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分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分类(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6 22:05:43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1节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分类
一、单选题
1.《本草经集注》中有如下描述:“其黄黑者名鸡屎矾(指的是碱式碳酸铜或碱式硫酸铜),不入药,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CH3COOH溶液)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鸡屎矾不能与苦酒反应 B.鸡屎矾属于碱式盐
C.涂铁后发生了分解反应 D.鸡屎矾受热不分解
【答案】B
【详解】A.由鸡屎矾的组成可知其属于碱式盐,碱式盐能与酸反应,A项错误,
B.由A项可知,鸡屎矾属于碱式盐,B项正确;
C.涂铁后发生的是与间的置换反应,C项错误;
D.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D项错误;
故选B。
2.“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能在人体血管中通行,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运输车”的外壳中含有碳元素
B.二氧化硅属于金属氧化物
C.该“运输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D.Fe3O4与稀硫酸反应只生成FeSO4和水
【答案】A
【详解】A.该“运输车”为有机物外壳,有机物中含有碳,A正确;
B.二氧化硅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为非电解质,B错误;
C.该“纳米药物分子车”的直径为200nm,而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所以该“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不属于胶体,C错误;
D.由图可知,该“运输车”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其中有+2价和+3价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FeSO4和水,D错误;
故答案为:A。
3.镍()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近,镍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见+2价,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A.能与反应生成
B.能与盐酸反应产生
C.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D.溶液中的少量杂质可加入粉除去
【答案】B
【详解】A.NiO是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NiO不能与NaOH反应,故A错误;
B.NiCO3属于碳酸盐,NiCO3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镍、水和CO2,故B正确;
C.镍()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近,说明Ni的金属活泼性比H强,Ni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镍和H2,故C错误;
D.溶液与粉反应生成FeSO4,引入杂质Fe2+,硫酸铜和镍反应生成硫酸镍和铜,除去硫酸铜带入硫酸镍,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水银——Hg B.酒精——C2H5OH
C.石灰石—CaO D.熟石灰——Ca(OH)2
【答案】C
【详解】A.金属汞俗称水银,其化学式为:Hg,A不符合题意;
B.乙醇的俗称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B不符合题意;
C.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氧化钙俗称生石灰,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将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D.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答案】C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氢气,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丁是甲烷,化学方程式为4H2+CO2 2H2O+CH4。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故B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4H2+CO2 2H2O+CH4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6.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顺利举行。亚运会上体操运动员比赛前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白色的粉末——碳酸镁,碳酸镁属于
A.氧化物 B.盐 C.碱 D.酸
【答案】B
【详解】A.氧化物要求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碳酸镁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碳酸镁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故B正确;
C.碳酸镁电离出的阴离子不是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故C错误;
D.碳酸镁电离出的阳离子不是氢离子,不属于酸,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混合物、苛性钠、二氧化锰 B.食盐水、纯碱、干冰
C.液化石油气、熟石灰、二氧化硫 D.天然气、氢氧化钾、大理石
【答案】C
【详解】A.冰水混合物为纯净物,故A项错误;
B.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故B项错误;
C.液化石油气属于混合物,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类,二氧化硫为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C项正确;
D.大理石属于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酸盐,故D项正确;
故答案选C。
8.分类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合理的是
A.氧化物:水、干冰、氧化铁 B.酸:醋酸、硫酸、硝酸
C.盐:硫酸铜、氯化钠、醋酸钠 D.碱:氢氧化钠、熟石灰、纯碱
【答案】D
【详解】A.水、干冰、氧化铁的化学式分别是H2O、CO2、Fe2O3,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都属于氧化物,物质分类合理,A正确;
B.醋酸、硫酸、硝酸电离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都是酸,物质分类合理,B正确;
C.硫酸铜、氯化钠、醋酸钠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因此都属于盐,物质分类合理,C正确;
D.纯碱是Na2CO3的俗称,该物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因此属于盐,而不属于碱,物质分类不合理,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9.丙酸钠(化学式为)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可用于食物保鲜。下列有关它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属于氧化物
C.含有1个氧分子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详解】A.丙酸钠是由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丙酸钠是由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丙酸钠是由丙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C错误;
D.丙酸钠中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5):(16×2):23=36:5:32:23,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错误;
故选A。
10.下列物质的分类采用树状分类法的是
A.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铝是单质又是导体
C.氧化钾既是金属氧化物又是碱性氧化物 D.硫酸钾是钾的化合物又是硫酸盐
【答案】A
【详解】A.纯净物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树状分类法,A正确;
