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课时1 氯气的发现与制备
1.实验室制备氯气时用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缓慢加热,使气体均匀逸出
③在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④往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再缓缓滴入烧瓶中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尾气导入碱液中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
2.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图中只存在两处错误
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正确
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用饱和食盐水进行尾气处理
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 碘化钾试纸,可以验证是否有氯气生成
3.下列关于氯气制取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
B.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同时得到烧碱
C.实验室制法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法的化学方程式是不同的
D.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最好大火加热,使温度迅速升高
4.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
①用含4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 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若不考虑HCl的挥发,则反应后所得氯气的物质的量( )
A.方法①比②多 B.方法②比①多
C.两种方法一样多 D.无法比较
5.关于电解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在阳极(接电源正极)得到氯气,在阴极(接电源负极)得到金属钠
B.在阳极附近有黄绿色的气体产生
C.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电解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6.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氯碱工业”是用直流电对精制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
B.根据氯碱工业的原理,若电解氯化钾溶液,反应为2KCl+2H2O2KOH+Cl2↑+H2↑
C. 氯碱工业产生两种气体,一种无色,一种为黄绿色
D.地球上的海水可以供人们使用,因此节约用水是没有意义的
7.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Cl2的装置,其中合理的是(气体流向从左到右)( )
A.制Cl2 B.净化Cl2 C.收集Cl2 D.尾气处理
8.已知:2Fe+3Cl22FeCl3。如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9.电解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6%的饱和食盐水,生成0.1 mol H2后,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约是( )
A.8.02% B.8.00% C.8.63% D.8.21%
10.下图是用K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中固体也可以用KMnO4、K2Cr2O7等代替
B.装置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浓)===3Cl2↑+KCl+3H2O
C. 待没有气泡产生后,向A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根据沉淀质量可求出剩余盐酸的量
D.装置B的作用是收集Cl2
11.用惰性电极电解未精制的饱和食盐水,食盐水装在U形管内。结果很快在某一电极附近出现食盐水浑浊现象。造成浑浊的难溶物主要是( )
A.碳酸镁 B.硫酸钡
C.氢氧化镁 D.碳酸钡
12.关于氯气制取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
B.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同时得到烧碱
C.实验室制法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制法的化学方程式是不同的
D.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最好大火加热使温度迅速升高
13.下图为教材中模拟工业制备氯气的装置,据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中a管能产生氢气
B.b管中导出的气体是氯气
C.以食盐水为基础原料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D.在石墨棒区域有NaOH生成
14.请用如图所示仪器,设计一个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定电解时产生的H2的体积和检验Cl2的实验装置(提示:Cl2可与KI反应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
(1)所选仪器连接时,各接口的顺序是(填各接口的字母代号)A接 、 接 ;B接 、 接 。
(2)证明产物Cl2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测得产生的氢气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为5.60 mL,电解后溶液的体积恰好为50.0 mL,则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5.下图表示在没有通风橱的条件下制备氯气时设计的装置,图中a、b是可控制的弹簧铁夹。
(1)仪器A的名称是 ;水槽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 ;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收集氯气时,应打开 ,关闭 。当氯气收集完毕时打开 ,关闭 。(填“a”或“b”)
(3)若要制得标准状况下的Cl2 0.672 L,理论上需要MnO2的物质的量是 mol。1.实验室制备氯气时用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缓慢加热,使气体均匀逸出
③在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④往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再缓缓滴入烧瓶中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尾气导入碱液中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 制备气体时首先应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依次加入药品,反应制备气体。
2.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图中只存在两处错误
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正确
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用饱和食盐水进行尾气处理
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 碘化钾试纸,可以验证是否有氯气生成
[答案] D
[解析] A项,题给装置有多处错误,加液仪器不能用长颈漏斗,应用分液漏斗,同时应有加热仪器,集气瓶中的导管应长进短出,还应有尾气处理装置,错误;B项,收集氯气时,导管应长进短出,错误;C项,Cl2难溶于饱和食盐水,不能用饱和食盐水吸收Cl2,错误。
3.下列关于氯气制取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
B.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同时得到烧碱
C.实验室制法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法的化学方程式是不同的
D.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最好大火加热,使温度迅速升高
[答案] D
[解析]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应缓缓加热以减少浓盐酸的损失,D错误。
4.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
①用含4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 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若不考虑HCl的挥发,则反应后所得氯气的物质的量( )
A.方法①比②多 B.方法②比①多
C.两种方法一样多 D.无法比较
[答案] B
[解析] 首先,实验室制Cl2时,当浓盐酸浓度逐渐变小后将不再反应产生Cl2;其次,根据反应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HCl与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所以含4 mol HCl的浓盐酸不可能全部反应,所得Cl2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而87 g MnO2完全反应生成1 mol Cl2,所以方法②比①所得的氯气多。
