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五章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2课时】
(2024人教版)八年级
上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和常见的自然灾害,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分布,并分析其利弊,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运用具体实例,说明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个人恰当、有效的避灾方法,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视频导入
【情境导入】5.12 汶川大地震
a populous country
一. 自然灾害严重
PART 01
时间 2024年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灾害事件
1月22日 云南省镇雄县山体滑坡灾害,死亡44人,倒塌房屋300余间
2月份 我国中东部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死亡12人,紧急救助46.7万人
6月中旬 华南地区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死亡失踪91人,倒塌房屋1.8万间
7月中下旬 陕西省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死亡失踪95人,紧急转移安置14.1万人
8月下旬 辽宁省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死亡失踪27人,紧急转移安置6.2万人
9月6日 超强台风摩羯先后在海南和广东沿海登陆,直接经济损失720.3亿元
【学习导航】读下面表格信息,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种类多、
分布广、
频次高、
危害大
图5.1 中国与主要受灾国家灾情比较(1990—2019年)
从1990—2019年的30年间,与主要受灾国家相比,我国因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因灾死亡人数也较高。
新课学习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山体滑坡
洪涝灾害
低温冻害
新课学习
2. 如何判断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的客体。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灾害才称得上自然灾害,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不属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
造成损害
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B.化工厂废水泄露,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D.一棵大树被一阵临时大风刮倒,正好砸在树下的两辆汽车上。
哪一种现象属于自然灾害?
新课学习
3. 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气 象 灾 害
地 质 灾 害
干
旱
台
风
洪
涝
寒
潮
新课学习
4. 气象灾害的分类
2022—7—11
2022—8—13
图为2022年夏季因长江流域持续干旱,水面严重萎缩的洞庭湖。
新课学习
气象灾害 形成原因 主要影响 分布地区
① 旱灾
4. 气象灾害的分类
长时期降水比常年异常偏少
农作物减产、
人畜饮水困难
东部季风区的
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
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
华北地区
自然因素:年降水量较少,春旱严重;
社会因素: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干 旱
新课学习
气象灾害 形成原因 主要影响 分布地区
② 洪涝
4. 气象灾害的分类
连续性的暴雨
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江河泛滥,
土地房屋受淹
东部季风区的
平原和沿海地区
图为1998年8月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期间,积水严重的江西九江城内。
新课学习
气象灾害 形成原因 主要影响 分布地区
③ 台风
4. 气象灾害的分类
夏秋季节,来自热带海洋
狂风、暴雨、海水暴涨等
东南沿海地区
图为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过后,一片狼藉的广东深圳城区。
新课学习
气象灾害 形成原因 主要影响 分布地区
④ 寒潮
4. 气象灾害的分类
深秋至初春,
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南下
大风、雨雪、冰冻
影响范围广,
最南可达海南岛
图为2008年1月强寒潮期间我国南方被冰雪损坏的输电设施。
新课学习
图5.3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
【小结】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气象灾害 主要影响范围
旱灾
洪涝
台风
寒潮
东部季风区的
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沿海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自北向南,影响范围广,
最南可达海南岛
新课学习
5. 地质灾害的分类
地 震
滑 坡
泥 石 流
新课学习
5. 地质灾害的分类
地质灾害 形成原因 主要影响 分布地区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毁坏的楼房。
① 地震
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强地震多发,西南地区和台湾地区更为频繁。
新课学习
5. 地质灾害的分类
地质灾害 形成原因 主要影响 分布地区
② 滑坡
坡地上不稳定的岩石土体整体向下滑动
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
山地、丘陵
2010年4月台湾基隆附近山体滑坡。
新课学习
5. 地质灾害的分类
地质灾害 形成原因 主要影响 分布地区
③ 泥石流
山区暴雨引发的、挟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
山地、丘陵
2010年8月遭受泥石流重创的甘肃舟曲县城
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
中西部山区,
以西南地区最集中
多山,坡陡,夏季多暴雨
滑坡、泥石流
新课学习
图5.5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
【小结】我国地质灾害的分布
地质灾害 主要影响范围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山地、丘陵
山地、丘陵
活动探究
参考对台风灾害集中分布区的成因解释,解释我国洪涝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台风灾害集中分布区:台风发源于低纬度海洋,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区: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
多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因这里地势低平、降水集中且河流密集,排水不畅易积水成灾。
多发生在中西部山区,由于地形陡峭、土质疏松,加上暴雨或地震影响,易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a populous country
二. 除害兴利并举
PART 02
新课学习
积极应对自然灾害、除害兴利并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
修建于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和灌溉并举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各类附属工程组成,三大工程首尾呼应、联合运行,科学地解决了引水、泄洪、排沙等诸多问题,为都江堰灌区兴水之利、避水之害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新课学习
【议一议】结合图5.6和课本115页,说说我国防灾减灾建设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显著提升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新课学习
1.灾前防灾备灾
【建设防灾工程】水利枢纽工程保障旱可灌、涝可防,兼发电、航运之利。
【开展灾害监测】气象监测可提前数日、数小时发布预报预警,以便提前防备。
【建设救灾物质储备库】救灾物资储备库可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提供救灾物资。
新课学习
2.灾中应急救援
【抢救受灾人员】启动应急响应,紧急抢救并转移安置灾民,减少人员伤亡。
【抢修基础设施】抢修道路等基础设施,保障救灾通畅,降低财产损失。
新课学习
3.灾后恢复重建
【重建家园】震后规划建设新城,创建更安全、更多就业机会的城镇。
【恢复正常秩序】通过心理干预,消除心理创伤等,保障个人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
新课学习
图5.7 江苏兴化垛田
【思与学】江苏兴化为什么要堆垛田
江苏兴化垛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每年3—4月,兴化“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兴化为什么有这么多垛田呢?
