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力的分解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4.2力的分解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02 16:5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学 科 物理 版本册数 人教版必修一
课目名称 力的分解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1、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强化“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科学探究:1、初步掌握按效果分解力的方法,通过2个实例,由演示实验入手形象直观的研究力的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2、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科学态度与责任:1、尝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和生产中与力的分解相关的现象,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2、了解三角形定则,知道三角形定则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相同,明确矢量和标量的概念。
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习完力的合成的基础上,等效替代的逆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力;难点: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分解的多解性
实验仪器 木块、钩码、长条状铝条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新课引入]前几天中国又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刷新了多项桥梁建设方面的世界之最,在桥梁建设中应用了大量力学知识。多媒体展示引桥。[知识回顾]1、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例如:两个孩子拎水桶的力F1、F2和大人拎水桶的力F效果相同,F1、F2就是F的分力,而F是F1、F2的合力。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等效替代。3、力的合成遵从什么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引入]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而求这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那么也可用几个力来代替一个力,这几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新课教学] 力的分解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2、分解的法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思考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你如何将一个力进行分解?思考2:不加限制分解一个力有几组解?(有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解)思考3:还需要什么条件可以得到唯一解?3、有唯一解的情况:(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2)已知合力和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实际问题中不可能随意的进行力的分解,那又该如何处理呢?4、分解依据:按效果分解三、效果分解法通常是按照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的,先确定力的实际效果,从而确定分力的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力的大小实例分析1:已知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斜面倾角为θ,重力G产生怎样的作用效果?如何分解?(图3_5_4)演示实验:将木块放置在与倾斜的三合板上,释放木块实验现象:物体下滑的同时,木板发生了形变效果分析:重力具有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效果和使物体紧压斜面的效果分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和垂直于斜面向下作图求解: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思考4:F2是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呢? 确定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应由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出发。物体对斜面对压力是物体作用在斜面上的,而F2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根本不同注:分力F1、F2都不是实际存在的力,而是我们求出来的与力F等效的分力。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分力可以替代合力,但是分力和合力不能重复考虑。思考5:当θ角变大时,两分力大小如何变化?若变小呢?θ增大,则F1增大、F2减小;θ减小,反之联系实际:生活中高大的桥,都有很长的引桥;盘山公路;滑梯实例分析2:已知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 的作用演示实验:将一端固定有细绳的木块放置在台秤上,使细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拉物体(说明台秤示数即为物体对台秤的压力大小)实验现象:物体向前滑的同时,台秤示数减小效果分析:台秤示数减小说明该力有向上的效果,使物体与接触面间压力减小物体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说明该力有向水平右拉的效果分力方向:水平向右 竖直向上作图求解:竖直向上的分力 水平向右的分力 思考6:若斜向下推,如何分解?联系实际:课本中的拖拉机,日常清洁时拖地四、矢量相加的法则 力是矢量,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位移也是矢量,一个人从A走到B,再从B走到C发生的位移分别是AB和BC记为X1和X2,那么合位移呢?不是分位移的算术和,而是AC。 合位移和分位移的关系是什么?(画出示意图) 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第一个矢量始端指向第二个矢量末端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合矢量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方法叫三角形定则。位移的合成遵从三角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进行平移,观察图形)实质相同 [小结]矢量相加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 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 标量: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算术运算法则[课堂小结]一、力的分解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2、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3、有唯一解的情况:(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2)已知合力和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4、分解原则:(1)、按效果分解(2)、力的正交分解二、三角形法则 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合力和分力能否同时作用在物体上强调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引导学生思考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和求分力作图上有什么区别。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观察实验并分析斜面上物体重力的作用效果。作图板演作图方法。强调重力的这两个分力并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学生讨论分析力F的作用效果,并计算两个分力。展示学生作答情况。
板书设计 力的分解一、力的分解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2、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3、有唯一解的情况:(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2)已知合力和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4、分解依据:按效果分解二、三角形法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