能为:=20 kJ·mol-1。
15.回答下列问题:
(1)硅烷(SinH2n+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___。
的沸点比的沸点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二胺(H2N—CH2—CH2—NH2)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的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2O与CH3CH2OH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它们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H2O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S,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关于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b.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分子中含有7个σ键和1个π键
d.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H3CH=CHCH3
(4)已知苯酚()具有弱酸性,其Ka=1.1 ×10-10;水杨酸第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______(填“>”或“<”)Ka(苯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硅烷的结构和组成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
(2)①O—H键>氢键>范德华力 形成的是分子内的氢键,而可形成分子间的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②乙二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③H2O与CH3CH2OH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H2O分子和乙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而H2S分子和乙醇分子之间不形成氢键
(3)bd (4)< 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
【解析】(1)硅烷是由分子通过范德华力形成的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沸点越高。(2)①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均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但氢键强于范德华力,所以它们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O—H键、氢键、范德华力。对羟基苯甲醛易形成分子间氢键,邻羟基苯甲醛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所以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醛的高。②乙二胺分子中存在N—H键,故乙二胺分子间存在氢键,三甲胺中不能形成氢键,所以乙二胺的沸点高于三甲胺。③H2O与乙醇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得水与乙醇互溶;而H2S与乙醇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故H2S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H2O。(3)分子中不存在与电负性很强、原子半径小的元素相连的H原子,所以不存在氢键,故a不正确;分子中碳碳键是非极性键,碳氢键、碳氧键是极性键,b正确;分子中有3个碳碳σ键、2个碳氧σ键、4个碳氢σ键,2个碳氧π键和1个碳碳π键,共有9个σ键和3个π键,故c不正确;由于醛基中的氧原子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增大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d正确。(4) 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故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Ka(苯酚)。
1.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②SiO2、③石墨、④金刚石、⑤CaCl2、⑥干冰,其中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作用力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⑥
【答案】B
【解析】①Na2O2中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键,②SiO2中只存在极性键,③石墨中存在共价键和范德华力,④金刚石中只存在共价键,⑤CaCl2中只存在离子键,⑥干冰中存在共价键和范德华力。
2.下列物质的变化,破坏的主要是范德华力的是(  )
A.碘单质的升华  B.NaCl溶于水
C.将水加热变为气态 D.NH4Cl受热分解
【答案】A
【解析】碘的升华,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破坏的是范德华力,没有破坏化学键;NaCl溶于水,会破坏离子键;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破坏的是氢键和范德华力;NH4Cl受热分解,破坏的是化学键(包括共价键和离子键)。
3.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
A.冰醋酸和冰受热熔化 B.铜和C60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氢化钾的溶解 D.溴和汞的汽化
【答案】A
【解析】A项,冰醋酸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在受热熔化时破坏范德华力和氢键,这两种作用力同属于分子间作用力。B项,铜熔化时破坏金属键,C60熔化时破坏范德华力。C项,HCl和KCl溶解时,前者破坏共价键,后者破坏离子键。D项,溴和汞发生汽化时,前者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后者破坏金属键。
4.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范德华力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
B.范德华力是影响所有物质物理性质的因素
C.因为相对分子质量Mr(I2)>Mr(Br2),所以范德华力I2>Br2,I2比Br2稳定
D.范德华力比较弱,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越高
【答案】D
【解析】范德华力实质是一种分子之间的电性作用,由于分子本身不显电性,因此范德华力比较弱。范德华力只是影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熔、沸点以及溶解度等)的因素之一;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组成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但分子的稳定性与范德华力无关,由于键能I—I
I2。
5.下列各组物质的熔、沸点高低只与范德华力有关的是(   )
A.Li、Na、K、Pb B.HF、HCl、HBr、HI
C.LiCl、NaCl、KCl、RbCl D.F2、Cl2、Br2、I2
【答案】D
【解析】A项中为金属,它们的熔、沸点高低与金属键强弱有关;B项中HF的熔、沸点高低还与氢键有关;C项中的物质属离子化合物,它们的熔、沸点高低由离子键强弱决定;D项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熔、沸点与范德华力有关。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H2O、NH3、HF的沸点高于同族其他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是由于它们分子间存在氢键
