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1周周测小卷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1周周测小卷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9 09:47:56

文档简介

第11周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5分。
1.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是( )。
A.自然界中的硫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B.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硫化氢气体具有可燃性
D.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可以用CS2洗涤
2. 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为属于物理变化
B.是强酸、含氧酸
C.和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的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42-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NaH+H2O===NaOH+H2↑的反应中NaH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
②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 :1
③3Cu+8H++2===3Cu2++2NO↑+4H2O的反应中硝酸只起还原作用
④2Al+2NaOH+2H2O===2NaAlO2+3H2↑的反应中Al是还原剂,H2是还原产物
⑤5NH4NO3===4N2↑+2HNO3+9H2O的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比为3 :5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与过量反应:
B.溶液中加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
C.与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
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如图所示,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直接生成Y
B.Z的浓溶液与Cu反应可生成Y
C.酸雨的形成包括的转化
D.N可与Z的稀溶液反应生成L
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可以进行
B.X元素在反应③中被氧化,在反应①中被还原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溶液、溶液、溶液均可循环使用
B.该过程中参与反应的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该工艺流程可以变废为宝,除去尾气中的,生产得到硫酸
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
下列关于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所含元素处于最高价态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B.可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
D.金属单质可以被氧化,也可以被还原
下列反应能产生SO2的是( )。
①煅烧硫铁矿
②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
③点燃硫化氢气体
④蔗糖和浓硫酸反应
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把碎纸片b补充到a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微粒是S、SO32-、OH-
B.该反应可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2 mol S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 Na2S2O5(焦亚硫酸钠)的工艺如图,已知: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 脱水制得 Na2S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 Ⅰ 中为 NaHSO3溶液
B.步骤 Ⅱ的目的是使 NaHSO3转化为 Na2S2O5,可用 NaOH溶液代替 Na2CO3固体
C.工艺中加入 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 SO2的目的是得到 NaHSO3过饱和溶液
D.在测定某葡萄酒中 Na2S2O5残留量时,可用一定浓度的碘标准液进行滴定
研究发现CuSO4和FeS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 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S2中的硫元素全部被氧化
B.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SO42-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只用作还原剂
天然气因含有少量H2S等气体开采应用受限。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
B.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
C.亚铁是血红蛋白重要组成成分,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D.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
1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离子:K+、Na+、Fe2+、Fe3+、SO32-、SO42-,且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将此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加高锰酸钾溶液,现象为紫色褪去,另一份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了难溶于水的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溶液中含有SO42-,则可能含有K+
B.若溶液中含有SO32-,则一定含有K+
C.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2+和SO42-
15.向含、、、各的溶液中通入,通入的体积标准状况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关系图正确的是( )。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6题~第19题4个大题,共55分。
16. 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是合理利用硫元素的基本途径。
(1)Na2S2的结构与过氧化钠相似,则Na2S2的电子式为   。
(2)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食品抗氧化剂,易溶于水。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实现几种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可选用的实验药品如下:
a. Na2SO3溶液 b. 浓硫酸 c. Na2S溶液 d .稀硫酸
e.酸性KMnO4溶液 f. 品红溶液 g. 铜片
实验序号 预期转化 选择试剂(填标号) 证明实现转化的现象

Ⅱ a、c、d 淡黄色沉淀
Ⅲ b、g、f
①实验Ⅰ选择的试剂是a和   (填标号),该转化利用了Na2SO3的   性。
②实验Ⅱ实现了+4价和-2价S向0价S的转化,写出该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证明实现该转化的现象是   。
SO2是一种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但它也有很多用途。
