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课时4 氧化剂 还原剂
1.反应SiCl4+2H2Si+4HCl可制纯硅。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2是氧化剂 B.SiCl4是还原剂
C.H2被氧化 D.SiCl4发生氧化反应
2.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H2O2―→O2 B.Na3AsO4―→Na3AsO3
C.H2S―→SO2 D.Cl2―→NaClO3
3.下列关于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2H2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ClO3是氧化剂
B.KCl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
C.HCl是还原剂
D.每生成1 mol Cl2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2 mol
4.在反应SiO2+3CSiC+2C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
A.36∶60 B.60∶36 C.1∶2 D.1∶3
5.A2、B2、C2 3种单质和它们离子间能发生下列反应:2A-+C2===2C-+A2、2C-+B2===2B-+C2,若X-能与C2发生反应2X-+C2===2C-+X2,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B2>C2>A2
B.还原性:X->C->B-
C.X2与B-能发生反应
D.X2与B-不能发生反应
6.已知有如下反应:
①2BrO+Cl2===Br2+2ClO
②ClO+5Cl-+6H+===3Cl2+3H2O
③2FeCl2+Cl2===2FeCl3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Cl2在反应①中作还原剂
B.Cl2在反应②中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ClO>BrO>Cl2>Fe3+
D.溶液中可发生反应:ClO+6Fe2++6H+===Cl-+6Fe3++3H2O
7.24 mL浓度为0.05 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8.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如下化学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多1.75 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40.0 L(标准状况)N2
B.有0.25 mol KNO3被氧化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D.被氧化的N的物质的量为3.75 mol
9.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 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有关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ClO->I2>SO
B.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氧化性
C.淀粉 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ClO-氧化为I2,I2使淀粉变蓝
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
10.把图2中的物质补充到图1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对该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图1
图2
A.IO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B.氧化性:MnO>IO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D.若有2 mol Mn2+参加反应,则转移10 mol电子
11.氢化钙被称为“生氢剂”,它易与水反应产生H2:CaH2+2H2O===Ca(OH)2+2H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H2只是氧化产物 ②H2只是还原产物 ③H2O是氧化剂 ④CaH2中的H元素被还原 ⑤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之比为1∶1
A.①②③ B.②④ C.① D.③⑤
12.G、Q、X、Y、Z均为含氯的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A.GC.G13.实验室制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应是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NO2发生氧化反应
B.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 mol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是同一种元素
14.实验室制取氯气有下列反应: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被还原的元素是 ;氧化产物是 。
(2)在上方反应方程式中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该反应有1 mol KMnO4参加反应,被氧化的HCl为 mol,转移电子 mol。
15.Ⅰ.在下列反应中:
A.2F2+2H2O===4HF+O2
B.2Na+2H2O===2NaOH+H2↑
C.CaO+H2O===Ca(OH)2
D. 2H2O2H2↑+O2↑
(1)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填序号,下同)。
(2)水只作还原剂的是 。
(3)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 。
(4)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Ⅱ.实验室制备少量氯气可利用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此反应不需加热,常温下就可以迅速进行,而且对盐酸的浓度要求不高。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2)当参加反应的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1 mol时,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 __mol,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__L,电子转移数目为 。
(3)氯化氢在该反应过程中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有 。
A.酸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1.反应SiCl4+2H2Si+4HCl可制纯硅。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2是氧化剂 B.SiCl4是还原剂
C.H2被氧化 D.SiCl4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C
【解析】H2是还原剂、被氧化,SiCl4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2.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H2O2―→O2 B.Na3AsO4―→Na3AsO3
C.H2S―→SO2 D.Cl2―→NaClO3
【答案】 C