B.H2O的沸点比HF的高,与氢键有关
C.氨气极易溶于水,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D.相同量的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时均有氢键,且氢键的数目依次增多
【答案】D
【解析】因氟化氢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HF是卤化氢中沸点最高的;NH3·H2O中NH3与H2O之间存在氢键,C正确;在气态时,分子间距离大,分子之间没有氢键,故D错。
7.NCl3是一种淡黄色油状液体,下列对NCl3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分子呈平面三角形 B.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C.它的沸点比PCl3的低 D.因为N—Cl键的键能大,所以NCl3沸点高
【答案】C
【解析】NCl3中N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1,所以该分子为三角锥形,由于3个N—Cl极性键的排列不对称,所以该分子为极性分子。NCl3与PCl3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NCl3小于PCl3,所以范德华力NCl3小于PCl3,沸点NCl3低于PCl3。NCl3的沸点与N—Cl键的键能无关。
8.下列两组命题中,Ⅱ组中命题正确,且能用Ⅰ组中的命题加以解释的是(   )
选项 Ⅰ 组 Ⅱ组
A 相对分子质量:HCl>HF 沸点:HCl高于HF
B 键能:H—O>H—S键 沸点:H2O高于H2S
C 分子间作用力:H2O > H2S 稳定性: H2O强于H2S
D 相对分子质量:HI>HCl 沸点:HI高于HCl
【答案】D
【解析】由于相对分子质量:HCl>HF,所以范德华力:HCl>HF,但HF分子间存在氢键,而HCl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所以沸点HCl低于HF,A中命题Ⅱ不正确;由于原子半径:OH—S键,但沸点与共价键的键能无关,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H2O高于H2S,B中命题Ⅰ不能解释命题Ⅱ;由于相对分子质量:H2S>H2O,所以范德华力:H2S>H2O,但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分子间作用力:H2O>H2S,由于键能:H—O>H—S键,所以稳定性H2O强于H2S,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所以C中命题Ⅰ不能解释命题Ⅱ;由于相对分子质量:HI>HCl,所以范德华力:HI>HCl,沸点:HI高于HCl,命题Ⅰ能解释命题Ⅱ。
9.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原因
A 的稳定性强于 分子之间除了范德华力以外还存在氢键
B 常温常压下,为气态,为液态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的,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更强
C 对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醛的高 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而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
D 甲醛易溶于水,可配成福尔马林溶液 甲醛与水均为极性分子,且二者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
【答案】A
【解析】A项,HF的稳定性强于HCl,是由于H-F的键能比H-Cl大,A错误;B项,Cl2、Br2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二者组成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则常温时,Cl2是气态,Br2为液态,B正确;C项,由于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邻羟基苯甲醛比对羟基苯甲醛熔、沸点低,C正确;D项,甲醛与水均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以知道甲醛易溶于水,且二者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D正确; 故选A。
10.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高于烷烃。根据表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甲醇(32) 64.7 乙烷(30) -88.6
乙醇(46) 78.3 丙烷(44) -42.1
正丙醇(60) 97.2 正丁烷(58) -0.5
正丁醇(74) 117.9 正戊烷(72) 36.1
A.醇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只存在氢键
B.相同类型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C.烷烃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
D.氢键作用力比范德华力大,故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高于烷烃
【答案】A
【解析】A项,醇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不只存在氢键,故A错误;B项,相同类型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故B正确;C项,范德华力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分子间作用力,烷烃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故C正确;D项,醇可以形成氢键,氢键作用力比范德华力大,故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高于烷烃,故D正确;故选A。
11.冰、水和汽三者之间相关联的一些热力学数据如下:
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冰中,微粒间作用力只有共价键和氢键
B.冰变汽时升华热很大,说明升华时分子间氢键全部破坏
C.冰变水时熔化热很小,说明熔化时分子间氢键破坏很少
D.根据“升华热>熔化热+蒸发热”可知,水汽()分子间作用力比水汽()分子间作用力大
【答案】A
【解析】A项,在冰中,原子内部以共价键结合,微粒间作用力有氢键和范德华力,A错误;B项,冰变汽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完全破坏,分子间氢键全部破坏包括范德华力,所以升华热很大,B正确;C项,液体水分子间同样存在氢键作用,这样常温下水才能以液态形式存在,所以冰变水时熔化热很小,说明熔化时分子间氢键破坏很少,C正确;D项,冰中氢键数目多于液态水中氢键数目,所以温度越低分子间作用力越大,D正确;故选A。
12.短周期的5种非金属元素,其中A、B、C的特征电子排布可表示为A:asa,B:bsbbpb,C:csccp2c,D与B同主族,E在C的下一周期,且是同周期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由A、B、C、E四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可形成多种分子,下列分子①BC2 ②BA4 ③A2C2 ④BE4,其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C的氢化物比下周期同族元素的氢化物沸点还要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B、C两元素都能和A元素组成两种常见的溶剂,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DE4在前者中的溶解性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在后者中的溶解性。
(4)BA4、BE4和DE4的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③ (2)H2O分子间形成氢键 (3)C6H6 H2O 大于 (4)SiCl4>CCl4>CH4
