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随堂练微项目甲醛的危害与去除——利用电负性分析与预测物质性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随堂练微项目甲醛的危害与去除——利用电负性分析与预测物质性质(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6 21:42:00

文档简介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微项目 甲醛的危害与去除
——利用电负性分析与预测物质性质
1.关于甲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醛是非电解质
B.甲醛的溶液可以用于蔬菜保鲜或保存动物标本
C.甲醛中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D.甲醛在通常状况下为易挥发、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甲醛是化合物,但其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为非电解质,A正确;甲醛的溶液有毒、致癌,不能用于蔬菜保鲜,但可作防腐剂保存动物标本,B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故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正确;甲醛在通常状况下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正确;故选B。
2.在入住装修过的新房之前,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①紧闭门窗,防止装修面干裂、变质
②适度开窗通气,充分地进行内外空气对流
③用高浓度的甲醛溶液对室内环境消毒
④在各个房间内均匀地放置适量的吊兰、芦荟等植物
A.①②      B.①③ C.① D.②④
【答案】B
【解析】装修过的新房,其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都会释放出多种大量的有害物质,故选项①错误,选项②正确。一般的房屋装修材料和黏合剂都能释放出甲醛,甲醛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选项③错误。许多种花草都有吸收有害物质的功能,如常春藤和铁树可以吸收苯,吊兰、芦荟、虎尾兰可以吸收甲醛等,选项④正确。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于食品保鲜
B.氧化铝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C.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D.常温下,可用铁槽车或铝槽车运输稀硝酸
【答案】B
【解析】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A错误;氧化铝(Al2O3)具有很高的熔点,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故B正确;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氧气,而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不生成氧气,所以氧化钠不能作为供氧剂,故C错误;常温下,铁、铝都能与稀硝酸反应,故D错误。
4.醛、酮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原子,能与很多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下列试剂与醛、酮发生加成反应后不能增长碳链的是(  )
A.氨 B.甲醇 C.氢氰酸 D.甲醛
【答案】A
【解析】甲醇、氢氰酸、甲醛中均含有碳原子,与醛、酮发生加成反应后碳原子数增加,能增长碳链。氨分子不含碳原子,醛、酮与氨发生加成反应后碳原子数不变,不能增长碳链。
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以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数且和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3种化合物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
【答案】B
【解析】A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可再重新形成新的分子,A正确;B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错误;C项,反应物乙为氧气,属于单质,反应中其余三种物质化合物,C正确;D项,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CH2O+O2CO2+H2O,D正确;故选B。
6.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去除原理如图所示:
上述物质所涉及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
A.碳 B.氧 C.氮 D.硫
【答案】B
【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上述有机物涉及的元素有氢、碳、氮、氧、硫五种元素,其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则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B。
7.乌洛托品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洛托品的化学式为C6H12N4,属于饱和烃
B.乌洛托品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一氯取代产物有3种
C.乌洛托品分子中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
D.乌洛托品可由甲醛(HCHO)与氨气按物质的量之比3∶2完全反应制得
【答案】D
【解析】分子中含有氮元素,不属于烃,A错误;一氯取代产物有1种,B错误;分子中不存在非极性键,C错误;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有机物可由甲醛(HCHO)与氨气按物质的量之比3∶2完全反应制得,D正确。
8.现代家庭室内装修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由装修材料和家具的黏合剂等挥发出的甲醛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根据甲醛的性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装修完立刻就入住
B.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进行,以减少甲醛的挥发
C.尽可能选择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进行装修
D.通风后甲醛可以释放完全
【答案】C