B.铝是单质又是导体,是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分类,属于交叉分类法,B错误;
C.氧化钾既是金属氧化物又是碱性氧化物,是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分类,属于交叉分类法,C错误;
D.硫酸钾是钾的化合物又是硫酸盐,是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分类,属于交叉分类法,D错误;
故选A。
1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变化归类错误的是
A.混合物:盐酸、漂粉精、碱石灰
B.化合物:CaCl2、NaHCO3、NH3·H2O
C.同素异形体:C60和干冰、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
D.化学变化:食物腐败、氢气与氯气混合爆炸、溶洞的形成
【答案】C
【详解】A.盐酸为HCl水溶液、漂粉精主要含有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碱石灰主要含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均为混合物,A正确;
B.CaCl2、NaHCO3、NH3·H2O都是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B正确;
C.干冰是CO2, C6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C60、干冰不属于同素异形体,C错误;
D.食物腐败生成新物质、氢气与氯气混合爆炸生成氯化氢、溶洞的形成存在碳酸钙和碳酸氢钙之间的转化,均为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C。
1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碱:烧碱、苛性钾、消石灰 B.酸:硫酸氢钠、硝酸、硫酸
C.单质:氮气、水银、金刚石 D.有机物:甲醇、乙醇、乙酸
【答案】B
【详解】A.碱:烧碱(氢氧化钠)、苛性钾(氢氧化钾),消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A正确;
B.硫酸氢钠属于盐类;B错误;
C.单质:氮气、水银、金刚石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C正确;
D.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都是含有碳、氢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D正确;
故选:B。
1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氧化物、酸、碱分类顺序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硝酸铵、氢氧化钙 B.水、硫酸、氢氧化镁
C.臭氧、硝酸、氢氧化钠 D.氧化铁、盐酸、纯碱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硫为氧化物、硝酸铵属于盐、氢氧化钙属于碱,故A错误;
B.水为氧化物、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镁属于碱,故B正确;
C.臭氧属于单质、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钠属于碱,故C错误;
D.氧化铁属于氧化物,盐酸为酸溶液,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SO2 B.CO C.MgO D.Ca(OH)2
【答案】C
【详解】A.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酸、碱都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
C.氧化镁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且是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正确;
D.氢氧化钙是碱,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纯净物
A 烧碱 HNO3 CuO SO2 液氯
B 纯碱 HCl Na2O CO2 胆矾
C Ba(OH)2 H2SO4 MgO Mn2O7 盐酸
D 氨水 Na2O2 SO3 空气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分类正确,A正确;
B.纯碱属于盐,B错误;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C错误;
D.氨水是混合物,过氧化钠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空气是混合物,D错误;
答案选A。
16.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过程如下、已知紫甘蓝浸出液的变色情况与紫色石蕊溶液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中烧杯中的物质属于溶液 B.乙中还需要的仪器是量筒
C.丙中碳酸饮料变为红色 D.丁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稀盐酸和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C
【详解】A.由于甲中有紫甘蓝的存在,紫甘蓝不是溶质,甲中烧杯中的物质是紫甘蓝浸出液与紫甘蓝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A错误;
B.乙是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乙中还需要的仪器是玻璃棒,故B错误;
C.由于紫甘蓝浸出液的变色情况与紫色石蕊溶液相似,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使紫甘蓝浸出液变为红色,故C正确;
D.由于紫甘蓝浸出液的变色情况与紫色石蕊溶液相似,丁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说明稀盐酸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后NaOH溶液过量,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7.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图所示)。
(1)图中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 。
(2)以Na、K、H、O、C、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表中②③⑥的后面。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①HCl ② ③ ④Ba(OH)2 ⑤Na2CO3 ⑥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2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树状分类法
(2) H2SO4(或HNO3等) NaOH(或KOH等) 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
(3)2NaOH+CO2=Na2CO3+H2O
(4)
【详解】(1)图中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树状分类法,故答案为:树状分类法;
(2)①根据上述元素,组成类别为酸类的物质,H2SO4或HNO3均属于酸类,故答案为:H2SO4(或HNO3)等;
②根据上述元素,组成类别为碱类的物质,NaOH或KOH均属于碱类,故答案为:NaOH(或KOH)等;
③根据上述元素,组成类别为盐类的物质,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均属于盐类,故答案为: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
(3)⑦为二氧化碳,⑤为碳酸钠,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4)⑩为H2O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物质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第一组 CaO
第二组 HCl NaOH NaCl CO
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第一组、第二组错误的物质分别是 (填化学式)。
(2)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
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
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
②物质Q在反应中可能起的作用是 。
(3)如图五角星上排列的A、B、C、D、E五种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相互之间的连线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C、E均为氧化物,A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之一;在实验室中可以用B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A,而D可以用来检验A;C和E反应能生成D。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