【解析】由s轨道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可得:a=1,b=c=2,即A为H,B为C,C为O。由D与B同主族,且为非金属元素得D为Si;由E在C的下一周期且E为同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可知E为Cl。 (1)①、②、③、④分别为CO2、CH4、H2O2、CCl4,其中H2O2为极性分子,其他为非极性分子;(2)C的氢化物为H2O,H2O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是其沸点较高的重要原因;(3)B、A两元素组成苯,C、A两元素组成水,两者都为常见的溶剂,SiCl4为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苯中;(4)BA4、BE4、DE4分别为CH4、CCl4、SiCl4,三者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故它们的沸点顺序为SiCl4>CCl4>CH4。
13.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请回笞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2)XZ2与YZ2分别属于________(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下同)和________。
(3)Q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它位于第________周期,它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_。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___________。
【答案】(1)S C (2)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3)Cr 四 1s22s22p63s23p63d54s1 +6
(4)F—H…F、F—H…O、O—H…F、O—H…O
【解析】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则X的价电子排布图为因此X为S元素;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则Y为C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因此Z为O元素;Q的核电荷数为S和O的核电荷数之和,因此Q为24号元素Cr;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元素。(1)X、Y分别是S和C。(2)XZ2和YZ2分别为SO2、CO2,它们的立体构型分别为V形和直线形,SO2为极性分子,CO2为非极性分子。(3)Q为Cr元素,Cr位于第四周期,它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因此它的最高化合价为+6。(4)E为F,HF的水溶液中,存在HF分子之间的氢键,HF分子和H2O分子之间的氢键,H2O分子之间的氢键,即F—H…F、F—H…O、O—H…F、O—H…O。第2章 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
第4节 分子间作用力
1.下列物质汽化时只需克服范德华力的液体物质是(  )
A.水     B.酒精 C.溴 D.水银
2.范德华力的作用能为a kJ·mol-1,化学键的键能为b kJ·mol-1,则a、b的大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3.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
A.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 B.氨容易液化
C.干冰易升华 D.液态氟化氢化学式有时写成(HF)n的形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
B.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
C.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
D.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
5.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6.下列几种氢键:①O—H…O;②N—H…N;③F—H…F;④O—H…N。氢键从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7.下列物质的性质可用范德华力的大小来解释的是(   )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F2、Cl2、Br2、I2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 、H—O—H、C2H5—OH中—OH上氢原子的活泼性依次减弱
D.CH3—O—CH3、C2H5OH的沸点依次升高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共价键有方向性
B.氢键有方向性
C.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比液态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低
D.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六个紧邻的水分子
9.下列化合物的沸点相比较,前者低于后者的是(  )
A.乙醇与氯乙烷
B.邻羟基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
C.对羟基苯甲醛与邻羟基苯甲醛
D.C3F8(全氟丙烷)与C3H8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  )
A.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B.NH3易液化
C.NH3分子比PH3分子稳定 D.在相同条件下,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卤化氢易溶于水,不易溶于四氯化碳 B.碘易溶于苯,微溶于水
C.氯化钠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食用油 D.甲烷易溶于汽油,难溶于水
12.水的沸点是100 ℃,硫化氢的分子结构跟水相似,但它的沸点却很低,是-60.7 ℃,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范德华力 B.共价键 C.氢键 D.相对分子质量
13.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主要的相互作用依次是(  )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 B.氢键;氢键;极性键
C.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
14.水分子间存在一种叫“氢键”的作用(介于范德华力与化学键之间)彼此结合而形成(H2O)n。在冰中每个水分子被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的正四面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庞大的固态冰。则:
(1)1 mol冰中有________ mol氢键。
(2)水分子可电离生成两种含有相同电子数的粒子,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冰的结构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连接。在冰晶体中除氢键外,还存在范德华力(11 kJ·mol-1)。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 kJ·mol-1,则冰中氢键的作用能是________ kJ·mol-1。
(4)用x、y、z分别表示H2O、H2S、H2Se的沸点(℃),则x、y、z的大小关系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回答下列问题:
(1)硅烷(SinH2n+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___。
