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八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模拟练习(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命题范围: 第一、二章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 )
A.河岸 B.行船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2.[3分]如图是打“土电话”情景,男孩通过“土电话”听到女孩的声音,这一过程中传播声音的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真空
3.[3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步也可以当做长度单位,中学生走一步的距离约为( )
A.5m B.10m C.15m D.0.5m
4.[3分]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速度是40m/s 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为120km/h 绿皮火车在铁轨上行驶,每分钟能行驶1.8km,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则( )
A.猎豹最快 B.轿车最快
C.绿皮火车最快 D.三者一样快
5.[3分]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6.[3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 B.乙声音的响度最大
C.乙、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 D.丙、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7.[3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108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5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8.[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 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9.[3分]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
10.[3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甲同学的速度为0.625m/s
11.[3分]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0~20秒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同学在0~15秒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2.[3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人,分别从大桥的东西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人首次相遇处距大桥东端300m,相遇后,两人仍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走到对方桥头又立即返回,返回后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他们再次相遇处距大桥东端100m,根据计算可得到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 )
A.3:4 B.3:1 C.2:3 D.3: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3.[6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其中图 音调高;甲、乙、丙中响度最大的是 ,甲、乙、丙中音调相同的是 。
14.[4分]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34m的空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15.[4分]科学论证:现有一根长85 m、内部充满水的铁管,小马同学将耳朵贴在铁管一端,同伴小田敲击一下铁管另一端。已知在常温下,声音传播速度在空气中为340 m/s,在水中为1 500 m/s,在铁中为5 200 m/s。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小马耳朵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s,小马会听到______次敲打铁管的声音。
16.[4分]如图,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第一次测速仪发出信号到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第二次测速仪发出信号到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若发出两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汽车第一次收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 ,被测车的车速 。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7.[2分]一辆电动玩具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 )
18.[2分]如图甲所示为小勇骑自行车回家时的路程(s)~时间(t)图像,请在图乙中作出其对应的速度(v)~时间(t)图像。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9.[8分]如图所示是存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鸟纹石磬”,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石磬被称为“古乐之祖”,演奏时用木槌敲击,发出古朴典雅的乐曲声,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表演者在演奏时用木槌敲击石磬,_______(选填“石磬”或“木槌”)振动发出美妙的声音,声音通过_______传播到听众耳中,这悦耳动听的声音属于_______音。
(2)小优查阅资料发现,青石制作的石磬声音更加清脆,玉石则柔和一些;矩形石磬声音浑厚,圆形石磬声音明亮。这是因为不同的材质和形状,使得石磬发出声音的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不同。
(3)石磬除了单个以外,还有成套的。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磬编成一组,挂在木架上演奏,称为编磬。越小的石磬,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敲击石磬时的力量越大,石磬振动时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越大。
20.[8分]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完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将小车从刻度线处由静止释放,先后通过、两段路程。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斜面坡度应较 (填“大”或“小”),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所产生的误差。
(3)图中段的距离;测得通过段的时间为,则小车通过段的平均速度 ;下列选项中可准确反映段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4)小车通过段的时间为,又测得小车通过段的时间为,则小车通过段的平均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当小车通过0刻度线处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提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填“大”或“小”)。
21.[8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钢 60 0.76
B 钢 60 0.89
C 钢 60 1.02
D 钢 80 0.76
E 钢
F 钢 100 0.76
G 铜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 、 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横线处填上所缺数据。(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5)本实验小华采取的探究方法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2.[8分]春节期间小明乘坐D3018次动车从上海始发,去武昌看奶奶。具体的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
(1)该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2)途中动车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3.[10分]龙舟赛是很多地方在端午节时举行的传统活动。图甲为涛涛同学站在桥上观看龙舟比赛的场景,比赛过程中龙舟将从桥下方沿着航线穿过,图乙为甲、乙两支龙舟队在比赛时所行进的路程(m)与时间(min)关系图像。其中龙舟长12m,桥宽16m。求:
(1)甲龙舟队的速度为多少m/s?
(2)甲龙舟队的舟身全部通过桥需要的时间为多少s?
(3)出发多长时间以后,两队龙舟的舟头在航线方向上前后相距51m远?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由题意知树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相对于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只有是行船,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2.【答案】A
【详解】“土电话”利用连接两个圆纸盒的棉线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将说话的同学发出的声音通过棉线振动传播到另一个同学的耳朵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3.【答案】D
【详解】中学生步行时,走一步的距离约50cm左右,即中学生走一步的距离约为0.5m。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4.【答案】A
【详解】猎豹的速度是 轿车的速度,绿皮火车的速度,因此可得。可知,猎豹速度最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5.【答案】D
【详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时振动的频度越慢,音调越低,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会场,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故B错误;
C.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利用回声定位工作的,故D正确。
6.【答案】C
【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音调、音色无关,甲、乙、丙、丁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声音的振幅最小,响度最小,故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即乙、丙两声音相同时间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故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丙、丁声音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D错误。
7.【答案】B
【详解】运动员的速度 ,汽车的速度 ,羚羊的速度v羚羊=25m/s,即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汽车、羚羊、运动员。
8.【答案】D
【详解】A、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时间大小,无法比较路程大小,故A错;
B、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路程大小,无法比较时间大小,故B错;
C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由 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D正确.
