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5.1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5.1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7 17:1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习文章精巧的构思。
3、体会作者对友人的至爱深情。
【教学重难点】
1、对友人的至爱深情。
2、精巧的构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式】、诵读、体会、想象、背诵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畅说送别诗导入
2、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绛州龙门人,唐代诗人,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作品集《王子安集》。诗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3、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3、概括内容
这首诗是王勃写送杜姓友人往蜀川赴任的。
五、翻译诗歌
雄伟的长安城被三秦大地拱卫,从这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遥望风烟迷蒙的岷江五大渡口。跟你离别的意绪啊……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还有你这个知己,即使远隔天涯也像近邻。不要在告别的岔路口,像少男少女那样泪水沾湿手巾。21cnjy.com
六、赏析句子,品味语言
1、首联:
(1)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处。一人留长安,一人往蜀川,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2)一个“望”字把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3)用“五津”代“蜀川”前加“风烟”二字,尤显得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4)这两句诗既点破了题目,又写出了雄伟开阔的气象。
2、颔联:
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对友人的宽慰、劝勉。这两句是送别语也是宽慰语,惜别中表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
21·cn·jy·com
3、颈联:
(1)运用对偶的修辞和(2)议论的表达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3)写出了友谊的哲理(主题):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或诚挚的友情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4)感情: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展现了送别诗的新境界。2·1·c·n·j·y
与颈联有相同情味的诗句: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4、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在分别时不要作儿女情态,流泪沾巾,而应该坚强些。
七、总结特点(情感)这首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诗中一扫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充满了对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高远的志趣,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八、当堂练习
1、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

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

2、“与君离别意”,中的“君”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意思是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
21教育网
www.21-cn-jy.com
5、点出杜少府出发地点的句子是
,将宦游之地的句子是

6、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附:送别诗歌名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