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B.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C. 铁在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
D. 标准状况下,氦气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答案】D
【解析】未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确定Na+的物质的量,A错误;一个D218O分子中含有12个中子,则1 mol D218O含有的中子数为12NA,B错误;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5.6 g铁为0.1 mol,根据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铁过量,则0.1 mol Cl2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转移电子数为0.2 mol NA,C错误;标准状况下44.8 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2 mol,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NA,D正确。
2.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图中和水相连的物质都能和水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反应,1 mol Na与足量水反应,放出11.2 L氢气
B. ②反应,与足量水反应,转移2 mol电子
C. ③反应,生成和
D. ④反应,水为还原剂
【答案】C
【解析】金属钠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题中没有给出是否是标准状况,无法计算生成氢气的体积,A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无法判断出转移电子物质的量,B错误;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C正确;C和H2O反应:C+H2OCO+H2,H元素的化合价由 +1价降低为0价,水作氧化剂,D错误。
3. 室温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装入0.1 mol和0.1 mol,加热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容器内压强增大
B. 最终得到的气体为
C. 剩余固体为
D. 将剩余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所得溶液中
【答案】C
【解析】由可知,0.1 mol受热分解生成0.05 mol、0.05 mol CO2、0.05 mol H2O,由于氢氧化钠可以与CO2反应生成,因此可以看作先与CO2反应,再与H2O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可知,生成0.05 mol,0.025 mol氧气,剩余0.05 mol,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可知,生成0.1 mol NaOH,0.025 mol氧气,据此分析解答。由分析知,反应中生成了氧气,故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容器内压强增大,A正确;由分析知,最终得到的气体为,B正确;剩余固体为0.1 mol、0.1 mol NaOH,C错误;剩余固体为0.1 mol、0.1 mol NaOH,将剩余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所得溶液中,D正确。
4. 已知:将Cl2通入适量NaOH溶液中,反应会放热,当温度升高后会发生如下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则Cl2通入NaOH溶液的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NaClO3中的两种或三种,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参与反应的n(NaOH)= a mol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碱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参加反应的Cl2物质的量为0.5a mol
C. 若某温度下,反应后=6,则溶液中
D. 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为mol
【答案】D
【解析】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中,氯气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正确;结合钠元素守恒,参与反应的n(NaOH)= a mol时,NaCl、NaClO、NaClO3物质的量之和为a mol,根据氯原子守恒,参加反应的Cl2物质的量为0.5a mol,B正确;令n(ClO-)=1 mol,由题给信息,反应后=6,则n(Cl-)=6 mol,结合电子转移守恒,5×n(ClO)+1×n(ClO-)=1×n(Cl-),即5×n(ClO3-)+1×1 mol=1×6 mol,解得n(ClO)=1 mol,则溶液中,C正确;当只发生反应6NaOH+3Cl2═5NaCl+NaClO3+3H2O时,转移电子数最多,依据化学方程式,6 mol氢氧化钠反应转移5 mol电子,所以a mol氢氧化钠反应,最多转移mol电子,若只发生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转移电子数最少,依据化学方程式,2 mol氢氧化钠反应转移1 mol电子,所以a mol氢氧化钠反应,最少转移a mol电子,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范围a mol≤ n ≤a mol,不可能为mol,D错误。
5. 向一个铝质易拉罐中充入和氦气(标况),然后往罐中注入溶液,立即用胶布封严罐口。一会儿听到罐内发出“咔咔”响声,且易拉罐变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易拉罐内的反应方程式为
B. 产生的和物质的量之比为
C. 若向罐内再加入约固体,则易拉罐会恢复原状
D. 若向罐内溶液中加入的硫酸溶液,当V>50mL时开始产生气体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反应生成0.005mol碳酸钠和0.005mol碳酸氢钠,易拉罐内的反应方程式为,A错误;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反应生成0.005mol碳酸钠和0.005mol碳酸氢钠,产生的和物质的量之比为1:1,B错误;若向罐内再加入约固体,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12mol,发生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消耗0.005mol氢氧化钠,剩余0.007mol氢氧化钠和铝发生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放出约0.01mol氢气,则易拉罐会恢复原状,C正确;若向罐内溶液中加入的硫酸溶液,先发生反应2Na2CO3+H2SO4=2+Na2SO4,该反应消耗0.0025mol硫酸,当V>25mL时开始产生气体,D错误。
6. 将一定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标准状况),残留固体过滤,滤液中无。将滤液加水稀释到,测得其中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残留固体没有,只有 B. 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
