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专题1课题1水的性质 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 全一册《化学》沪科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主题一 专题1课题1水的性质 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 全一册《化学》沪科版(五·四学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2 21:2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专题1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课题1 开启化学之门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 化学 八年级 全一册
课 题 1 开启化学之门
课 题 2 通用的化学语言
跨学科实践活动 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
专题1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如何认识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人们如何运用化学用语来描述物质及其化学变化?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这些物质在不断地变化。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与物质变化过程相伴随的能量转变的科学。化学也是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
开启化学之门
课题1
学习聚焦
知道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化学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初步掌握化学变化的特征,学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辨析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了解化学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
物质变化有哪些特征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物质世界中的一切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与物质变化有关的现象。有时候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有时候是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变化。
(1)如图1.1所示,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注意不要将试管中的水蒸干),取一片干燥、洁净的玻璃片靠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物质的变化
实验探究
图1.1 水的沸腾
(2)向盛有约 容积的水的烧杯中投入一小片维生素C泡腾片,取一片干燥、洁净的玻璃片靠近烧杯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
3
(3)取一根长约6 cm的镁带用砂纸打磨至表面光亮,用剪刀将其剪成两段。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如图1.2所示,用坩埚钳夹住一小段镁带,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迅速移到陶土网上方1。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  建议由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同学们保持一定距离,并佩戴护目镜,不能长时间直视镁带燃烧,防止对视力造成损伤。
图1.2 镁带燃烧
现象记录:
将水加热至沸腾时,试管中 ,玻璃片上 。
向水中加入维生素C泡腾片后,烧杯中 ,玻璃片上 。
镁带外观呈 ,剪断后,外观 。
将镁带点燃后 ,残留物外观 。
证据推理
在上述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说明理由。
实验中,液态的水经沸腾变为水蒸气,在玻璃片上经冷凝又变回液态的水;镁带经剪断后被分成小段。虽然水和镁带都发生了形态或形状的变化,但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样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维生素C泡腾片投入水中会产生许多气泡,但在玻璃片上没有出现大量的冷凝水,说明气泡不是水蒸气,而是一种新产生的气体。镁带在燃烧后生成了白色粉末,这是一种不同于镁带的新物质。
这种生成与原来不同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称为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前的原物质叫反应物,化学反应后产生的新物质叫生成物或产物。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
颜色变化
图1.3 化学反应中伴随的一些现象
发光、放热
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会伴随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和颜色变化等现象(图1.3)。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发生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例如,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而燃烧时,蜡烛受热熔化成蜡烛油则是物理变化。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往往会抱一个热水袋或者贴一片暖贴来取暖。请观察使用前后热水袋与暖贴中的物质1发生的变化,判断这两种获取热量的方式是否都属于化学变化,并说明理由。
观察与思考
1  可剪开一片暖贴,将其中的物质倒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2.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性质。物质的有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密度1、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这类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维生素C泡腾片在水中能释放出气体(图1.4),这就是泡腾片中所含物质体现的某些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等都是化学性质。
1 物理学中,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图1.4 将维生素C泡腾片投入水中
图1.5中的物质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能推测物质各有哪些相关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吗?
观察与思考
苹果变色
图1.5 一些物质的变化
燃放焰火
酒精涂抹在皮肤上后
很快挥发
灯泡中钨丝
通电后发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物质的两类基本属性。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及应用等非常重要。
化学研究什么
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化学研究成果在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中有着广泛应用。例如,研究钢铁锈蚀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能够帮助我们掌握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利用化学原理可以从源头上消除各类污染,让天蓝地绿水清。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电能和光能的释放或吸收。例如,汽油、天然气等燃料中储存了大量的能量,通过化学反应可以释放出来供我们使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这一化学反应将太阳能储存起来。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人体的心跳、呼吸、消化、运动、思考都需要能量,而这些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氧气、水等物质进行的化学反应。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也会随之发生相应改变。化学家可以通过控制条件来对特定的化学反应进行调控,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发生,减缓或阻止不利的化学反应发生,以更好地利用物质性质与变化造福人类。
食物腐败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变化。在日常生活中,你会采用哪些方法来延缓甚至防止食物的腐败?