(1)Ⅰ. SO2易溶于水,能部分与水化合生成一种二元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硫元素化合价预测,SO2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已知:SO2不能与盐酸和硫酸反应,但可以与硝酸反应,配平该反应:  SO2 +    N +    H2O ====     +   NO +    H+。
(4)Ⅱ.现在小新和小关同学对SO2与漂白粉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Cl2和Ca(OH)2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
(5)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白粉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
(6)小新推测现象i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并进行如下实验,请写出相应的现象:
a. 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检验白雾,    。
b. 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    。
小新同学认为可以得出结论:白雾是盐酸小液滴。但是小冠同学查阅资料,发现Ag2SO4,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不溶于硝酸,小冠结合SO2的性质,分析小新的实验,他认为小新的结论不可靠,小冠的理由是白雾中可能也含有SO2, 
 。
(7)现象ⅱ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增强,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
(8)将反应后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和滤液Y。
①取滤液Y,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液Y中含有的离子是   ,沉淀X为   。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
硫酸亚铁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剂.硫酸亚铁药片外表包有一层特制的糖衣,以保护硫酸亚铁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铁(硫酸铁无治贫血的药效)。
(1)请完成硫酸亚铁在硫酸酸化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   O2+   H+====   Fe3++    H2O反应中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2)过氧化氢H2O2,(氧的化合价为﹣1价),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也是绿色氧化剂.对于下列A~D的反应,填写空白:
A.H2O2+Ba(OH)2 =====BaO2+2H2O
B.Ag2O+H2O2 ==== 2Ag+O2↑+H2O
C.2H2O2 ==== 2H2O+O2↑
D.3H2O2+Cr2(SO4)3 +10KOH ==== 2K2CrO4+3K2SO4+8H2O
①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
②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
③对于B,标况下生成11.2L的O2,则被还原的物质的质量是   g。
④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K2CrO4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除去KCl中的K2CO3,离子方程式是   。
19.农药波尔多液是常见的杀菌剂,为天蓝色碱性悬浊液。以硫酸铜、生石灰及水为原料,制备波尔多液。
(一)硫酸铜的制备
如图为某兴趣小组用含较多杂质的铜粉制取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两种实验方案。
(1)制备中需过滤得到硫酸铜晶体。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方案Ⅰ通入氧气,少量Cu转化为Cu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方案Ⅱ中加入浓硫酸发生的反应有Cu+2H2SO4(浓)CuSO4+SO2↑+2H2O。方案Ⅰ优于方案Ⅱ的理由是 。
(二)波尔多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为测定从波尔多液中分离出的天蓝色固体[CuSO4·aCu(OH)2·bCa(OH)2·cH2O]的组成,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Ⅰ]称取64.4g天蓝色固体,加入足量稀HNO3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23.3g。
(4)判断Ba(NO3)2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溶液,无现象。
[实验Ⅱ]另取64.4g天蓝色固体,用如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资料]①CuSO4、Cu(OH)2、Ca(OH)2在一定温度下能受热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分解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改变。
②天蓝色固体在110℃时,完全失去结晶水。
③Cu(OH)2在100℃时分解完全。CuSO4和Ca(OH)2在580℃左右时开始分解,到650℃时均能分解完全。
④浓硫酸可用于吸收SO3。
(5)按图连接好装置,实验前要先 。
(6)控制温度在110℃充分加热,测得B装置增重10.8g。再升温至650℃充分加热,B装置又增重了15.2g。最终剩余固体中的成分是 。
(7)整个加热过程中,天蓝色固体分解生成水的总质量为 g。
(8)天蓝色固体CuSO4·aCu(OH)2·bCa(OH)2·cH2O中,a :b :c = 。第11周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5分。
1.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是( )。
A.自然界中的硫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B.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硫化氢气体具有可燃性
D.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可以用CS2洗涤
【答案】A
【解析】自然界中的硫以化合态存在,比如硫酸盐;也可以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比如在火山喷口处,A符合题意;硫单质化合价为0,既可升高也可降低,因此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不符合题意;硫化氢气体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硫和水,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因此硫化氢气体具有可燃性,C不符合题意;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因此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可以用CS2洗涤,D不符合题意。
2. 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为属于物理变化
B.是强酸、含氧酸
C.和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的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42-
【答案】D
【解析】和互为同素异形体,它们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是弱酸、含氧酸,B不符合题意;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能导电,而是非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硫酸铁电离生成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D符合题意。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NaH+H2O===NaOH+H2↑的反应中NaH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