C. 反应中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D. 溶液中没有,阳离子为和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反应所得残留固体为铜,滤液为氯化亚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设混合物粉末中铁、氧化铁、氧化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由残留固体为铜可知,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c==0.02mol,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得:amol×2=bmol×2×1+0.02mol×2+×2,由原子个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a+2b)mol×2+0.300mol/L×0.2L=3.80 mol/L×0.1L,解联立方程可得a=0.08、b=0.04,则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为0.08mol×56g/mol=4.48g,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3.80 mol/L×0.1L—0.300mol/L×0.2L=0.32mol。由分析可知,反应所得残留固体为铜,不可能含有铁,A错误;由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为4.48g,B错误;由分析可知,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3.80 mol/L×0.1L—0.300mol/L×0.2L=0.32mol,C正确;由分析可知,滤液为氯化亚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溶液中不含有铁离子,含有亚铁离子和氢离子,D正确。
7. 现有400 g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此时溶液体积为。试计算:
(1)的物质的量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
【答案】(1)0.1 (2)3
【解析】(1)溶液中的质量为,物质的量为;(2)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铁粉与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反应后Fe2+的物质的量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8.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对氯气的制备及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若要制取常温常压下,理论上需要的质量为___________(已知:常温常压下)。
【答案】1.74g
【解析】n(Cl2) ==,根据化学方程式系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n(MnO2)=n(Cl2)=0.02 mol,所以m(MnO2)=n(MnO2)·M = 0.02 mol ×87 g/mol=1.74 g。
9. 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得FeSO4,并进一步制备LiFePO4。流程如图:(SiO2不与稀硫酸反应)
(1)“酸浸”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_____。
(2)将“氧化”的反应补充完整:_____Fe2++_____H++_____H2O2=_____Fe3++_____H2O。
(3)“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生成了15.8 g LiFePO4,则参与反应的LiI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答案】(1)H+、Fe2+、Fe3+ (2)2 2 1 2 2 (3) 2LiI+2FePO4=2LiFePO4+I2 0.1
【解析】硫铁矿烧渣的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酸浸,SiO2不与稀硫酸反应,Fe2O3、Fe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过滤,滤渣A为SiO2,在滤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加入磷酸沉铁生成FePO4沉淀,LiI将FePO4还原生成LiFePO4。(1)由分析知,“酸浸”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Fe2+、Fe3+。(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2Fe2++2H++H2O2=2Fe3+ +2H2O。(3)LiI将FePO4还原生成LiFePO4。“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LiI+2FePO4= 2LiFePO4+I2;15.8 g LiFePO4物质的量为0.1 mol,由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可知,参与反应的LiI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真题链接
10.(2022·天津节选)金属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天然碱的主要成分为,1 mol 经充分加热得到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159
【解析】,因此1 mol 经充分加热得到1.5 mol,其质量为1.5 mol×106 g mol 1=159 g。
11.(2023·全国乙卷)元素分析是有机化合物的表征手段之一。按下图实验装置(部分装置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C、H元素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样品的Pt坩埚和CuO放入石英管中,先_______,而后将已称重的U形管c、d与石英管连接,检查_______。依次点燃煤气灯_______,进行实验。
(2)O2的作用有_______。CuO的作用是_______(举1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c和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c和d中的试剂不可调换,理由是_______。
A.CaCl2 B.NaCl C.碱石灰(CaO+NaOH) D.Na2SO3
(4)Pt坩埚中样品CxHyOz反应完全后,应进行操作:_______。取下c和d管称重。
(5)若样品CxHyOz为0.023 6 g,实验结束后,c管增重0.010 8 g,d管增重0.035 2 g。质谱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其分子式为_______。
【答案】(1)通入一定的O2 装置气密性 b、a (2)为实验提供氧化剂、提供气流保证反应产物完全进入到U形管中 CO+CuOCu+CO2 (3)A C 碱石灰可以同时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4)继续吹入一定量的O2,冷却装置 (5)C4H6O4