【解析】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变化肯定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变化,即肯定是氧化反应。H22―→2,虽然氧元素被氧化,但可以不加氧化剂,而通过加MnO2催化分解来实现;O―→O,砷元素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H2S―→SO2,硫元素被氧化,需加入氧化剂(如O2);Cl2―→ClO,虽然氯元素被氧化,但可以不加氧化剂,而通过加浓NaOH溶液、加热来实现,反应中Na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3.下列关于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2H2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ClO3是氧化剂
B.KCl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
C.HCl是还原剂
D.每生成1 mol Cl2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2 mol
【答案】 D
【解析】反应前后KClO3中Cl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则KClO3是氧化剂,A项正确;KCl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B项正确;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这部分HCl作还原剂,C项正确;参与反应的HCl中只有的HCl中Cl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即化学计量关系为:3Cl2~5HCl,所以每生成1 mol Cl2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 mol,D项错误。
4.在反应SiO2+3CSiC+2C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
A.36∶60 B.60∶36 C.1∶2 D.1∶3
【答案】 C
【解析】反应SiO2+3CSiC+2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0价降低为-4价,另一部分由0价升高为+2价,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若36 g C参加反应,只有12 gC作氧化剂,另外24 g C作还原剂,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1∶2,故选C。
5.A2、B2、C2 3种单质和它们离子间能发生下列反应:2A-+C2===2C-+A2、2C-+B2===2B-+C2,若X-能与C2发生反应2X-+C2===2C-+X2,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B2>C2>A2
B.还原性:X->C->B-
C.X2与B-能发生反应
D.X2与B-不能发生反应
【答案】 C
【解析】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氧化性:B2>C2>A2,还原性:X->C->
B-,故A、B正确;根据B项的分析,还原性:X->B-,因此X2与B-不能发生反应,故C错误,D正确。
6.已知有如下反应:
①2BrO+Cl2===Br2+2ClO
②ClO+5Cl-+6H+===3Cl2+3H2O
③2FeCl2+Cl2===2FeCl3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Cl2在反应①中作还原剂
B.Cl2在反应②中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ClO>BrO>Cl2>Fe3+
D.溶液中可发生反应:ClO+6Fe2++6H+===Cl-+6Fe3++3H2O
【答案】 C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①中BrO是氧化剂,ClO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rO>ClO;②中ClO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O>Cl2;③中Cl2是氧化剂,Fe3+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Fe3+。Cl2中Cl元素在反应①中化合价升高,所以Cl2作还原剂,故A正确;Cl2在反应②中既由化合价降低得到,又由化合价升高得到,所以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根据分析可得氧化性强弱的顺序:BrO>ClO>Cl2>Fe3+,故C错误;由于氧化性:ClO>Fe3+,所以该反应ClO+6Fe2++6H+===Cl-+6Fe3++3H2O可发生,故D正确。
7.24 mL浓度为0.05 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答案】 B
【解析】设产物Cr的化合价为x,Na2SO3Na2SO4,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4 L×0.05 mol/L×2;K2Cr2O72Crx+,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 L×0.02 mol/L×(6-x)×2。所以有0.02 L×0.02 mol/L×(6-x)×2=0.024 L×0.05 mol/L×2,解得x=3。
8.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如下化学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多1.75 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40.0 L(标准状况)N2
B.有0.25 mol KNO3被氧化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D.被氧化的N的物质的量为3.75 mol
【答案】 D
【解析】由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的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可知,在产生的16 mol N2中有1 mol还原产物,15 mol氧化产物,转移10 mol电子,即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多14 mol时,反应产生16 mol 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多1.75 mol,则产生的N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N2)=×1.75 mol×22.4 L·mol-1=44.8 L,A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KNO3得到电子被还原,B错误;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1.25 mol,C错误;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多14 mol时,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0 mol ,则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多1.75 mol时,被氧化的N的物质的量为 mol=3.75 mol,D正确。
9.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 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有关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ClO->I2>SO
B.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氧化性
C.淀粉 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ClO-氧化为I2,I2使淀粉变蓝
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
【答案】 B