②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 :1
③3Cu+8H++2===3Cu2++2NO↑+4H2O的反应中硝酸只起还原作用
④2Al+2NaOH+2H2O===2NaAlO2+3H2↑的反应中Al是还原剂,H2是还原产物
⑤5NH4NO3===4N2↑+2HNO3+9H2O的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比为3 :5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
【答案】D
【解析】NaH+H2O===NaOH+H2↑的反应中,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一1变为0,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0,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所以NaH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①正确;反应3NO2+H2O===2HNO3+NO中,二氧化氮是氧化剂和还原剂,且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二氧化氮物质的量之比为1 :2,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②错误;3Cu+8H++2===3Cu2++2NO↑+4H2O的反应中,生成 NO的硝酸体现氧化性,生成硝酸铜的硝酸体现酸性,则硝酸体现氧化性和酸性,③错误;2Al+2NaOH+2H2O===2NaAlO2+3H2↑的反应中,Al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氧化剂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则还原产物是氢气,④正确;5NH4NO3===4N2↑+2HNO3+9H2O的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氮气,N元素化合价由一3、+5变为0,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3,⑤错误;故选D。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与过量反应:
B.溶液中加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
C.与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
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答案】B
【解析】澄清石灰水与过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溶液中加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与在酸性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如图所示,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直接生成Y
B.Z的浓溶液与Cu反应可生成Y
C.酸雨的形成包括的转化
D.N可与Z的稀溶液反应生成L
【答案】C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不能直接反应产生三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得到三氧化硫,A不符合题意;浓硫酸与Cu混合加热,发生反应产生CuSO4、SO2、H2O,不能生成三氧化硫,B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硫会导致形成酸雨,其形成过程主要是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C符合题意;N是CuS,该物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硫酸,因此CuS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S气体,D不符合题意。
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可以进行
B.X元素在反应③中被氧化,在反应①中被还原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答案】A
【解析】①中X2是氧化剂,W2+作还原剂,氧化性是,还原性是;②中Y-作还原剂,W3+是氧化剂,氧化性是,还原性是;③中Z2是氧化剂,X-作还原剂,氧化性是,还原性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氧化性,所以反应不能进行,A符合题意;X元素在反应③中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在反应①中X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B不符合题意;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不符合题意;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不符合题意。
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溶液、溶液、溶液均可循环使用
B.该过程中参与反应的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该工艺流程可以变废为宝,除去尾气中的,生产得到硫酸
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
【答案】B
【解析】根据工艺流程所示可知,该工艺中Fe2(SO4)3和H2O吸收SO2生成FeSO4和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 2H2O+SO2====2FeSO4+2H2SO4,然后硫酸亚铁在酸性溶液中吸收氧气又转化为硫酸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分析解答。FeSO4和氧气、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Fe2(SO4)3和二氧化硫反应又生成了硫酸和FeSO4 ,所以在该过程中H2SO4溶液、FeSO4溶液、Fe2(SO4)3溶液均可循环使用,A正确;由,Fe2(SO4)3+ 2H2O+SO2====2FeSO4+2H2SO4可知,该过程中参与反应的O2和SO2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错误;该工艺中Fe2(SO)3和H2O吸收SO2生成FeSO4和H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3+ SO2+2H2O ====2FeSO4+ 2 H2SO4,该工艺吸收了二氧化硫,除去尾气中的SO2,C正确;该工艺中FeSO4和O2、H2SO4反应生成Fe2(SO4)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下列关于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所含元素处于最高价态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B.可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
D.金属单质可以被氧化,也可以被还原
【答案】B
【解析】物质所含元素处于最高价态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例如钠离子、钾离子等,A错误;可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B正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C错误;金属单质只能失电子,可以被氧化,但不能被还原,D错误。
下列反应能产生SO2的是( )。
①煅烧硫铁矿
②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
③点燃硫化氢气体
④蔗糖和浓硫酸反应
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煅烧硫铁矿生成三氧化二铁和SO2,①符合题意;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SO2和水,②符合题意;点燃硫化氢气体生成SO2和水,③符合题意;蔗糖和浓硫酸反应过程中,蔗糖脱水产生的碳和浓硫酸反应会产生SO2,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能产生SO2,故选D。
