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品析唐诗,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说明:这是七年级“唐诗精华”单元中的一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沉浸文本,指导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www.21-cn-jy.com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进行诗歌的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
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趣)引出白居易的诗
二:释题
(讲清“酬”、“初逢”、“见赠”三个词语)
三:品析
朗读
1、让学生自由小声的朗读,初步感知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联系课文,阐明理由)
2、从刘禹锡的诗文中,你感觉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补充有关刘禹锡的诗文)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是什么?
(与白居易赠诗中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对应着讲。)
四:小结
回头总结诗人的心情脉络,注明朗读起伏节奏
(板书)
昂扬乐观
凄凉
伤感苦闷
五:作业超市
1、背诵并默写
2、围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写一段话
3、课外寻找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体会诗人情感,有感情的朗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
反复诵读,理解古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表达出的百折不挠豁达乐观的精神。
2.继续了解古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
3.
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3
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
导入课文
21教育网
诗歌背景介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诗中有两位故人,他们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21cnjy.com
二、
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三、学生自由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读通顺读流畅,并说说读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四、讲解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的开头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三、
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
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五、小结
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六、课外延伸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白居易赠诗:
醉赠
( http: / / www.21cnjy.com )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21·cn·jy·com
七、当堂背诵、默写这首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