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离子反应
课时2 离子反应
1.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溶液中:
B.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
C.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
D.Fe2(SO4)3溶液:
2. 在离子反应中,n和m分别是( )。
A.2、2 B.2、3 C.3、3 D.2、4
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硝酸钙溶液中
B.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C. 醋酸钡溶液与稀硫酸溶液混合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探究电解质相互反应时溶液的导电性发生变化的情形,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图像。此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不可能是( )。
A.
B.
C.
D.
5. 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KAl(SO4)2 12H2O=K++Al3++2SO+12H2O
B. Na2SO4===2Na++SO
C. H2SO4===2H++SO
D. KClO3===K++Cl-+3O2-
6.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a2++HCO+OH-==CaCO3↓+H2O
B. 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4H+===SO+3S↓+2H2O
C.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2MnO+5SO2+4OH-===2Mn2++5SO+2H2O
D. 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中的SO2:2NH3 H2O+SO2===2NH+SO+H2O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沸水中滴加溶液制备胶体: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反应制:
D. 用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
8. 对于下面4组物质,能发生反应的,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不能发生反应的,说明原因。
(1)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
(2)铝片与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
(3)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
(4)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钾溶液_____________。
9. 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Ⅰ 取少量溶液,向其加入适量铝粉 有气体生成
Ⅱ 另取少量溶液,向其滴加足量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Ⅲ 向Ⅱ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沉淀部分溶解
已知:2Al+2OH-+6H2O=2[Al(OH)4]-+3H2↑。
(1)原溶液中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_,肯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Ⅲ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溶液中可能存在_____________离子,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此离子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
(4)若(2)中的离子不存在,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____________。1.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溶液中:
B.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
C.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
D.Fe2(SO4)3溶液:
【答案】B
【解析】离子共存就是考查离子之间是否能够发生离子反应,能够大量共存就是不发生反应。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发生,要求产物中有难电离物质或挥发性物质或沉淀生成;另外,应注意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可能不能共存,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双水解以及是否会形成络合物。铜离子为蓝色,不符合题目无色溶液要求,A错误;加入Mg能生成氢气,说明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氢离子与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均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较强碱性,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氢氧根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二者不可以共存,C错误;硫酸铁溶液中有大量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二者不可以共存,D错误。
2.在离子反应中,n和m分别是( )。
A.2、2 B.2、3 C.3、3 D.2、4
【答案】A
【解析】根据原子守恒,可得n=2,y=4,x=m,根据电荷守恒,可得x+y=3m,解得m=2。
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硝酸钙溶液中 B.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C. 醋酸钡溶液与稀硫酸溶液混合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是弱酸,硝酸是强酸,弱酸一般不能制取强酸,A中的反应不能发生,A符合题意;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反应是:CO+2H+===CO2↑+H2O,B不符合题意;醋酸为弱酸,保留分子形式,离子反应是:2CH3COO-+Ba2++2H++SO===2CH3COOH+BaSO4↓,C不符合题意;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离子反应是:OH-+H+===H2O,D不符合题意。
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探究电解质相互反应时溶液的导电性发生变化的情形,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图像。此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不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随着溶液的加入,电导率先降低,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最低,随着加入溶液过量,电导率升高。为强酸强碱的反应,电导率变化与图示不一致,A不符合曲线;,反应产生难溶物和弱电解质水,电导率下降,随着加入溶液的过量,电导率增大,B符合曲线;,反应产生难溶物和弱电解质水,电导率下降,随着加入溶液的过量,电导率增大,C符合曲线;,反应产生两种难溶物,电导率下降,随着加入溶液的过量,电导率增大,D符合曲线。
5.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KAl(SO4)2 12H2O=K++Al3++2SO+12H2O B. Na2SO4=2Na++SO
C. H2SO4=2H++SO D. KClO3=K++Cl-+3O2-
【答案】D
【解析】硫酸铝钾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A正确;硫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正确;硫酸为二元强酸,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正确;氯酸钾是强电解质,氯酸根是离子团,不能拆,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a2++HCO+OH-==CaCO3↓+H2O
B. 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4H+===SO+3S↓+2H2O
C.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2MnO+5SO2+4OH-===2Mn2++5SO+2H2O
D. 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中的SO2:2NH3 H2O+SO2===2NH+SO+H2O
【答案】D
【解析】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根据少定多变思想,即碳酸氢铵定为1 mol,则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要参与反应,则离子方程式为NH+ HCO+ Ca2++2OH-===CaCO3↓+ NH3↑+2H2O,A错误;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硫沉淀和二氧化硫气体:S2O+2H+===SO2↑+S↓+H2O,B错误;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中没有氢氧根离子参与反应,应该为2MnO+5SO2+2H2O ===2Mn2++5SO+4H+,C错误;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铵:2NH3 H2O+SO2===2NH+SO+H2O,D正确。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沸水中滴加溶液制备胶体: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反应制:
D. 用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
【答案】B
【解析】向沸水中滴加溶液制备胶体:胶体,A错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反应为,B正确;实验室用浓盐酸与反应制的离子反应为,C错误;用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的离子反应为,D错误。
8.对于下面4组物质,能发生反应的,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不能发生反应的,说明原因。
(1)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
(2)铝片与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
(3)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
(4)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钾溶液_____________。
【答案】(1)Ba2++===BaSO4↓
(2)2Al+3Cu2+===2Al3++3Cu
(3)2H++===CO2↑+H2O
(4)不反应,没有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
【解析】(1)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a2++===BaSO4↓。(2)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离子方程式为2Al+3Cu2+===2Al3++3Cu。(3)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CO2↑+H2O。(2)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钾溶液不反应,因为没有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
9.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Ⅰ 取少量溶液,向其加入适量铝粉 有气体生成
Ⅱ 另取少量溶液,向其滴加足量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Ⅲ 向Ⅱ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沉淀部分溶解
已知:2Al+2OH-+6H2O=2[Al(OH)4]-+3H2↑。
(1)原溶液中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_,肯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Ⅲ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溶液中可能存在_____________离子,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此离子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
(4)若(2)中的离子不存在,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____________。
【答案】(1) (2)
(3)Cl— 先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Ba(NO3)2,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 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Cl—,否则不含有Cl— (4) Cl—
【解析】实验Ⅰ: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铝粉,有气体生成,则表明溶液中一定含有OH—,一定不含有Fe3+、HC:实验Ⅱ:另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足量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Ⅲ:向Ⅱ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为BaSO4、B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从溶液呈电中性考虑,一定含有;Cl—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1)因为溶液呈无色,而Fe3+呈棕黄色,所以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原溶液中肯定没有 Fe3+离子;依据电荷守恒的原则,肯定有。(2)实验Ⅲ中,溶于盐酸的沉淀应为 BaCO3,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由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可能存在Cl—,验证时,需排除的干扰,溶液中是否存在此离子的实验方法:先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Ba(NO3)2,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 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 Cl—,否则不含有 Cl—。(4)若(2)中的不存在,此时阴离子只剩余 Cl—一种,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为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