把碎纸片b补充到a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微粒是S、SO32-、OH-
B.该反应可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2 mol S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答案】C
【解析】碱性条件下,S与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S2-和SO3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6OH-====2S2-+SO32-+3H2O,反应中部分S元素的化合价从0升高到+4,部分S元素的化合价从0降低到-2,则反应物微粒是S、OH-,A不符合题意;酸性条件下,不能有OH-参加或生成,B不符合题意;化合价降低的硫作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硫作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C符合题意;反应中3 mol S转移4 mol电子,则2 mol S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2 mol ×4 mol / 3 mol = 8/3 mol,D不符合题意。
【分析】酸性条件下,。碱性条件下3S+6OH-===2S2-+SO32-+3H2O。
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 Na2S2O5(焦亚硫酸钠)的工艺如图,已知: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 脱水制得 Na2S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 Ⅰ 中为 NaHSO3溶液
B.步骤 Ⅱ的目的是使 NaHSO3转化为 Na2S2O5,可用 NaOH溶液代替 Na2CO3固体
C.工艺中加入 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 SO2的目的是得到 NaHSO3过饱和溶液
D.在测定某葡萄酒中 Na2S2O5残留量时,可用一定浓度的碘标准液进行滴定
【答案】B
【解析】步骤 Ⅰ 中加入SO2发生反应:Na2CO3+2SO2+H2O====2NaHSO3+CO2,因此步骤 Ⅰ 中为NaHSO3溶液,A不符合题意;步骤 Ⅱ加入Na2CO3固体,是为了将NaHSO3转化为Na2SO3,由于反应过程中要控制pH为7~8,因此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固体,因此NaOH碱性较强,用NaOH溶液代替,使得溶液的pH较大,B符合题意;加入Na2CO3固体,并通入SO2可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C不符合题意;S2O52-能与I2反应,因此可通过反应过程中消耗I2的量,计算葡萄酒中Na2S2O5的残留量,D不符合题意。
研究发现CuSO4和FeS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 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S2中的硫元素全部被氧化
B.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SO42-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只用作还原剂
【答案】C
【解析】FeS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分别升高为+6、降低为-2,所以FeS2中S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A错误;5 mol FeS2发生反应,Cu元素化合价由+2 → +1,14 mol CuSO4得到14 mol电子,FeS2→ Cu2S,S元素的化合价由-1 → -2,生成7 mol Cu2S,得到7 mol电子,有21 mol电子转移,B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含有14 mol SO42-,生成物中有17 mol SO42-,则有3 mol S被氧化,所以产物中SO42- 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C正确;FeS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分别升高为+6、降低为-2,故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错误。
天然气因含有少量H2S等气体开采应用受限。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
B.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
C.亚铁是血红蛋白重要组成成分,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D.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
【答案】D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放出热量,《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说明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A正确;脱硫过程: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B正确;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若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C正确;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相应反应为2Fe3++H2S=2Fe2++S↓+2H+),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相应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根据反应可知,该脱硫过程不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D错误。
1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离子:K+、Na+、Fe2+、Fe3+、SO32-、SO42-,且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将此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加高锰酸钾溶液,现象为紫色褪去,另一份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了难溶于水的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溶液中含有SO42-,则可能含有K+
B.若溶液中含有SO32-,则一定含有K+
C.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2+和SO42-
【答案】B
【解析】向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现象为溶液紫色褪去,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性微粒,可能含有Fe2+或SO32-;另一份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了难溶于水的沉淀,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或SO42-;若溶液中的阴离子只含有SO32-,SO32-与Fe2+会发生双水解,因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以及SO32-会与Fe3+反应,因此阳离子为K+、Na+;若溶液中的阴离子为SO42-,则阳离子为Fe2+(不能含有K+、Na+,否则溶液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若溶液中的阴离子为SO32-、SO42-,Fe3+、Fe2+与SO32-不能共存,故溶液中阴离子不可能同时含有SO32-、SO42-;综上所述,故选B。
15.向含、、、各的溶液中通入,通入的体积标准状况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关系图正确的是( )。
B.
C.
D.
