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02 20:0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019
新课标人教版
第三章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运用材料,理解地区产业结构的概念,分析其影响因素。
运用案例,分析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上海产业结构变化案例,学会解决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具体问题。
情境导入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图3.14)。
材料
1.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地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升级
目 录
1
2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3
1
地区产业结构
1.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
1.地区产业结构
位于波斯湾西南岸半岛上的国家卡塔尔,石油、天然气产业为其经济支柱产业。
资源禀赋
非洲布隆迪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就业比重高达90%,国家收入的70%来自农业。美国农业发达但以服务业为主。
技术条件
40年的发展,深圳形成了独特的、发达的、高度细分化的、极复杂的网络化分工体系,构成产业链协同分工效应。因分工深化而带来的进一步的产业扩张和创新,使产业升级成为可能。
分工深化
(3)意义: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非州的加纳
亚洲的新加坡
1.地区产业结构
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特别提醒
三次产业比重与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只能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不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还与其他因素相关。例如,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这与美国的耕地面积广、农业投入较多等有关,但不能说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发达国家低。
1.地区产业结构
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材料1: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空间差异(图3.15)。
活动:
四大地区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人口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地区 东部沿海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位于我国东北部
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活动:
以平原、丘陵为主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稠密

以平原、高原为主
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众多
较高
以高原、盆地为主
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较稀疏
较低
以平原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
相对较少
较高
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活动:
材料2:
四大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东部地区 22008.73 4.62 189838.00 39.45 264531.54 55.53
中部地区 16199.55 8.06 84766.60 42.18 100006.92 49.76
西部地区 20356.72 10.76 72499.80 38.33 96298.72 50.91
东北地区 6182.44 12.99 16636.45 34.94 24791.94 52.07
2.根据表3.2,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
表3.2 2018年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
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活动:
3.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
原因: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
相同点: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不同点: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产业结构具有过渡性;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2
产业结构的升级
2.产业结构的升级
(1)经济发展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1
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2
产业升级表现
1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工业内部:
2.产业结构的升级






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表现
产业升级表现
1
(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产业结构的升级
区域比较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经济发展
原有比较优势丧失
新的比较优势凸显
主导产业转型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国家或地区政府政策的引导
产业升级原因
2
2.产业结构的升级
改革开放以后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价格较低
大力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
劳动力价格大幅度提高
劳动力价格低这一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资金优势、技术优势逐渐形成。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2.产业结构的升级
产业升级原因
2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产生一系列的新兴产业。
新的产业不断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
并依次带动相应地区的产业升级。
这些新兴产业首先在技术创新地区得到发展,促使该地区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以前,深圳是以农业为主的渔村。
2.产业结构的升级
现在,由于比较优势的变化,深圳的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升级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后,受国家政策的引导,深圳从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
产业升级原因
2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2.产业结构的升级
探究1: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材料一: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2008年,黄石市城镇化率是50.35%。2014年黄石市城镇化率为60.88%。至2020年黄石市城镇人口为150万人,城镇化率为65%。
材料二: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1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2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轻型化或多元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发展新兴工业;延长产业链,向精深化方向发展。
(3)有专家建议,黄石市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产业结构的升级
探究1: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赞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黄石市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加速城镇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不赞同:黄石市重工业基础好,脱离原有工业基础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易成功;资金,技术和人才相对缺乏.
3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上海市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过了持续的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位置:
1
地位:
2
上海位于长江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
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
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①产业结构的转变:
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
近现代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3
②主导产业的升级:
轻纺工业一综合性工业一高新技术产业
政策的调整
比较优势的变化
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①特点: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成为全国的棉纺织手工业中心(明代中叶),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鸦片战争以后)。
②区位优势:上海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③主导产业:轻纺工业
中国最大的产丝区在上海附近的苏南和浙北地区,其丝产量约占全国的一般。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个缫丝工厂在上海设立。此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纷纷在上海建立,上海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基地。
近现代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3
工业化初期
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①特点: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②区位优势:国家实施了重工业化战略决策,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优势明显。
③主导产业:冶金、化工、机械设备、纺织四大行业为主体
近现代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3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①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②区位优势:国家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科研力、开放的服务环境。
③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
近现代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3
20世纪90年代以后
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区,洋山港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建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①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②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并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
近现代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3
今后的发展
活动:分析贵州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阅读资料,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大数据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贵阳市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
②大数据产业设备对降温有很高的要求,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可自然降温;
③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充足能源。
活动:分析贵州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2.读图3.26,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
数据中心基地建设除了带动相关数据产业以外,还可以推动贵阳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如减少有污染的工业、发展旅游业、拓展交通网等因此贵阳市的旅游、商务、交通等第三产业比重会明显上升,第一、二产业会有所下降,尤其是污染型重工业比重下降较快。
本节小结
变化
具体表现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升级
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影响产业升级的原因
变现
地区产业结构
概念
影响因素
2019
新课标人教版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