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书法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又该如 何理解书法的文化价值呢?
学习任务
一个好的标识不仅应该具备信息传 递功能,还应具有艺术美感。我们在设计 校园艺术节标识时要先了解标识的特征和 构成要素,再根据需求提取对应的元素进 行设计。
学习导航
学习导航
何尊铭文(拓片)
学习导航
何尊(青铜器) 周
1963 年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书法作品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审美潮流和书法家个人审美追求的影响,形成了多样化 的艺术风格。本课我们将了解历代书法的多样化风格以及审美演变,感受翰墨的意趣。
学习导航
中国古人把重要的事件或思想写成文字,或刻在甲骨和石头上,或铸造在青铜 器上,或写在竹简、木牍和纸上。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看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 展变化。“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何尊上。何尊内部底面刻有 122 字铭文,其中就有“宅兹中国”的字样。这些铭文浑厚、苍茫,颇有潇洒、率 真之态。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有怎样的特点?
走进经典
感知发现
任务一 赏析经典书法作品,了解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感知发现
书法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艺术。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往往不能不读其中的文辞。文字内容承载着书写者的情感,书法家在书写时,情感也会不经意地诉诸笔端。
感知发现
你知道“天下三大行书”吗?它们的内容与书法作品呈现出的艺术风格相得益彰。请阅 读作品的文字,结合这三件作品的历史背景,说说书法家在书写时有着怎样的思想与情感。
感知发现
兰亭序(书法,唐冯承素摹本,局部 晋 王羲之 故宫博物院
感知发现
祭侄文稿(书法,局部)
唐 颜真卿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感知发现
黄州寒食诗帖(书法) 宋 苏轼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感知发现
任务二 对比不同书法家对《兰亭序》的诠释,从章法布局、字形结构、笔画特点等方面 分析其各自的风格特征。
感知发现
古人常说“书品即人品”。书法作品一定程度上映射着书写者的精神特质。“书圣” 王羲之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此后,历代书家常以之为母本临习、 创作。不同书家所写的《兰亭序》在章法、字形、笔法上有哪些区别?你能说一说造成这些区别的原因吗?
感知发现
黄绢本兰亭序(书法,局部) 唐 褚遂良(传)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感知发现
兰亭序(书法,局部)
明 文徵明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感知发现
兰亭序(书法,局部) 清 朱耷 故宫博物院
感知发现
探索实践
任务三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主流的书法审美取向。
探索实践
书法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审美取 向。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提出 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 态”的观点。历代书法家不断创新,探索 出了类型多样的艺术风格。宋代书法家苏 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在前代行书发展的 基础上推陈出新,各自形成独具特色的行 书风格,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领军人 物。赏析书法作品,说说“宋四家”的书 法风格与前代有什么不同,并尝试分析不 同朝代书法审美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探索实践
渡海帖(书法,局部)
宋 苏轼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探索实践
任务四 尝试意临一篇经典书法作品,表现自己的审美趣味。
探索实践
对比下列不同时代书法家的作品,结合历史背景和书法家的个性说说它们各自的风格特征,并选择一件你喜欢的书法作品尝试意临,表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
探索实践
鸭头丸帖(书法) 晋 王献之 上海博物馆?
探索实践
张翰帖(书法,局部) 唐 欧阳询 故宫博物院
探索实践
松风阁诗帖(书法,局部)
宋 黄庭坚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探索实践
帝师胆巴碑(书法,局部)
元 赵孟 故宫博物院
探索实践
七律寿砺庵诗
(书法) 明
祝允明 故宫博物院
探索实践
篆书说文解字叙册(书法,局部)
清 赵之谦 故宫博物院
探索实践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发现过书法元素的创造性应用?
我们可以怎样运用书法艺术装点生活?
联想迁移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下节课,带着你的作品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