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课题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全一册《化学》(五·四学制)(沪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 课题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全一册《化学》(五·四学制)(沪科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2 21:2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3 课题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尝试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先确定实验原理,然后依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装置。
2. 通过合作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初步学会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并搭建实验装置;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通过对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分析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将维生素 C 泡腾片加入水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想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是否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能得到答案。 【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 1】分析实验原理。 【提问】 1 . 我们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时,考虑了哪些问题? 2. 依据制取氧气的思路,如果今天要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3 . 制取氧气的物质,元素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 4.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在组成上应该有何特点? 我们学过哪些变化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思考与讨论】这些反应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为什么? 【介绍】实验室里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少量二氧化碳。 【回答】 1 . 首先考虑哪些物质能产生氧气,如氯酸钾、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等可以产生氧气。 产生的氧气还需要收集,例如,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即需要先确定反应原理,再选择实验装置。 2. 首先考虑用什么物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 . 氯酸钾、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都含有氧元素。 4. 反应物中要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木炭燃烧、蜡 烛 燃 烧、碳 酸 受 热 分 解 等反应。 【思考、讨论、交流】木炭和蜡烛的燃烧需要通入氧气,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氧气,不纯净。 碳酸不稳定,不易于在实验室中保存。 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形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思路,明确反应原理决定反应装置。 从元素视角认识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物的组成元 素 来 源 于 反 应 物。感受化学变化虽然会产生新物质,但是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 通过对具体化学变化的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的讨论,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制取气体的纯度、反应物是否易得等。
【任务 2】确定实验装置。 【活动 1】结合图 3 . 22 和图 3 . 23,说说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活动 2】请你设计一套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展示并说说你的设计依据。 【思考、交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选择。 【合作设计实验装置】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并搭建实验装置。 【交流、展示】展示并交流实验装置,阐述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设计的依据,小组间进行互相评价。 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为学生设计和搭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搭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交流中完善装置,培养表达、反思、合作等能力。
【任务 3】体验实验操作。 【提问】 1 .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哪些? 2. 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3 . 怎样证明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已经装满? 【活动 3】用 自 己搭建的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并分享实验的体会。 【交流、评价】组织学生分享实验过程和体会。 【思考、回答】 1 . 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试剂、收集气体、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2. 和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一样,也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试剂、收集气体、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3 .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 【学生实验】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交流、分享】关注小组实验是否成功,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现象与预期是否一致,小组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忆制氧气的实验操作,将其进一步迁移至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因为实验装置相似,所 以 操 作 步 骤 也相似。 在具体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合作改进,感受实际操作中细节问题,在交流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反思 评 价、表 达 交 流 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存在的问题可能的原因解决方案1 . 反 应 开 始 不久,就用燃着木条 置 于 集 气 瓶口 ,木 条 没 有熄灭二氧化碳没有收集满说 明 没 有集 满 二 氧化碳,继续等待2. 锥 形 瓶 中 气泡少,燃着木条置于集气瓶 口,木条没有熄灭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有 固 体 剩余,再倒入稀 盐 酸 继续反应
【任务 4】归纳总结。 【活动 4】对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实验步骤的异同点,尝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思考、回答、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需要先确定实验原理,然后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都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所以发生装置类似,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是加热固体的反应,所以发生装置与制二氧化碳的不同。 因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氧气和二氧化碳密度都大于空气,所以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不宜用排水法收集。 因此,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收集气体的性质。 实验步骤:都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收集气体、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实验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及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组合并进行规范操作。 引导学生初步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课后作业】迁移应用: ① 拓展思考(a和 b任选一个完成) a. 思考:能否使用维生素 C泡腾片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 b. 观看实验视频:等质量的碳酸钙粉末和大理石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思 考:能否使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并说明理由。 ② 家庭小实验 请用家中的物品(例如,小苏打、鸡蛋壳、食醋等)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寻找生活中的物品,如塑料瓶、输液管等塑料制品,设计制取装置,鸡蛋壳、食醋代替大理石和稀盐酸进行家庭实验。 引导学生应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拓展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 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家庭小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