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秦皇岛七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茶经》记载茶叶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制茶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晴天采茶 B. 烧火炒茶 C. 捣碎茶叶 D. 封存茶叶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连接仪器 B. 加入块状固体
C. 稀释浓硫酸 D. 检查气密性
3.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 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C. 钢筋混凝土是常见的复合材料 D. 燃料燃烧时提供充足的氧气能够节约能源
4.2025年3月,我国发现储量巨大的钍矿,钍是一种潜力非常大的未来能源。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钍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钍原子核外有142个电子
C. Th可以表示钍元素、1个钍原子 D. 钍原子的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232倍
5.科学家成功地利用精密仪器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下列有关石墨片说法错误的是( )
A. 石墨片是一种单质 B. 石墨片与C60是同种物质,具有导电性
C. 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片可还原氧化铜 D. 石墨片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6.《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关于田七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20个原子 B. 相对分子质量是176g
C.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由碳、氢、氮、氧四个元素组成
7.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 推行无纸化办公模式 B. 加高工厂烟囱排放废气
C.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8.分类、归纳等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碱、纯碱属于碱 B. 金刚石、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 甲烷、碳酸属于有机物 D. 锌、铁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CO和CH4 点燃后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B 除去CaCl2溶液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
D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再滴加石蕊试液看是否变蓝
A. A B. B C. C D. D
10.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个数有( )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至过量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 足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反应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1.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光催化反应路线,可在室温下用甲烷(CH4)、CO和水合成乙酸(CH3COOH,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 ______不变。
(4)根据上述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得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 ______。
1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唐彦谦“开尊漫摘葡萄尝”中的“葡萄”富含______(填一种营养素)。
(2)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属于______纤维(选填“天然”或“合成”)。
(3)《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中含有石油,石油属于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4)《本草经集注》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主要成分是KNO3,KNO3在肥料中属于______(选填“复合肥料”或“农家肥”)。
(5)《三国志》记载:“扬汤止沸,不如去薪”。“薪”指柴、草等燃料,“去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以白云石[主要成分为CaMg(CO3)2]和海水制取金属镁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煅烧窑中,白云石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器中的温度会______(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3)中和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个即可)。
(4)电解槽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
(5)镁在储存过程中,应该注意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4.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传承下来的劳动经验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NaCl和Na2CO3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Na2CO3 7.0 12.5 22.0 40.0 48.8
(1)20℃时,将20.0g氯化钠溶解在50.0g水中,得到 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下沉,次种漂浮)。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______(填标号)。
A.50mL量筒
B.100mL量筒
C.玻璃棒
D.酒精灯
E.胶头滴管
F.漏斗
(3)在t℃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2.0%的碳酸钠溶液,恒温蒸发至恰好饱和,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7.0%,则温度t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 ______(填标号)。
A.等质量的固体配成20℃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NaCl<Na2CO3
B.2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NaCl>Na2CO3
C.冬天捞得的“碱”若含有少量NaCl,则可用蒸发结晶提纯Na2CO3
D.检验捞得的“碱”中含有NaCl的操作:溶于水,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15.现有20g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镁溶液样品,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过程中沉淀质量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小于ag时不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______。
(2)该样品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要求有必要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步骤)。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根据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某化学小组用上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A装置是用半截塑料瓶和电源做的简易电解水装置,瓶盖处有两枚图钉连接电极。点燃a口产生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B装置中c、d为白磷(着火点为40℃),实验开始后两处出现不同现象,对比此现象可得出 ______的结论。
(2)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C、D装置制取气体。C装置中仪器e的名称是 ______,写出利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择D装置,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利用该装置使反应停止的原理:______。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制出二氧化碳后又进行了相关的系列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用A装置制二氧化碳气体的优点是 ______ 。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若D装置中盛放浓硫酸溶液,其目的是 ______ 。
(4)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 。
(5)F装置除了吸收CO2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 。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8.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很多智慧。《周礼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蜃”(贝壳灰,主要成分为CaO)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洗涤丝帛,使其与丝表面的丝胶蛋白发生反应,用水冲去生成物,就可把丝洗得顺滑亮丽、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按照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尝试制备洗涤丝帛的溶液M并探究其成分(已知:“灰”、“蜃”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探究Ⅰ、制备洗涤丝帛的溶液M
(1)CaO在实验室中的一种用途为 ______ 。
(2)步骤Ⅱ中加入草木灰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探究Ⅱ、探究溶液M的成分
【提出问题】溶液M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3)猜想一:KOH;猜想二:KOH和K2CO3;猜想三: ______ 。
【进行实验】
(4)同学们按下表所示进行了实验,并加以分析。
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方案1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通入CO2气体 无明显现象 溶液M中没有Ca(OH)2
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 ______ 溶液M中有K2CO3
方案2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逐滴滴加 ______ 至过量 开始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溶液M中有K2CO3
方案3 取少量溶液M,测pH pH>7 溶液M中只含KOH
【交流讨论】
(5)同学们将实验结果与老师交流,老师分析后指出方案1、3都不严谨,请你从方案1、3中任选一个并说明理由 ______ 。
【实验结论】同学们最终得出结论:猜想二正确。
【延伸应用】
(6)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脱胶率越高,所得丝帛越顺滑亮丽、浓度为10%的K2CO3溶液的pH=11.6,浓度为1%的KOH溶液的pH=13.2,根据如图所示数据分析,选用 ______ 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1:8:
CH4+CO+H2CH3COOH+H2;
化学性质;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12.【答案】维生素;
天然;
不可再生;
复合肥料;
清除可燃物
13.【答案】CO2;
升高;
MgO+2HCl=MgCl2+H2O (2HCl+Ca(OH)2=CaCl2+2H2O等);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远离火种、热源(答案不唯一)
14.【答案】饱和;
ACE;
10<t<20;
AB
15.【答案】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
30%
16.【答案】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酒精灯;2KMnO4K2MnO4+MnO2+O2↑;关闭活塞,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内,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17.【答案】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O2+C2CO 干燥一氧化碳气体 Fe2O3+3CO2Fe+3CO2 收集一氧化碳
18.【答案】作干燥剂;
K2CO3+Ca(OH)2=CaCO3↓+2KOH;
KOH和Ca(OH)2;
方案1: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2:稀盐酸;
方案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后,二氧化碳足量,会与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无法判断是否含有Ca(OH)2;
KOH。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