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储备
一、直角三角形的分类标准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个角都有可能是直角,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如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分为三种情况:(1)∠A=90°;(2)∠B=90°;(3)∠C=90°.
二、方法一:几何法“两线一圆”法
已知线段AB和直线l,在直线l上找点P,使△ABP为直角三角形
①若∠PAB=90°,则过点A作线段AB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P ,则△ABP 为直角三角形;
②若∠PBA=90°,则过点B作线段AB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P ,则△ABP 为直角三角形;
③若∠APB=90°以线段AB为直径作圆,交直线l于点P 、P ,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 得 ,则△ABP 、△ABP 为直角三角形.
二、方法二:代数法,勾股法
设点P的坐标为(m,n),求出AB、AP、BP的长度,分类讨论: 求出点P(m,n),检验看是否有重复和不符合题意的点.
代数法解题步骤:
1.先假设点P存在,分别表示出点A、B、P的坐标,再表示出三条线段长度的平方;
2.由A P 列出方程,若方程无解,则点P不存在;若方程有解,则满足的点P存在.
注意:步骤1中表示出三边的平方后先对式子化简,再代入步骤2,如果不化简直接代入步骤2则会化简同样的式子三次,加大计算量.
第二部分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1,1),点B坐标为(5,3),在x轴上找一点C使得 是直角三角形,求点C坐标。
方法一:【几何法】两线一圆得坐标
(1)若 为直角,过点A作AB的垂线,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C
(2)若 为直角,过点B作AB的垂线,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C
(3)若 为直角,以AB为直径作圆,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C.(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重点还是如何求得点坐标, 求法相同,以( 为例:
方法二:【构造三垂直】
易证 由A、B坐标得 代入得: 故 坐标为
求法相同,以 为例:易证
由A、B坐标得AM=1,BN=3,设 代入得: 即ab=3,又a+b=4,故a=1或3,故 坐标为(2,0),C 坐标为(4,0)
构造三垂直步骤:
第一步:过直角顶点作一条水平或竖直的直线;
第二步:过另外两端点向该直线作垂线,即可得三垂直相似
方法三:【代数法】表示线段构勾股
还剩下C待求,不妨来求下
(1)表示点:设C坐标为(m,0),又A(1,1)、B(5,3);
(2)表示线段:
(3)分类讨论:当 为直角时,
(4)代入得方程: 解得:
还有个需要用到一个教材上并没有出现但是大家都知道的算法:互相垂直的两直线K之积为-1。
考虑到直线 与AB互相垂直, 可得: 又直线AC过点A(1,1),可得解析式为:y=-2x+3,所以与x轴交点坐标为 即 坐标为
确实很简便,但问题是这个公式出现在高中的教材上,所以考试时大题不能直接使用,当然用三角函数可以直接证明,在答题中可用于快速验算。
【小结】
几何法:(1)“两线一圆”作出点;
(2)构造三垂直相似,利用对应边成比例求线段,必要时可设未知数
代数法:(1)表示点A、B、C坐标;
(2)表示线段AB、AC、BC;
分类讨论①A AB ;代入列方程,求解。
(如果问题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则同样可采取上述方法,只不过三垂直得到的不是相似,而是全等)
例 2 (四川广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的图象与x轴交于A、C两点,与y轴交于点B,其中点B坐标为(0,-4),点C坐标为(2,0).
(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点D是直线AB下方抛物线上一个动点,连接AD、BD,探究是否存在点D,使得△ABD的面积最大 若存在,请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为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使得△PAB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P的坐标.