5.关于电解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在阳极(接电源正极)得到氯气,在阴极(接电源负极)得到金属钠
B.在阳极附近有黄绿色的气体产生
C.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电解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答案] B
[解析] A错,阴极得到H2和NaOH,无单质钠产生;C错,加入酚酞后呈红色;D错,溶液中有NaOH,呈碱性。
6.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氯碱工业”是用直流电对精制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
B.根据氯碱工业的原理,若电解氯化钾溶液,反应为2KCl+2H2O2KOH+Cl2↑+H2↑
C. 氯碱工业产生两种气体,一种无色,一种为黄绿色
D.地球上的海水可以供人们使用,因此节约用水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 D
[解析] 由于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类,因此不能作为生活用水,人类和很多其他生物的生长都需要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有限,而且能利用的淡水还有不少已被污染,因此节约用水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7.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Cl2的装置,其中合理的是(气体流向从左到右)( )
A.制Cl2 B.净化Cl2 C.收集Cl2 D.尾气处理
[答案] C
[解析] 实验室利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选项中缺少加热装置,故A错误;浓盐酸易挥发,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及水蒸气,必须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故B错误;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氯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故D错误。
8.已知:2Fe+3Cl22FeCl3。如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答案] B
[解析] 按制气→除HCl→除H2O→制备FeCl3→吸收Cl2顺序连接。
9.电解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6%的饱和食盐水,生成0.1 mol H2后,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约是( )
A.8.02% B.8.00% C.8.63% D.8.21%
[答案] C
[解析]根据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得:
m(NaOH)=0.2 mol×40 g·mol-1=8 g,m(H2)=0.1 mol×2 g·mol-1=0.2 g,
m(Cl2)=0.1 mol×71 g·mol-1=7.1 g。
w(NaOH)=×100%≈8.63%。
10.下图是用K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中固体也可以用KMnO4、K2Cr2O7等代替
B.装置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浓)===3Cl2↑+KCl+3H2O
C. 待没有气泡产生后,向A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根据沉淀质量可求出剩余盐酸的量
D.装置B的作用是收集Cl2
[答案] C
[解析] 浓盐酸和KMnO4、K2Cr2O7均能发生反应制取Cl2,A正确;KClO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KCl、Cl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 (浓)===3Cl2↑+KCl+3H2O,B正确;产物KCl、剩余的盐酸均与AgNO3反应生成沉淀,因此不能根据沉淀质量求出剩余盐酸的量,C错误;C装置是短管进气,长管出气,故不能用于收集Cl2,只能做防倒吸装置,因此只能用B装置收集Cl2,D正确。
11.用惰性电极电解未精制的饱和食盐水,食盐水装在U形管内。结果很快在某一电极附近出现食盐水浑浊现象。造成浑浊的难溶物主要是( )
A.碳酸镁 B.硫酸钡
C.氢氧化镁 D.碳酸钡
[答案] C
[解析] 粗盐中含有Ca2+、Mg2+等,Mg2+与电解质在阴极产生的OH-作用产生Mg(OH)2。
12.关于氯气制取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
B.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同时得到烧碱
C.实验室制法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制法的化学方程式是不同的
D.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最好大火加热使温度迅速升高
[答案] D
[解析]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是阳极,溶液中的氯离子放电产生氯气,则其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相关内容以后学习),A正确;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生成物是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因此制取氯气的同时得到烧碱,B正确;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氧化浓盐酸制备氯气,因此实验室制法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制法的化学方程式是不同的,C正确;浓盐酸易挥发,而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所以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不能大火加热使温度迅速升高,D错误。
13.下图为教材中模拟工业制备氯气的装置,据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中a管能产生氢气
B.b管中导出的气体是氯气
C.以食盐水为基础原料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D.在石墨棒区域有NaOH生成
[答案] D
[解析] 由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可知,a管中导出的气体遇明火有爆鸣声,则该气体为氢气,A正确;b管中导出的气体可用NaOH溶液吸收,则b管中导出的气体为氯气,B正确;由氯碱工业的定义可知C正确;在两极滴入酚酞,只有铁棒附近溶液变红色,而石墨棒附近溶液不变红色,说明NaOH不在石墨棒电极区域生成,D错误。
14.请用如图所示仪器,设计一个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定电解时产生的H2的体积和检验Cl2的实验装置(提示:Cl2可与KI反应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
(1)所选仪器连接时,各接口的顺序是(填各接口的字母代号)A接 、 接 ;B接 、 接 。
(2)证明产物Cl2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测得产生的氢气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为5.60 mL,电解后溶液的体积恰好为50.0 mL,则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答案] (1) G、F H D、E C
淀粉KI溶液变蓝
0.01__mol·L-1
[解析] 用排水法测量产生H2的体积,A接储气瓶的G,F接H,把水排入量筒内,用量筒测量出排出的水量,以测定产生H2的体积。B接洗气瓶的D,E接C,生成的Cl2与洗气瓶中的KI反应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多余的Cl2用NaOH溶液吸收。已知电解产生H2的物质的量n(H2)==2.5×10-4 mol,由2NaCl+2H2O2NaOH+H2↑+Cl2↑知,n(NaOH)=2n(H2)=5.0×10-4 mol,则c(NaOH)==0.01 mol·L-1。
15.下图表示在没有通风橱的条件下制备氯气时设计的装置,图中a、b是可控制的弹簧铁夹。
(1)仪器A的名称是 ;水槽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 ;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收集氯气时,应打开 ,关闭 。当氯气收集完毕时打开 ,关闭 。(填“a”或“b”)
(3)若要制得标准状况下的Cl2 0.672 L,理论上需要MnO2的物质的量是 _ _mol。
[答案](1)分液漏斗 饱和食盐水; NaOH溶液;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A b b a (3)0.03
[解析] (1)A为分液漏斗;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吸收装置,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
(2)收集氯气时,应关闭b,打开a,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收集完毕,关闭a,打开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氯气;
(3)根据氯气的体积求出氯气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从而求出反应的二氧化锰的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