【解析】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装修完立刻就入住,甲醛没有挥发掉,会危害人体健康,故A错误;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进行装修,甲醛挥发慢,入住时不能挥发完全,会危害人体健康,故B错误;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中甲醛含量低或者没有,用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进行装修可以防止甲醛危害人体健康,故C正确;通风后甲醛不能释放完全,故D错误。
9.检验居室中有甲醛气体,可连续多次抽取居室空气样品,注入到少量(1~2 mL)低浓度(1×10-4 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甲醛是具有氧化性的气体
B.反应中甲醛被还原
C.最终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红色
D.最终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甲醛(HCHO)中含有醛基(—CHO),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甲醛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最终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反应中甲醛被氧化。
10.据报道,不法商贩用甲醛溶液浸泡白虾仁,使之色泽鲜明,手感良好,但是这样做成的食物是有毒的。下列关于甲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
B.甲醛水溶液常叫福尔马林,可用作食物防腐剂
C.可以用MBTH检验甲醛的存在
D.常温下甲醛为气态
【答案】B
【解析】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可用来浸泡生物标本,但是甲醛有毒,不能用作食物防腐剂,B错误。
11.2-丁烯(CH3—CH===CH—CH3)和2-甲基丙稀()均能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3—CH===CH—CH3+HCl→;
【解析】本题反应的断键部位和加成情况分析如下:
CH3—CH===CH—CH3+H—Cl―→CH3CH2CHClCH3

12.甲醛有毒,能使人体内蛋白质失去活性,损害人体健康。
(1)蛋白质中主要含有、、、四种元素。
①下列关于C、H、O、N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的电子云呈球形 b.、、、中,的原子半径最大
c.、、、均位于区 d.基态O中含有8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②第一电离能,原因是 。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新制氧化银等氧化剂能去除甲醛。
①基态M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②已知基态Ag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Kr]4d55s1,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甲醛使蛋白质失活的第一步反应如下,二者遵循“正找负、负找正”的规律发生加成反应。
已知:部分元素电负性:C2.5、H2.1、O3.5、N3.0
①结合电负性解释与N相连的H带部分正电荷的原因: 。
②补全第二步反应 (断键位置已用虚线标出,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答案】(1) abd N的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3,处于半满状态,较稳定,第一电离能较O高
(2)3d54s2 第五周期IB族
(3)N的电负性大于H,共用电子对偏向N而偏离H
【解析】(1)①a.H的1s电子云呈球形 故正确;b.电子层数越多,原子或离子的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强,离子半径越小,C、H、O、N中,C的原子半径最大,故正确;c.C、O、N均位于p区,但H位s区,故错误;d.原子中有1个电子就有一种运动状态,基态O中含有8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故正确;故选abd;②第一电离能N>O,原因是N的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3,处于半满状态,较稳定,第一电离能较O高;(2)①Mn为25号元素,基态M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②基态Ag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Kr]4d55s1,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五周期IB族;(3)①结合电负性解释与N相连的H带部分正电荷的原因:N的电负性大于H,共用电子对偏向N而偏离H;②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OH与H结给生成水,余下的部分结合得到。
1.检验居室中有甲醛气体,可连续多次抽取居室空气样品,注入少量(1~2 mL)低浓度(1×10-4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甲醛是具有氧化性的气体
B.反应中甲醛被还原
C.最终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呈红色
D.最终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甲醛(HCHO)中含有醛基(—CHO),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甲醛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高锰酸钾被还原导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反应中甲醛被氧化。
2.来自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检测分析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五项车内有害物质中,50款车型中有42款存在不同检测项超标问题,超标率达到82%。其中,甲醛的超标现象最为严重,93%的被测新车车内空气中所含的甲醛含量都超过室内甲醛国际限量值。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降低甲醛含量,新车应紧闭门窗,并放置加湿器
B.可以用MBTH检验甲醛的含量是否超标
C.可以在空间内放置活性炭的炭包来除去空间内的甲醛
D.若喷洒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有效地除去空间内的甲醛
【答案】A
【解析】A项为,降低新车内甲醛含量,应注意通风,而不能紧闭门窗,故A错误;B项,MBTH可以检验甲醛的存在以及测定甲醛的含量,故B正确;C项,甲醛可以被活性炭吸收,因此可以用活性炭除去,故C正确;D项,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甲醛,因此可以有效地除去空间内的甲醛,故D正确。
