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
A. 印度河流域 B. 恒河流域
C. 尼罗河流域 D. 两河流域
2.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他们自称( )
A.苏美尔人 B.阿卡德人
C.雅利安人 D.阿摩利人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其首都是( )
A.华氏城 B.开罗
C.巴比伦 D.底比斯
4.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国王属于(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5.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②婆罗门③首陀罗④刹帝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6.种姓制度中的第二等级刹帝利的职责是( )
A.主要充任祭司 B.掌握军政大权
C.主要从事农业、牧业 D.主要从事商业
7.种姓制度中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的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8.佛教诞生于( )
A. 公元前 6 世纪 B. 公元前 3 世纪
C. 公元 1 世纪 D. 公元 6 世纪
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四大皆空”和“口头禅”等词语,这些词语来源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0.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于(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11.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要实地考察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古代印度文明繁荣的状况。他们应该到下列哪些古代早期文明遗址去( )
①哈拉巴 ②摩亨佐·达罗 ③空中花园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2.雅利安人侵入印度,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的时间是( )
A.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3100年
C.公元前2400年 D.公元前1500年左右
13.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 )
A.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B.吠陀时代
C.阿育王统治时期 D.萨塔瓦哈纳时期
14.下列有关古代印度孔雀王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B.此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C.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D.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
15.下列有关种姓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婆罗门掌管祭祀 ②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两个等级服务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的居民构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佛教创立后受到很多人,包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其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主要原因包括( )
①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 ②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人教 ③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 ④创始人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佛教开始向印度境外传播,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的时间是(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3世纪后
C.1世纪 D.7世纪
18.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反映的古代印度文明存在的时间大约是( )
A.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B.公元前20世纪—前16世纪
C.公元前23世纪—前14世纪
D.公元前20世纪—前17世纪
19.根据《摩奴法典》的记载,神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等级越高授予的墓冢越大。上述现象出现在(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罗马
20.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21.“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是一种等级森严的不平等制度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22.下列有关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B.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C.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D.早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23.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的有( )
①佛教 ②金字塔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4.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孕育这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同因素是( )
A.大河文明 B.海洋文明
C.高山文明 D.石器文明
25.与古代埃及、两河流域文明相比,古代印度文明的独特之处在于( )
A. 有发达的农业 B. 有自己的文字
C. 种姓制度和佛教文化 D. 有统一的国家
二、非选择题
26、填空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河流域。在那里发现的 和 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 —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
(2). 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 ,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佛教创立于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
。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诸神以原人为牺牲而加以分割的时候;从他的口产生了婆罗门,从他的手臂产生了罗阇尼亚(刹帝利),从他的腿产生了吠舍,从他的脚产生了首陀罗。
——《梨俱吠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社会的那种制度?这种制度包括哪些等级?
简要叙述种姓制度各等级的职责。
如何评价材料一的这种制度?
28.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佛教产生后为什么一度成为印度国教?
佛教什么时候开始向外传播的?简述其传播路线。
答案
1-5ACABB 6-10BCAAC 11-15DDADC 16-20ABACB 21-25BBDAC
(1)印度 哈拉巴 摩亨佐·达罗 公元前23世纪
雅利安人 种姓制度” 贵贱分明
公元前6世纪 “释迦牟尼”
(1)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种姓制是婆罗门与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1)乔达摩·悉达多。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
(3)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