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清政府自入关以来,基本将银钱的比价维持在一两白银兑换一千枚铜钱这一比例上。嘉庆年间,钱
价急剧下降。有御史“请将制钱价以一千为率,低昂不得过百文”,嘉庆批复道:“各直省钱价消长
4h
不齐,势不能官为定制”。这意味着
A.政府积极适应世界形势
B.百姓生计将更为艰难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第二伙联考
C.白银成为国家法定货币
D.地方政府自主性增强
历史试卷
7.晚清成同时期,一批士大夫开始反思批判嘉道时期脱离社会政治的八股制艺和训诂考据学说,倡导
发扬宋代理学“经世致用”“明体达用”的学术宗旨,其中不乏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封疆大
命题人:
吏。这一学术思想
本试卷分
A.暗含托古改制的改革意图
B.深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推动科举考试形式的变革
D.为洋务运动提供理论指导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
8.1895年6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续议界务专条附章》及《续议商务专条附章》。根据前一个条约,
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划定了中越边界,将中国的一些领土给予法国。根据第二个条约,中国同意将滇桂粤三省的采矿权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优先给予法国。这一事件
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A.使清朝政府丧失对西南的控制
B.标志中国的西南门户已被打开
一、选择题:本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进一步扩大了法国在华的利益
1.学者对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人牙进行鳃同位素分析后认为,陶寺晚期外来移民比例占到50%左右;
9.194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穆汉祥绘制了题为“向炮口要饭吃”的设画
学者又对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做动物考古分析后认为,陶寺晚期绵羊饲养显著增长,并超过猪成
(注:下方队伍打出的标语为“饥饿的行列”),该漫画流传甚广,在群众中激
为家畜问养的主业。据此可推知,陶寺晚期
起强烈的共鸣。这幅漫画的绘制及传播可以用来佐证
A.跨区域贸易现象频繁出现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明显增强
A.金圆券的发行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C.社会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
D.不同类型文化之间存在互动
B.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不得人心
2.《庄子》一书中曾多次提及孔子。据学者统计,《内篇》中孔子出现过10次,《外篇》中出现过23次,
C.军工产业占据中国工业主要地位
《杂篇》中出现过13次。材料反映出当时
D.新旧派系军阀混战扰乱社会民生
A.衢学与权力逐渐合流
B.道家继承和发展了儒学
10.1953年,陈云针对新中国工业化的计划制定提出了看法:“现在有些资本家有这样的想法:政府搞
C.儒家社会影响力较大
D,大一统的条件日益成熟
重工业,他们核轻工业,政府搞原料工业,他们摘制造工业,包袱你背,他们赚钱,我们当然不
3.汉昭帝曾命丞相、御史大夫向朝廷所察举的贤良、文学询问民间疾苦。文学回答说:“今郡国有盐
能这么办。”这段话意在强调
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邵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据此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的必要性
B.工业化建设要兼顾计划和市场
知,文学主张
C.民族资本家仍蝶握工厂领导权
D.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
A加强地方监察
B.抑制王国势力
C,施行仁义道德
D.提高商业地位
11.1974年4月,邓小平运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分析国际形势,提出作为第一世界的
4,唐太宗即位后,以隋朝统治者“不怜百姓而惜仓库”为戒,曾公开宜称:“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
美苏两国在争夺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没有完成前,直接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较小的论断。此后在多
在盈其仓库。”这段话主要强调
次外交活动及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邓小平频频论及世界战争可以被制约、中国争取长期和平的
A应发挥官仓取给赈灾的作用
B.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
国际环境是有可能的。这一认识
C.须建立完善的粮食仓储体系
D.赋税徭役繁重导致南朝灭亡
A.反映了国际政治旧秩序已经瓦解
B.成为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北宋户均田亩数
C表明衔权主义强权政治已被遏制
D.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供时代依据
每户平均亩数(亩)
