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表格式)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表格式)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04 17: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本节分析
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内容是介绍食物中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物质——水、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通过学习这些营养物质的来源、功能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帮助学生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理解均衡膳食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身体发育迅速,对健康和饮食的关注逐渐增加。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已有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关于食物和营养的知识,但对于具体营养物质的功能和来源了解较少。学习需求: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课程标准分析
1、内容要求:
5.1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
5.1.1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和维生素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
2、学业要求: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说出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进一步理解“物质与能量观”。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比较和和归纳的思维方法,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类。
探究实践 设计实验,检测不同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了解不同食物含有的营养物质,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
②难点:不同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缺乏相应营养时人体会出现的症状。
四、设计思路:
以“从营养角度谈粽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详细介绍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粽子中的花生及其他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结合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六大类营养物质主要存在哪些食物中,理论联系实际,锻炼他们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花生、核桃、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子不仅是一种传统节日食品,更是一个充满营养的小宝库。 粽子的原料多以糯米为主,馅料有蜜枣、咸蛋黄、猪肉等,小小的粽子里蕴含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对我们身体有什么作用呢? 跟随老师步伐,揭开粽子背后的营养奥秘吧! 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粽子营养成分的认识。 通过熟悉的节日食品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一、糖类、脂质、蛋白质 过渡:“粽”有千般好,作为一名合格的吃货,首先要弄清楚粽子中的营养有哪些?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一:粽观能量之所在”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为咸蛋黄肉粽的原料,推测这类粽子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2.这些营养物质中,哪些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以制作粽子的原料为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可以分成以下两类: 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讲解不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重点强调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对人体重要作用: 糖类:人体主要供能物质; 脂肪:备用能源物质; 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提问:粽子中的这些原料,所含的能量一样吗?你能设计实验来进行测定吗? 【提出问题】不同食物含有的能量是否相同? 【作出假设】不同食物含有的能量不同 (或:每克花生比每克核桃含有的能量少) 【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一只50毫升的锥形瓶,注入30毫升水,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在锥形瓶里放入一只温度计,注意底部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 ③安装好装置,测量水温 ④称出一粒干燥花生/核桃种子的质量 ⑤将种子点燃,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待种植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记录数据: 【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核桃仁比花生仁含有的能量多。 小组合作,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结合自己日常饮食,思考粽子原料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认真倾听,回答问题,做好课堂笔记。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简单的实验,检测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记录实验数据,讨论哪些食物含有的能量更多。 以分析“粽子”为主线,先让学生合作学习,初步认识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结合其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不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以及六种营养物质的功能,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动手能力,加深对营养物质的理解和记忆。
二、水和无机盐 播放视频,介绍:粽子虽好吃,但其热量较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日常生活中食“粽”讲究也不少。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二:粽要更健康” 结合下列漫画,从营养学角度分析,怎样吃“粽”更健康? 引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人体体重的60%~70%,营养物质以及废物,都要借助水才能运输。 无机盐量少但不可或缺,缺乏某些无机盐时,人体会出现相应的病症,如缺钙时儿童容易佝偻病,老年人易得骨质疏松症;缺铁易得缺铁性贫血;缺碘时可能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时期缺碘会患呆小症。缺磷易厌食、骨痛肌无力;缺锌会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先自主思考,再和小组成员交流,分析制作粽子时能否多加盐?说明依据,以及适当添加蔬菜的原因。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三、维生素 过渡:粽子含热量较高,而蔬菜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可配适量蔬菜食用,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引导学生认识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大多数是人体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不提供能量。 再结合课本图片和表格,讲解缺乏不同维生素时人体会出现什么病症: 回答维生素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结合课本资料,分析缺乏不同维生素时对应的症状。 借助实例和表格,帮助学生快速梳理和记忆。
四、知识小结 完善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习题检测 1.医生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注射葡萄糖溶液,主要原因是( ) A.增强病人的食欲和氧气 B.为病人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C.杀死病人体内的细菌或病毒 D.病人的消化和呼吸功能已丧失 2.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夜盲症 B.维生素B1——坏血病 C.含钙的无机盐——贫血 D.含碘的无机盐——佝偻病 3.兴趣小组在“测量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设计如图所示的甲装置和乙装置,分别燃烧相同质量的干燥花生仁进行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燃烧前应该测量两个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温 B.铁皮罩筒的作用是减少燃烧中热量的散失 C.完全燃烧后,甲装置的温度计示数可能小于乙装置 D.乙装置中,花生仁的能量可以完全转化为水的热量 4.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无机盐、维生素虽然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在饮食中必不可少 B.蛋白质是构建人体的重要原料,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缺维生素C会导致夜盲症,患者多吃新鲜的柑橘可以大大缓解症状 D.米、面中含有淀粉,可滴加碘酒鉴定 答案:1.B 2.A 3.D 4.C 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中考链接 (2023 广安)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五谷”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B.“五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坏血病 C.“五畜”中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D.“五菜”中含有的维生素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析:维生素虽然是有机物,但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D错误。 独立思考、 完成练习。 选取本节课的中考真题,加深学生对中考考点的认识,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标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反思
①分组讨论粽子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他们的深度学习。
②实验之前提供更多关于“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指导,以便更好地进行探究。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便于后续深入探讨实验结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