故D选项正确为答案.
9.【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通过图像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详解】如果是s﹣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像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如果是v﹣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像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10.【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4~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0~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4~12s内,甲通过的路程为s=10m,则甲的平均速度是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B
【详解】A.由图像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乙>v甲,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看出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在15s末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像看出在0~20s内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由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甲同学在0~1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同学在10~15s内静止不动,故D不符合题意。
12.【答案】D
【详解】设第一次相遇所用时间为t1,大桥全长为L,甲乙第一次相遇时,其中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1=300m,则由公式可得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为,则此时甲乙一共通过的路程,即,由题意可知,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所用的时间为,则整个过程中甲乙一共通过的路程,即,由上式可得。
所以乙在第一个行程内通过的路程为,即:在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行驶了300m,乙行驶了200m,由可知,在时间一定时,速度之比等于路程之比,所以
13.【答案】丙;乙;甲、乙
【详解】波形图中波在单位时间振动的次数反映音调,振幅的大小反映响度,形状反映音色;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甲和乙的2倍,所以丙的音调最高。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振幅最大,所以乙的响度最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甲和乙的音调相同。
14.【答案】0.1;1;
【详解】
因为管长s=34m,空气中的声速v=340m/s,由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小于0.1s,则两次声音的间隔一定小于0.1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15.【答案】
0.252点拨:敲击声由空气传入小马耳朵需要的时间 ; 声音由铁管传人小马耳朵需要的时间 ; 声音由水传入小马耳朵需要的时间 ; 声音在铁管中和水中传播的时间差 ; 声音在铁管中和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差 ; 时间间隔大于 才能区分声音,故能听到两次敲打铁管的声音。
16.【答案】136 34
【解析】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汽车第一次接收到所用的时间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汽车第二次接收到所用的时间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汽车行驶的时间包括:汽车接收第一次信号后的 ,还有第二次发出信号前的 ,还有第二次发出的信号被汽车接收的时间 ,故 ,汽车的车速为: 。
17.【答案】
【详解】在0~5s内,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玩具车的速度为2m/s,运动的路程为
s1=v1t1=2m/s×5s=10m,
5~8s内,玩具车速度为0,通过的路程为0,8s~10s内,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玩具车速度为3m/s,通过的路程为
s2=v2t2=3m/s×2s=6m,
10s~12s内,速度为0,通过的路程为0,如下图所示:
18.【答案】见详解
【详解】由甲图可知,0~2秒,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自行车在2~3s内路程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3~6s是倾斜的直线说明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则对应的v~t图像如下图所示:
19.【答案】
(1)石磬 空气 乐 (2)音色 (3)高 响度
20.【答案】(1)
(2) 小 时间
(3) 0.2 D
(4)
(5) 大
【解析】
(1) 本实验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故该实验的原理是。
(2) 实验时斜面坡度应较小,这样小车运动的时间较长,能减少测量时间时所产生的误差。
(3) 小车通过段的平均速度为,小车向下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运动,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故选。
(4) 由图知段的距离为,小车通过段的时间为,小车通过段的平均速度为。
(5) 若提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时间偏小,路程测量值不变,由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大。
21.【答案】(1)一 (2)D F (3)80 1.02 (4)用同一根琴弦,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进行实验 (5)控制变量法
【详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琴弦的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故可验证猜想一。(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该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短不同的琴弦,所以选择编号为A、D、F的琴弦。(3)为验证猜想三,应选择横截面积和长度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研究,表格中应该选择E、G、H三根琴弦,所以横线处的数据应该是80和1.02。(4)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松紧程度的关系,应选取同一根琴弦,使琴弦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松紧程度不同,进行实验。(5)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保持不变,进而探究某一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2.【答案】(1)135km/h;(2)400m
【详解】
解:(1)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的路程为
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的时间为
则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2)列车的速度为
穿过隧道的时间为
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完全穿过的隧道时动车行驶的路程为
动车的长度为
答:(1)该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35km/h;
(2)这列动车的长度是400m。
23.【答案】(1)3.5m/s;(2)8s;(3)见解析
【详解】解:(1)由图乙可知甲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即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队的速度为
(2)甲龙舟全部通过桥所经过的路程为
由可知甲龙舟全部通过桥需要的时间为
(3)①两队相遇之前:0~2min乙的速度为
当甲、乙相距51m时,可得
则
②两队相遇之后:2~4.5min乙的速度为
0~2min时甲通过的路程为
此时乙通过的路程300m,则此时甲、乙相距的距离为
设从第2min开始,甲、乙相遇的时间t4,即
代入数据可解得
当甲、乙相遇之后相距51m时,则有
则
出发后,当甲乙相遇后相距51m的时间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出发51s和234s以后,两队龙舟的舟头在航线方向上前后相距51m远。
答:(1)甲龙舟队的速度为3.5m/s;
(2)甲龙舟队的舟身全部通过桥需要的时间为8s;
(3)出发51s和234s以后,两队龙舟的舟头在航线方向上前后相距51m远。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