【解析】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有机物中C、H两种元素的含量,这是一种经典的李比希元素测定法,将样品装入Pt坩埚中,后面放置CuO作催化剂,用于催化前置坩埚中反应不完全的物质,后续将产物吹入到两U形管中,称量两U形管的增重计算有机物中C、H两种元素的含量,结合其他技术手段,从而得到有机物的分子式。(1)实验前,应先通入一定的O2排出石英管中的杂质气体,保证没有其他产物生成,而后将已称重的U形管c、d与石英管连接,检查装置气密性,随后先点燃b处煤气灯,后点燃a处煤气灯,保证当a处发生反应时产生的CO能与CuO反应生成CO2。(2)实验中O2的作用有:为实验提供氧化剂、提供气流保证反应产物完全进入U形管中;CuO的作用是催化a处产生的CO,使CO反应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3)有机物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分别用碱石灰和无水CaCl2吸收,其中c管盛装无水CaCl2,d管盛装碱石灰,二者不可调换,因为碱石灰能同时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最后分子式的确定。(4)反应完全以后应继续吹入一定量的O2,保证石英管中的气体产物完全吹入两U形管中,使装置冷却。(5)c管装有无水CaCl2,用来吸收生成的水蒸气,则增重量为水蒸气的质量,由此可得有机物中H元素的物质的量n(H)===0.001 2 mol;d管装有碱石灰,用来吸收生成的CO2,则增重量为CO2的质量,由此可得有机物中C元素的物质的量n(C)===0.000 8 mol;有机物中O元素的质量为0.012 8 g,其物质的量n(O)===0.000 8 mol;该有机物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0.000 8∶0.001 2∶0.000 8=2∶3∶2;质谱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8,则其化学式为C4H6O4。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第二节 金属材料
课时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简单应用
1. 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B.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C. 铁在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
D. 标准状况下,氦气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2.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图中和水相连的物质都能和水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反应,1 mol Na与足量水反应,放出11.2 L氢气
B. ②反应,与足量水反应,转移2 mol电子
C. ③反应,生成和
D. ④反应,水为还原剂
3. 室温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装入0.1 mol和0.1 mol,加热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容器内压强增大
B. 最终得到的气体为
C. 剩余固体为
D. 将剩余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所得溶液中
4. 已知:将Cl2通入适量NaOH溶液中,反应会放热,当温度升高后会发生如下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则Cl2通入NaOH溶液的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NaClO3中的两种或三种,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参与反应的n(NaOH)= a mol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碱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参加反应的Cl2物质的量为0.5a mol
C. 若某温度下,反应后=6,则溶液中
D. 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为mol
5. 向一个铝质易拉罐中充入和氦气(标况),然后往罐中注入溶液,立即用胶布封严罐口。一会儿听到罐内发出“咔咔”响声,且易拉罐变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易拉罐内的反应方程式为
B. 产生的和物质的量之比为
C. 若向罐内再加入约固体,则易拉罐会恢复原状
D. 若向罐内溶液中加入的硫酸溶液,当V>50mL时开始产生气体
6. 将一定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标准状况),残留固体过滤,滤液中无。将滤液加水稀释到,测得其中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残留固体没有,只有 B. 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
C. 反应中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D. 溶液中没有,阳离子为和
7. 现有400 g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此时溶液体积为。试计算:
(1)的物质的量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
8.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对氯气的制备及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若要制取常温常压下,理论上需要的质量为___________(已知:常温常压下)。
9. 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得FeSO4,并进一步制备LiFePO4。流程如图:(SiO2不与稀硫酸反应)
(1)“酸浸”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_____。
(2)将“氧化”的反应补充完整:_____Fe2++_____H++_____H2O2=_____Fe3++_____H2O。
(3)“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生成了15.8 g LiFePO4,则参与反应的LiI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真题链接
10.(2022·天津节选)金属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天然碱的主要成分为,1 mol 经充分加热得到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11.(2023·全国乙卷)元素分析是有机化合物的表征手段之一。按下图实验装置(部分装置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C、H元素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样品的Pt坩埚和CuO放入石英管中,先_______,而后将已称重的U形管c、d与石英管连接,检查_______。依次点燃煤气灯_______,进行实验。
(2)O2的作用有_______。CuO的作用是_______(举1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c和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c和d中的试剂不可调换,理由是_______。
A.CaCl2 B.NaCl C.碱石灰(CaO+NaOH) D.Na2SO3
(4)Pt坩埚中样品CxHyOz反应完全后,应进行操作:_______。取下c和d管称重。
(5)若样品CxHyOz为0.023 6 g,实验结束后,c管增重0.010 8 g,d管增重0.035 2 g。质谱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其分子式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