【答案】C
【解析】 离子还原性:,故首先发生反应:,再发生反应:,然后发生反应:,最后发生反应:,根据发生反应顺序计算离子开始反应到该离子反应完毕时氯气的体积。0.1 mol S2— 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 mol氯气,0.1 mol I— 完全反应消耗0.05 mol氯气,0.1 mol Fe2+ 完全反应消耗0.05 mol氯气,0.1 mol Br—完全反应消耗0.05 mol氯气,据此可进行分析解答。0.1 mol S2— 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氯气体积为,图像中氯气的体积不符合,A错误; 0.1 mol S2— 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 mol氯气,0.1 mol I—完全反应消耗0.05 mol氯气,故亚铁离子开始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图像与实际不符合,B错误;当硫离子、碘离子和亚铁离子完全消耗完时,共消耗了氯气,体积是,0.1 mol溴离子完全反应需要0.05 mol氯气,即1.12 L,图像中消耗氯气的体积完全符合,C正确;有可知,0.1 mol S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 mol 氯气,标准状况下的Cl2的体积为,图像中氯气的体积不符合,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6题~第19题4个大题,共55分。
16. 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是合理利用硫元素的基本途径。
(1)Na2S2的结构与过氧化钠相似,则Na2S2的电子式为   。
(2)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食品抗氧化剂,易溶于水。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实现几种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可选用的实验药品如下:
a. Na2SO3溶液 b. 浓硫酸 c. Na2S溶液 d .稀硫酸
e.酸性KMnO4溶液 f. 品红溶液 g. 铜片
实验序号 预期转化 选择试剂(填标号) 证明实现转化的现象

Ⅱ a、c、d 淡黄色沉淀
Ⅲ b、g、f
①实验Ⅰ选择的试剂是a和   (填标号),该转化利用了Na2SO3的   性。
②实验Ⅱ实现了+4价和-2价S向0价S的转化,写出该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证明实现该转化的现象是   。
【答案】(1)
(2)+4
(3)①e 还原
②2S2-++6H+====3S↓+3H2O
③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品红溶液褪色,溶液颜色逐渐变蓝
【解析】(1) Na2S2为离子化合物,Na2S2的结构与过氧化钠相似,根据过氧化钠的结构,可知Na2S2的电子式为。(2) 焦亚硫酸钠 (Na2S2O5) 是一种食品抗氧化剂,具有还原性,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求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3) ①,
S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应该选择Na2SO3溶液和氧化剂反应,实验 Ⅰ 选择的试剂是a和酸性KMnO4溶液,故选e;该转化利用了Na2SO3的还原性。② 实验 Ⅱ 实现了+4价和 -2价S向0价S的转化,Na2SO3溶液和Na2S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单质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6H+ ==== 3S↓+3H2O。③ 实验 Ⅲ 中,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证明实现该转化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溶液颜色逐渐变蓝。
SO2是一种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但它也有很多用途。
(1)Ⅰ. SO2易溶于水,能部分与水化合生成一种二元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硫元素化合价预测,SO2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已知:SO2不能与盐酸和硫酸反应,但可以与硝酸反应,配平该反应:  SO2 +    N +    H2O ====     +   NO +    H+。
(4)Ⅱ.现在小新和小关同学对SO2与漂白粉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Cl2和Ca(OH)2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
(5)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白粉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
(6)小新推测现象i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并进行如下实验,请写出相应的现象:
a. 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检验白雾,    。
b. 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    。
小新同学认为可以得出结论:白雾是盐酸小液滴。但是小冠同学查阅资料,发现Ag2SO4,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不溶于硝酸,小冠结合SO2的性质,分析小新的实验,他认为小新的结论不可靠,小冠的理由是白雾中可能也含有SO2, 
 。
(7)现象ⅱ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增强,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
(8)将反应后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和滤液Y。
