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5.1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5.1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7 17:2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学设计
一、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设计
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诗中一些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上产生问题,可采用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及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
学生:(照片)
老师: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没错,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中,即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通过“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的方式进行学生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了解诗的体裁及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
1、
本诗属于哪种体裁?(五言律诗。
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2、老师对作者进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背景资料。(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诗歌的韵味。
(1)老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
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4、朗读结束后,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
(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3)
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第二课时)
(一)先听录音的诗歌朗诵,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朗诵诗歌以回顾上一节课中所学的内容。
(二)创设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讲解分析诗歌。
1、结合五言律诗特点分析诗歌
(1)题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动词,到的意思。
(2)字词学习:
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
。无为:不要,不须。
(3)分析诗句:
A.经过同学们的朗读和刚才老师的分析,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深?
(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学生回答。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
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
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
(离别)
C.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离别的原因。)
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
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
(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
D.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
(学生回答。明确:长安、四川)
E.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
(学生提问。明确: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
这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
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明确:1).诗人把两个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连接,使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今后生活的关心。
F.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
G.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
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
H.小结: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
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4、让学生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学生朗读。)
老师评价: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离别,年少刚强的王勃表现出他的乐观和豁达,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与之不同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以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等等的离别诗句?我们自己又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离别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完这首诗后应该思考的。
5、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并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比较一下它们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同和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效果评价:
1、讲解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眼神,考察学生是否跟上讲课进度;
2、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考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度;
3、根据学生朗读种子音和停顿的正确与否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对诗
歌情感的领会。
板书设计
首联
点明地点
意境开阔
颔联
离别原因
坦然面对
颈联
与友互勉
乐观豁达
尾联
宽慰勉励
积极进取
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如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自我评分表
结构指标
单项指标
评价等级
得分
优90以上
良75-90
一般60-75
差60以下
选题(20分)
新颖独特,体现创新性(10分)
8.5
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10分)
10
内容(60分)
内容完备,包含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内容的设计(12分)
11
教学目标设计准确、恰当(16分)
15
教学策略设计合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践性(16分)
15
教学评价设计体现多元化,反映知识、技能、情感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评价(16分)
15
表达(20分)
思路清晰明确,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7分)
6.5
结构组织合理,具有逻辑性与层次性(7分)
6
语句表述科学、准确,符合规范(6分)
5
总分
9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小组评分表
结构指标
单项指标
评价等级
得分
优90以上
良75-90
一般60-75
差60以下
选题(20分)
新颖独特,体现创新性(10分)
9
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10分)
9
内容(60分)
内容完备,包含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内容的设计(12分)
11
教学目标设计准确、恰当(16分)
15
教学策略设计合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践性(16分)
16
教学评价设计体现多元化,反映知识、技能、情感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评价(16分)
15
表达(20分)
思路清晰明确,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7分)
6
结构组织合理,具有逻辑性与层次性(7分)
7
语句表述科学、准确,符合规范(6分)
6
总分
9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老师评分表
结构指标
单项指标
评价等级
得分
优90以上
良75-90
一般60-75
差60以下
选题(20分)
新颖独特,体现创新性(10分)
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10分)
内容(60分)
内容完备,包含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内容的设计(12分)
教学目标设计准确、恰当(16分)
教学策略设计合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践性(16分)
教学评价设计体现多元化,反映知识、技能、情感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评价(16分)
表达(20分)
思路清晰明确,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7分)
结构组织合理,具有逻辑性与层次性(7分)
语句表述科学、准确,符合规范(6分)
总分


照片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诗歌体裁,作者资料)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整体感知
朗读与点评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充充
录音机
学生朗诵
分析诗歌(教师创设问题)
教师补充,讲解,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总结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