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周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高一下·陕西咸阳·阶段练习)2022年11月,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航展中的歼-20已全部换装“中国心”。在歼-20战斗机机身材料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玻璃纤维雷达罩 B.聚碳酸酯舱盖 C.钛合金主梁 D.陶瓷尾喷管
2.(高一上·山东日照·阶段练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金属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雾;
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
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④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掉,剩下的就是水。
A.①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高一下·上海浦东新·期末)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A.汤姆逊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
B.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
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
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
4.(高一上·浙江杭州·期中)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于还原贵金属获得其单质
B.可用于制皂,去除油污
C.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D.可做工业用碱,也可做食用碱
5.(高一·全国·课时练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产生,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D.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在化学世界里存在许多的“不一样”,下列说法“一样”的是
A.Fe分别与Cl2和盐酸反应的产物
B.钠在常温下或在空气中加热的产物
C.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量
D.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的pH
7.(高一上·北京西城·期中)某小组同学探究金属Na与不同浓度HCl的反应,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0.36%HCl 放入一小片金属钠 钠浮在液面上并来回移动,与水的反应剧烈程度相当
实验2 36%HCl 放入与实验1表面积基本相同的钠 钠浮在液面上并来回移动,不如实验1剧烈;表面出现有白色固体,白色固体逐渐沉到烧杯底部;液体不沸腾,液面出现少量白雾
A.实验2白色固体是NaCl
B.实验2液面上方的白雾是因为反应放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形成白雾
C.实验2不如实验1剧烈说明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不剧烈
D.实验2不如实验1剧烈的原因是表面包裹白色固体,使得反应变慢
8.(高一上·福建泉州·期中)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多余的氯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③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⑤除去中的HCl,可使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⑥在含有NaOH的酚酞试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红色褪去,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A.①②④ B.②⑤ C.②⑤⑥ D.③⑥
9.(高一下·河北邢台·期末)工业上将Cl2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得漂粉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B.可以用石灰水替代石灰乳制漂粉精
C.滴加醋酸后的漂粉精溶液消毒能力增强
D.Ca(ClO)2溶液比 HClO溶液稳定
二、多选题
10.(高一上·河北石家庄·期中)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 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膨松剂
B.Na2O2呈淡黄色,可用于消防员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C.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可用作干燥剂
D.碳酸钠显碱性,可以用于制抗酸药物
11.(高一·全国·课时练习)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中,不能用表示的是
A.
B.
C.
D.
12.(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人类将在未来几十年逐渐由“碳素燃料文明时代”过渡至“太阳能文明时代”(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等太阳能的转换形态),人们将适应“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菠菜蛋白质“发电”不属于“太阳能文明”
B.发展太阳能经济不会减缓温室效应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碳素燃料
13.(高一上·河南安阳·期中)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14.(高一上·上海·期末)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参与”“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A. B.
C. D.
三、填空题
15.(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过氧化钠的性质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该反应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 的来源。
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有机化学研究与生命科学发展的关系如何?请查阅有关资料,阐述你对它们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关系的认识 。
四、解答题
17.(高一·全国·课时练习)某学习小组想探究钠能否与反应,为此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实验操作及现象见下表。
实验I 实验II
操作 先取一块纯净的钠放入干燥的E管中,然后打开A的活塞,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E处酒精灯 将实验Ⅰ的E管冷却后用水冲洗内壁,过滤。取黑色滤渣灼烧;取滤液滴加氯化钡溶液
现象 ①钠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 ②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有黑色物质生成,冷却后有白色固体附着在管壁上 ①黑色物质可燃; ②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C中所盛试剂为 ,作用是 。D中所盛试剂为 ,作用是 。
(2)B中反应一段时间,等E中充满后,再点燃E处酒精灯,其目的是 。
(3)请根据以上现象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高一上·海南海口·期中)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图为钠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钠性质极活泼,使用时要注意实验安全。取用黄豆粒大小金属钠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用品不包括下列物品中的_______(填字母)。
A.滤纸 B.镊子 C.小刀 D.胶头滴管
(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
(3)上述转化关系图中,有一种化合物颜色有别于其他化合物,这种物质是 (填名称)。
(4)、常用作厨房食用碱,可用于中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以改善面食风味。
①俗名 。
②的焰色试验,其火焰呈 色,观察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透过黄色钴玻璃。
③妈妈将买回来的食用和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盘子里备用,因外观相似且盘子未作标记而无法分辨,请你用所学知识,利用厨房中能找到的资源,帮助妈妈鉴别出哪一盘是,哪一盘是,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 。
第一周周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B A C C B B A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AC AB BD CD
1.B
【详解】A.玻璃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不合题意;
B.聚碳酸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符合题意;
C.所有的金属单质和合金均为金属材料,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不合题意;
D.陶瓷属于硅酸材料即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合题意;
本题选B。
2.D
【详解】①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小颗粒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在瓶口出现白雾,故①错误;
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大量棕黄色的烟,产物是氯化铜,故②错误;
③液氯即液态氯,是纯净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氯水不是液氯,故③错误;
④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完全分解为盐酸和氧气,则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故④错误;