①取滤液Y,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液Y中含有的离子是   ,沉淀X为   。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
【答案】(1)SO2+H2O==== H2SO3
(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3;2;1;3;2;2
(4)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5)碱性、漂白性
(6)试纸变红 生成白色沉淀 SO2可以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银离子反应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银
(7)Cl-+ClO-+2H+ ===Cl2 +H2O
(8)① CaSO4
②SO2+Cl2+2H2O===4H++ +2Cl-
【解析】(1)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化学方程式为SO2+H2O=== H2SO3。(2)SO2中S元素为+4价,既可以升高为+6价,也可以降低为0价、-2价,所以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O2氧化成 ,S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根据题意可知硝酸被还原成NO,化合价降低3价,根据电子守恒可知SO2和NO 的计量数之比为3:2,再结合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3SO2+2N +H2O====3 +2NO+2H+。(4)Cl2和Ca(OH)2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5)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说明溶液呈碱性,后颜色褪去,说明又具有漂白性。(6)小新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白雾是盐酸小液滴,酸可以使石蕊变红,所以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检验白雾,可以看到试纸变红;盐酸含有氯离子,所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白雾,可以看到白色沉淀;SO2可以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硫酸根与银离子反应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银,所以白雾中可能也含有SO2。(7)溶液变为黄绿色说明产生氯气,即酸性环境中漂白粉中次氯酸钙与氯化钙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 +H2O;(8)①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液Y中含有的离子是 ,则沉淀X为CaSO4;②黄绿色褪去说明氯气被反应,而溶液中含有 ,说明Cl2将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SO2+Cl2+2H2O====4H++ +2Cl-。
硫酸亚铁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剂.硫酸亚铁药片外表包有一层特制的糖衣,以保护硫酸亚铁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铁(硫酸铁无治贫血的药效)。
(1)请完成硫酸亚铁在硫酸酸化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   O2+   H+====   Fe3++    H2O反应中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2)过氧化氢H2O2,(氧的化合价为﹣1价),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也是绿色氧化剂.对于下列A~D的反应,填写空白:
A.H2O2+Ba(OH)2 =====BaO2+2H2O
B.Ag2O+H2O2 ==== 2Ag+O2↑+H2O
C.2H2O2 ==== 2H2O+O2↑
D.3H2O2+Cr2(SO4)3 +10KOH ==== 2K2CrO4+3K2SO4+8H2O
①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
②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
③对于B,标况下生成11.2L的O2,则被还原的物质的质量是   g。
④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K2CrO4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除去KCl中的K2CO3,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1)4;1;4;4;2;O2
(2①D ②C ③116 ④Ag2O>H2O2>K2CrO4
(3)CO32﹣+2H+ ====CO2↑+H2O
【解析】(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数值=化合价降低数值=转移电子数,根据电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铁元素化合价从+2升高到+3,升高了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降低到了﹣2,生成一分子氧气,降低了4价,所以铁元素的前面乘以系数4,根据电荷守恒,氢离子前边是系数4,水前边系数是2,化合价降低元素是氧元素,所以O2是氧化剂。(2)H2O2+Ba(OH)2 ==== BaO2+2H2O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g2O+H2O2 ====2Ag+O2↑+H2O中Ag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0、O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0,所以氧化银是氧化剂、双氧水是还原剂;2H2O2 ==== 2H2O+O2↑中,O元素由﹣1价变为0价和﹣2价,所以双氧水是氧化剂和还原剂;3H2O2+Cr2(SO4)3+10KOH ==== 2K2CrO4+3K2SO4+8H2O中,Cr元素化合价由+3变为+6,O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2,所以双氧水是氧化剂,硫酸铬为还原剂。①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D,故选D。②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C,故选C。③Ag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故作Ag2O氧化剂被还原,