3.新装修的房间甲醛含量较高,是众多疾病的主要诱因。在甲醛的水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将甲醛氧化为甲酸,然后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可以测定甲醛的含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氧化氢将甲醛氧化为甲酸的化学方程式为HCHO+H2O2→HCOOH+H2O
B.可用氯水代替过氧化氢氧化甲醛
C.如果H2O2过量,则会影响甲醛含量的测定结果
D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时,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
【答案】B
【解析】甲醛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剂氧化成甲酸,过氧化氢与甲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甲酸和水,A项正确;用氯水代替过氧化氢氧化甲醛会引入盐酸杂质,使NaOH的消耗量增多,影响实验结果的测定,故不能用氯水代替过氧化氢氧化甲醛,B项错误;H2O2过量,甲酸会被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可导致甲醛含量的测定结果偏低,C项正确;酚酞变色范围是8.2~10.0,NaOH滴定甲酸,终点时生成甲酸钠,水解呈碱性,可看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明显变化,D项正确。
4.一种测定室内甲醛含量的方法如下:
已知:溶液中有色物质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反应①生成44.8 L CO2时转移8 mol电子
C.检验反应②后溶液中是否生成Fe2+,只能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要保证每步反应都完全转化才能准确测定甲醛的含量
【答案】D
【解析】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Ag2O+HCHO==4Ag+CO2+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A错误;气体状态条件不确定,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若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则不可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Fe2+,故C错误;若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则无法准确测定产物的量,故D正确。
5.我国有较多的科研人员在研究甲醛的氧化,有人提出HCHO与O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2、H2O的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图(图中只画出了HAP的部分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有极性键形成
B.HCHO在反应过程中有C===O键发生断裂
C.根据图示信息,CO2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O2
D.HAP能提高HCHO与O2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
【答案】A
【解析】该过程生成了H2O,H2O中有极性键,故有极性键形成,A正确;根据图中过渡态分析得到,HCHO在反应过程中没有C===O键断裂,只有C—H键断裂,B错误;根据图中过渡态分析得到,CO2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来自O2,另一个氧原子是甲醛本身的,C错误;HAP是催化剂,因此能降低HCHO与O2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D错误。
6.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氧化剂和消毒剂。完成下列填空:
(1)测定室内甲醛含量,发生反应如下。
MnO+HCHO+H+→Mn2++CO2+H2O配平该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室内气体通入20 mL 1×10-3 mol/L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10 L时,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计算室内甲醛的浓度为________ mg/L;上述酸性KMnO4是指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请说明不使用硝酸酸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KMnO4溶液,定容操作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HCl气体通入KMnO4溶液中,溶液会逐渐褪色,体现HCl的________________性质。
(5)KMnO4溶液与明矾溶液混合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深紫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01%的KMnO4溶液可用于蔬果和餐具消毒,该溶液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MnO+5HCHO+12H+===4Mn2++5CO2+11H2O
(2)0.075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与待测物(HCHO)发生反应,所以作为标准溶液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3)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 cm,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齐平
(4)还原性、酸性
(5)3KMnO4+KAl(SO4)2===Al(MnO4)3↓+2K2SO4
(6)高锰酸钾溶液见光能发生分解
【解析】(1)在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MnO中的+7价变为反应后Mn2+的+2价,化合价降低5价;C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HCHO中的0价变为反应后CO2中的+4价,化合价升高4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MnO、Mn2+的化学计量数是4,HCHO、CO2的化学计量数是5;根据电荷守恒可知H+的化学计量数是12,最后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H2O的化学计量数是11,则配平后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MnO+5HCHO+12H+===4Mn2++5CO2+11H2O。