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历史叙述
1.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过程: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3)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皇权对于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2.内阁的设立
(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导致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特点: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受到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4)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但宦官参政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关键点拨]
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是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到被废除。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易混易错]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很高。但内阁仅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重点讲解]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运行当中,长期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直存在着两对矛盾,其中之一就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宰相制度的废除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乃至宰相被废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复存在。宰相制度废除的根源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皇权高度集中。
[易混易错]
明朝内阁制与近代西方的内阁制有着本质的区别。明朝的内阁制是皇权专制的产物,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是政治民主制度,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丞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一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会典》
材料二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思考 (1)结合材料一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答案 (1)理由: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不稳。含义:皇帝总揽大权。
(2)宰相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剧了政治腐败。
探究点2 内阁的出现
材料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思考 (1)明朝内阁是何时出现的?为什么阁臣拟旨“无不惴惴惧者”?
(2)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宰相,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 (1)明成祖时出现的。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
(2)不正确。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要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二、军机处
历史叙述
1.设立:清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实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3.特点
(1)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3)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4.影响
(1)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深度点拨]
军机处是清朝政治体制中作用和影响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一个机构,但它始终不是正式的政府机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的个人意志来决定。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概念辨析]
明朝内阁与军机处的区别
明朝的内阁在一定时期是有决策权的,是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明朝的内阁首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使相权的。
清朝军机处则纯粹是一处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完全在皇帝手中。
[归纳总结]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行省制度、选官制度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
(2)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深化探究
探究点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思考 (1)军机处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军机大臣有何主要职权?
(2)据材料二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 (1)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根本原因: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职权:承旨、出政。
(2)处理全国机要事务;保密性强;军机大臣权力有限,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弱。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历史叙述
1.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管理机构: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等事务。
3.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雍正年间,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改为流官,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课堂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 )
A.设立军机处
B.设置枢密院
C.实行一省制
D.废除宰相制度
答案 D
解析 要理解“君不能躬览庶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明朝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废除宰相制度,设立殿阁大学士。题中A项是清朝的措施。B项是北宋的集权措施。C项是元朝的政治制度。
2.明洪武十三年春正月己亥,胡惟庸等既诛,上谕文武百官曰:“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这实质是( )
A.明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B.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C.废除了丞相制度
D.废除了中书省制度
答案 B
解析 诛杀胡惟庸、“革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书省”预示着丞相制度的废除,实质上是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故选B项。明朝未实行三省制度,排除A项;C、D两项是题干材料的直接反映,其本质体现的是B项,其他选项皆排除。
3.曾有大臣这样描述自己:“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位大臣是(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殿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可知当时已经废除了宰相,同时这位大臣拥有票拟权。而清朝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故选C项。
4.“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 )
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
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
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
( http: / / www.21cnjy.com )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可知军机处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故选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军机处对南书房权力的侵夺,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D项虽然符合史实,但材料信息不能体现。
5.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 )
A.由来
B.职能
C.特点
D.性质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军事机密办公室”与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处最初是处理西北军务史实相符,故A项正确;军机处职能是上传下达,故B项错误;军机处特点是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和决策封闭,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军机处属于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办事机构,故D项错误。
6.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明代文渊阁 清军机处内景
①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②最初是临时机构 ③始终由高官任职 ④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明代的文渊阁是内阁所在,清军机房是军机处所在,根据所学史实,③不符合“内阁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的史实,排除含③的选项。
学习思考(教材第17页)
提示 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消除相权对皇权可能存在的威胁(或进一步加强皇权)。
学习思考(教材第19页)
提示 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自我测评(教材第20页)
提示 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清初雍正设立军机处,这些史实都表明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20页)
提示 皇帝通过军机处把原属内阁的那点有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参与机密之权也给收回了,导致“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所以有“隐然执政之府”的说法。但我们也应看到,军机处仅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所以说其“隐然执政之府”,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基础达标]
1.“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答案 B
解析 胡惟庸曾任宰相,而“胡惟庸绝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显然A、C两项可排除,明代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以加强皇权,因此,B项正确,D项错误。
2.“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D.废丞相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太祖废除丞相后(D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述),全国重大政务都由自己决断,每日的工作十分繁重,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本题选A项。B项是在明成祖时;C项确立起来是在仁宗、宣宗年间(朱高炽、朱瞻基)。
3.“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 )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中的票拟制度可知内阁仅是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不能对皇权构成威胁。因此,A、B、D三项排除,C项正确。
4.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君主大权独揽
B.内阁受到六部非议
C.丞相权力极大
D.宦官参政妨碍阁权
答案 A
解析 “百凡皆奉圣断”说明内阁大学士完全听命于皇帝,反映了君主大权独揽,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意无关。
5.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表明了明朝的政局由互相倾轧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阁大学士拟出处理意见,表明了内阁的政治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B、D两项表述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6.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答案 C
解析 从图片中的“上谕”“钦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等词语来看,属于皇帝诏书的语气,由此可以判断是军机处跪受笔录,向下传达政令。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之后,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处仅是负责记录、传达皇帝命令的机构。图片显示内容为嘉庆帝时期,此时军机处已经设立。
7.清朝某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该机构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理藩院
D.尚书省
答案 B
解析 清朝雍正帝时期为应对西北紧急军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唯命是从,跪受笔录,国家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8.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最终的决定权在皇帝手中,军机处只负责上传下达,故D项符合题意。
9.赵翼《檐曝杂记》中说:“则军机大臣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呈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这则材料体现的“军机处”的特点是( )
A.行政效率高
B.机构健全
C.人员复杂
D.制约皇权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始密且速矣”可知体现的是军机处行政效率高的特点。
10.下列关于汉唐明清中枢的演变图例正确的是( )
A.御史台——中朝——军机处——内阁
B.内阁——中书省——中朝——军机处
C.中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D.丞相——三省六部——中书门下——内阁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外朝制度于汉代创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省六部在唐朝,内阁在明朝,军机处在清朝,排除A、B两个选项;而D项中中书门下在宋代,时序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答案为C。
[能力提升]
11.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
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
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答案 B
解析 黄宗羲是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上反对君主专制,“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君权与相权是其基本矛盾之一。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君权,因此,黄宗羲这一言论是指宰相制度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12.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答案 D
解析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本题A、B、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只能说明“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选D项。
13.《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张居正在生前拥有很大权力,死后“以罪状示天下”,说明内阁权力源自皇帝的旨意。A、B、D三项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C。
14.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设在皇宫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及“行走”等可知,A、B、D三项分析正确。C项材料并未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C。
1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取代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从军机处导致“有庸臣”“不至有权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看,①②是符合题意的。至于削弱内阁权力和扩大统治基础,不仅史料尚未提及,而且不符合史实,因此带③或带④的选项都应排除。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丞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答案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明朝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设立内阁,成为皇帝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挑选亲信充任。
(3)相权逐渐削弱,君权逐步强化。
解析 第(1)题结合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措
( http: / / www.21cnjy.com )施作答即可。第(2)题结合材料“内阁首辅”“不是合法的丞相”“顾问、秘书班子”作答即可。第(3)题结合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关系演变的趋势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