Ag2O+H2O2====2Ag+ O2↑+H2O
232 22.4
m 11.2
,m=116,故答案为116。④反应Ag2O+H2O2 ==== 2Ag+O2↑+H2O中,氧化银作氧化剂,双氧水作还原剂,则氧化性:Ag2O>H2O2,反应3H2O2+Cr2(SO4)3+10KOH ==== 2K2CrO4+3K2SO4+8H2O中,双氧水作氧化剂,铬酸钾作氧化产物,则氧化性:H2O2>K2CrO4,故氧化性顺序为Ag2O>H2O2>K2CrO4 。(3)除去KCl溶液和K2CO3的试剂是盐酸,碳酸钾和HCl反应生成气体,离子方程式为CO32﹣+2H+ ====CO2↑+H2O。
19.农药波尔多液是常见的杀菌剂,为天蓝色碱性悬浊液。以硫酸铜、生石灰及水为原料,制备波尔多液。
(一)硫酸铜的制备
如图为某兴趣小组用含较多杂质的铜粉制取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两种实验方案。
(1)制备中需过滤得到硫酸铜晶体。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方案Ⅰ通入氧气,少量Cu转化为Cu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方案Ⅱ中加入浓硫酸发生的反应有Cu+2H2SO4(浓)CuSO4+SO2↑+2H2O。方案Ⅰ优于方案Ⅱ的理由是 。
(二)波尔多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为测定从波尔多液中分离出的天蓝色固体[CuSO4·aCu(OH)2·bCa(OH)2·cH2O]的组成,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Ⅰ]称取64.4g天蓝色固体,加入足量稀HNO3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23.3g。
(4)判断Ba(NO3)2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溶液,无现象。
[实验Ⅱ]另取64.4g天蓝色固体,用如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资料]①CuSO4、Cu(OH)2、Ca(OH)2在一定温度下能受热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分解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改变。
②天蓝色固体在110℃时,完全失去结晶水。
③Cu(OH)2在100℃时分解完全。CuSO4和Ca(OH)2在580℃左右时开始分解,到650℃时均能分解完全。
④浓硫酸可用于吸收SO3。
(5)按图连接好装置,实验前要先 。
(6)控制温度在110℃充分加热,测得B装置增重10.8g。再升温至650℃充分加热,B装置又增重了15.2g。最终剩余固体中的成分是 。
(7)整个加热过程中,天蓝色固体分解生成水的总质量为 g。
(8)天蓝色固体CuSO4·aCu(OH)2·bCa(OH)2·cH2O中,a :b :c = 。
【答案】(1)漏斗
(2)2Cu+O2+2H2SO4====2CuSO4+2H2O
(3)没有污染气体SO2产生
(4)Ba(NO3)2
(5)检查气密性
(6)CuO、CaO
(7)18
(8)1:4:5
【解析】实验Ⅰ:利用杂铜制得氧化铜后,在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同时通氧气得到硫酸铜溶液,或者直接将氧化铜和浓硫酸加热制得硫酸铜溶液,将硫酸铜溶液经过系列操作即可制得硫酸铜晶体。实验Ⅱ:称取64.4 g天蓝色固体,加入足量稀HNO3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23.3 g,即生成BaSO4的质量为23.3 g,根据关系式,可计算得64.4 g天蓝色固体中含有16 g CuSO4,根据可知,生成8 g SO3和8g CuO,在110℃充分加热,测得B装置增重10.8 g,再升温至650 ℃充分加热,装置B又增重了15.2 g,装置B吸收的SO2和H2O的质量为15. 2 g,则Ca(OH)2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15.2 g - 8 g =7.2 g,故生成水的总质量为10.8 g+7.2 g = 18 g,同时生成22.4 g CaO,最终剩余固体为CuO和CaO,其质量为64.4 g - 10.8 g - 15.2 g =38.4 g,则可以算出由Cu(OH)2分解所生成的CuO的质量为38.4 g - 22.4 g - 8 g =8 g,根据可知,分解的Cu(OH)2的质量为9.8 g,生成的水质量为1.8 g。 因为到110℃时装置B质量增加10.8 g,所以固体所带结晶水的质量为10. 8g - 1.8 g =9 g。(1)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为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2)通入氧气,少量Cu转化为CuSO4,即铜在氧气和稀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H2SO4====2CuSO4+2H2O;(3)方案Ⅱ中生成了SO2,SO2会污染空气,而方案Ⅰ中不会生成SO2气体,因此方案Ⅰ优于方案Ⅱ;(4)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判断Ba(NO3)2溶液已过量就是检验硫酸根离子无剩余,所以对应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无现象;(5)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在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按图连接好装置,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6)由上述分析可知,最终剩余固体中的成分是 CuO和CaO;(7)由上述分析可知,天蓝色固体分解生成水的总质量为18 g;(8)由上述分析可知,天蓝色固体组成中,,,即,则a:b:c=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