(2)20 mL 1×10-3 mol/L酸性KMnO4溶液中含有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n(KMnO4)=1×10-3 mol/L×0.02 L=2×10-5 mol,根据物质反应关系可知n(HCHO)=n(KMnO4)=2.5×10-5 mol,由于溶液的体积是10 L,则甲醛的浓度为c(HCHO)==2.5×10-6 mol/L,用单位体积的质量表示浓度为2.5×10-6 mol/L×30 g/mol=7.5×10-5g/L=0.075 mg/L;上述酸性KMnO4是指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不使用硝酸酸化,是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与待测物(HCHO)发生反应,所以作为标准溶液会使测定结果偏低。(3)配制KMnO4溶液,定容操作的方法为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 cm,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齐平。(4)将HCl气体通入KMnO4溶液中,溶液会逐渐褪色,这是由于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Cl被氧化为Cl2,KMnO4被还原为无色Mn2+,同时部分HCl提供酸根离子Cl-与金属阳离子结合形成盐,故该反应中体现了HCl的酸性和还原性。(5)KMnO4溶液与明矾溶液混合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深紫色沉淀为Al(MnO4)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KMnO4+KAl(SO4)2===Al(MnO4)3↓+2K2SO4。(6)0.01%的KMnO4溶液可用于蔬果和餐具消毒,说明KMnO4具有强氧化性。该溶液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这是由于KMnO4不稳定,光照会发生分解反应,因此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7.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它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合成材料、涂料、橡胶、农药以及用作消毒、杀菌、防腐剂等行业。为探究甲醛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开展了以下探究。
【资料卡片】:
i.;
ii.;
iii.HCuCl2是一种弱酸;新制氢氧化铜是一种常见的弱氧化剂。
探究一:甲醛的物理性质。
甲醛的物理性质 实验数据
甲醛在常温下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沸点:-19.5℃。
甲醛易溶于水。 室温下甲醛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7%,35~40%的甲醛水溶液即为人们所熟知的福尔马林溶液。
(1)请你从甲醛分子的结构角度进行解释可能的原因:
①解释甲醛的沸点比水低的原因: 。
②解释甲醛易溶于水的原因: 。
探究二:甲醛的化学性质。
(2)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主要是因为甲醛能与蛋白质中的R—NH2发生化学反应。请你结合电负性,分析甲醛分子与蛋白质分子(以R-NH2表示)中化学键的电荷分布,并写出甲醛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为验证甲醛的还原性,兴趣小组探究了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过程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Ι 步骤1:向6 mL 6NaOH溶液中滴加 2% 8滴CuSO4溶液振荡充分,然后滴加 1 mL 15% 甲醛水溶液,水浴加热2分钟,离心沉淀。 离心沉淀后,试管底部有红黑色固体生成,上层溶液呈无色。
步骤2:过滤,洗净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充分振荡;倾倒上层清液,洗净剩余的沉淀,并向沉淀中加入浓氨水,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加入浓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溶液呈浅蓝绿色;加入浓氨水后,开始没有现象,一段时间后固体消失,溶液逐渐变成深蓝色
实验Ⅱ 步骤1:向6 mL10NaOH溶液中滴加15% 20滴CuSO4溶液振荡充分,然后滴加 1 滴 15% 甲醛水溶液,水浴加热2分钟,离心沉淀。 离心沉淀后,试管底部有砖红色固体生成,上层溶液仍为较深的蓝色
步骤2:过滤,洗净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充分振荡。 沉淀完全消失,溶液呈黄绿色
(3)根据实验Ι回答:
①步骤2加入足量的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
②步骤2中,不溶于盐酸的固体,可以溶解在浓氨水中,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 。
③综合实验I的现象,得出步骤1中的红黑色沉淀的成分是 。
(4)实验ΙΙ通过调整新制氢氧化铜和甲醛的用量,实验现象与实验Ι出现了差异,请你帮助小组完成下面的框图,来说明两组实验所得到的结论。
【答案】i.在箭头上方的长框中填入“少量甲醛”或“过量甲醛”① ;② 。
ii.其他方框中填入相应物质的化学式_③ ;④ 。
【答案】(1)水分子间存在氢键,而甲醛分子间不存在氢键;甲醛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低 甲醛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作用力;甲醛分子和水分子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
(2)
(3) CuO+2HCl═CuCl2+H2O,Cu2O+4HCl═2HCuCl2+H2O 因为Cu2++4NH3 H2O═[Cu(NH3)4]2++4H2O,使Cu-2e-Cu2+平衡中Cu2+浓度下降,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铜的还原性 CuO、Cu2O、Cu
(4) 过量甲醛 少量甲醛 Cu2O Cu
【解析】(1)①含有氢键的物质其沸点较高,甲醛的沸点比水低的原因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而甲醛分子间不存在氢键,甲醛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低;
②含氢键的物质能增大水溶液的溶解度,甲醛易溶于水的原因:甲醛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作用力,甲醛分子和水分子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2)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主要是因为甲醛能与蛋白质中的R—NH2发生化学反应,根据电负性,蛋白质分子(以R—NH2表示)中N显负电形,H显正电性,甲醛中O显负电形,C显正电,然后发生C=O双键的加成,则甲醛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①步骤2加入足量的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即步骤1中得到的CuO溶于HCl生成CuCl2和H2O,Cu2O溶于HCl生成HCuCl2和H2O,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Cu2O+4HCl═2HCuCl2+H2O;②步骤2中,不溶于盐酸的固体为Cu,可以溶解在浓氨水中,原因是Cu2++4NH3 H2O═[Cu(NH3)4]2++4H2O,使Cu-2e-~Cu2+平衡中Cu2+浓度下降,平衡正向移动;③综合实验Ⅰ的现象,得出步骤1中的红黑色沉淀的成分是CuO、Cu2O、Cu;(4)实验Ⅱ通过调整新制氢氧化铜和甲醛的用量,实验现象与实验Ι出现了差异,新制氢氧化铜加入少量甲醛,首先被还原为Cu2O,再加入适量甲醛,Cu2O继续被还原为Cu,若新制氢氧化铜加入足量甲醛,氢氧化铜直接被还原为铜,由此可得:。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微项目 甲醛的危害与去除