讨论与交流
2. 物质的制备与用途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创造物质,于是人们运用化学变化,制造出各种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将垃圾变成资源,将矿石变成金属,将空气变成化肥,将石油变成塑料……目前已知的上亿种物质中,绝大多数是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
各种物质都有着各自的用途,这些用途都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例如,镁燃烧产生明亮的白光,因此被用于制作照明弹(图1.6)。氢气与氧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只有水,所以氢气可作为理想的无污染燃料。
图1.6 无人机抛投照明弹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具有特定性质与用途的新物质被制备出来,许多已知物质也被开发出了新用途,在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中发挥新的作用。
请参考示例,将你知道的一些物质的用途与其对应的性质以及性质类型填入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讨论与交流
物质的用途 对应物质的性质 性质类型
汽油用作燃料 可燃性 化学性质
用电木(一种塑料)制作炊具的把手 不导热 物理性质
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为何会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性质?化学家力求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上来寻找答案。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简称元素)组成的。例如,我们吸入的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饮用的水、摄入的糖分……都含有一种被称为“氧”的元素。利用化学实验或现代仪器技术,化学家可以测定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从而确定其组成。
人们还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结构的差异体现在这些微观粒子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现在,化学家能够借助现代仪器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图1.7),并能够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助力。
图1.7 中国科学家在硅晶体表面
操纵原子排列出汉字图样
除了从组成元素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化学家还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深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
中国结构化学的开拓者——卢嘉锡
拓展阅读
图1.8 卢嘉锡
卢嘉锡是享誉中外的科学家、教育家,我国结构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结构化学是一门阐述物质的结构与其性能的相互关系的化学分支学科。20世纪70年代开始,化学模拟生物固氮成为世界科学前沿课题。卢嘉锡从结构化学角度出发,提出了固氮酶活性中心结构模型,其中一些结构特征得到了实验的证实,为我国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研究跻身世界前列做出了贡献。
化学如何造福人类
1. 化学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化学为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你只要留意,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与化学密切相关的制品。正是这些随处可见的化学制品,将化学原理或技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使得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现代气息。
观察身边的某些物品或设施,说一说它们的组成材料中,哪些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
观察与思考
化学给生活带来了温暖与美丽,如纤维、尼龙、涤纶等衣料,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烹饪时加入调味品,可使饭菜味道更加鲜美;化学肥料与农药的发明、生产和应用,保证了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大大缓解了人口增长与粮食资源之间的矛盾。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为交通运输提供了动力支持。通过化学手段合成各种材料,我们的住房才有了多彩的装饰;对矿石进行化学冶炼,我们才有了多种多样的日用金属制品;对石油进行化学加工,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和优质的燃料。
在许多重大的科学技术领域里,化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助力人们探索浩瀚世界的奥秘。
2. 化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
图1.9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系统
多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人们已意识到,应当合理、高效地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些方面,化学的贡献是引人注目的。例如,为改善水环境质量,我国着力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图1.9),其中就涉及很多化学原理和方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利用,降低废弃物处置成本,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其实,生活垃圾分类也与化学密切相关,不同类别的垃圾具有不同的性质,可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使它们转化为燃料、肥料或回收再生。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垃圾被认为是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垃圾分类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
学习本课题后,你是否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化学是最有成效的科学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世界,努力学好化学,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归纳小结
化学是研究                  的科学。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同时会伴随着     变化。
通过      可以创造物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       。
科学与技术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使用科学和技术时要考虑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学习指南
例题导引
问题:
英国化学家戴维(H. Davy)于1807年发现了一种新的金属,并且留下了如下记载:“(这种金属)常温下是固体,银白色,不透明……当用刀片轻轻按压时,它就会变成薄薄的一片……当它暴露在大气中时,它会立即失去光泽,并逐渐被白色外壳覆盖……当它被扔到水中时,它会产生剧烈的反应,并伴有响亮的嘶嘶声(产生气体)……”1根据这些记载,说说这种金属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  译自戴维于1808年发表的《关于电产生的一些化学变化的新现象》(On Some New Phenomena of Chemical Changes Produced by Electricity)一文,略有删改。
分析:
从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种金属露置在空气中时其表面能与空气发生反应,放入水中时它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气体,这些都属于化学变化,体现了这种金属的化学性质。记载中提到这种金属的颜色、光泽和硬度,这些都属于物理性质。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物理性质:银白色,有光泽,质地较软。
化学性质:常温下能较快与空气反应,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气体。
练习巩固
1. 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请判断并说
明依据。
2. 根据什么性质可以区分下列两组常见物质?请各提出一种区分方法。
木已成舟
滴水成冰
蜡炬成灰
白醋和白酒
糖粉和面粉
3. 某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了他们未来想要探索的方向。
甲同学:我想栽培出产量更高的杂交水稻,让更多人摆脱饥饿。
乙同学:我想开发出新的电脑程序,从而实现与化学家一起研讨化学。
丙同学:我想研制出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保障人体健康。
丁同学:我想加入太空探索大军,为登陆火星载人飞船设计运行轨道和飞行控制方案。
戊同学:我想设计出款式新颖、独具创意的服装,能够引领全球风尚。
己同学:我想开发出耐高温高压的合金材料,用它来制造能探测地核的工具。
请分析上述哪些方向主要属于化学科学的研究范畴,说明理由。
4.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具有一定的保质期,不可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食物已经变质了?请举例说明。
5. 某同学想要围绕“化学使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写一篇短文,他在网上搜索到一些观点:
观点一: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观点二:纯天然食品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观点三:化学能够制造出任意的新物质。
观点四:化学研究对象只是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
请你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