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跨学科实践活动 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
第2课时 水质检测基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能够识别不同水质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 运用基本的水质检测操作技能,如使用 pH计、TDS水质检测笔等,提升数据分析和处理能
力以及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常见水质检测方法;水质检测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如何准确解读水质检测结果,并判断水质状况;如何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水质污染图片/视频。 观看并思考水质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水质检测主题。
水质检测 介绍水质检测的重要性。 聆听并思考水质检测的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水质检测的价值。
讲解常见水质检测方法和水质检测指标。 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操作 演示检测工具使用方法。 观察并模仿教师操作,记录操作步骤。 引导学生学习正确使用检测工具的方法,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分组检测附近(家或学校)水源污染情况(利用水质试剂盒、TDS水质检测笔、pH 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测多项指标)以及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 小组合作,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遇到问题及时提问,根据教师指导调整实验。 确保实验顺利进行,解决学生困惑。
结果分析与讨论 汇报实验结果,分析水质状况。 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全班共同分析水质状况。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实验结果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总结与作业 总结点评,强调注意事项。 认真聆听总结,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加深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布置课后作业:撰写《水质检测》实验报告。 完善《水质检测》实验报告。 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板书设计
水质检测基础
1.水质检测方法
(1)化学分析法
(2)仪器分析法
2.水质检测指标:
pH、浑浊度、重金属等
3.水质检测实验步骤:
取样→检测→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