【解答】(1)将B(0,-4),C(2,0)代入 得: 解得:
∴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2)向下平移直线AB,使平移后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唯一公共点D时,此时点D到直线AB的距离最大,此时△ABD的面积最大, 时, ∴A点坐标为:(-4,0),设直线AB关系式为:y= kx+b(k≠0),将A(-4,0),B(0,-4),代入y= kx+b(k≠0),
得: 解得:∴直线AB关系式为:y=-x-4,设直线AB平移后的关系式为:y=-x-4+n,则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n=-2,即 的解为:x=-2,
将x=-2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点D的坐标为:(-2,-4)时,△ABD的面积最大;
(3)①当∠PAB=90°时,即PA⊥AB,则设PA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x+z,将A(-4,0)代入y=x+z得,-4+z=0,解得:z=4,∴PA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x+4,∵抛物线对称轴为:x=-1,∴当x=-1时,y=-1+4=3,∴P点坐标为:(-1,3);
②当∠PBA=90°时,即PB⊥AB,则设PB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x+t,将B(0,-4)代入y=x+t得,t=-4,∴PA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x-4,∴当x=-1时,y=-1-4=-5,
∴P 点坐标为:(-1,-5);
③当 时,设P点坐标为: ∴PA所在直线K值为: PB在直线K值为: 解得: ∴P点坐标为:
综上所述,P点坐标为:( 时, 为直角三角形.
第三部分 针对训练
练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是该抛物线的顶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直线AC的解析式;
(2)试探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A,P,C为顶点,AC为直角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练2 如图,已知抛物线 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且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其中A(1,0),C(0,3).
(1)若直线y=mx+n经过B、C两点,求直线BC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点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上的一个动点,求使 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坐标.
练 3 如图,已知一条直线过点(0,4),且与抛物线 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横坐标是-2.
(1)求这条直线的函数关系式及点B的坐标.
(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得 是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练 4 如图,直线y=-2x+10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点C为OB的中点,抛物线 经过A,C两点.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点P为抛物线上一点,若 是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点P到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距离.
【练1】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x-3),即y=ax -2ax-3a,∴-2a=2,解得a=-1,∴抛物线解析式为:
(2)存在.过点C作AC的垂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P,如图,
∵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当时,y=3,∴点C(0,3),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 px+q,把C(0,3),)代入得: 解得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3,∵AC⊥PC,∴设直线PC解析式为: 把C(0,3)代入得:d=3,∴直线PC解析式为 解方程组 解得 或 则此时点P坐标为 过点A作AC的垂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P,则直线AP的解析式可设为y= 把A(-1,0)代入得 解得e= ∴直线AP的解析式为:
解 方 程 组 解 得 或 则此时点P 坐标为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 或
【练2】解:(1)依题意得: 解之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对称轴为直线x=-1,且抛物线经过A(1,0),∴把B(-3,0)、C(0,3)分别代入直线y= mx+n,得 解之得:
∴直线y= mx+n的解析式为y=x+3;
(2)设P(-1,t),
又∵B(-3,0),C(0,3),
①若点B为直角顶点,则. 即:18+ 解之得:t=-2;
②若点C为直角顶点,则 即:18+ 解之得:t=4,
③若点P为直角顶点,则. 即:4+t 解之得:
综上所述P 的坐标为(-1,-2)或(-1,4)或 或
【练3】解:(1)∵点A是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且横坐标为- A,点的坐标为(-2,1),
设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b,将(0,4),(-2,1)代入得 解得 ∴直线 +4,∵直线与抛物线相交, 解得:x=-2或x=8,当x=8时,y=16,∴点B的坐标为(8,16);
(2)连接AC,BC,∵由A(-2,1),B(8,16)可求得
设点C(m,0),同理可得
①若∠BAC=90°,则. 即 ,解得:
②若∠ACB=90°,则. 即 ,解得:m=0或m=6;
③若∠ABC=90°,则. 即 解得:m=32;
∴点C的坐标为(- ,0),(0,0),(6,0),(32,0)
【练4】解:(1)直线y=-2x+10中,令x=0,则y=10,令y=0,则x=5,∴A(5,0),B(0,10),
∵点C是OB中点,∴C(0,5),将A和C代入抛物线 中, 解得:
∴抛物线表达式为:
(2)抛物线表达式为:
∵△APB是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设点P(n,n -6n+5),∵A(5,0),B(0,10),
当点A为直角顶点时, 解得:n 或5(舍),
当点B为直角顶点时, 解得:n 或
而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3,则 综上:点P到抛物线对称轴的距离为:32或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