【解析】向淀粉 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溶液立即变蓝,ClO-将I-氧化成I2,本身被还原为Cl-;向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I2将Na2SO3氧化成Na2SO4,本身被还原成I-。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即氧化性顺序是ClO->I2>SO,故A说法正确;蓝色消失的原因是I2将Na2SO3氧化成Na2SO4,I2本身被还原成I-,体现Na2SO3的还原性,故B说法错误;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加入NaClO溶液,NaClO将I-氧化成I2,I2使淀粉变蓝,故C说法正确;氯水具有氧化性,能将Na2SO3氧化,Cl2被还原成Cl-,氯水褪色,故D说法正确。
10.把图2中的物质补充到图1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对该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图1
图2
A.IO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B.氧化性:MnO>IO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D.若有2 mol Mn2+参加反应,则转移10 mol电子
【答案】 B
【解析】Mn2+是反应物,反应后生成MnO,则Mn2+失电子作还原剂,含有碘元素的离子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得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IO是反应物,IO是生成物。IO中的碘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得电子,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故A正确;该反应的氧化剂是IO,氧化产物是MnO,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强弱顺序为IO>MnO,故B错误;1个IO得2e-,1个Mn2+失5e-,由电子守恒知,氧化剂IO和还原剂M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故C正确;有2 mol Mn2+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7-2)=10 mol,故D正确。
11.氢化钙被称为“生氢剂”,它易与水反应产生H2:CaH2+2H2O===Ca(OH)2+2H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H2只是氧化产物 ②H2只是还原产物 ③H2O是氧化剂 ④CaH2中的H元素被还原 ⑤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之比为1∶1
A.①②③ B.②④ C.① D.③⑤
【答案】 D
【解析】由归中规律可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而不是),整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为,由此可判断③⑤正确。
12.G、Q、X、Y、Z均为含氯的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A.GC.G【答案】 B
【解析】①G―→Na,氯元素化合价肯定降低,则G―→Q,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关系:Q>G>-1;②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则Cl元素化合价升高,X>Q;③Y中氯元素化合价介于G、Q之间,结合①可知GZ>Q>Y>G。
13.实验室制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应是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NO2发生氧化反应
B.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 mol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是同一种元素
【答案】 D
【解析】在反应+2H2O中,NaN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1 mol N2,转移3 mol e-,NH4Cl中N被氧化,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均为N。
14.实验室制取氯气有下列反应: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被还原的元素是 ;氧化产物是 。
(2)在上方反应方程式中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该反应有1 mol KMnO4参加反应,被氧化的HCl为 mol,转移电子 mol。
【答案】 (1)KMnO4 Mn Cl2
(2)
(3)5 5
【解析】题给反应用双线桥法表示如下:
当1 mol KMnO4参加反应,5 mol HCl被氧化,转移电子为5 mol。
15.Ⅰ.在下列反应中:
A.2F2+2H2O===4HF+O2
B.2Na+2H2O===2NaOH+H2↑
C.CaO+H2O===Ca(OH)2
D. 2H2O2H2↑+O2↑
(1)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填序号,下同)。
(2)水只作还原剂的是 。
(3)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 。
(4)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Ⅱ.实验室制备少量氯气可利用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此反应不需加热,常温下就可以迅速进行,而且对盐酸的浓度要求不高。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2)当参加反应的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1 mol时,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 mol,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电子转移数目为 。
(3)氯化氢在该反应过程中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有 。
A.酸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
【答案】 Ⅰ.(1)B (2)A (3)D (4)C
Ⅱ.(1)KMnO4 HCl (2)5 56 5NA (3)AB
【解析】Ⅰ.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反应2F2+2H2O===4HF+O2中,水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水只作还原剂;反应2Na+2H2O===2NaOH+H2↑中,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只作氧化剂;反应CaO+H2O===Ca(OH)2中,水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均未变化,所以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反应2H2O2H2↑+O2↑中,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Ⅱ. 由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KMnO4作氧化剂,HCl作还原剂,而且n(氧化剂)∶n(还原剂)=2∶10=1∶5。当n(KMnO4)=1 mol 时,生成n(Cl2)=2.5 mol,在标况下体积V(Cl2)=2.5 mol×22.4 L·mol-1=56 L。转移的电子数为5NA。由方程式可知,16 mol HCl参加反应,只有10 mol作还原剂,所以HCl在反应中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