——利用电负性分析与预测物质性质
1.关于甲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醛是非电解质
B.甲醛的溶液可以用于蔬菜保鲜或保存动物标本
C.甲醛中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D.甲醛在通常状况下为易挥发、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在入住装修过的新房之前,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①紧闭门窗,防止装修面干裂、变质
②适度开窗通气,充分地进行内外空气对流
③用高浓度的甲醛溶液对室内环境消毒
④在各个房间内均匀地放置适量的吊兰、芦荟等植物
A.①②      B.①③ C.① D.②④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于食品保鲜
B.氧化铝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C.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D.常温下,可用铁槽车或铝槽车运输稀硝酸
4.醛、酮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原子,能与很多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下列试剂与醛、酮发生加成反应后不能增长碳链的是(  )
A.氨 B.甲醇 C.氢氰酸 D.甲醛
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以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数且和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3种化合物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
6.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去除原理如图所示:
上述物质所涉及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
A.碳 B.氧 C.氮 D.硫
7.乌洛托品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洛托品的化学式为C6H12N4,属于饱和烃
B.乌洛托品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一氯取代产物有3种
C.乌洛托品分子中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
D.乌洛托品可由甲醛(HCHO)与氨气按物质的量之比3∶2完全反应制得
8.现代家庭室内装修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由装修材料和家具的黏合剂等挥发出的甲醛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根据甲醛的性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装修完立刻就入住
B.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进行,以减少甲醛的挥发
C.尽可能选择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进行装修
D.通风后甲醛可以释放完全
9.检验居室中有甲醛气体,可连续多次抽取居室空气样品,注入到少量(1~2 mL)低浓度(1×10-4 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甲醛是具有氧化性的气体
B.反应中甲醛被还原
C.最终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红色
D.最终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0.据报道,不法商贩用甲醛溶液浸泡白虾仁,使之色泽鲜明,手感良好,但是这样做成的食物是有毒的。下列关于甲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
B.甲醛水溶液常叫福尔马林,可用作食物防腐剂
C.可以用MBTH检验甲醛的存在
D.常温下甲醛为气态
11.2-丁烯(CH3—CH===CH—CH3)和2-甲基丙稀()均能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醛有毒,能使人体内蛋白质失去活性,损害人体健康。
(1)蛋白质中主要含有、、、四种元素。
①下列关于C、H、O、N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的电子云呈球形 b.、、、中,的原子半径最大
c.、、、均位于区 d.基态O中含有8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②第一电离能,原因是 。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新制氧化银等氧化剂能去除甲醛。
①基态M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②已知基态Ag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Kr]4d55s1,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甲醛使蛋白质失活的第一步反应如下,二者遵循“正找负、负找正”的规律发生加成反应。
已知:部分元素电负性:C2.5、H2.1、O3.5、N3.0
①结合电负性解释与N相连的H带部分正电荷的原因: 。
②补全第二步反应 (断键位置已用虚线标出,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1.检验居室中有甲醛气体,可连续多次抽取居室空气样品,注入少量(1~2 mL)低浓度(1×10-4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甲醛是具有氧化性的气体
B.反应中甲醛被还原
C.最终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呈红色
D.最终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来自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检测分析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五项车内有害物质中,50款车型中有42款存在不同检测项超标问题,超标率达到82%。其中,甲醛的超标现象最为严重,93%的被测新车车内空气中所含的甲醛含量都超过室内甲醛国际限量值。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降低甲醛含量,新车应紧闭门窗,并放置加湿器