12.公元前两千纪晚期,赫梯再次遭受饥荒。女王普都海帕在致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信件中提到:“在我的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
95.5
大地上,我甚至没有大麦!"此外,包括哈吐什里三世、吐塔里亚四世、阿尔努旺达三世在内的这一时期
宋太宗至道二年(996)
76.3
的赫梯国王们,都向遥远的埃及法老和地中海东岸属国发出支援粮食的请球。赫梯国王的行为说明
A.赫梯国依附于埃及帝国
B.地中海贸易圈已经形成
宋真宗天德五年(1021)】
60.5
C.早期文明类型的多样性
D.早期国家间具有和平性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
34
13.据研究,英国王国政府在1377一1381年向臣民三次征收人头税,相关档案甚至记录地方纳税者的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
26.8
姓名、性别、职业和缴税额度等信息,精细程度在前现代世界的税收记录中是少见的。这段材料
导致上表中每户平均亩数变化的原因是
可以用来说明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土地兼并的加剧
D.耕地面积的减少
A.庄园经济发生转型
B.君主权力更加集中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历史·第1页(共4页)
历史·第2页(共4页)昆明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1.D【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根据材料可知,陶寺晚期出现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且绵羊饲
养成为家畜饲养的主业。这说明此时陶寺存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互动。
2.C【解析】此题考查百家争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是因为孔子在战国文化圈中的巨
大影响力,他才会成为各家阐发自身思想借助或批判的对象。
3.C【解析】此题考查汉代巩固大一统的举措。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认为,国家的盐
铁官营政策与民争利,败坏了社会风俗,引发百姓背本趋末,他们主张国家应当施行仁义,毋示
以利,然后教化可兴,风俗可移。
4.A【解析】此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国家治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认为,隋朝储粮
于官,却没有发挥官仓取给赈灾的作用,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唐朝应以此为戒。
5.A【斛析】此题考查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耕地面积增加的同
时,人口也在增长,且人口增长率超过耕地增长率,而人口增长则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6.B【解析】此题考查清朝的货币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实行银钱复本位制,白
银主要在政府收税以及大额支付时使用,而民间日常流通使用的主要还是铜钱。银贵钱殿将导致
百姓手中的铜钱贬值,其生计将更为艰难。
7.D【解析】考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一中体西用。咸同年间理学型士大夫强调明体达用、经世致
川,直接针对现实需求强化儒学的现实政治功能。曾、左、胡等人推动洋务运动和地方现代化的
思想根基就是理学经世派的明体达用,进而发展为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即达用”,最终要实现“明体”
的目的。
8.D【解析】考点:三国干涉还辽。甲午战后,日本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严重威胁了俄
国等国的在华利盖,于是俄国纠集法国、德国发起了干涉还辽事件。法国据此向中国“邀功”,对
清政府施压并签订了相关条约,扩大了在华利益。
9.B【解析】考点: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第二条战线”。根据时间1947年、地点上海,结合漫画
标题和画面可知,漫画反映了国民党发动内战后国统区民生调做的状况。加上此前的美军暴行事
件,饥饿愤怒的人们明确将造成这一局势的原因溯源至国民党发动的内战。由此,国统区出现爱
国民主群众运动,其核心主旨为“反暴行反饥饿反内战”。
10A【解析】考点:过渡时期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但与即将展开
的以重工业为重点的、需要在冷战大背景下快速完成的工业化计划难以匹配。这个工业化计划需
要有更快的资金积累,更集中的资源调度,因此只能在工业化的同时推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
化,向社会主义过渡,将资源集中在国家手里,通过集中计划来进行国民经济建设。
11.D【解析】考点:改革开放。邓小平关于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中国
争取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有可能的准确判断,回答了下一阶段中国发展面临什么样的国际环境
的问题。只有长期的和平的可能性存在,才能促使中国共产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调整。
12.D【解析】考点:早期国家之间的和平性。材料主旨是赫梯多次向埃及及地中海属国请求粮食支援,
说明这是一种国家间的惯例,体现了早期国家间的和平性,而非常态理解的由于资源矛盾导致的
战争主流。A、B两项不符合主旨,C项与主旨不符。
13.B【解析】考点:中古西欧后期英国王权集中扩大的特征。材料主旨是王权的征税权精细化、直接
化,体现出君主权力扩大的特征。A、C两项不符合主旨,D项时空错位。
1