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重点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重点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2 19:04:23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
4
5
6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B
D
D
D
D
C
A
B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17.(13分)(1)3:1(3分)
(2)减缓温室效应(2分)
12.8(3分)
(3)有分子筛、210℃(2分)
(4)86(3分)
失12c
18.M6分)1)3C+2K,Cr,0,+8H,S0,-3C0,↑+2K,S0,2C,(S0,+8H,0(2分)
得12e
(2)Cr(2分)
Cr(SO4)3(2分)
(3)A(2分)
(4)4(2分)
(5)H02(2分)
(6)2HCr04+3H202=302↑+2Cr(OHD3+2H20(2分)
(7)Cu+H,0,+2H=Cu2+2H,0(2分)
19.15分)(1)HS0,、H,S(2分)
H,S+NaOH NaHS+H,O (2)
6e
(2)④⑦⑨(3分)
复分解(2分)
高温
(2分)
3C0+FeO3
2Fe +3CO2
红褐(2分)
AC(2分)
20.12分)(1)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3分)
(2)原料(石灰石)来源丰富,成本低,能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等(2分)
(3)BC(2分)
(4)2H+Cu(0H,=Cu+2H,0(3分)
(5)D(2分)2025-2026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 1章(人教版 2019必修第一册)。
5.难度系数:0.68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个小题,共 44分。第 1~10小题,每小题 2分;第 11~16小题,每小题 4分。在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智能机器人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应用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导览讲解 B.送餐服务 C.消防灭火 D.清扫灰尘
2.2024年 1月,我国第一架四座氢内燃机飞机完成了原型机首飞。该飞机所用燃料液氢为
A.单质 B.化合物 C.溶液 D.混合物
3.某饮料含有蔗糖、 、 、 、 等,用于运动后补充电解质。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蔗糖 B. C. D.
4.分类法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化合物: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水
B.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铵、碳酸铵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D.金属材料:钛合金、铝、玻璃钢
5.以 Fe、CuO和 H SO4三种物质为原料,用两种方法制取 Cu,下列涉及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
/

A. B.
C. D.
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7.“奋斗者号”载人深海潜水器在海底拍到如图所示的壮丽景象。其中的光柱主要源于
A.分子运动 B.丁达尔效应 C.光的反射 D.海水的流动
8.依据下列实验事实证据,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铜丝能导电 固体不导电
A.铜是电解质 B. 固体中不含离子
溶液能导电 熔融 能导电
C. 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电离 D. 是电解质
9.欲除去粗盐中含有的 ,下列加入三种除杂试剂顺序方案,不可行的是
A. B.
C. D.
10.《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 S
+2KNO3+3C 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只有 KNO3
B.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氧化反应
C.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K2S和 CO2
/
D.每生成 1个 CO2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 4个
11.如图-1所示,向一定量滴有酚酞的 溶液,匀速、逐滴加入稀硫酸,滴加过程中测得溶液电导
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液体的红色变浅直至无色
B.a点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和
C.b点时能说明 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D.用 溶液代替稀硫酸重新实验,电导率变化与图-2相同
12.甲烷催化制甲醇的示意图如下(按顺序发生反应①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 被氧化 B.CuO是整个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②中 为还原剂 D.反应得到的产物有 和
13.我国是世界产盐大国,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 、 、 ,粗盐经过如图步骤得到精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除杂”时,可依次加入 溶液、 溶液、 溶液
B.通入 是为了除去滤液中的 和
C.“操作 X”为蒸发结晶,可将多余的 HCl除去
D.向“滤液”中先加过量稀硝酸,再滴加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4.向一定体积的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 H2SO4,所测混合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a时刻溶液的导电能力为 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呈中性
C.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 BaSO4不是电解质
D.用 NaOH溶液代替 Ba(OH)2重复上述实验,溶液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与上图相同
15.将 SO2气体与足量 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 再加入 K2Cr2O7溶液, 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SO2
+2Fe3++2H O= +2Fe2++4H+,Cr O +6Fe2++14H =2Cr3++6Fe3+2 2 +7H2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r2O 中 Cr元素为+5价