B.可以用MBTH检验甲醛的含量是否超标
C.可以在空间内放置活性炭的炭包来除去空间内的甲醛
D.若喷洒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有效地除去空间内的甲醛
3.新装修的房间甲醛含量较高,是众多疾病的主要诱因。在甲醛的水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将甲醛氧化为甲酸,然后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可以测定甲醛的含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氧化氢将甲醛氧化为甲酸的化学方程式为HCHO+H2O2→HCOOH+H2O
B.可用氯水代替过氧化氢氧化甲醛
C.如果H2O2过量,则会影响甲醛含量的测定结果
D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时,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
4.一种测定室内甲醛含量的方法如下:
已知:溶液中有色物质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反应①生成44.8 L CO2时转移8 mol电子
C.检验反应②后溶液中是否生成Fe2+,只能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要保证每步反应都完全转化才能准确测定甲醛的含量
5.我国有较多的科研人员在研究甲醛的氧化,有人提出HCHO与O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2、H2O的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图(图中只画出了HAP的部分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有极性键形成
B.HCHO在反应过程中有C===O键发生断裂
C.根据图示信息,CO2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O2
D.HAP能提高HCHO与O2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
6.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氧化剂和消毒剂。完成下列填空:
(1)测定室内甲醛含量,发生反应如下。
MnO+HCHO+H+→Mn2++CO2+H2O配平该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室内气体通入20 mL 1×10-3 mol/L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10 L时,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计算室内甲醛的浓度为________ mg/L;上述酸性KMnO4是指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请说明不使用硝酸酸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KMnO4溶液,定容操作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HCl气体通入KMnO4溶液中,溶液会逐渐褪色,体现HCl的________________性质。
(5)KMnO4溶液与明矾溶液混合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深紫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01%的KMnO4溶液可用于蔬果和餐具消毒,该溶液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它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合成材料、涂料、橡胶、农药以及用作消毒、杀菌、防腐剂等行业。为探究甲醛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开展了以下探究。
【资料卡片】:
i.;
ii.;
iii.HCuCl2是一种弱酸;新制氢氧化铜是一种常见的弱氧化剂。
探究一:甲醛的物理性质。
甲醛的物理性质 实验数据
甲醛在常温下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沸点:-19.5℃。
甲醛易溶于水。 室温下甲醛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7%,35~40%的甲醛水溶液即为人们所熟知的福尔马林溶液。
(1)请你从甲醛分子的结构角度进行解释可能的原因:
①解释甲醛的沸点比水低的原因: 。
②解释甲醛易溶于水的原因: 。
探究二:甲醛的化学性质。
(2)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主要是因为甲醛能与蛋白质中的R—NH2发生化学反应。请你结合电负性,分析甲醛分子与蛋白质分子(以R-NH2表示)中化学键的电荷分布,并写出甲醛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为验证甲醛的还原性,兴趣小组探究了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过程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Ι 步骤1:向6 mL 6NaOH溶液中滴加 2% 8滴CuSO4溶液振荡充分,然后滴加 1 mL 15% 甲醛水溶液,水浴加热2分钟,离心沉淀。 离心沉淀后,试管底部有红黑色固体生成,上层溶液呈无色。
步骤2:过滤,洗净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充分振荡;倾倒上层清液,洗净剩余的沉淀,并向沉淀中加入浓氨水,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加入浓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溶液呈浅蓝绿色;加入浓氨水后,开始没有现象,一段时间后固体消失,溶液逐渐变成深蓝色
实验Ⅱ 步骤1:向6 mL10NaOH溶液中滴加15% 20滴CuSO4溶液振荡充分,然后滴加 1 滴 15% 甲醛水溶液,水浴加热2分钟,离心沉淀。 离心沉淀后,试管底部有砖红色固体生成,上层溶液仍为较深的蓝色
步骤2:过滤,洗净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充分振荡。 沉淀完全消失,溶液呈黄绿色
(3)根据实验Ι回答:
①步骤2加入足量的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
②步骤2中,不溶于盐酸的固体,可以溶解在浓氨水中,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 。
③综合实验I的现象,得出步骤1中的红黑色沉淀的成分是 。
(4)实验ΙΙ通过调整新制氢氧化铜和甲醛的用量,实验现象与实验Ι出现了差异,请你帮助小组完成下面的框图,来说明两组实验所得到的结论。
【答案】i.在箭头上方的长框中填入“少量甲醛”或“过量甲醛”① ;② 。
ii.其他方框中填入相应物质的化学式_③ ;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