这里地势低洼、湖沼遍布,历史上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威胁。人们通过开挖水道,增强排水、泄洪能力;堆泥成“垛”,用于种植农作物。如今,兴化垛田不仅是生态农业的典范,还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活动探究
阅读教材P116,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地震或台风灾害的特征,说一说为保障灾害发生时人们的基本生活,政府需要储备的主要物资。
救灾物质类别 主要储备物质清单
应急食品
医疗用品
临时住所物资
照明与通讯设备
个人防护用品
应急救援工具
压缩饼干、方便面、瓶装水等,确保灾民基本饮食需求。
急救包、常用药品、消毒用品等,防止疾病传播。
帐篷、睡袋、防潮垫、折叠床等,保障灾民临时居住。
手电筒、应急灯、收音机、充电宝等,维持基本照明和信息传递。
口罩、手套、雨衣等,减少次生灾害影响。
铁锹、绳索、发电机、抽水机等,帮助开展救援工作。
2.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自然灾害?针对最严重的灾害,讨论当地政府应主要储备的救灾物资。
(以广西为例):针对广西多台风和洪涝灾害,政府应储备以下物资及措施:
①临时安置:防水帐篷、雨衣雨靴、冲锋舟;
②生活保障:即食食品、瓶装水、毛毯、棉被;
③能源照明:发电机、生物燃料、手摇电筒;
④医疗防疫:急救药品、消毒剂、口罩;
⑤救援通信:卫星电话、抽水机、防洪沙袋;
⑥储备机制:县乡村三级储备、政府和社区协同调配;
⑦防灾预案:预置救生衣、冲锋舟,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活动探究
a populous country
三. 自救互救
PART 03
新课学习
【议一议】结合图5.8和课本117页,说说当我们遭遇下列自然灾害时,应该如何自救互救。
新课学习
应急避灾常识(气象灾害)
遭遇自然灾害时,每个人都应该冷静应对,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境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做到有效避灾。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救助他人,并设法把消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寻求救援。
新课学习
应急避灾常识(地质灾害)
请记住:生命至上!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即使受灾被困,也要保持镇定,坚定信心,等待和配合救援。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读“我国四种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图例代表的四种气象灾害分别是( )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C
【随堂检测】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读“我国四种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图中行为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随堂检测】
1928年春,秋收起义队伍挥师南下,与另一支南昌起义队伍于4月28日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读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秋收起义部队经过的省区是( )
A.湘赣 B.湘黔
C.浙赣 D.粤赣
4.部队在南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B.台风
C.寒潮 D.梅雨
A
C
【随堂检测】
台风“摩羯”于2024年9月1日晚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图为台风“摩羯”60小时内路径概率预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台风“摩羯”登陆后带来强降水,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丘陵山区更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
②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
③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随堂检测】
台风“摩羯”于2024年9月1日晚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图为台风“摩羯”60小时内路径概率预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为减轻台风“摩羯”带来的危害,沿海地区采取的合理预防措施有( )
①及时发布台风预警,组织人员疏散
②加固堤坝,防止海水倒灌
③在农田大量铺设塑料薄膜,防止雨水冲刷④停止高空作业,减少安全隐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随堂检测】
下面为两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甲、乙两种自然灾害分别是( )
A.滑坡、洪涝 B.台风、地震 C.海啸、地震 D.干旱、洪涝
8.下列关于甲、乙两种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 B.台风可诱发甲、乙两种自然灾害
C.乙自然灾害发生时会造成剧烈降温 D.甲、乙两种自然灾害均为地质灾害
A
B
【随堂检测】
2024年2月1日,湖北省多地区已出现雪、雨夹雪或冰粒天气,随州、荆门等地区已出现冻雨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冻雨属于( )
A.海洋灾害 B.地质灾害 C.气象灾害 D.生物灾害
10.应对冻雨的合理措施是( )
①加强灾情预警管理 ②行车注意防滑
③停止高空作业 ④开窗通风换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A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