故答案选D。
3.D
【详解】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逊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故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的过程为: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故选D。
4.B
【详解】A.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用于还原贵金属获得其单质,A正确;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较大,可用于制皂,去除油污,B错误;
C.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可作呼吸面具供氧剂,C正确;
D.能和酸反应,可做工业用碱,也可做食用碱,D正确;
故选B。
5.A
【详解】A.吸收产生,A项正确;
B.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项错误:
C.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不会分解,C项错误;
D.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Fe分别与Cl2和盐酸反应的产物,前者产物是FeCl3,后者是FeCl2,A不符合题意;
B.钠在常温下生成或在空气中加热的产物得到,B不符合题意;
C.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相同,C符合题意;
D.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氯化钠在浓盐酸中溶解度降低,所以实验2中钠表面形成NaCl固体,故A正确;
B.钠和盐酸反应放热,实验2液面上方的白雾是因为反应放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形成白雾,故B正确;
C.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故C 错误;
D.实验2不如实验1剧烈的原因是表面包裹白色固体,使钠与盐酸接触面积减小,反应变慢,故D正确;
选C。
8.B
【详解】①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需要点燃或者光照下才能反应,故①错误;②氯气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②正确;③久置的氯水已变质,溶液中可能不含HClO,不具有漂白性,故③错误;④HCl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也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的存在,故④错误;⑤HCl极易溶于水,不溶于饱和食盐水,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HCl,故⑤正确;⑥在含有NaOH的酚酞试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发生反应,红色褪去,也可能是HClO漂白性红色褪去,故⑥错误;综上②⑤正确,故选B。
9.B
【详解】A.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故A正确;
B.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浓度太小,不能用石灰水替代石灰乳制漂粉精,故B错误;
C.滴加醋酸后,次氯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的浓度增大,所以消毒能力增强,故C正确;
D.次氯酸不稳定,次氯酸见光易分解,Ca(ClO)2溶液比 HClO溶液稳定,故D正确;
选B。
10.AB
【详解】A.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可用作食品膨松剂,A正确;
B.过氧化钠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于消防员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B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C错误;
D.碳酸钠碱性太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D错误;
故选AB。
11.AC
【详解】A.CO2为氧化物不能写成离子形式,,上上述离子方程式不符,A符合题意;
B.氯化钙和碳酸钠均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可以拆,与上述离子方程式一致,B不符合题意;
C.无法拆,,与上述离子方程式不符,C符合题意;
D.碳酸钾和氢氧化钙时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可拆,离子方程式与上述离子方程式一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12.AB
【详解】A.研究菠菜蛋白质“发电”属于“太阳能文明”,A错误;
B.发展太阳能经济,能减少CO2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B错误;
C.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正确;
D.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含碳的有机物,都属于碳素燃料,D正确;
故选AB。
13.BD
【详解】A.铁和纯氧中点燃生成Fe3O4,A错误;
B.钠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B正确;
C.HClO光照下反应生成HCl和O2,C错误;
D.过量的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碳酸氢钠和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能实现转化,D正确;
故选:BD。
14.CD
【详解】如图四种变化中,AB中水分子没有改变、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参与了物理变化,C中水分子被破坏为氢原子和氧原子,D中水分子转化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中,分子被破坏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则能体现水“参与”“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CD。
15.(1) 2Na2O2+2H2O=4NaOH+O2↑ 过氧化钠 过氧化钠
(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 Na2O2 O2
【解析】略
16.生命科学中研究的主要领域是分子角度,即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而简单的有机科学是必要的基础,两者不论从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详解】有机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生物体中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分解、转化、代谢无不以有机化学为基础。有机化学产品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如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农膜等保证了农业生产;兽医药、饲料添加剂促进了畜牧业生产。要正确地使用,必须了解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但是,目前有些学校的生命科学专业越来越忽视有机化学课程,课时越来越少,这样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不利,比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总之,生命科学中研究的主要领域是分子角度,即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而简单的有机科学是必要的基础,两者不论从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17.(1) 饱和溶液 除去中的 浓硫酸 干燥气体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钠与氧气反应,对实验造成干扰
(3)
【分析】该实验要探究钠能否与CO2反应,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产生CO2,CO2中混有HCl气体,因此先通过NaHCO3溶液除去HCl,然后对CO2进行干燥,因此D中为浓硫酸。钠和二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C单质,附着在管壁上的白色固体为碳酸钠,黑色物质为碳单质,碳单质可以燃烧,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详解】(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用饱和溶液除去中的杂质;D中所盛试剂为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
(2)B中反应一段时间,等E中充满后,再点燃E处酒精灯,用于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钠与反应,对实验造成干扰。
(3)根据实验Ⅰ和实验Ⅱ中的现象说明有碳酸钠和碳生成,故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1)D
(2)2Na + 2H2O = 2Na+ + 2OH- + H2↑
(3)过氧化钠
(4) 小苏打 黄 不需要 分别取少量两盘中的样品,同时加入等量白醋,产生气泡明显较快的是NaHCO3或 分别取少量两盘中的样品,加少量水,用手触碰,温度更高的是Na2CO3
【详解】(1)取用黄豆粒大小金属钠的过程是用镊子取出钠块,用滤纸擦净表面上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层,再切下一小粒,故用不到胶头滴管,选D;
(2)钠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钠,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 2H2O = 2Na+ + 2OH- + H2↑;
(3)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都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过氧化钠颜色有别于其他化合物;
(4)①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
②含钠物质颜色反应为黄色,黄色火焰现象明显,观察时不需要透过黄色钴玻璃;
③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产生CO2的速率不同,可以加入白醋看气泡产生的速率,也可以利用它们溶解放热多少不同,加少量水溶解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