②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Na2CO3 CO
(2) 分解 催化作用
(3) CO2 HCl
【分析】A、B、C、D、E五种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相互之间的连线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C、E均为氧化物,A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之一,A是CO2;在实验室中可以用B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CO2,B是稀盐酸;而D可以用来检验CO2,D是Ca(OH)2;C和E反应能生成Ca(OH)2,E能与盐酸反应,则E是CaO、C是H2O。
【详解】(1)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CO和酸碱均不反应,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第一组、第二组错误的物质分别是、CO。
(2)①Q质量不变,Q可能是催化剂,N、P质量增大,可知N、P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M质量减少,M是反应物,可知M分解生成N、P,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分解反应。
②Q质量不变,物质Q在反应中可能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①根据以上分析,A是CO2,B是HCl;
②CaO、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第二章第1节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分类
一、单选题
1.《本草经集注》中有如下描述:“其黄黑者名鸡屎矾(指的是碱式碳酸铜或碱式硫酸铜),不入药,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CH3COOH溶液)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鸡屎矾不能与苦酒反应 B.鸡屎矾属于碱式盐
C.涂铁后发生了分解反应 D.鸡屎矾受热不分解
2.“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能在人体血管中通行,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运输车”的外壳中含有碳元素
B.二氧化硅属于金属氧化物
C.该“运输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D.Fe3O4与稀硫酸反应只生成FeSO4和水
3.镍()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近,镍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见+2价,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A.能与反应生成
B.能与盐酸反应产生
C.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D.溶液中的少量杂质可加入粉除去
4.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水银——Hg B.酒精——C2H5OH
C.石灰石—CaO D.熟石灰——Ca(OH)2
5.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将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D.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6.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顺利举行。亚运会上体操运动员比赛前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白色的粉末——碳酸镁,碳酸镁属于
A.氧化物 B.盐 C.碱 D.酸
7.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混合物、苛性钠、二氧化锰 B.食盐水、纯碱、干冰
C.液化石油气、熟石灰、二氧化硫 D.天然气、氢氧化钾、大理石
8.分类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合理的是
A.氧化物:水、干冰、氧化铁 B.酸:醋酸、硫酸、硝酸
C.盐:硫酸铜、氯化钠、醋酸钠 D.碱:氢氧化钠、熟石灰、纯碱
9.丙酸钠(化学式为)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可用于食物保鲜。下列有关它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属于氧化物 C.含有1个氧分子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下列物质的分类采用树状分类法的是
A.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铝是单质又是导体
C.氧化钾既是金属氧化物又是碱性氧化物 D.硫酸钾是钾的化合物又是硫酸盐
1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变化归类错误的是
A.混合物:盐酸、漂粉精、碱石灰
B.化合物:CaCl2、NaHCO3、NH3·H2O
C.同素异形体:C60和干冰、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
D.化学变化:食物腐败、氢气与氯气混合爆炸、溶洞的形成
1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碱:烧碱、苛性钾、消石灰 B.酸:硫酸氢钠、硝酸、硫酸
C.单质:氮气、水银、金刚石 D.有机物:甲醇、乙醇、乙酸
1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氧化物、酸、碱分类顺序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硝酸铵、氢氧化钙 B.水、硫酸、氢氧化镁
C.臭氧、硝酸、氢氧化钠 D.氧化铁、盐酸、纯碱
14.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SO2 B.CO C.MgO D.Ca(OH)2
1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纯净物
A 烧碱 HNO3 CuO SO2 液氯
B 纯碱 HCl Na2O CO2 胆矾
C Ba(OH)2 H2SO4 MgO Mn2O7 盐酸
D 氨水 Na2O2 SO3 空气
A.A B.B C.C D.D
16.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过程如下、已知紫甘蓝浸出液的变色情况与紫色石蕊溶液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中烧杯中的物质属于溶液 B.乙中还需要的仪器是量筒
C.丙中碳酸饮料变为红色 D.丁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稀盐酸和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二、填空题
17.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图所示)。
(1)图中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 。
(2)以Na、K、H、O、C、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表中②③⑥的后面。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①HCl ② ③ ④Ba(OH)2 ⑤Na2CO3 ⑥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2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
1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物质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第一组 CaO
第二组 HCl NaOH NaCl CO
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第一组、第二组错误的物质分别是 (填化学式)。
(2)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
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
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
②物质Q在反应中可能起的作用是 。
(3)如图五角星上排列的A、B、C、D、E五种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相互之间的连线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C、E均为氧化物,A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之一;在实验室中可以用B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A,而D可以用来检验A;C和E反应能生成D。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
②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