B.还原性
C.两个反应中 Fe2(SO4)3均作还原剂
D.Cr2O 能将 SO2氧化成 SO
16.工业副产物 可用 Deacon催化法制成 ,实现氯资源再利用。下图为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为化合反应,③为分解反应 B.⑤中反应的 和 个数比为
C.反应④中, 为还原产物 D.总反应为
第 II卷(非选择题 共 56分)
二、非选择题:共 4题,共 56分。
17.(13分)全球首个液态阳光项目由中国的李灿院士团队提出,该项目通过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将
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醇(CH3OH)等产品,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转化和利用甲醇流程如图所示。
/
(1)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应用该技术转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ⅰ.该流程中 CO2回收利用对环境的意义 。
ⅱ.若一辆轿车到某地要消耗汽油 8升,一升汽油燃烧约产生 2.2kg的二氧化碳,要将行驶过程中产生
的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可得到甲醇的质量为 kg(根据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
(3)在一定条件下,甲醇的产率变化如下图所示,为提高甲醇的产率,最佳反应条件为 。
(4)现有一定质量的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 CO、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150k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
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kg。
18.(16分)Ⅰ、储氢碳纳米管的研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但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
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反应的方程式为:3C+2K2Cr2O7+8H2SO4=3CO2↑+
2K2SO4+2Cr2(SO4)3+8H2O。
(1)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2)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还原产物是 (填化学式)。
(3)H2SO4在该反应中表现出 (填字母)。
A.只有酸性 B.只有氧化性
C.酸性和氧化性 D.酸性和还原性
(4)该反应每生成 1个 CO2分子时,转移 个电子。
Ⅱ、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
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5)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
(6)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向双氧水中加入铜块和稀硫酸,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
因 。
19.(15分)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某类物质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酸电离出 的数目可将酸分为一元酸(如 HCl)、二元酸(如 )、三元酸(如 ),二
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 )和一种酸式盐(如 );三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
(如 )和两种酸式盐(如 、 )。 、 、 中属于二元酸的是 (填
/
化学式), 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酸式盐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现有如下物质转化: 。
a.该转化过程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b.反应Ⅳ为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c.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注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d.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 5~6滴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 色,停止加热,得
到 胶体。关于 胶体与 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胶体粒子的直径为 1~100nm
B. 胶体带电
C.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 胶体与 溶液
D.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胶体与 溶液
20.(12分)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氢氧化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冬天,
树木过冬防虫,树木根部以上涂 80 cm的石灰浆。工业上常用下列方法制备氢氧化钙。具体过程为:
将石灰石煅烧成氧化钙后,经精选与水按 1∶(3~3.5)的比例混合,生成的石灰乳经净化分离除渣,再经
离心脱水,干燥,即为氢氧化钙成品。
(1)上述短文中提供的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2)实验室采用其它方法制备氢氧化钙,步骤包括 2Ca+O2=2CaO,CaO+H2O=Ca(OH)2,与这方法
比较,工业常用生产方法具有 等优点(任写一个)。
(3)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视角,下列有关 CaO的预测正确的是 (填字母)。
A.CaO中 Ca2+具有较强还原性
B.Ca(OH)2受热易分解为 CaO
C.CaO可与稀盐酸反应
D.CaO可与 NaOH反应
(4)农药中的波尔多液正是利用石灰乳和硫酸铜水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若向波尔多液中
加入过量盐酸,最终生成蓝色澄清溶液。写出加入盐酸后主要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
(5)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且 Ca(HCO3)2易溶于水。
若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 CO2至过量。下列四个图中, (填字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
导电能力和通入 CO2气体量的关系(x轴表示 CO2通入的量,y轴表示导电能力)。
/
A. B. C. D.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