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衡水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02 13:43:09

文档简介

2025一2026学年度高三三调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2
3
5
6

8
9
10
答案
D
C
B
D
B
B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D
C
B
1,A【解析】根据材料“各地玉器在类别、形制、纹饰、技术等方面均有很高的相似度,各地祭祀用玉都蕴藏着
·祭天、礼地、葬人’的思想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仰韶文化衰落之际,周边各区域文化崛起,且在玉器的
特征及祭祀用玉的思想内涵上呈现高度相似性。这表明不同地域的文化在物质和精神观念层面存在显著共
性,反映出各文化单元之间已通过交流形成其有共同特征的文化体系,文化共同体初步显现,A项正确:“华
夏认同”强调对“华夏”族群或文明的归属感,排除B项:“频繁”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提现,排除C项:题干未
提及玉器的流通路径、交换方式或经济属性,而是侧重文化和宗教层面的共性,无法得出“商业贸易网络维形
显现”的结论,排除D项。
2.D【解析】据材料“儒家认为拥有货币多少要以·礼’来定;道家希望回到物物交换的‘无币’时代:墨家指出
‘交相利'观点,认识到了货币的交换价值:法家主张加强对铸币权的控制,利用货币来调控经济”和所学知识
可知,先秦诸子对货币问题的不同主张,本质上是基于各自对社会秩序的理解和构想,D项正确:据材料可
知,各学派对货币问题的观点差异并非源于文化取向的差异,而是对社会治理的不同思考,排除A项,据材
料可知,只有法家明确提出对铸币权的控制,其他学派并未体现对货币统一的渴望,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
各学派虽然讨论了货币问题,但其核心关注点并非经济本身,而是通过货币问题反映对社会秩序的思考,排
除C项
3.C【解析】题干中既有学界普遍观点,又有学者通过考古成果及文献研究得出不同的发现,多种史料从不同
角度展示秦统一后的货币情况,让我们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认知更为丰富多元,C项正确,学者观点差异源于
史料类型的不同而非个人阅历,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新出土的文物推翻了原有结论,排除B项;材料通过
多角度研究揭示历史复杂性,而非否定复原真相的可能性,排除D项,
4.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长期与汉族人民共同生产
生活,相互间的交流减少了民族隔阂,推动了民族交融发展,B项正确: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的说法太绝对,
排除A项:仅有各族间的生产,生活方式交流,不足以提高北方少数民族地位,排除C项;据所学,早在先秦
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排除D项。
5.D【解析】唐朝为外国留学生特设宾贡进土,许多外国留学生不仅在唐朝政府中任职,并且回国后积极传播
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这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中的文化自信,D项正确;唐朝的科举制下并不能做到
“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里籍”,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宋朝,排除A项;宾贡进士是唐朝为留学生特设的科举考试,
与唐朝内部不同阶层的流动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中留学生归国后传播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是自发行为,
不是政府鼓励的结果,排除C项。
6.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通过设立专门贸易场所,规范支付方式,设立监管官员、区分商品类型管控等
手段,对辽宋边境贸易进行了系统管理,既限制敏感物资流通,又保障民生商品交换,体现了对边境贸易的管
控与引导,B项正确:材料中北宋与辽通过榷场开展贸易,且允许部分商品自由流通,说明军事对峙并未完全
阻碍贸易发展,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商品交流“日益萎缩”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以白银折算交易”仅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