的沸点比的沸点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二胺(H2N—CH2—CH2—NH2)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的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2O与CH3CH2OH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它们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H2O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S,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关于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b.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分子中含有7个σ键和1个π键
d.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H3CH=CHCH3
(4)已知苯酚()具有弱酸性,其Ka=1.1 ×10-10;水杨酸第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______(填“>”或“<”)Ka(苯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②SiO2、③石墨、④金刚石、⑤CaCl2、⑥干冰,其中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作用力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⑥
2.下列物质的变化,破坏的主要是范德华力的是(  )
A.碘单质的升华  B.NaCl溶于水
C.将水加热变为气态 D.NH4Cl受热分解
3.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
A.冰醋酸和冰受热熔化 B.铜和C60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氢化钾的溶解 D.溴和汞的汽化
4.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范德华力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
B.范德华力是影响所有物质物理性质的因素
C.因为相对分子质量Mr(I2)>Mr(Br2),所以范德华力I2>Br2,I2比Br2稳定
D.范德华力比较弱,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越高
5.下列各组物质的熔、沸点高低只与范德华力有关的是(   )
A.Li、Na、K、Pb B.HF、HCl、HBr、HI
C.LiCl、NaCl、KCl、RbCl D.F2、Cl2、Br2、I2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H2O、NH3、HF的沸点高于同族其他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是由于它们分子间存在氢键
B.H2O的沸点比HF的高,与氢键有关
C.氨气极易溶于水,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D.相同量的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时均有氢键,且氢键的数目依次增多
7.NCl3是一种淡黄色油状液体,下列对NCl3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分子呈平面三角形 B.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C.它的沸点比PCl3的低 D.因为N—Cl键的键能大,所以NCl3沸点高
8.下列两组命题中,Ⅱ组中命题正确,且能用Ⅰ组中的命题加以解释的是(   )
选项 Ⅰ 组 Ⅱ组
A 相对分子质量:HCl>HF 沸点:HCl高于HF
B 键能:H—O>H—S键 沸点:H2O高于H2S
C 分子间作用力:H2O > H2S 稳定性: H2O强于H2S
D 相对分子质量:HI>HCl 沸点:HI高于HCl
9.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原因
A 的稳定性强于 分子之间除了范德华力以外还存在氢键
B 常温常压下,为气态,为液态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的,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更强
C 对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醛的高 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而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
D 甲醛易溶于水,可配成福尔马林溶液 甲醛与水均为极性分子,且二者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
10.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高于烷烃。根据表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甲醇(32) 64.7 乙烷(30) -88.6
乙醇(46) 78.3 丙烷(44) -42.1
正丙醇(60) 97.2 正丁烷(58) -0.5
正丁醇(74) 117.9 正戊烷(72) 36.1
A.醇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只存在氢键
B.相同类型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C.烷烃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
D.氢键作用力比范德华力大,故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高于烷烃
11.冰、水和汽三者之间相关联的一些热力学数据如下:
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冰中,微粒间作用力只有共价键和氢键
B.冰变汽时升华热很大,说明升华时分子间氢键全部破坏
C.冰变水时熔化热很小,说明熔化时分子间氢键破坏很少
D.根据“升华热>熔化热+蒸发热”可知,水汽()分子间作用力比水汽()分子间作用力大
12.短周期的5种非金属元素,其中A、B、C的特征电子排布可表示为A:asa,B:bsbbpb,C:csccp2c,D与B同主族,E在C的下一周期,且是同周期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由A、B、C、E四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可形成多种分子,下列分子①BC2 ②BA4 ③A2C2 ④BE4,其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C的氢化物比下周期同族元素的氢化物沸点还要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B、C两元素都能和A元素组成两种常见的溶剂,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DE4在前者中的溶解性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在后者中的溶解性。
(4)BA4、BE4和DE4的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3.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请回笞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2)XZ2与YZ2分别属于________(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下同)和________。
(3)Q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它位于第________周期,它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_。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